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石羊鎮的結果 展開

石羊鎮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轄鎮

石羊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地處安岳縣城東南,東鄰頂新鄉,南鄰雙龍街鄉,西鄰白塔寺鄉,北鄰瑞雲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5千米總面積62.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石羊鎮常住人口為50841人。

石羊鎮是省級小城鎮建設示點鎮、和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市級工業重點鎮,是周邊七個鄉鎮物流、交通中心,曾是石羊管委所在地。

截至2020年6月,石羊鎮下轄5個社區、25個行政村。2011年,石羊鎮農業總產值1.1億元,工業總產值11.9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8億元。

地理環境


石羊鎮位於東經105.37″,北緯29.56″,地處安岳縣境東南部,距安岳縣城區44公里。東與頂新鄉為鄰,南與雙龍街鄉接壤,西與白塔寺鄉、橫廟鄉相連,北與瑞雲鄉、護龍鎮為界。幅員面積62.4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淺丘地貌,龍台河右岸支流石羊河貫穿其境。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無霜期300天,年平均氣溫18.1℃,年總降雨量845-1219毫米。森林覆蓋率為46%。

地形地貌

石羊鎮地勢略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內最高點位於毫子村大山頂,海拔262.3米;最低點位於石羊河,海拔18.6米。

水文

石羊鎮境內河道屬小清河水系。石羊河自光輝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境內河道長10.9千米。

自然災害

石羊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雷擊、地質災害等。早澇災害平均3年2次,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1960年6月上旬,境內有上千畝農田被淹。

自然資源


石羊鎮境內礦藏資源主要為天然氣,地質儲量為9000萬立方米,可采儲量為2500萬立方米,集中分佈在三銀、啟元村一帶。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為1390萬立方米。農業耕地面積5.5萬畝,全部為水澆地;可利用草地面積1.2萬畝,林地面積4萬畝。

交通


石羊鎮
石羊鎮
石羊鎮交通極為便利,縣道X048線安大路(安岳縣-龍台鎮-石羊鎮-重慶市大足區)、縣道X137線協護路(協和鄉-白塔寺鄉-石羊鎮-護龍鎮-國道G319線)、石李路(石羊鎮-兩板橋鎮-李家鎮)縱貫全境,現正加大交通外網建設,做好賈石路建設(石羊境6.99公里)房屋征地拆遷工作,簽訂拆遷協議65戶,配合縣交通局做好石李路規劃和石兩路改造計劃;加強以社道建設為重點交通內網建設,新建社級水泥硬化路3條,硬化里程6公里,全鎮社級通暢公路159公里,村級通暢公路25公里,實現村社通硬化公路,形成農村公路網。
2011年,石羊鎮境內縣道安大路為過境公路;18個公路暢通,總長45千米;村社公路硬化總長197千米。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鎮區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36班次,日均客運量1000餘人次。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轄區總人口4.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000人,城鎮化率14%。另有流動人口1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5萬人,佔51%;女性2.4萬人,佔49%;14歲以下8820人,佔18%;15—64歲28910人,佔59%;65歲以上11278人,佔23%。2011年,石羊鎮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5‰,人口自然增長率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62人。
截至2018年末,石羊鎮戶籍人口51876人
2021年6月25日,安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石羊鎮常住人口為50841人。

歷史沿革


原名銅川府龍康鎮,后因塔子山上塑造四尊精美石頭羊,民間就以“石羊”代替龍康鎮,於是,“石羊”之名沿用至今。
石羊鎮在清代為安岳縣長寧鄉轄地,清為石羊場。
宋,置石羊縣。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廢縣,併入安岳縣。
清道光時(公元1821-1850年),安岳縣設長寧鄉等10鄉;石羊場等36場,屬於長寧鄉。
清末,安岳縣設長寧鄉等1個鄉鄉38個場。長寧鄉轄毛家場、護龍場、石羊場、高升場共4個場,治石羊場,今石羊鎮場鎮。
民國初,石羊場屬長寧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長寧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石羊場為石羊鄉。
1950年,安岳縣設石羊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名區名。石羊鄉屬石羊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石羊區建立石羊區人民公社;石羊鄉改為石羊人民公社公社,屬石羊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石羊中心人民公社復設石羊區。石羊公社屬石羊區。
1962年,安岳縣增設瑞雲、赤雲等19個公社,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赤雲公社、石羊公社屬石羊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石羊公社、赤雲公社復置石羊鄉、赤雲鄉,屬石羊區。石羊區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石羊鄉、赤雲鄉、頂新鄉、護龍鄉、瑞雲鄉、兩板橋鄉、白塔寺鄉、雙龍街鄉共8個鄉。
1985年,安岳縣設10區5鎮88鄉。撤銷石羊鄉置石羊鎮,屬石羊區。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石羊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石羊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石羊鎮、赤雲鄉(原鄉政府光輝村)行政區域合併置石羊鎮,縣直轄。
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石羊區建設工作委員會(簡稱石羊工委),石羊鎮屬之。
2001年,安岳撤銷消石羊工委,建立石羊管理委員會(簡稱石羊管委),石羊鎮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石羊管委片區轄石羊鎮(含原赤雲鄉)、兩板橋鎮、護龍鎮、白塔寺鄉、雙龍街鄉、頂新鄉、瑞雲鄉共7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銷石羊管委,置石羊鎮,縣直轄。石羊管委代管的鄉鎮均分析出自建縣直轄鄉鎮。
石羊鎮電子地圖
石羊鎮電子地圖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資陽市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19號):撤銷頂新鄉和瑞雲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羊鎮管轄。

