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壽山

明代懷遠將軍

劉壽山,字松,廣東省海豐縣碣石衛人(明代海豐未析出陸豐),祖籍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誥封懷遠將軍,從三品(相當於今副部級減),官任碣石衛指揮同知,是具有深厚國學功底和書法造詣的明朝鎮邊大將,嘉靖年間,鎮守粵東,馳騁疆場,剿倭平寇,《海豐縣誌》記載他是平倭名將,汕尾市城區捷勝鎮黎明洞存有他詩詞楹聯的摩崖石刻(2002年6月首次發現,現已描紅修復),劉壽山卒葬黃羌鎮雙圳(1981年才被發現),墓形巨大,等級尊嚴,是汕尾市最具規模的古代墓葬,在廣東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登記入檔,2013年收編記載於廣東省文物局主編的《廣東文化遺產——古墓葬卷》“貴族與名人墓葬”篇章。

懷遠將軍


劉壽,劉勛,官碣石衛指揮(品,副級),劉勛:劉承基、劉承陛,止,乃確劉壽否裔存,劉壽墓周市縣劉氏宗族祭掃;雁留,留,混跡市井販卒尚且,叱吒雲鎮豈跡尋?湮滅息?挖掘史料,劉壽、劉勛鎮守,維護寧,陸豐繁榮貢獻良,造橋樑,建墟市,鞏固防,保境,功勛卓著,值永緬懷歷史。
陸豐,蓮峰聳翠,南海蒼茫,鍾靈毓秀,歷史綿長,向不乏英傑,唯缺弘揚而己,劉壽山父子史冊片言隻語,生平難窺全貌,幾乎被歷史的塵埃所湮沒,幸得發現黎明洞摩崖石刻和劉壽山將軍墓等歷史遺跡,及《游幾希洞》、《游石山》等古詩文遺存,為我們敞開探索的窗口,將劉壽山父子拉回到人們的視線,期待更多的專家、學者和有識之士去探索研究,還原劉壽山父子英風壯採的一生;大凡忠孝節烈,尊崇褒揚,必定風清氣正,世道清平;筆者不拘才疏學淺,嘗求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尋覓塵封已久的記憶,將先賢歷史碎片粘連一起,豐功偉績再示世人,既告慰先人,又激勵今人。

