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東勝鄉的結果 展開

東勝鄉

四川省安岳縣東勝鄉

東勝鄉為地名,隸屬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鄉。位於安岳縣境東部,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37公里。幅員面積28.3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鄉人民政府駐肖東路。全鄉現有耕地面積690.4公頃,其中水田381.2公頃。農業主產水稻、紅薯、小麥,兼產油菜籽,養殖生豬,飼養土雞、土鴨、土鵝、土兔。

截至2020年11月1日,東勝鄉常住人口為7643人。

東勝鄉被譽為“安岳縣檸檬基地鄉”、“安岳縣佛樂橙基地鄉”。繼續加強產業結構調整,種植臍橙、佛樂橙。

地理環境


東勝鄉位於安岳縣境東部,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37公里。東與護龍鎮為鄰,南與瑞雲鄉接 壤,西與林鳳鎮相連,北與白水鄉、毛家鎮為界。幅員面積28.3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淺丘地貌。高海拔443米,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無霜期305天,年平均氣溫17.6℃,年總降雨量850毫米,土質屬遂寧鎮和蓬來鎮土質。有4條小溪發源於本鄉,左1條為龍台海支流,右3條為瓊江河支流,有吳家溝、半坡寺小Ⅱ型水庫2座,山坪塘94口,工程蓄水量160萬立方米。
東勝鄉交通較為不便,主幹僅有鄉道龍東公路(龍台鎮-國道G319線-東勝鄉)過境,全鄉11個村已實現水泥路村村通、社社通,水泥路總里程達170餘公里。

建制沿革


東勝鄉在清代為安岳縣長寧鄉轄地。
清末,安岳縣設長寧鄉等10鄉38個場。長寧鄉轄毛家場、護龍場、石羊場、高升場共4個場,治石羊場,今石羊鎮場鎮。
民國初,屬長寧鄉毛家場。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長寧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毛家場為毛家鄉。屬毛家鄉。
1950年,屬龍台鄉人民政府。
1951年,析置毛家鄉。屬毛家鄉。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毛家鄉屬龍台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龍台區建立龍台中心人民公社。毛家鄉改毛家人民公社,屬龍台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龍台中心人民公社復設龍台區。毛家公社屬龍台區。
1962年,安岳縣增設龍西、玉帶、赤雲、東勝、坪河等19個公社,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毛家公社析置分設東勝公社。毛家公社、東勝公社屬龍台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東勝公社置東勝鄉,屬龍台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龍台區代管由公社復鄉、鎮的有龍台鎮、龍西鄉、姚市鄉、岳溪鄉、林鳳鄉、瓊江鄉、毛家鄉、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東勝鄉、白水鄉共12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龍台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龍台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東勝鄉撤鄉 自建設獨立鄉,縣直轄。
1995年,安岳縣復置東勝鄉。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龍台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龍台工委),東勝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龍台工委,建立龍台管理委員會(簡稱龍台管委),東勝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龍台管委片區轄龍台鎮(含原龍西鄉)、姚市鎮(含原岳溪鄉)、林鳳鎮(含原瓊江鄉)、毛家鎮、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東勝鄉、白水鄉共9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龍台管委,置龍台鎮,縣直轄。東勝鄉自龍台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行政轄區


東勝鄉現轄石渠村、東山村、鐵峰村、大埡村、艷柳村、北斗村、妙樂村、合心村、金竹村、清涼村、聯合村 共11個行政村,105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東勝鄉人民政府駐肖東路。

轄區代碼


512021215東勝鄉
512021215200石渠村
512021215201東山村
512021215202鐵峰村
512021215203大埡村
512021215204艷柳村
512021215205北斗村
512021215206妙樂村
512021215207合心村
512021215208金竹村
512021215209清涼村
512021215210聯合村
512021215400東勝鄉獨立居民小組。

