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雲鄉

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下轄鄉

瑞雲鄉為地名,隸屬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安岳縣下轄鄉。位於安岳縣境東部,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39.5公里。幅員面積27.95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全鄉總戶數5362戶,總人口1823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2人。鄉人民政府駐龍中路張家壩。全鄉現有耕地面積1200公頃,其中水田681.2公頃。耕地多為水澆地,以種植水稻、玉米、蔬菜、檸檬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主要經濟作物為檸檬、油菜、蔬菜、花椒。蔬菜種植主要品種有蓮花白角兒菜等。畜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鄉鎮工業企業主要是塑料製品、礦山設備、建工建材等企業,塑料製品和礦山設備是瑞雲的主導產業。園門村是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的故里。

瑞雲鄉安岳縣境東部,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39.5公里。東與護龍鎮為鄰,南與石羊鎮白塔寺鄉接壤,西與橫廟鄉高升鄉相連,北與林鳳鎮東勝鄉為界。幅員面積27.55平方千米。

本鄉土質多屬中丘寬谷棕紫泥土,海撥高度為248-466米。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全年無霜期300天,每年平均氣溫18.1℃,年總降雨量1000毫米,森林覆蓋率43.6%,植被資源豐富。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瑞雲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羊鎮管轄,石羊鎮人民政府駐惠民街128號。

歷史沿革


瑞雲鄉在清代為安岳縣長寧鄉轄地。
清末,安岳縣設長寧鄉等10鄉38個場。長寧鄉轄毛家場、護龍場、石羊場、高升場共4個場,治石羊場,今石羊鎮場鎮。
民國初,屬長寧鄉。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安岳縣廢長寧鄉等原10鄉名,全縣設43鄉、場、鎮。改石羊場為石羊鄉,屬石羊鄉。
民國24年(公元1935年)初,安岳縣設4區,轄43鄉。同年8月鄉改聯保,增設駿豐、來西、瑞雲等10聯保。全縣設53保。屬瑞雲聯保
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安岳縣53保復為43鄉,並保留沒有場址的瑞雲、忠義、羅漢3聯保為鄉。全縣設2鎮44鄉。瑞雲聯保改瑞雲鄉。
瑞雲鄉
瑞雲鄉
1950年,屬石羊鄉人民政府。
1955-1957年,安岳縣先後調整為10區1鎮78鄉,並以區公所駐地定名區名。屬於石羊區石羊鄉。
1958年,安岳縣建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全縣建立10個中心人民公社、34個人民公社和1個鎮。同年,撤銷石羊區建立石羊區人民公社;屬於石羊中心人民公社石羊公社。
1961年,安岳縣設10區1鎮71個公社,石羊中心人民公社復設石羊區。屬石羊區石羊公社。
1962年,安岳縣增設玉帶、瑞雲、赤雲等19個公社。全縣設10區1鎮90個公社。瑞雲公社屬石羊區。
1984年,安岳縣撤銷瑞雲公社置瑞雲鄉。石羊區代管由公社復鄉的有石羊鄉、赤雲鄉、頂新鄉、護龍鄉、瑞雲鄉、兩板橋鄉、白塔寺鄉、雙龍街鄉共8個鄉。
1992年,安岳縣撤區並鎮。撤銷石羊區公所等全縣10個區、67個鄉鎮的建制。新建12個鎮,擴建20個鄉鎮(其中有8個鎮),保留6個鄉鎮的建制,全縣共有38個鄉鎮改為縣直轄。石羊區代管的鄉鎮全部退出自建、合併或撤銷。瑞雲鄉自建設獨立鄉,縣直轄。
1995年,安岳縣復置瑞雲鄉。同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安岳縣新建20個鄉鎮的建制。安岳縣在原石羊區設工作委員會(簡稱石羊工委),瑞雲鄉屬之。
2001年,安岳縣撤消石羊工委,建立石羊管理委員會(簡稱石羊管委),瑞雲鄉屬之。
2003年,安岳縣設10個片區管理委員會22個鎮47個鄉,其中石羊管委片區轄石羊鎮(含原赤雲鄉)、兩板橋鎮、護龍鎮、白塔寺鄉、雙龍街鄉、頂新鄉、瑞雲鄉共7個鄉鎮。
2005年,安岳縣撤消石羊管委,置石羊鎮,縣直轄。瑞雲鄉自石羊管區析出置縣直轄鄉。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瑞雲鄉,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石羊鎮管轄。

