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遜
原海南省行政學院院長
廖遜
長期從事社會經濟發展與政策諮詢工作研究,是我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之一。提出“小政府大社會”理論,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南經濟發展戰略”制定,參與我省歷次經濟發展計劃和國土規劃的制定。組織並領導我省多項各領域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對海南省多項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議,從1990年至1999年連續10年主編《海南年鑒》及1992年至1998年主編過《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研究》8部。著有《馬克思恩格斯“小政府”思想與當代經濟改革》、《小政府大社會——海南新體制的理論與實踐》等12部著作。發表文章約2000多篇。科研成果曾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海南省1992年優秀精神文明獎。
廖遜
2011年6月9日,海南省老教授協會正式成立,廖遜教授被選舉為海南省老教授協會首屆理事會會長。
長期從事社會經濟發展與政策諮詢工作研究,是海南省有較高知名度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之一。提出“小政府大社會”理論,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南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參與海南省歷次經濟發展計劃和國土規劃的制定。組織並領導海南省多項各領域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
對海南多項改革提出政策性建議,從1990年至1999年連續10年主編《海南年鑒》及1992年至1998年主編《海南社會經濟發展研究》8部。
著有《馬克思恩格斯“小政府”思想與當代經濟改革》和《小政府大社會——海南新體制的理論與實踐》等12部著作;發表文章約2000多篇。科研成果曾獲中央國家機關青年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社會科學院1977—1991年優秀科研成果獎和海南省1992年優秀精神文明獎。
廖遜與病妻、智障兒子的親情故事
廖遜
這是一個令人同情和心酸的家庭:妻子患嚴重的腦神經萎縮症,癱瘓在床,唯一的兒子三歲時因高燒不退導致智障,丈夫——海南省委黨校原常務副校長、省行政管理學院原院長廖遜教授成了家裡的頂樑柱……
讓我們走進這個家庭,感受發生在這一家人之間的親情故事:
唯美與凄苦的愛情之路
2011年61歲的廖遜和64歲的妻子秦黎是當年“上山下鄉”的知青戰友。廖遜是有名的俊小伙和才子,秦黎是公認的溫柔美女,倆人擦出愛情火花,真是天生一對,地配一雙。然而深深吸引他們的,還是各自的人品。廖遜是個熱情洋溢、樂觀向上、助人為樂的人,秦黎細緻體貼,和善待人,他們都是知青中的佼佼者。倆人的感情一路升溫,還是源於廖遜得了肝炎,當時缺醫少葯,又吃不上營養品,全仗著秦黎的精心呵護和照料,在那段時間裡,秦黎冒著被傳染的危險,忘我地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廖遜。
廖遜和妻子結婚十周年時的照片
該要個孩子了,誰想愛情的結晶遲遲不降臨。終於在廖遜41歲,秦黎44歲時,兒子廖也謙喜從天降。
然而,令人接受不了的現實出現了,兒子廖也謙3歲時因高燒不退成了智障兒,轉年妻子秦黎突患腦神經萎縮症癱瘓在床。從此廖遜攜著病妻踏上了凄苦的愛情之路。
始終不渝的堅守
面對病妻和智障兒子,廖遜選擇了勇敢積極地面對。首先,他要努力工作,要做出成績,這是他個人價值的所在,也是他生活的追求和動力。其次,他要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做個好丈夫、好父親,讓家裡的病人和殘疾人活的有尊嚴。這是他的天職,更是他成就感的體現。
