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頭鎮位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城東部,距天台縣城12公里,是天台東部的工業重鎮、外貿強鎮。坦頭鎮東連泳溪鄉,南接三合鎮,西鄰赤城街道辦事處,北靠石樑鎮。坦頭鎮轄區內三面環山,中為河谷平原地區,蒼山倒溪和歡嶴溪匯合於市山,注入始豐溪。坦頭鎮鎮域面積為82.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701畝,山林51808畝,水田18005畝,旱地2696畝,有山塘水庫80多座。
坦頭鎮
坦頭古稱“擔頭”。宋時,村頭原有2條土坎,稱埂頭。明永樂(1403—1424年)改置都坊后,分屬太平鄉第三、五、六、十都,俗稱東鄉。清初建集市,有鹽行坦和後門坦,故稱坦頭;后建成街,稱坦頭街,鎮以街得名。建國前後,轄區分設坦頭鎮及前和歡口兩鄉。1985年經省民政廳批准為建制鎮。1992年經“撤區並鄉擴鎮”,原歡嶴鄉、蒼寶鄉併入坦頭鎮。坦頭鎮人民政府所在地坦頭鎮迎春路9號,設有南片、北片、西片、蒼寶、歡嶴五個辦事處,下轄61個行政村(185個自然村),總人口4.3萬人。坦頭鎮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歡山煙雨”被清禮部侍郎、著名史學家和地理學家
齊召南列為天台山“十小景”之一。坦頭鎮內瓶窯村有北宋古窯址,出土的有
青瓷刻花、宋瓶、宋壺等。在東橫山和下宅村之間,還有宋代建造、清代重修的石拱橋。古窯址和石拱橋已列為天台縣級文化保護單位。鳳凰山前有清代重修的裕民寺(慧明寺),據《天台山全志》載:舊有智者大師手書“陀羅尼經”四卷,存放寺內,后失,由圓通和尚重寫,現存放
國清寺。
坦頭鎮木珠工藝品
坦頭鎮生產木珠工藝品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清時代就開始生產念佛珠,木珠業在當地悄然興起。在歷經生產佛珠、煙斗、算盤珠、門窗帘、座墊后,坦頭鎮以木珠工藝品為主的生產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是汽車用品產業的異軍突起。坦頭鎮已形成了以汽車用品為主導、木珠工藝品為輔的產業體系,新興的汽車用品產業成為了坦頭特色區塊經濟。坦頭鎮生產的木珠工藝品有3000餘種,出口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坦頭鎮木珠工藝品實現工業總產值10億元,外貿交貨值達1059萬美元。坦頭鎮位於浙江東南天台山麓,以盛產木珠工藝品而聞名中外。坦頭鎮木珠工藝品世界,木珠拖鞋、木珠頭梳、木珠手鐲……各種木珠工藝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坦頭鎮為了不斷增添發展後勁,通過建立工業園區,構築招商引資平台,建立了東橫工業區、坦頭鎮西工業區、天台縣木珠
飾品工業區,總佔地面積近600畝,入園企業25家,突出了塊狀經濟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徹底改變了木珠工藝品生產家庭作坊式和“低小散”的粗放型格局。
坦頭鎮通過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及在世界各地舉辦的汽車用品展銷會、博覽會等,獲取信息,拓展出口市場空間。坦頭鎮是中國最大的木珠工藝品生產基地,被譽為“木珠之鄉”。坦頭鎮生產的木珠工藝品以出口為主,產品種類主要有木珠汽車座墊、木珠門簾、木珠枕席、木珠小飾品系列(包括頭飾品、珠包、腰鏈等)等1300多個品種。產品款式新穎、色彩明麗、工藝精湛、質量上乘,深得外商青睞,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坦頭鎮優質稻
坦頭鎮把抓好農業結構調整是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當做農業與農村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調整農業結構,必須把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作為核心,把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業現代化作為基本目標。坦頭鎮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建設五大農業生產基地,即圍繞水果、畜牧、食用菌、蔬菜五大主導產業,培植2—3個農業龍頭加工企業為主的農業結構調整格局,逐項抓好實施。
