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龍台鎮的結果 展開

龍台鎮

四川省安岳縣下轄鎮

龍台鎮,隸屬於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地處安岳縣城東,東與白水鄉接壤,東南與林風鎮為鄰,西南連偏岩鄉,西鄰岳新鄉,北接雲峰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6千米,總面積47.14平方千米。

龍台鎮是全國檸檬生產基地鎮,國家級重點建設小城鎮。

截至2020年6月,龍台鎮下轄7個社區、15個行政村。2011年,龍台鎮農業總產值5.3億元,工業總產值14.5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億元。截至2020年11月1日,龍台鎮常住人口為47955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台鎮地處安岳縣城東,東與白水鄉接壤,東南與林風鎮為鄰,西南連偏岩鄉,西鄰岳新鄉,北接雲峰鄉。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2.6千米,總面積47.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龍台鎮地勢略為南低北高。境內最高點位於龍台鎮玉池村塔坡,海拔365米。

水系水文

龍台鎮境內河道屬沱江涪江水系的瓊江支流。龍台河幹流自偏岩鄉轉東至龍台境內,於白水鄉田家壩出境入潼南縣境注入瓊江。支流石羊河源於大足青龍場,經林風鎮至境內龍台大橋與主幹流匯合。干、支流總長99.5千米。

自然資源


龍台鎮境內礦藏資源有天然氣,地質儲量約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1335萬立方米。農業耕地面積有29133畝,以種植水稻、玉米、紅苕、檸檬為主。

自然災害

龍台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最嚴重的旱災發生在1979年夏,龍台河河床乾涸。

歷史沿革


龍台鎮在清代為安岳縣折桂鄉轄地,清置龍台場。
清道光時(公元1821-1850年),安岳縣設折桂鄉等10鄉;龍台場等36個場,屬折桂鄉。
清末,安岳縣設折桂鄉等10鄉38場。折桂鄉轄姚市場、長河場、龍台場共3個場,治龍台場,今安岳縣龍台鎮場鎮。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折桂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龍台場為龍台鄉。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初,安岳縣設4區,轄43鄉。同年8月鄉改聯保,增設駿豐、來西、龍鳳等10聯保,全縣設53保。改龍台鄉為龍台聯保。
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安岳縣53保復為43鄉,並保留沒有場址的瑞雲、忠義、羅漢3聯保為鄉,全縣設2鎮44鄉。來西聯保、龍台聯保合併建龍台鎮。
1950年,屬龍台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命區名。龍台鄉屬龍台區。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龍台區建立龍台中心人民公社。龍台鄉改龍台人民公社,屬龍台中心人民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龍台中心人民公社復設龍台區。龍台公社屬龍台區。
1962年,安岳縣增設龍西、玉帶、赤雲、伍堡、新橋等19個公社,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龍西公社、龍台公社屬龍台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龍西公社置龍西鄉,撤銷龍台公社置龍新鎮。龍西鄉、龍新鎮屬龍台區。年底,全縣設10區5鎮88鄉。龍台區代管由公社復鄉、鎮的有龍台鎮、龍西鄉、姚市鄉、岳溪鄉、林鳳鄉、瓊江鄉、毛家鄉、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東勝鄉、白水鄉共12個鄉。
1987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安岳縣撤消龍新鎮復置龍台鎮,由龍台區代管。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龍台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龍台區代管的鄉鎮全部析出自建、合併或撤銷。龍台鎮、龍西鄉(原鄉政府駐石筍村以東觀音寺溝)行政區域合併置龍台鎮,縣直轄。
1995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龍台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龍台工委),龍台鎮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龍台工委,建立龍台管理委員會(簡稱龍台管委),龍台鎮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龍台管委片區轄龍台鎮(含原龍西鄉)、姚市鎮(含原岳溪鄉)、林鳳鎮(含原瓊江鄉)、毛家鎮、岳新鄉、偏岩鄉、雲峰鄉、東勝鄉、白水鄉共9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龍台管委,置龍台鎮,縣直轄。龍台管區代管的鄉鎮均析出自建縣直轄鄉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轄花溝、中壩、花石、大土、塔灣、茗山、米篩、禾麻、黑灘、藕塘、馬頭、大橋、花果、石筍、天燈、沙石、花牆、玉池、雙崗、石壁、橋墩21個行政村,興龍、玉龍、龍騰、絲綢4個社區;下設196個村民小組,34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台鎮下轄7個社區、15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龍台鎮花園西街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2021104001121興龍社區
512021104002121玉龍社區
512021104003121龍騰社區
512021104004220絲綢社區
512021104005122花溝社區
512021104006220白水社區
512021104007220偏岩社區
512021104201220中壩村
512021104204220塔塆村
512021104205220茗山村
512021104209220藕塘村
512021104212220花果村
512021104215220沙石村
512021104217220玉池村
512021104220220橋墩村
512021104221220龍頭村
512021104222220滑獅村
512021104223220真武村
512021104225220玉坡村
512021104226220鶴林村
512021104227220轎頂村
512021104228220西禪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轄區總人口432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900人。總人口中,男性23760人,佔55%;女性19440人,佔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98人。
截至2018年末,龍台鎮戶籍人口44254人。
2021年6月25日,安岳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龍台鎮常住人口為4795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龍台鎮財政總收入2226萬元,從各主要稅種看,增值稅1215萬元,企業所得稅670萬元。
2018年,龍台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上企業9個。
2018年,龍台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25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龍台鎮農業總產值5.3億元。
龍台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紅苕為主。2011年,龍台鎮生產糧食1.9萬噸,其中水稻0.8萬噸,玉米0.2萬噸,紅苕0.9萬噸。
龍台鎮主要經濟作物為檸檬。2001年,檸檬種植面積14200畝,產量2.8萬噸。
龍台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龍台鎮生豬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2.1萬頭;家禽年飼養量48萬羽。