古迹


劉
史料圖片
史料圖片
劉壽山根據著名學者葉良方先生考證:“劉松(約1540~1610),字壽山。陸豐縣碣石鎮人,原籍河南省開封府祥符縣。明洪武二十七年,其始祖劉澤隨花茂都司南下駐防碣石衛起,成為碣石城內世襲的軍戶。到隆慶年間他加入行伍,至萬曆中年曆升為碣石衛指揮同知(從三品),誥封懷遠將軍。其子劉國勛亦為萬曆四十七年碣石衛指揮使(正三品),父子俱為明碣石衛名將”。
劉壽山祖藉經考證準確無誤,但是劉壽山的後裔去向乃是個謎,直至2017年還沒有發現劉壽山的後人,不確定劉壽山是否有後裔存世,劉壽山和劉國勛父子俱為將軍,劉國勛一家在明末抗清戰鬥中,極有可能戰死沙場,為國捐軀了;海豐很多劉氏族人都誤認為“劉壽山公”是劉廣傳第八房劉巨漣之孫、劉君琳第四子的劉壽山,而劉君琳卒於1465年,懷遠將軍劉壽山卒於1610年,二者卒年相差145年,所以懷遠將軍劉壽山就不可能是劉君琳第四子的那個劉壽山了,有文人學者依據海豐一些劉氏族人的不當認識,將兩個劉壽山混為一談,寫懷遠將軍劉壽山的後人遷往興寧水口,這是不準確的。
山門橋遺址“山門拱”單孔石拱橋
山門橋遺址“山門拱”單孔石拱橋
劉壽山其墳墓將近400多年無人祭掃,直至1981年有當地村民反映給劉氏族人才被發現,當年海豐縣發現將軍墓曾引起轟動,公平鎮政府更是派出人員來檢驗將軍墓的真偽,劉氏族人聯絡海豐縣各鄉鎮、各村莊的劉姓宗族共同出資,按明代墓形重修,1986年又重修一次,並且每年春分之後,各自組織前往掃墓,近些年來由宗親會牽頭組織更為隆重,形成了現今由周邊市縣劉姓宗族共同祭掃的盛況,當然,祭拜的人群當中也不乏外姓人士,崇仰忠烈,瞻仰英雄,不分姓氏,更不分地域,每到春分之後,就有隊伍陸續到達祭拜,因為是各村各鎮各自組織,到達時間不一,所以在黃羌鎮雙圳的路口,會樹立著指路牌,為人們指路。
劉壽山兒子劉國勛,清代乾隆十年《陸豐縣誌》有記載他造橋的壯舉:“山門橋,縣東南二十里,路通碣石,指揮劉國勛建”,山門橋位於今陸豐市金廂鎮山門村,是明代陸路交通主驛道,同時也是屬於重要的軍事設施,是碣石衛城西面海豐所、捷勝所,平海所,三個守御千戶所官兵調動,糧草運輸,軍令傳遞的主要通道,對於保衛碣石衛“惠潮兩郡門戶”軍事要塞,鞏固沿海邊防,起到積極作用;筆者根據史籍記載,結合實地調查走訪,經過詢問山門村民,他們反映說古時的山門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拆建為叫“山門拱”的單孔石拱橋,現今連“山門拱”也失去實際作用,更寬闊的鋼筋水泥橋在旁邊代替了他的位置,山門橋遺址“山門拱”,遠離了戰爭年代的烽煙,像道絢麗彩虹,靜靜地橫跨在溪面之上,供文人墨客瞻仰憑弔,無聲地訴說著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遠處傳來的陣陣風聲,彷彿是明朝將士奔赴戰場的急促腳步聲,讓人思緒萬千。
敬祀指揮使劉國勛將軍的羅山公王廟
敬祀指揮使劉國勛將軍的羅山公王廟
清代乾隆十五年《海豐縣誌》也有記載劉國勛建造羅山橋,羅山橋創建於明末,距離海豐所城二十里,在東路驛道的羅山鋪舍,雖然400多年來飽受洪水衝擊,仍然屹立不倒,位於可塘鎮高墩村,東距羅山300米左右,今群眾俗稱“高墩橋”,羅山橋從河堤丈量起,橋長15米左右,寬1.8米,東西走向,是一座四墩三段的石板平橋,每段由5塊石板合併而成,簡約又實用,具有典型的明朝風格,仍保存非常完好、依然能夠使用;劉國勛建造的羅山橋,是明代海豐縣東路古驛道重要實物佐證,400多年的歷史古迹有必要登記在冊,加強文物保護;政協海豐縣文史委員陳寶榮先生在《海豐羅山公爺宮神源的探析》的文章中寫道:“我大膽地發揮想象力,認為羅山公爺宮敬祀的指揮老爺原型,有可能是紀念清初捐建羅山橋的指揮使劉國勛(即明末懷遠將軍劉壽山的兒子)“,陳寶榮先生認為羅山公爺宮敬祀的指揮老爺原型,極有可能是指揮使劉國勛,筆者同樣認為海豐縣石塘都羅山約48鄉人民,感念劉國勛為他們帶來了安定與祥和的生活,建造橋樑惠及沿線廣大人民群眾,功在海豐,績在羅山,完全有理由敬祀他為地方共同保護神。
明末清初鹿境鄉的史學家蔡皇勷在他的《蔡皇勷手記》有段這樣記載:“(崇禎)壬申年,劉指揮在高田街起鋪招市,將東門並城北魚行屠行移去高田”。壬申年即崇禎五年(1632年),劉指揮即劉姓指揮使,雖然沒直接寫明是劉國勛,但是從官職、姓氏和所處年代上進行分析研究,創建高田市的“劉指揮”,十有八九就是碣石衛指揮使劉國勛;造橋樑,建墟市,繁榮市場,造福百姓,保境安民,功勛卓著,從挖掘出來的史料可見劉國勛為國家的安定和地區的繁榮貢獻良多,劉國勛不但積極備戰,加強海防,還主動建設地方,使當時社會得到穩定,經濟有新的發展,百姓得到休養生息;劉國勛創建的高田市,各地慕名來此經商的人士很多,這些先民中有些最終定居於此,成了現今高田姓氏家族的肇基祖,這些先民及其後世子孫成了劉國勛遺澤的直接受益者;高田市經過108年的發展,至清代乾隆十五年,已成為海豐縣首屈一指的大墟市,商賈雲集,市道繁榮,摩肩接踵,人聲鼎沸,劉國勛的歷史功績,奕葉流光,功勛遍大地,褔澤布斯民,後人要銘記歷史,緬懷英傑。
對於劉國勛,陸豐甲子鎮蔡金針先生髮現甲子西安寨《登瀛范氏族譜》,收錄有清康熙四年冬范可楷撰寫的《石帆紀略》,其中一段有劉國勛的記載:“芒湖後山一石岩,喜空禪師建一寶剎,祠三尊佛於中,守備黃夢選題曰‘石壁古岩’,海豐所指揮劉國勛,匾前楹曰‘水月磨空’,蓋以門挹西東,水光蕩漾,即景即意也。”文中“一寶剎”又稱“石壁古剎”,是“甲子內八景”之一的“石壁禪燈”,在芒湖村後山一石岩上,此廟宇是喜空禪師所建,祀有三尊佛,“石壁古岩”是守備黃夢選所題,前楹匾額“水月磨空”是海豐所指揮劉國勛敬題。其中劉國勛又是萬曆四十七年碣石衛指揮使(正三品)。
祭掃壽山公隊伍(1981年)
祭掃壽山公隊伍(1981年)
海豐縣現今也流傳著有關劉壽山的故事,2015年8月,由海豐縣詩詞社出版,劉世勇先生主編的《海豐民間故事選》,搜集、積累、改寫、整理版印了長期流傳在海豐的民間故事,其中第94頁—102頁收錄有流傳在海豐的劉壽山抗倭故事一則——《劉壽山大戰大德港》,本故事分3節敘述:一、收服花腰蜂,二、大戰大德港,三、摩崖捷勝石山;第142頁—143頁收錄有劉國勛建造羅山橋的故事——《劉國勛造橋》。
劉壽山[明代懷遠將軍]
劉壽山[明代懷遠將軍]
劉壽山將軍威鎮南疆,浴血沙場,不懼馬革裹屍,保衛一方黎民百姓於粵東,確保祖國的海疆不受倭寇侵犯,忠勇節烈貫穿一生,最終忠魂長埋於海豐,劉壽山將軍墓位於五指嶂南麓的黃羌鎮雙圳山,其建造也較奢華,墓體規格建制比同時代的俞大猷墓還要巨大,整體墓形格局類似於縮小版的鄭成功墓,無不彰顯劉壽山生前的顯赫地位,原有毛筆形望柱一對立於墓前,因形似蠟燭,周邊村民稱為“石蠟燭”,文革“破四舊”運動時被村民拆去造橋,劉壽山將軍墓是海豐縣、乃至汕尾市最具等級、最具規模的墓葬,規模巨大,等級尊嚴,宏偉壯觀,保存完整,是汕尾市寶貴的歷史人文資源,更是屬於全社會的文化遺產,為研究明代碣石衛海防歷史提供了翔實的實物資料,史料價值和文物價值得到專家一致首肯,在2007年廣東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登記入檔,已被廣東省文物局載入《廣東文化遺產(古墓葬卷)》中,呼籲國家省市政府部門給予重視和保護,把劉壽山將軍墓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打造成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歷史古迹,尊崇衛國忠烈,激勵後代崇拜英雄,抵抗侵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人心保家衛國。(摘錄之《新厝劉氏源流、附錄》)
【參考史料】:
(1)、《乾隆十年陸豐縣誌》 知縣王之正
(2)、《乾隆十五年海豐縣誌》 知縣於卜熊
(3)、《海豐縣誌(1988-2004)》 海豐縣人民政府
(4)、《廣東文化遺產(古墓葬卷)》廣東省文物局
將軍墓墓聯之一
將軍墓墓聯之一
(5)、《蔡皇勷手記》 蔡皇勷
(6)、《五指嶂上物產豐》 葉良方
(7)、《抗倭名將劉壽山》 吳福欽
(8)、《海豐羅山公爺宮神源的探析》 陳寶榮
(9)、《海豐“懷遠將軍”壽山劉公祖源的初考資料》 劉世高
(10)、《海陸豐詩詞史話》 葉良方
(11)、《石壁禪燈》 蔡金針
(12)、《登瀛范氏族譜》范可楷
(13)、《海豐民間故事選》 劉世勇
(14)、《劉壽山墓》 林慶蘭
(15)、《劉壽山葬海豐雙圳山》 王萬然
(16)、《疑幻疑真幾希洞》 梁水良 劉世勇
(17)、《捷勝風情錄》 何秀榮
(18)、感謝陸豐吧網友“岐石之陳”提供史料
(19)、《明朝懷遠將軍劉壽山(圖文)》 劉再明