行政區劃


2011年,石羊鎮轄山林、紅樓、西壩、寶珠、金鼓、三銀、普慶、凡水、龍柳、花園、幺店、啟元、紅岸、光輝、油坪、雙柳、華嚴洞、赤雲、毫子、石包、長溝、梨樹22個行政村,金羊、紫竹兩個社區;下設225個村民小組,20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石羊鎮下轄5個社區、25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金羊社區惠民街128號。
石羊鎮
石羊鎮

經濟


綜述

2011年,石羊鎮財政總收入2.8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100萬元,比上年增長4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421萬元,增值稅1964萬元,企業所得稅2180萬元。人均財政收入5714元,比上年增長28%。
石羊鎮2014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081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23716萬元,第二產業實現58949萬元,第三產業實現28148萬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1917元。
2018年,石羊鎮有工業企業45個;其中,規上企業11個。
2018年,石羊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95個。

主導產業

石羊鎮農業以生產水稻、小麥、紅苕、玉米為主。優質稻生產,無公害畜產品、特色水產、優質水果蠶桑等八大生產基地和檸檬及銀杏、蠶桑是石羊鎮農業增收新亮點。
全鎮以糧食安全為保障,特色產業為支撐,農民增收為核心,推動現代農業穩步發展,一產業增加值實現2.5億元、增長11%。強化檸檬產業發展,繼續做大做強檸檬基地鎮,新種檸檬160公頃,全鎮累計種植檸檬達573.33公頃,檸檬產量達3700噸,產值達2590萬元;壯大蔬菜生產規模,加快培育蔬菜基地,全鎮種植無公害優質蔬菜656.67公頃,產值達1.79億元,蔬菜遠銷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加快現代畜牧業提檔升級,年出欄肥豬6.24萬頭以上,圈存優質能繁母豬3100頭,小家禽41.2餘萬羽,畜牧產值實現1.7億元;做大做強特色水產養殖業,全鎮養殖水產面積達380公頃,產量達550噸,實現產值8800萬元;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加快構建,全鎮發展家庭農場5個、專業合作社12個、種養大戶68個;鞏固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成果,森林覆蓋率達到38.6%。

新型工業

石羊鎮工業已初步形成塑麻包裝製品、機械加工製造、食品加工、建工建材、服裝加工農副產品加工五大工業經濟發展體系,特別是塑麻包裝製品已成為西南地區最大的生產銷售基地。石羊鎮工業集中區入駐企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安岳石羊鎮已經是國家重點培養經濟開發旅遊城鎮。工業集中區6戶企業入駐生產;加大現有工業企業技改投入、技術創新,戶工業企業實現產業轉型;新包裝儲備川渝物流等項目2戶落戶投產,招商引資實現2.5億元;新增工業企業4戶,達到130戶,企業增加值達到8.6億元。全鎮工業以塑麻製品、建工建材、金屬製造、農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為支柱的五大主導產業體系,塑麻製品是西南地區最大生產基地和集散地。