第二產業

龍台鎮工業以絲綢、建築、糧油加工、汽配、預製建材、燃氣等為主。2011年,龍台鎮有工業企業12家,職工758人,工業總產值14.5億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商業網點4062個,職工7321人。2011年,龍台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1億元;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3.8億元。
2011年,龍台鎮出口總額2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3%,主要產品是檸檬鮮果,銷往俄羅斯、東南亞等地。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郵政分局1個,代辦所2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7.2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130萬元,其中純收入56萬元。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600門,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26%;行動電話用戶3.2萬戶;寬頻接入用戶462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72萬元。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3億元,比上年增長28%。各項貸款餘額1.1億元,比上年增長35%。

主導產業

龍台鎮以農業生產為主,是全國檸檬生產基地鎮、生豬瘦肉型發展基地鎮、資陽市“千萬工程”示範鎮。檸檬產業以業主開發、大戶帶動、典型引路、普遍發展模式為主導,全鎮累計發展檸檬1786.67公頃,產檸檬3.2萬噸。全鎮共有營銷大戶146戶,營銷隊伍1380人,精油加工廠1個,乾片廠16個全部通過縣級食品安全認定,年加工量3萬噸,簡易通風儲藏庫和冷鏈庫12萬平方米。檸檬鮮果收購價每噸最高達1.2萬元,創歷史紀錄。推行檸檬標準化生產、出口檸檬質量安全示範園區80公頃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合格,基本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交易、物流、信息、技術研發等為一體檸檬集散中心。全鎮建有養豬家園602戶,年共出欄生豬1.98萬頭。全鎮建檸檬、生豬、養雞、養鴨、農機等專業合作社25個。

特色產業

龍台鎮檸檬園
龍台鎮檸檬園
尤力克檸檬是龍台的特色產品。它源於美國,1926年由在美國攻讀醫學博士的安岳籍龍台人鄒海凡從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引進並在安岳栽培繁植。如今已成規模,且聞名中國,二○○○年十二月安岳被評為“中國檸檬之鄉”。93年在泰國國際水果博覽會上獲得金獎,2001年1月,安岳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檸檬之鄉”,為安岳檸檬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至2007年,龍台鎮已有檸檬基地村13個,發展檸檬2.2萬畝,年產檸檬28000噸。建有中國最大的檸檬產銷協會(安岳縣新世紀綠色檸檬產銷協會),該協會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農村專業技術“百強協會”,2006年被評為“省級示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2007年5月28日建立起了四川省第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安岳縣新世紀檸檬專業合作社。隨後相繼在龍台鎮共建起了13個檸檬專業合作社。2007年11月,以龍台鎮為中心,建立了中共安岳縣新世紀檸檬產業總支部委員會,該總支委員會共有9個支部,黨員422名,是資陽市最大的一個以產業為平台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檸檬鮮果、檸檬乾片主要銷往廣州、北京等30多個大中城市。