地理環境


瑞雲鄉在安岳縣境東部,居安岳縣城區東南方向,距安岳縣城區39.5公里。東與護龍鎮為鄰,南與石羊鎮、白塔寺鄉接壤,西與橫廟鄉、高升鄉相連,北與林鳳鎮、東勝鄉為界。幅員面積27.95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屬川中丘陵地帶淺丘地貌。水源豐富,龍台河右岸支流石羊河穿鄉而過,流經天雲、園門、同心、銘花、順河5個村,全長3.5公里。本鄉土質多屬中丘寬谷棕紫泥土,海撥高度為248-466米。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
瑞雲鄉
瑞雲鄉
,全年無霜期300天,每年平均氣溫18.1℃,年總降雨量1000毫米,森林覆蓋率43.6%,植被資源豐富。
地形地貌
瑞雲鄉境內屬於南方淺丘地貌,地勢東北低西南高。境內最高點位於天鍋村,海拔480米;最低點位於天雲村,海拔310米。 
氣候特徵
瑞雲鄉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春少雨。 
水系水文
瑞雲鄉境內河道屬石羊河流域,石羊河自圓門村入境,全長3.5千米。 
自然資源
瑞雲鄉境內農業耕地面積1.4萬畝,全部為水澆地。 
自然災害
瑞雲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滑坡等。旱澇一般各為六年一遇。大旱、大澇各為二十年一遇,1997年秋天發生大澇使轄區6個村受災。滑坡一般十年一遇,2009年魚泉、小堰村發生滑坡,滑坡總面積150畝,受災群眾120戶。

行政區劃


瑞雲鄉現轄天雲村、園門村、同心村、小堰村、順河村、六合村、長石村、魚泉村、天鍋村、犁坪村、民花村共轄11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瑞雲鄉人民政府駐龍中路張家壩。

轄區代碼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轄天雲、園門、同心、小堰、順河、六合、長石、魚泉、天鍋、梨平、民花11個行政村;下設123個村民小組,1個獨立居民小組。 
截至2019年10月,瑞雲鄉下轄11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天雲村7組。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2021220200210天雲村
512021220201220園門村
512021220202220同心村
512021220203220小堰村
512021220204220順河村
512021220205220六合村
512021220206220長石村
512021220207220魚泉村
512021220208220天鍋村
512021220209220梨坪村
512021220210220民花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轄區總人口1804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6人,城鎮化率1.7%。另有流動人口4365人。總人口中,男性9545人,佔52.9%;女性8499人,佔47.1%;14歲以下2346人,佔13%;15—64歲12090人,佔67%;65歲以上3608人,佔2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44人。 
截至2018年末,瑞雲鄉戶籍人口15166人