服務產業

石羊鎮以旅遊、商貿、現代物流為重點,加快培育構建現代服務業發展體系,服務業增加值實現2.7億元、增長8.5%。旅遊業穩步發展,抓住打造“川渝中部石刻旅遊名鎮”機遇,以“兩洞”國家級石刻旅遊景點為特色,提升石刻文化旅遊勝地,完成毗盧洞至華嚴洞旅遊控規編製,完成觀音大道建設立項審批、勘界等工作;商貿流通業加快發展,萬盛商業綜合體投資2.5億元、佔地2.67公頃;場鎮商貿以副食、服裝、餐飲、住宿、超市為主,新增商貿流通企業36戶,全鎮大型商貿企業20家。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4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8個;各類圖書室24個,藏書10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62人。
1996年8月,境內建成石羊鎮有線電視台,后改稱石羊鎮廣播電視站。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有線電視用戶1.7萬戶,入戶率79.8%。

教育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有幼兒園18所,在園幼兒1977人,專任教師39人;小學18所,在校生3908人,專任教師1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725人,專任教師20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76人,專任教師94人。
2011年,石羊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2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5%,比上年增長12%。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固定資產總值72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32人,其中執業醫師47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2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7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0.5人。2011年,石羊鎮住院病人52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有學校體育場地28個。2個社區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8%。

社會保障

2011年,石羊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5戶,人數576人,支出93.3萬元,比上年增長24.3%,月人均135元,比上年增長17.3%;城市醫療救助34人次,支出3.3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76人次,支出1.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81戶,人數1242人。支出82萬元,比上年增長27.4%,月人均55元,比上年增長22.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8人,支出21.6萬元,比上年增長17.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6人,支出27.6萬元,比上年增長15.3%;農村醫療救助13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6人次,共支出11.7萬元,比上年增長30.7%;農村臨時救濟477人次,支出12.8萬元,比上年增長22.8%。自然災害受災人口24人,緊急轉移安置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750畝,倒塌房屋12間,直接經濟損失47萬元,救災支出5萬元,比上年增長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53萬元,比上年增長2.1%。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2萬立方米;排水管道4800米。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鎮區天然氣管線7.7千米,供氣站1個,天然氣用戶1355戶,燃氣普及率100%。
截至2011年末,石羊鎮鎮區綠化面積5.23公頃。
石羊鎮
石羊鎮

旅遊


歷史遺跡

石羊鎮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二處,分別為毗盧洞和華嚴洞,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石羊鎮毗鄰大足,也有著珍貴的石刻,其中紫竹觀音雕塑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石羊的刀具遠近馳名,有刀皇之稱。在安岳縣瑞雲鄉(原屬石羊區轄)是韓國太后許黃玉的故鄉。東漢建武二十三年(47年),以雷遷為首的西南蠻夷造反,將許黃玉逼得“出洋”,不得不遠嫁朝鮮半島南端的駕洛國的金首露王。

著名建築

毗盧洞位於安岳石羊鎮西邊的厥山上。石羊鎮緊鄰重慶大足區,所以大足石刻與這裡的石刻造像風格很接近。這裡壁陡谷深,怪石林立。宋代匠師們在此鑿石鑿窟,開鑿龕窟20個,造像區長達118米,摩崖造像465尊,分別集中於毗盧洞、幽居洞、千佛洞、觀音洞和玉皇閣內。有碑刻18通、崖墓10座、佛塔2座。著名的紫竹觀音(水月觀音)造像和中國最早的四川密宗道場就坐落在這裡。
2001年6月25日,毗盧洞石刻造像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岳石窟華嚴洞
毗盧洞石刻造像 2張
毗盧洞石刻造像
華嚴洞石窟,位於安岳縣石羊鎮6千米的華嚴洞村箱蓋山上。約700立方米,造像以密宗為主,是釋、道、儒同窟造像,題材達39種。其布局嚴謹,造型奇妙,動靜結合,虛實得體,採光科學,殿堂似的石窟氣韻生動,在中國石窟造像中獨樹一幟,是北宋石刻藝術精品。造像分佈於左中右窟壁,中造高5.2米的“華嚴三聖”雕像,左右並排高4.1米的“十大菩薩”坐像,洞壁刻滿“經變”故事圖景。造像中的人物,個性鮮明,姿態優美,比例均勻,穿戴華麗,非常貼近生活和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特別是十大菩薩,古匠師們著力對面部的細膩刻畫,充分表現出了眾菩薩外表的俊俏和內心的慈善;線面結合的鐫刻手法,使形體更加優美。華嚴洞窟口兩邊所刻下山獅、准提佛母、摩利支天,面相兇惡,與慈悲的佛、菩薩及多變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獨特的對比造像手法,使窟中造像顯得十分生動。
安岳石窟(華嚴洞)
安岳石窟(華嚴洞)
2006年5月25日,安岳石窟(華嚴洞)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卧佛院摩崖造像合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