鄉鎮企業

龍台鎮鄉鎮企業發達,工業企業,以打造“國家級重點鎮”和“經濟副中心”為抓手,主要是絲綢、建築、糧油加工、汽配、預製建材、燃氣、房地產開發等企業,而絲綢和建築是龍台鎮的主導產業,上規模的企業達到15個,其中當年新增規模企業2個。龍台建築公司房地產開發入庫達1600萬元。

社會


民生

龍台鎮場鎮新增商品房面積1萬平方米,中華新城、東和佳苑等商住樓已新建完成,城鎮建設面積達4.1平方公里。農村新建小洋樓153座、改建86座。廣州、重慶、成都、遂寧、內江、永川等地均有直達班車。無線通訊網路覆蓋率達100%,電信、聯通同時開通光纖寬頻網路。新建郵電分局大廳完工投入使用,通郵覆蓋率達100%。電力基礎設施同步發展。有線電視建有廣電金龍分公司,正式開通數字電視,閉路電視用戶16234戶,覆蓋率97%。天然氣用戶增至8723戶。城鎮自來水管網改造、農村微水工程項目竣工投入使用。龍台河防洪河堤護坡工程四期工程已完成並通過驗收。總投資2725萬元,日處理污水4000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設項目正在建設中。總投資1.1億元的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建設在花溝村已基本結出。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1000噸/日,居民自來水普及率80%。

富農工程

沼氣建設工程是繼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以來的又一富民惠農工程。2008年以來,龍台鎮通過採取“四項措施”,紮實推進沼氣工程建設,讓群眾得到實惠。
現在的龍台
現在的龍台
一是抓領導,明確職責,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二是抓宣傳,激發廣大幹部群眾的參與熱情,營造群眾積極參與沼氣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是抓示範帶動,通過2007年在龍台鎮實施的60口沼氣池試點工作,讓群眾充分了解沼氣建成后帶來的效益,實現沼氣建設“從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轉變。
四是抓培訓,通過搞好沼氣能源建設人員、管理人員、沼氣項目農戶的培訓,滿足沼氣建設發展的需要。
由於措施得力,2008年龍台鎮的沼氣建設取得新進展,已建成沼氣池76口,其中76口沼氣池正常產氣。超額完成了省級部門下達的任務。
加強石筍村新農村建設推進力度和管理,規劃新農村建設石筍村聚居點配套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建設中。

社會事業

龍台鎮
龍台鎮
龍台鎮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交通便捷,鎮內公路交通網路已全面建成,龍台鎮已基本實現村通瀝青路和鎮通水泥路,逐步形成通往周邊鄉鎮和成南、成渝高速的重要樞紐。電力充足、通信發達,鎮內電力由土橋35KV度電站供電,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通信塔4座,電話入戶率達到60%,現有郵政所2個,有線電視光纖一座。水資源豐富,資水河貫穿龍台鎮6個行政村,水質清澈無污染。2005年底,鎮內新建自來水廠一座,日供水700立方米。
全鎮有高中1所,其中高中部32個教學班,學生1692人、初中部24個教學班、學生1070人、教師共68人。九年義務學校1所,教學班18個,學生976人,教師38人。中心完小1所,教學班42個,學生3075人,教師103人。公辦幼兒園1所,幼兒學生265人,教師12人。私立民辦幼兒園19所,幼兒學生3350人,教師103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100%。
建有社區文體活動隊4個。安岳第四人民醫院1個,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年均門診18萬人次,年均住院萬餘人次,村級醫務站21個,參加農村新型合作醫療2.9萬人,占農業總人口95%。
按時足額發放優撫金315.2萬元,救災救濟款18萬元,“五保”供養金71.4萬元,建立省三星級敬老院1處,入住五保老人86名,全鎮參加社會養老保險0.78萬人,其中農村0.54萬人。21個村村幹部養老保險全部落實。參加新農保7600人。對2107名城鄉居民發放低保金290.72萬元,做到應保盡保。
實施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23萬元,綜合直補210萬元,退耕還林補助15.12萬元。實行技術培訓2137人/次。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1個,藏書20萬餘冊;業餘文藝表演團體6個,成員145人;戲曲協會1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線電視用戶6800戶。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724人,專任教師67人;中心小學1所,在校生3048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生681人,專任教師4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高中1所,在校生1420人,專任教師128人;民辦武術學校1所,在校生62人,專任教師4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2個;病床10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5張,固定資產總值2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22人,其中執業醫師26人,執業助理醫師20人,註冊護士37人。2011年,龍台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8萬人次。2011年,龍台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有學校操場4個。1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老年人體育協會1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5%。

