惡性黑色素腫瘤
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
高齡者易患,發生頻率占所有惡性黑色素瘤的3%~5%,最近有少許增加。被稱為肢端雀斑樣痣型惡性黑色素瘤是日本人多發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不同分型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惡性黑素瘤是由皮膚和其他器官黑素細胞產生的腫瘤。原發性黑素瘤均由表皮內的黑素細胞增生所致,其表現為色素濃重的逐漸增大的結節,周圍可繞以紅暈。其發病率雖較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低,但惡性度大,轉移發生早,死亡率高,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很重要。除了由巨大性先天性色痣續發癌變的病例多見於兒童外,惡性黑素瘤大多發生。
這種癌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1)惡性雀斑樣痣型
發生於顏面和頸部等暴露部位。原因是日光照射時的紫外線。首先出現雀斑,不久會變黑,經過幾年、幾十年,這種黑色斑上的一部分可出現硬結和小的腫瘤。
高齡者易患,發生頻率占所有惡性黑色素瘤的3%~5%,最近有少許增加。在惡性黑色素瘤中是預后最好的,錯過時機和進行簡單的治療,預後會不佳。
(2)淺表播散型
可發生於全身各處,最初平坦,呈黑色、褐色或兩者混合的顏色。有時一部分腫瘤可突出於皮膚。
在日本發生頻率在10%~15%(白色人種在40%以上)一般認為比惡性雀斑樣痣型的預后要差,但與其他型的惡性黑色素瘤比較,預后仍較好。易患年齡在50歲以上。
(3)結節型
可發生於全身各處轉移迅速的癌。病變部位一開始呈半球狀,山峰狀、有莖狀或扁平隆起狀等(見前頁上右照片)。發生頻率在40%以上,易患年齡在50歲以上。治療方面不能有半分的猶豫,一般認為預后不好。
(4)肢端雀斑樣痣型
被稱為肢端雀斑樣痣型惡性黑色素瘤是日本人多發的惡性黑色素瘤。發生頻率在40%以上,好發部位腳底占近30%,除此之外,還可發生於手指中間、外陰部和手指下方等處。
癥狀與惡性雀斑樣痣型的幾乎相同。從斑狀開始,以後可發展為結節、潰瘍,特別多發生於腳底,粗略一看很象章魚的眼。但是因為周圍有黑色的斑,如果仔細觀察就可分辨。
如果腳底的皮膚紋理不清,變黑,一定要引起注意,預后不比結節型惡性黑色素瘤好。
顏面部的惡性黑色素瘤,常在色素痣的基礎上發生,主要是由交界痣或複合痣中的交界痣成分惡變而來;口腔內的惡性黑色素瘤常來自黏膜黑斑,約有30%的黏膜黑斑可發生惡變。臨床上也有無黑痣及黑斑而突然發病者。損傷、慢性刺激、不恰當的治療均常為惡性黑色素瘤發生的原因。此外與內分泌和營養因素也有關,例如,在青春期前很少發生惡性黑色素瘤;妊娠期中腫瘤發展較快。因此,早期處理顏麵皮膚痣及口腔內黏膜黑斑是預防惡性黑色素瘤最有效的措施。
臨床表現 初起為一色素斑,棕色至黑色不等,且色澤常不均勻,深淺不一,邊緣不甚規則,以後可逐漸擴大,隆起成斑塊、結節或腫塊,甚至潰破、出血,最後發生轉移。根據臨床表現,惡性黑素瘤可分為以下4型:原位黑素瘤、淺表散播性黑素瘤、結節性黑素瘤、惡性雀斑樣痣黑素瘤。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不同分型有相應的臨床表現。
1.結節型
此型臨床最為常見。其特徵是腫瘤呈結節狀突出於皮膚表面,顏色較為一致,為黑褐色或灰紅色,亦有偶見無色的。腫塊表面多規則,或菜花狀,或息肉狀,或菌狀。表面常發生潰瘍。腫塊於短期內常迅速增大,達數厘米不等。
2.蔓延型
此型呈表淺濕疹樣外觀,多由原位黑色素瘤浸潤發展而來,腫瘤周圍皮膚具有濕疹樣變化。蔓延型濕疹樣惡性黑色素瘤的邊緣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呈灰黑色、灰白色、淡紅色等雜亂色。
3.雀斑型
此型多由原位病變惡性雀斑發展而來。瘤塊附近表皮具有雀斑樣特徵。其邊緣變極不規則,但表面卻呈扁平狀,顏色多呈不同程度之棕色,亦可與蔓延型相似。本型常於老年面部雀斑病變基礎上發生,不過我國較少見。
4.特殊型
腫瘤位於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內,呈小結節狀,境界清楚,但無包膜,呈現灰白色或灰藍色,質硬,常伴有局部淋巴結轉移。
一旦確診,應及時作手術切除。對懷疑有轉移的病例,術后還應配合化療。非特異性及特異性免疫療法也在研究中,其中對卡介苗治療研究最多。
對早期未轉移的結節或斑片損害應手術切除,切除包括皮疹周邊範圍正常組織1~3cm,如果是指(趾)惡黑,截指術是必要的。已肯定受累的淋巴結應該切除,但預防性淋巴結切除仍有爭議。從肢體動脈灌注抗有絲分裂藥物治療肢體黑素瘤也有一定療效。發生血行廣泛轉移者須採用以甲氮咪胺為基礎的聯合化療和放射治療。
惡性黑色素的惡性程度高,多數患者發現時就很快轉移。目前主要採用儘早切除病變組織,配合化療、生物、中醫藥及物理、放療等綜合治療。
從表面看,本病發生以外因為主,但摩擦、日光、外傷等外部條件(故應盡量避免),還必須通過"正虛"之內因而起作用。導致"正虛"之因有氣滯血瘀、痰濕阻滯和熱毒內蘊。從臨床看,熱毒內蘊表現較多,若進一步分析,則氣血痰濕異常為順,而熱毒內蘊為果。
