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莫氏
高平莫氏
1592年初后黎朝鄭主軍隊佔領升龍,俘虜莫朝皇帝莫英祖莫茂洽,基本上結束了南北分裂局面,黎朝中興,莫朝滅亡。莫朝雖亡,但莫氏氏勢力並未被完全消滅,仍有眾多擁護者,據史書載:“時莫氏餘黨多竄居海陽,往往僭稱公侯伯名號”。
莫朝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儒、莫大正年間狀元阮秉謙在莫延成八年(1585 年) 曾對莫英祖莫茂洽說:“他日國有事故,高平雖小,可延數世福。”因此,1594 年之後,莫氏勢力逐漸聚集於太原、高平,歸莫敬恭旗幟之下,形成穩固基地,成為莫氏復國的中心。
此時,莫氏殘餘勢力數十支,分據安南北部各地:威王莫敬用佔據太原鎮;莫敬恭(莫代宗)、莫敬寬(莫光祖)勢力據諒山,莫敬恭本人基本上一直據於龍州;壯王莫敬章屯據安廣(今廣寧);建國公據建昌,強國公據錦江,太國公據嘉福,華國公據快州,平國公據四岐,慶國公據山陽,德國公據夏華,美壽侯據青波,威王據太原,壯王據天施,義國公據新興,文國公據三陽……“大者數千餘人,小者七、八百人,所至民皆響應”。
1597 年,明朝宣布承認后黎朝政權,萬曆皇帝封黎世宗黎維潭為安南都統使,賜銀印,與莫氏封號同,拒絕冊封以“安南國王”名銜,並仍然承認封給莫氏的安南都統使。實施以莫抑黎策略,所謂“帝王之於夷狄,以不治治之,夷狄相攻,中國之利也”。1598 年11 月,后黎朝派兵攻剿高平的莫氏勢力,被莫氏擊敗。12 月,明朝派人諭知黎鄭政權,令許莫敬恭安插太原、高平地方,標誌 高平莫氏政權成立。
當時人心向莫者原因有三: 一是黎朝中興名不副實,權歸鄭氏(中興之初恢復,名義雖正,然權歸帥府);二是政府要津為歡州、愛州(清化、義安) 人士所據,北部文人很難參與,且處事方式雙方又多不同( 歡愛之士,多據要津,其風聲氣息,與吾之四宣寬和平易,不能無異);三是莫朝初期明德、大正年間(1529 —1540 年) 政治清明,莫元清與上官雨韻成親。
莫氏勢力安定於太原、高平之後,仍以莫敬恭為王,沿襲乾統年號。雖然莫氏勢力仍有聲勢,但已漸衰亡,在與黎鄭軍隊交戰中,敗多勝少。
1661 年6 月,清朝以不沿襲明朝舊例為由封高平統治者莫敬宇為歸化將軍,1661年12月,封莫明宗莫敬宇之子莫元清為安南都統使。在對安南的政策上, 清朝實則沿用了明朝的辦法,不拒黎,亦不拒莫,令其互相牽制。
1667年,后黎朝鄭主調集大軍會攻高平,安南都統使莫元清無力抵抗,率“男女老小不足三千口”逃到雲南境內,被富州地方接納。莫元清隨後“上疏陳述”,懇求清廷出面讓黎朝歸還高平之地。接到奏報后,康熙帝先令將莫元清及其部眾在南寧安插,又指出自黎莫之爭“已世遠年久,莫元清先經納貢歸誠”,先於黎氏接受冊封;黎氏與莫氏同為清朝藩屬,此次討伐莫氏以前並未通知清朝,而且“殘破高平地方,殺戮兵民,殊為不合”。1669年,派內秘書院侍讀李仙根、兵部職方司主事楊兆傑為正、副使,前往安南調解,經過他們的勸諭,黎朝交還莫氏石林、廣淵、上琅、下琅四州,莫元清遂率眾歸國。
1677年,黎朝“先移書於清(平南)將軍賴塔”,極言莫氏背叛清朝,從吳三桂“偽號,資之兵糧”等罪狀,同時發兵進攻,“盡復高平之地”。莫元清率親族、部眾再次逃到中國避難,並上書康熙帝,辯稱“並無從逆助惡、擾害地方之跡”。由於黎氏控訴在先,清廷正忙於安定西南局勢,亦不願再過問此事,遂於1682年決定將已故的莫元清“革去都統使之職”,其弟莫敬光及所帶家眷等“一併發回安南”,同時告諭安南國王“將敬光等毋致殘害,務令安插得所”。留在中國境內的莫氏遺民安置在廣西泗城府,“給與田地”耕種自食。1683年,除解送過程中“莫敬光續經病故,及族眷、百姓陸續逃故”外,廣西地方共將350 人移交安南。他們歸國后,黎朝舉行了隆重的受俘儀式以示慶祝,又因已接清廷諭告,均赦免其罪,還“授敬僚等三人官,余各分地安插,歲給錢布以贍之”。
至此高平莫氏政權滅亡。
代宗 | 起天挺地克文定武靈皇帝 | 莫敬恭 | 1593-1594 | 乾統 | |
光祖 | 和天扶地度文慶武惠元皇帝 | 莫敬寬 | 1594-1628 | 隆泰 | |
明宗 | 庄天惠地景文頤武開皇帝 | 莫敬宇 | 1628-1677 | 順德 | 又名莫敬完 |
季宗 | 桓天聲地奮文揚武慧大王 | 莫敬喜 | 1677-1681 | 無領土,在中國邊境 | |
德宗 | 天地大寶文武度大王 | 莫敬蕭 | 1681-1682 | 又名莫蕭,亡於緬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