社會保障

2011年,龍台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11戶,人數1112人,支出157萬元,比上年增長2.7%;城市醫療救助162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445人次,共支出3.1萬元,比上年增長2.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10戶,人數630人,支出49.2萬元,比上年增長2.4%,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2.3%。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5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73.4萬元,比上年增長0.3%。社會福利費2.9萬元,比上年增長0.4%;敬老院1家,床位102張,收養農村五保80人。社區服務設施8個。有慈善接收站25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萬餘元,使100餘人(次)困難群眾受益。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9762人,參保率96%。
截至2011年末,龍台鎮鎮區天然氣管線14.1千米,供氣站1個,天然氣用戶7250戶,燃氣普及率65%,月天然氣平均用量30萬立方米

交通


2011年,龍台鎮境內有319國道、206省道等幹線公路;鄉鎮級公路3條,總長17千米;村社級公路總長120千米

服務

龍台鎮服務業基礎日臻完善,交通、運輸業有直達廣州、成都、重慶、永川以及周邊中心城市的客運車輛;貨運公司3家;快遞有中通、圓通、匯通、天天、申通、韻達、全峰等7家;商業服務有佳美超市等400餘家個體工商戶和企業;能源服務有藍天燃氣公司、服裝業有三龍公司等;通信及通訊服務有郵政、電信、移動、聯通等服務門廳、店面18處,金融服務有農行、信用社、郵政等金融機構服務處7處。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6億元,入庫稅金5000多萬元,從業人數萬餘人。
餐飲賓館業是龍台強項。具代表性有板五大酒店、思源大酒店、騰龍大酒店、金龍大酒店、溢香園大酒店、一方名吃、東和酒店等。板五大酒店、思源大酒店的店面及設施升級,將提升龍台鎮“吃、住、娛”品味和檔次。新發展“義門圓”火鍋等大型餐飲店12家、“政鑫商務賓館”等旅館7家、頗具規模茶樓已發展到12家。
文化娛樂服務業有KTV歌廳4家、網吧4家、具規模文體書店2家。

旅遊


風景名勝

龍台鎮大石山摩崖石刻
龍台鎮大石山摩崖石刻
龍台鎮歷史悠久,有唐朝時期的古民居遺址1處,宋代陳摶故里遺址1處,清康熙古建築1處,古摩崖石刻造像數處,但多數己被毀壞,尤有雙崗村毗盧溝、玉池村大石山保存較好。這裡也是秦九韶、陳摶、王永梭等歷史名人的故鄉。
唐代古民居遺址位於現今米篩村梓潼觀壩上。面積約1平方公里,有唐、宋、明、清各時代的陶瓷器出土,60年代在附近修造龍台大橋時,有石斧、骨針出土,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摶故里遺址距龍台鎮3公里的花果村,該處曾是宋代理學家陳摶的童年生長之處,遺址包括陳摶壩、天池坡、陳摶衣冠墓、七寶山觀音寺,他曾在七寶山觀音寺修行多年,該寺右側石崖上曾鑿有“毗盧洞”(已毀),寺外有4尺左右高的“希夷故里”文字石碑一塊(1979年建龍西鄉畜牧站時被毀),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梓潼觀位於現今的米篩村,清康熙年間修建,是一座兩重檐的木結構斗拱古建築,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毗盧溝摩崖石刻位於雙崗村四組,距龍台鎮約6公里,明代石刻道教人物造像10餘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石山摩崖石刻位於玉池村十組,距龍台鎮約7.5公里,清代石刻佛教人物造像30餘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希夷故里舊址、米篩壩古民居遺址、安岳縣革命老區中共龍台區委舊址及5.6公頃綠色檸檬生態園區等旅遊資源具有很大開發價值。