廖遜發現妻子的大腦儘管失去了功能,可她的眼神有時會追著他走。於是只要他在家就坐在她的床邊,不停地和她說話,一次說著說著廖遜突發奇想對著妻子喊“黎寶寶”,誰想,妻子嘴角微微顫動了一下,然後露出了微笑。廖遜高興的不得了,他一聲聲叫,一聲聲喊,直喊的自己嗓子啞了,當他看到妻子又恢復了那麻木獃滯的神情,不禁失聲痛哭起來。他堅信自己對她的愛,她會感應的。從此,他每天早上離開家前都要喊著:黎寶寶,放心吧,我一輩子愛你!這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誓言,是一個錚錚漢子對病人發出的承諾。因妻子沒有“勞保”,看病全部自費,為了給妻子治病,他精打細算,節縮個人開支,戒了煙、酒、茶,不給個人添一件新衣服;他盡量多陪在妻子身邊,能在家裡完成的任務,他就不在單位干。每天晚上他會坐在妻子床邊剪報、看書,時不時地撫摸著妻子的手和臉頰;每晚睡覺前,他都會輕輕地為妻子唱支歌,令人想不到的是奇迹出現了,一天,正當廖遜唱著“日落西山紅霞飛……”時,妻子竟張開嘴跟著附和起來,廖遜激動地一把抱起妻子親吻著,只見兩行熱淚順著妻子的眼角流淌出來。從此,這首歌成了“條件反射”,只要有人起個頭,秦黎就會跟著唱。多年來,這首歌成了秦黎會說會唱的唯一語言。
兒子漸漸長大了,面臨上學的問題,正常學校他去不了,只好去專門的智障學校。在廖遜的心理天平上,自然分給了兒子一半,他自定了輔導兒子的學科課表,在教兒子學文化之餘,更加註重培養兒子的人品。他教兒子每天早上要到媽媽床前問候媽媽,每天晚上睡覺前要和媽媽道晚安。他要求兒子和保姆學習給媽媽胃管里注入流質食物,有時廖遜故意問兒子,媽媽今天吃的什麼飯,裡面有什麼營養。漸漸地兒子懂得關心媽媽了,一次他看見媽媽腳趾甲長了,忙告訴保姆,讓她幫媽媽剪剪。
二十幾年來,廖遜從來都是爭分奪秒地回家。除了工作,很少參加社交活動,他唯一的“奢侈”就是每天抽空去健身房鍛煉,用他的話說:“我是家裡的頂樑柱,少了我不行,身體對我最重要!”
永遠不變的情懷
2011年6月10日,廖遜應北京一所大學之邀前去講課,誰想上飛機前摔了一跤,眼鏡摔的粉碎,臉上磕出了血,當他前往醫院縫針時,一下子被醫生護士認出來了。“您是廖院長吧,您來醫院作過報告”、“您講的真好,您講的怎麼看待離婚我們特愛聽!”原來,廖遜在海南是個公眾人物,他退休前與退休后沒有區別,反正是講課不斷,講座不停,哪個單位、哪個部門都愛請他講黨課,講時事,講政治,由於他勤於學習,思維敏捷,口才好,曾落了個“海南第一嘴”的稱號。尤其是他總是精氣神十足,到哪都談笑風生,更是有好人緣。越是這樣,越有反差,這麼一個相貌堂堂,文氣灑脫的成功人士守著一個病妻子卻如此正派更讓人肅然起敬!以至於某個醫院一度出現“換車子,換房子,最後換老婆”現象時,不得不搬出廖遜以他現身說法來詮釋愛情與道德。
實際上,一個人的愛情觀與道德觀是其價值觀的體現。什麼是廖遜的價值觀呢?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黨的理論工作者,他有著不懈地追求,那就是為黨的事業兢兢業業工作,他以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為己任。不間斷地吸收知識,在他的家裡最值錢的是三萬八千冊圖書,在他家沒有放衣服的立櫃,沒有放雜物的五斗櫃,更沒有擺放工藝品的裝飾櫃,有的是佔據八面牆的八個大書櫃,一個一百多平方米的單元房做成了圖書館模樣。從書本上插著的小書籤,看出這些書絕不是擺設而是派上了用場。卧室里,廖遜和兒子睡上下鋪,妻子躺在一張單獨的木床上,省出一小間那是保姆的睡房。家裡的衣物都是放在塑料拉動箱子里。一張寫字檯上擺著高高几摞剪報本,埋在寫字檯中央的電腦屏幕一閃一閃地亮著。
家是港灣,雖然不富有,但廖遜喜歡。有時他會盯著擺在書櫃空隙處的照片看得入了神,因為那些照片記載著他與妻子,與家人太多的愛和太多的情,正如寫在照片背後那行行小字:我們愛過,我們走過,我們付出過,我們給予過,想著這些親情故事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