人口民族


人口

2021年6月25日,安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勝鄉常住人口為7643人。

經濟狀況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東勝鄉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東勝鄉
東勝鄉201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1507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402萬元;第二產業2814萬元;第三產業4863萬元。
全鄉以農業生產為主。2014年出欄生豬7000頭,存欄4000餘頭。積極發展“四土”工程,鼓勵農戶積極飼養土雞、土鴨、土鵝、土兔,實現小家禽年出欄10萬餘羽。
東勝鄉被譽為“安岳縣檸檬基地鄉”、“安岳縣佛樂橙基地鄉”。繼續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檸檬種植面積366.67餘公頃,臍橙、佛樂橙種植面積300餘公頃。鞏固檸檬示範園2個,新發展業主4個,檸檬,臍橙、佛樂橙產值達3400餘萬元。
2014年完成水利普查和漁業統計工作;完成毗河飲水工程東勝段前期準備工作;在金竹村、合心村、妙樂村、石渠村實施國土整治,基本實施完成;加強水土保持力度,全年共整治山坪塘5口、石河堰1處,對半坡寺泄洪渠進行全面整治,解決困擾多年冷水田問題;大力實施農村能源工程。

中小學校


東勝鄉教育工作長足有效發展,清理和處置學校債務遺留問題,全面完成“普九”債務化解工作。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教育質量穩中有升,學校未出現亂收費現象。加強學校硬體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改善鐵峰村小學辦學條件和就餐環境。學校名列於下:
安岳縣東勝鄉九義校
安岳縣東勝鄉金竹村小學
安岳縣東勝鄉鐵峰村小學

社會事業


東勝鄉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提標擴面,2014年農村養老保險參合3151人,完成總任務95.92%,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覆蓋24人,新農合參合率100%、惠及1.53萬人,最低生活保障覆蓋556人,城鄉醫療救助76人,救助資金11萬餘元,享受定補人員103人。困難群眾臨時救助有效實施,五保供養、孤兒保障制度全面落實,發放救濟糧6000公斤,發放臨時救濟款2萬餘元,五保供養106人,孤兒保障13人。殘疾人“量服”工作深入開展,殘疾人重度護理補助覆蓋106人,補助資金6萬餘元。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25戶,發放創業資金12500元。
鄉敬老院維修改造項目全部完工。全面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項目,2014年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項目43戶。推進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4個村級衛生站建設,建立健全醫療預防保健網路,完善衛生預防保健體系。計生工作紮實有效,人口計生改革穩妥推進,“單獨兩孩”政策平穩實施,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計生率為71%,計生獎扶對象112個,特扶對象4個,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工作長效機制。

名勝古迹


東勝鄉歷史悠久,有寺廟多座,多數建於明末清初,廟宇雕梁畫柱,佛像古、多、精、美,但多數已被毀壞,今人又重修廟宇,仍存的有玄靈觀,位於東勝鄉佛樂橙基地村北斗村,距東勝鄉1公里。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此處榕樹參天,風景宜人。今人重塑菩薩數尊。
南宋時期的道家墓:2007年11月27日,安岳縣東勝鄉北斗村二社村民在修建村級公路取土時發現該古墓。經該縣文物局專業技術人員鑒定,初步確定為南宋時期的道家墓。對該處古墓進行挖掘清理,共清理出古墓6座、重要文物10件和銅香爐、銅觚等物品,填補了該縣館藏文物的空白。
妙樂寺位於東勝鄉妙樂村,距東勝鄉3.5公里。建於明末清初,廟宇雄偉,佔地數十畝,僧侶眾多。解放后,拆除的木材用來修建鄉人民公社、供銷社、鄉小學。80年代重建寺廟,此處林木茂盛,景緻幽雅。還有銀窩寺、尖坡寺、半坡寺、觀音岩、圓覺洞等縣級文物保護點。

特產名產


東勝鄉佛樂橙(當地俗稱梨形果)、臍橙、椪柑、檸檬、水稻、紅苕、小麥、油菜、生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