一、5千畝優質無公害反季節蔬菜基地建設。通過調優品種結構與擴大大中棚栽培法,因大力發展優質無公害蔬菜、主要菜類有茄子、西紅柿的菜、瓜類、豆類。
二、萬畝優質稻基地建設。優質稻1萬畝,通過實施種子工程,實現優質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造,提高單產。
三、食用菌生產與初加工基地建設。種植蘑菇、
巴西菇,推廣
鮑魚菇等,力爭產量800噸,要通過扣片、分級包裝等初加工,增加效益。組織實施國家級農業綜合開發
土地治理項目,中低產田改造75700畝,投資143萬元,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提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坦頭鎮街道
坦頭鎮村村通水泥路;高壓網電通往千家萬戶;程式控制電話、移動信號覆蓋各村;網際網路走進了尋常百姓家;坦頭鎮骨架逐步拉大,有機關企事業單位20個,個體工商戶近200多家,商品品種齊全,市場繁榮。搶抓時機、多措並舉,利用農閑時機,在坦頭鎮開展聲勢浩大的村組道路整修活動,掀起了村組公路建養熱湖。坦頭鎮募集修路資金42.9萬元,組織勞力2000餘人、車輛450台套,整修道路104公里,坦頭鎮主幹道和村組循環道路基本成為高標準、高質量砂石路。坦頭鎮一是成立修路協會。採取“
一事一議”的辦法,負責修路的組織調動和資金的收集、管理和使用工作,公開修路議程和資金使用等,增強修路資金使用透明度,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二是科學化修路。村村之間,組組之間,統一規劃,聯合建設,確定線型走向和路面結構。坦頭鎮同時將村組幹道和循環道路整修量化到村組。三是加強
工程質量管理。設立督辦組,督查工程進度及質量。工程完工後,實行村鎮兩級驗收,確保“三個高標準”,即高標準修建路基,高標準鋪築路面,高標準修好排水邊溝。
坦頭鎮環境整治
坦頭鎮隨著村民生活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環境衛生意識也增強了。坦頭鎮以南片等村為整治農村環境衛生試點。坦頭鎮投入近萬元資金購買了一部半舊的
手扶拖拉機和一部平板車,設置7個指定垃圾池,由保潔員準時清掃,村民也自覺地配合,保潔員清運到指定的海亭嶺垃圾場。坦頭鎮全面消滅垃圾衛生死角,以村組為單位建立健全各類農村衛生定期打掃和檢查評比機制,以實現農村衛生狀況的根本改變。清垃圾、清路障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衛生整治,換來的是村容整潔,村風純樸,很值要建立這個好的長效機制。坦頭鎮抓好環境整治,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是搞好“兩規”。就是要搞好新村建設規劃和老村改造規劃。二是開展“三清”工作。要清除村前屋后的垃圾、淤泥和河涌。三是落實“四改”。要改好自來水、下水道、公廁和禽畜欄。四是實現“五有”。做到有村道、有綠化帶、有污水和垃圾處理系統、有水環境和有特色,要建有村民公園。把環境整治與發展生態經濟和打造生態經濟產業帶相結合,走出一條推進新農村建設和可持續農村環境整治新路子。
坦頭鎮文教衛生事業發展步伐加快,坦頭鎮新建13幢現代標準化教學樓,凈增校舍面積8000多平方米,坦頭鎮4所基層小學、1所初級中學校園“十配套”全面達標。坦頭鎮有8個村新建村部辦公大樓,並設立老年人活動中心、村文技校、圖書閱覽室、文化活動室等。坦頭鎮實現村村通有線電視並與縣級聯網,鄉機關和鄉直各單位都建立電腦網際網路工程。
坦頭鎮醫療衛生設施逐步完善,坦頭鎮衛生院綜合門診樓系新建的,院內各科室設置合理,醫療器械設施基本符合要求,坦頭鎮86﹪居民參加新型農村醫療合作保險。坦頭鎮逐步完善了村級醫療衛生保健網路、疫苗接種工作紮實認真,地方病及各類傳染病均在控制指標內,無重大疫情發生。隨著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的不斷提高,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健康狀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得到遏制,解決了群眾就醫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