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峰

原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解玉峰(1969年10月26日-2020年3月1日),男,山東日照人,博士,1985年8月至2000年7月,先後在日照師範學校臨沂教育學院山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學習,相繼獲得本科、碩士、博士學位,其間曾在山東日照大坡鄉小學、大坡中學任教。生前為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


1983年9月至1988年6月在山東省日照中等師範學校就讀。1991年9月至1993年6月在山東臨沂教育學院進修學習。
解玉峰
解玉峰
1997年6月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獲碩士學位。
2000年6月自南京大學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年入選南京大學優秀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11年入選江蘇省333培養工程培養對象。
解玉峰
解玉峰

人物逝世


2020年3月1日7時35分,解玉峰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51歲。遵照解玉峰教授的生前遺願,喪事一切從簡。治喪期間,婉謝師生親友登門弔唁。
解玉峰
解玉峰
解玉峰
解玉峰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山東崑曲、中國古代戲劇、古代文學等文史方面的研究。
山東崑曲
山東崑曲
山東崑曲
山東崑曲
解玉峰
解玉峰

研究成果


發表著作

《20世紀中國戲劇學史研究》中華書局,2006年。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解玉峰山東崑曲

主要論文

1、《論兩種戲劇觀念》,《研究》1999年第1期
2、《明代曲論中的當行論》,《學術月刊》1999年第9期;
3、《南戲本不必有“套”,北劇原不必分“折”》,《中華戲曲》總第25輯,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版。
4、《北雜劇“外”辨釋》,《文獻》 2000年第1期
5、《北雜劇“沖末”辨釋》,《中華文史論叢》總第62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6、《“悲劇”、“喜劇”與中國戲曲研究及其它》,《戲劇藝術》2000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戲曲、戲劇研究” 2000 年第 6期轉載;
7、《 20世紀元曲研究芻議》,《南京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新華文摘》2001年第5期轉載;
8、《讀南圖館藏李開先〈改定元賢傳奇〉》,《文獻》2001年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2001年第10期轉載;
9、《“過錦”縱橫》,《戲史辨》第2輯,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年版
10、《元曲雜劇“題目正名”推考》(台灣)《民俗曲藝》第140期(傳統戲曲專輯Ⅱ),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03年6月版
11、《20世紀中國戲劇藝術特徵研究之述評》,《文藝理論研究》2004年第1期
12、《吳瞿安先生與20世紀中國戲劇的研究》,《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13、《 巫風儺影中的迷失 —評田仲一成〈中國戲劇史〉》,《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2004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戲曲、戲劇研究》2004年第6期轉載;
14、《九十年來中國崑曲研究述評》,《南師大學報》2005年第1期
15、《20世紀戲曲文獻之發現與南戲研究之進步》,《文獻》2005年第1期
16、《也談中國崑曲作為“文化遺產”的保存問題》,《戲劇藝術》2005年第1期
17、《王國維〈宋元戲曲史〉之今讀》,《文學遺產》2005年第2期
18、《近代以來京劇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戲曲藝術》2005年第1期
19、《試論20世紀前期的中國戲劇研究》,《求是學刊》2005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舞台藝術》2006年第3期轉載
20、《20世紀後半葉的中國戲劇研究》,《東南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21、《腳色製作為中國戲劇結構體制的根本性意義》,《文藝研究》 2006年第5期
22、《論角兒制》,《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6年第1期;
23、《百年中國戲劇學芻議》,《文藝理論研究》2006年第3期
24、《元劇“楔子”推考》,《戲劇藝術》2006年第4期

所授課程


中國戲劇學(碩士生課)
中國戲劇史(本科生課)
中國戲劇藝術論(本科生課)
曲學通論(本科生課)
崑曲清唱研究(本科生課)

研究課題


1、全國藝術科學2001年度課題“20世紀中國戲劇學史研究”
2、國家社科基金2005年度課題“中國韻文文與樂關係之研究”

代表作品


◎ 二十世紀元曲研究芻議
◎ “悲劇”、“喜劇”與中國戲曲研究及其它
◎ 論兩種戲劇觀念
◎ 北雜劇“沖末”辨釋

人物評價


南京大學文學院方面表示:“解玉峰教授為人師表,深受我院師生愛戴。他全身心投入人才培養工作,在本科教學方面,除了戲曲知識的傳授,他還開設唱曲課程,長期主持學生曲社,為崑曲藝術的傳承,為大學生素質教育作出了較大的貢獻。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他因材施教,悉心指導,為專業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碩士生和博士生。他敬業樂群,淡泊名利,關心學科建設;他潛心學術,學風紮實,在戲曲史、崑曲研究、戲曲與中國文化方面有著新穎獨到的見解。他的英年早逝,是我院的重大損失,是戲曲學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深感悲痛,他的師道風範值得我們緬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