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0條詞條名為西港村的結果 展開
西港村
山東省濟南市鋼城區顏庄鎮下轄村
西港村是曾任榮河縣令的吳來朝的故鄉。吳來朝,字義庵,約生於明朝正德末年,顏庄鎮南港村(史稱東港今屬南港)人。他博覽群書,精通經史,善於寫作,據縣誌記載:“萊邑為古文者,始於吳來朝”。可惜其文集已散失不傳,僅留下《吳氏族譜》《重修萊蕪縣誌序》《忠賢祠記》《義庵公族田》等零散文章、碑記。
明萬曆三年(1575年),吳來朝以歲貢任山西榮河縣知縣。榮河為山西西南部的邊遠小縣,瀕臨黃河,偏僻落後,田園荒蕪,多數土地為茅草荊棘覆蓋。他到任后即號召百姓墾荒種田,並採用以工代賑、官府出錢收購茅草的辦法,激發了百姓開荒的熱情。兩年後,收購的茅草就積成兩座小山。在茅草荊棘挖盡后,他又手把手教百姓耕種,使一縣化為良田,莊稼連年豐收。他還與榮河民眾一起,興辦學校,修橋鋪路,興利除弊,使榮河縣民安居樂業。後來吳來朝因病告老還鄉,臨行前,縣民雲集話別,竟三日不能成行。回歸故里后,他把自家400多畝耕地分散給缺衣少食的鄉民耕種,自己則過著清閑恬淡生活。
據傳說:受吳來朝恩澤的山西榮河百姓,日夜思念怎麼報答他的恩德。他們首先在寶鼎老城茅草山以西、湖廣道以東建立了紀念碑。並醞釀到吳來朝家鄉為其建生祠。因路途遙遠,幾度擱淺。直到20年後,榮河知縣楊尚寬念及前任德政,召集當地鄉紳,富戶籌集資金,並請上級撥款,才湊成此事。他們先派代表到萊蕪商討為吳來朝建生祠事宜。吳來朝開始堅決辭謝。他說:我政績平平,即使有些事迹,也是為民生著想,是作官的本份,不值得表彰;再者,我早已謝職,不能再讓老百姓破費。榮河代表只好求助萊蕪知縣。當地縣官一聽原委,很高興治下有一位德高望重之人,就親自到吳來朝家陳情。說:榮河百姓建祠感恩,是萊蕪的光榮;立祠垂範,是對本縣官吏的激勵,建祠傳揚為公之精神,也是一件順民心的事。知縣說服了吳來朝之後,就和榮河代表建立協議,選地定址。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春,榮河縣組織的一干人馬、車輛,帶上經費和工程用料,特別是塑像的土和水,出山西,渡黃河,經河南,日夜兼程,歷三十餘日,行程兩千餘里到達萊蕪。數月後“吳公生祠”建成,並用榮河土為其塑像,在祠內牆壁上彩繪壁畫記述其政績:過秤收茅、揚鞭耕地、執尺間苗、汲水澆田、養蠶繅絲、紡線織布、巡視農桑、拜賢訪老、講經課士、攀轅送行,祠堂門上高懸題有“榮河遺愛”的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