方法:應首先扶持虛弱之氣,或補氣溫陽,或養血滋陰,務求改變機體的失衡狀態,調動機體的防衛能力,再視臨床見症,或行氣導滯,或化瘀活血,或消痰散結,或敗毒消瘤,方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cls生物細胞治療通過快速直接的提高人體天然的抗腫瘤能力來達到識別並殺滅癌細胞的作用,不但能有效的清除病人體內殘存的癌細胞,防止癌症複發轉移,並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質量。生物細胞治療是目前治療腫瘤一種較新的治療方法,它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有效清除手術不能清除的微小病灶和殘留細胞,並能殺死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的腫瘤細胞,預防腫瘤的轉移和複發,緩解臨床癥狀,延長生存期。
實驗已經證明惡性黑色素瘤細胞大多數具有特異性抗原,在患者血清中可查出自身腫瘤抗體存在,並且文獻中有少部分惡性黑色素瘤有自發消退現象,提示本病與免疫有關,故臨床上倡導應用免疫療法,通過增強機體的免疫反應,期望達到控制腫瘤生長、殺滅體內殘存的瘤細胞和防止腫瘤複發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免疫療法有:
1.用自身腫瘤製成的疫苗,進行皮內注射,每周1~2次。
2.卡介苗
在儘可能將原發病灶切除的基礎上,將卡介苗注入病灶周圍新出現的衛星結節內,若原發病灶已無法徹底切除,亦可注入原發病灶或轉移病灶內。
3.干擾素
近年來臨床實踐證明,干擾素對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有較好的抗癌性。據不完全統計,應用不同類型的干擾素治療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病人約400餘例,緩解率在20%,少數病人可獲得完全緩解。據認為是目前較有效的藥物。
4.左旋咪唑 每日150mg,連用3天,間隔11天為一療程,可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
5.轉移因子和提高免疫的中草藥等亦可使用。
液氮冷凍療法,適用於病變範圍小、位於表皮病變的早期患者,臨床實踐證明,皮膚色素細胞對冷凍敏感,冷凍后數分鐘即可致死,且尚具有防止瘤細胞擴散的作用。此外還可用激光、電化學療法。
對早期未轉移的損害應手術切除,應根據Breslow深度確定切除皮損周邊正常皮膚的範圍,如果是指(趾)惡性黑素瘤,可採用截指(趾)術。應切除受累淋巴結,但預防性淋巴結切除仍有爭議。
1、皮膚黑色素瘤的危害程度高,生長迅速,預后大多很差,因此早期診斷和及時正確治療十分重要。治療上強調早期發現和局部擴大切除。但皮膚黑色素瘤臨床表現複雜,容易誤診,尤其是無色素型黑色素瘤。若未能早期診斷, 黑色素瘤的病變呈侵襲性發展,早期黑色素瘤患者可出現淋巴轉移,晚期發生血行轉移。黑色素瘤的病變位於肢端者,常需行截指(趾)或截肢術。
2、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最危險的一種,黑色素瘤多見於老年人,尤以女性為多。可一開始黑色素瘤即為惡性,但約25%~40%由皮膚色素痣惡變而來。色素加深、體積增大、疼痛、瘙癢、破潰、發炎、出血、周圍出現等都是黑色素瘤的惡變的徵象。這些都是屬於患有黑色素瘤的危害表現。
3、黑色素瘤是起源於神經外胚葉、產生於黑色素細胞或其母細胞的惡性腫瘤,在世界範圍內發病率逐年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經久不愈的皮膚慢性潰瘍、性質不明的贅生物等,即使沒有明顯的黑色素瘤的表現,仍需謹慎處理,要考慮到黑色素瘤的危害可能性,及時作病理檢查,以免誤診,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1、飲食要清淡,溫熱適中。過分甜膩或脂肪過多的食物以及熱食均易引起嘔吐。
2、偏酸性的水果、硬糖及酸泡菜可緩解噁心。
3、避免強烈的陽光、嘈雜的聲音以及強烈氣味(如香水或其他病人的嘔吐物)的刺激。
4、看電視、聽音樂、談論病人感興趣的話題,甚至下棋,都能有助於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減少噁心嘔吐。
5、治療間隙期,鼓勵病人到室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做適宜的運動,如氣功等。
6、在與病人的談話中,不能渲染治療引起的噁心嘔吐,以免加重心理負擔。
7、病人出現噁心嘔吐時,應作短暫休息。嘔吐嚴重時暫禁食,每次嘔吐後用病人感興趣的液體漱口。嘔吐停止后從湯水開始逐步恢復飲食。
首先,日常要少食脂肪 脂肪是人體熱量的主要來源,是每日必須的營養成份。但是對於黑色素瘤患者來說,飲食中不宜攝入過量的脂肪。
其次,不宜攝入過量蛋白質 黑色素瘤患者的飲食應該多樣化,有些黑色素瘤患者在放化療時常引起消化道反應導致消化功能減弱,或腫瘤增加機體消耗而引起營養不良,甚至惡液質,許多人就盲目地採用高蛋白膳食。殊不知高蛋白的膳食會增加胃腸道的負擔,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更弱,並且對黑色素瘤的治療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