經濟


2008年以來,瑞雲鄉黨委、政府立足實際,圍繞“突出特色抓亮點,扭住重點搞建設”的工作思路,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方面作出了貢獻,200年至2012年本鄉鎮億收入200億。
全鄉狠抓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狠抓檸檬技術培訓,組織鄉、村、組幹部及檸檬業主大戶集中培訓,園門村引進檸檬種植業主,栽種檸檬600畝,成立檸檬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畜牧、水產業,多途徑促農增收,農民致富;始終把畜牧業、水產業作為全鄉農村經濟支柱產業來抓,該鄉生豬存欄2.2萬頭,出欄1.6萬頭,小家禽100萬隻,休稻養魚、稻田養魚、堰庫養魚2300畝,產值達230萬元;加強農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截止2008年底,共建立養豬專業合作社5個,六合村養蠶專業合作社1個,園門村檸檬專業合作社1個,合作社的建立有力促進了各社之間技術交流,相互間的合作,帶動了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狠抓能源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完成2008年國債和省級沼氣項目任務共125口,做到領導幹部包片,駐村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明確制度,加大資金投入和領導力量,確保了此項任務圓滿完成。
瑞雲鄉2014全鄉GDP產值35294萬元,比上年增9.2%。一產業總產值10282萬元,二產業總產值21607萬元,第三產業19408萬元,人均生產總值19408元。
全鄉擁有工業企業16家,職工1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20978萬元,比上年增長20.7%。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職工75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8229萬元,比上年增加18%。初步形成以塑料製品、礦山設備、建工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
瑞雲鄉以種植水稻、玉米、蔬菜、檸檬為主。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4年生產糧食2.02萬噸,人均1.1噸,玉米1325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檸檬、油菜、蔬菜、花椒。2014年檸檬種植面積266.67公頃,產量0.92萬噸;油菜種植面積66.67公頃,產量220噸;蔬菜種植面積133.33公頃,產量1100噸,主要品種有蓮花白、角兒菜等,其中蓮花白500噸,角兒菜400噸;畜牧業以豬、羊、家禽為主。2014年生豬飼養量2.6萬頭,年末存欄0.75萬頭;羊飼養量2900隻,年末存欄1000隻;家禽年飼養量31萬羽。 鄉工業企業主要是塑料製品、礦山設備、建工建材等企業,塑料製品和礦山設備是瑞雲的主導產業。有四川省安岳縣文星塑料包制有限公司、安岳縣礦山設備修造廠、安岳縣六合塑麻廠等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企業3戶。
2014年服務業總產值8028萬元。有郵政所1處,通郵覆蓋率達100%,郵政業務總量5000萬元,其中純收入15萬元。報紙、雜誌累計發行0.7萬份。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2900部,電話普及率31%;行動電話用戶1萬餘部,行動電話普及率65%。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5萬元。通訊、電力基礎設施同步發展,中國移動基站3處,無線通訊網路覆蓋率達100%。
2011年,瑞雲鄉財政總收入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9%。 
2018年,瑞雲鄉有工業企業26個;其中,規上企業3個。
2018年,瑞雲鄉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瑞雲鄉農業總產值1.3億元,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0.2%。
瑞雲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瑞雲鄉生產糧食1.5萬噸,其中水稻1.3萬噸,玉米1165噸。
瑞雲鄉主要經濟作物為檸檬、油菜、蔬菜、花椒。2011年,瑞雲鄉檸檬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0.6萬噸;油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200噸;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500噸,主要品種有蓮花白、角兒菜等,其中蓮花白300噸,角兒菜200噸。
瑞雲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瑞雲鄉生豬飼養量2.1萬頭,年末存欄0.5萬頭;羊飼養量2000隻,年末存欄800隻;家禽年飼養量28萬羽。 
第二產業
瑞雲鄉工業以塑料製品、礦山設備、精密加工、建工建材為主。2011年,瑞雲鄉有工業企業16家,職工1300人;工業總產值5.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8億元,比上年增長29%,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9.8%。2011年,瑞雲鄉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職工4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億元,比上年增長29%。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有商業網點83個,職工101人。2011年,瑞雲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6億元,比上年增長12%。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有郵政所1處,鄉村通郵率100%,報紙、期刊累計發行0.6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40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21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1%;行動電話用戶8000餘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萬元。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有郵政儲蓄所、農村信用合作社2家金融機構,年末,各類存款餘額6854萬元。