文化


龍台鎮歷史悠久,有唐朝時期的古民居遺址1處,宋代陳摶故里遺址1處,清康熙古建築1處,古摩崖石刻造像數處,但多數己被毀壞,雙崗村毗盧溝、玉池村大石山保存較好。這裡也是秦九韶、陳摶、王永梭等歷史名人的故鄉。
唐代古民居遺址位於現今米篩村梓潼觀壩上。面積約1平方千米,有唐、宋、明、清各時代的陶瓷器出土,20世紀60年代在附近修造龍台大橋時,有石斧、骨針出土,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陳摶故里遺址距龍台鎮3千米的花果村,該處曾是宋代理學家陳摶的童年生長之處,遺址包括陳摶壩、天池坡、陳摶衣冠墓、七寶山觀音寺,他曾在七寶山觀音寺修行多年,該寺右側石崖上曾鑿有“毗盧洞”(已毀),寺外有4尺左右高的“希夷故里”文字石碑一塊(1979年建龍西鄉畜牧站時被毀),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梓潼觀位於現今的米篩村,清康熙年間修建,是一座兩重檐的木結構斗拱古建築,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毗盧溝摩崖石刻位於雙崗村四組,距龍台鎮約6千米,明代石刻道教人物造像10餘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大石山摩崖石刻位於玉池村十組,距龍台鎮約7.5千米,清代石刻佛教人物造像30餘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代表人物


陳摶(公元871-989年)字圖南,號扶搖子。周世宗賜“白雲先生”,宋太宗賜“希夷先生”。西蜀崇龕(今四川省安岳縣龍台鎮)人。是一個德才兼備的理學家、宋代理學的奠基人、道德高深的道教學家、氣功內丹學家、醫學家和詩人。
龍台鎮[四川省安岳縣龍台鎮]
龍台鎮[四川省安岳縣龍台鎮]
秦九韶(約公元1202-1261年)字道古,四川安岳縣龍台鎮秦家壩(今大土村)人。他先後由進士升州守、工部郎中、秘書少監,後來遷任潼川知州,又回到四川。他編著的《數書九章》涉及了廣泛的知識領域,書中最為出色的成就是代數議程論中關於高次方程的數值解法和數論中解一次同餘問題的“大衍求一術”,這不僅在當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就是在近代和現代電子計算設計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被自然保護區為“中國剩餘定理”。所論證的“正負開方術”(數學高次方程正根法),也被稱為“秦九韶程序”。秦九韶的《數書九章》不愧為中國和世界數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李青廷(公元1889-1943)字俊臣,安岳縣龍台鎮(今花溝村)人。出生貧賤,少年時曾流浪乞討為生,青年時投奔軍閥李家鈺部下當兵,1927年起,曾先後二次任團長、副旅長兼縣知事、旅長兼縣長等職駐防簡陽縣達10年之久。抗戰時期,他升任師長,隨李家鈺部隊出川抗日,駐守在西安、靈寶一帶。后因患病,請求調回四川,任樂(至)安(岳)師管區司令。1943年春,因胃癌而病故於家鄉龍台鎮。
王永梭(公元1914-1990年)安岳縣龍台鎮(今黑灘村)人。他創造的諧劇,既不像北方的“單口相聲”,也不像上海的“獨角戲”,甚至與三十年代四川出現的“單簧”也大不相同。諧劇既具有綜合性強的戲劇一般特點,又具有不受表演場地限制的優越性。王永梭在四十年代常到重慶及各縣進行義演,1950年曾在龍文中學(今龍台中學)教書,後來參加戰旗歌舞團,他自編自演的諧劇節目在省內外和朝鮮戰場上受到廣大工農兵的熱烈歡迎。被譽為“東方卓別林”,他著有《王永梭諧劇選》深受文藝界的好評。

獲得榮譽


2021年2月19日,龍台鎮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鄉鎮”名單。
龍台鎮
龍台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