詩詞楹聯


游幾希洞

《海陸豐詩詞史話》劉壽山的記載
《海陸豐詩詞史話》劉壽山的記載
逸名不屑口碑傳,盤澗遺蹤石數拳;
耕處尚余雲結塢,釣間猶有月涵川。
一籬疏菊思孤致,半嶺寒梅想獨眠;
遊興未闌山色暮,飯亭鍾韻度嵐煙。

游石山

石室雲深古洞賒,乾坤今喜到天涯;
濤聲徹夜偕歌呤,山色騰空結露霞。
人在壺中春浩蕩,劍於閫外日光華;
停驂緩步高崗上,入望滄溟起浪花。

楹聯

劉壽山將軍墓碑
劉壽山將軍墓碑
石洞煙霞古,乾坤歲月長。

後世紀念


詩詞

劉壽山墓
劉壽山繼妣誥封淑人闕氏墓
劉壽山繼妣誥封淑人闕氏墓
林慶蘭
三春野外草萋萋,古木橫空野鳥啼。
山勢北來龍結穴,河形南去鳳朝儀。
將軍破賊遺荒冢,志士撫碑斥外夷。
隔海怒聞魔鬼叫,無邊戰纛帥雄師。
憑弔將軍墓(打油詩)
劉衍慶
將軍古墓等級高,清明祭掃涌人潮;
憑弔絡繹思往昔,東風吹起聽松濤。

楹聯

一、紀念劉壽山將軍楹聯
劉壽山將軍紀念楹聯四副,其中一副由黎天德先生撰聯,其他則由劉衍慶撰聯:
1、
抗倭功業垂青史;
大將勛名起壯圖。
——黎天德
2、
衛祖國,千里抗倭寇;
鎮海疆,一心保黎民。
3、
黎明洞,詩詞留勝跡;
南坑屯,佳城紀將軍。
4、
時雨悲傷悼英烈;
宗親敬仰祭忠魂。
二、紀念劉國勛將軍楹聯
功勛遍大地;
將軍墓
將軍墓
褔澤布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