文化


瑞雲鄉
瑞雲鄉
瑞雲鄉歷史悠久,文化淵源深厚,鄉內旅遊資源豐富。老君岩張公寨地處園門村許家壩獅子山上,地勢險要,寨內有精美豐富的石刻,三道寨門中現有兩道仍保存完好。在明崇禎年間,張獻忠剿四川,率部隊來到張公寨遭抵禦,久攻不下,遂圍寨欲斷其糧。圍困數十日後,寨牆內忽拋出數條魚來,部隊遂退。雲南巡按總兵張映雪刻字寨名為“張公寨”。張公寨保存完好,其中東漢崖墓,因後人在洞室後壁補刻有一觀音又名觀音洞,墓壁刻有十餘幅畫像,其中有1條體長0.5米船,船后刻鱘魚2條和一雙魚紋,其中1條鱘魚長達0.7米,雙魚左右縱列,魚頭向上。
劉召觀寺廟建於宋朝,現有石刻30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池寺廟有天鍋2口,石刻30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獅子岩石刻景點。在圓門村張公寨雄如坐獅的岩石上,宋、明時開鑿了7個龕窟,雕刻道教造像50餘軀,並有明、清碑刻題記13處,均保存完好。有保存較好的明長城、燕長城,還有兩座古邊城。
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故里,位於瑞雲鄉許家壩。遺有古寨1處,雕梁畫柱房屋4處,宋朝建的寺廟6處,現存有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故里東漢時期修建的許氏宗祠、神井、許氏石碾、神魚石、許氏祖漢墓。中韓民俗文化村佔地面積382畝,背靠普經山,屬淺丘陵谷地。依山環水,環境優美。中韓民俗文化村以古建築風格為主,分為祭祀區和休閑區兩部分。內設韓國普州太后史跡陳列館、祭祀廳、中韓民俗文化館,收集展出民俗、文史、民間藝術、經濟、中韓合作交流等書籍、圖片和實物;陳列普州太后許黃玉的歷史記載、文藝作品、民間傳說等文字、圖片和視覺藝術品。中韓民俗文化村於每年元宵節、清明節、月半節舉行許氏宗親祭祀活動。

交通


2011年,瑞雲鄉境內龍中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長3.5千米;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總里程85千米。

社會


中小學校

瑞雲鄉2014年有初中1所10個教學班,專職教師39人,在校學生48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小學6所,專職教師80人,在校學生856人;辦幼兒園9所,教師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4年教育經費達422萬元,比上年增長21%。學校名列於下:
瑞雲鄉
瑞雲鄉
安岳縣瑞雲鄉初級中學
安岳縣瑞雲鄉中心小學
安岳縣瑞雲鄉六合村小學
安岳縣瑞雲鄉天鍋村小學
安岳縣瑞雲鄉小堰村小學
安岳縣瑞雲鄉茗花村小學
安岳縣瑞雲鄉長石村小學
安岳縣瑞雲鄉順河村小學
安岳縣瑞雲鄉魚泉村小學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1個;各類圖書室11個,藏書7餘萬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8個。
2008年8月,境內開通瑞雲鄉有線廣播站,到鄉鎮36桿千米,鄉鎮到村36桿千米,村以下72桿千米。現有高音喇叭38隻,廣播網路覆蓋率80%,通響率100%。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有線電視用戶2900戶,入戶率80%。

基礎設施

瑞雲鄉交通較為便利,縣道X048線龍中公路公路(龍台鎮-瑞雲鄉-石羊鎮-重慶市大足區中敖鎮)穿鄉而過,瑞東公路(瑞雲鄉-東勝鄉)建設完成。實施通達工程14公里,轄內11個行政村實現村村通公路;在天雲村、園門村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鋪碎石路達13公里,全鄉村道總里程85公里。大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促進經濟持續發展。修排水溝2500米,灌渠1860米,該鄉整治屯水田230畝,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基本完成;共整治山坪塘16口,新建蓄水池30口。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街道新建住宅286套3.2萬平方米,投入79萬元對街道進行改、擴建,建下水道2公里,街道安路燈30盞,植行道樹1000株。

文化教育

瑞雲鄉
瑞雲鄉
2014年,瑞雲鄉有初中1所10個教學班,專職教師39人,在校學生48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5%;小學6所,專職教師80人,在校學生856人;辦幼兒園9所,教師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率為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2014年教育經費達422萬元,比上年增長21%。

醫療衛生

2014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4個,門診部(所)14個;有床位36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8名,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4人。2014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萬人次。11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壽命75歲,其中男性73歲,女性77歲。

社會保障

體系逐步完善。2014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1戶,人數43人,支出13308元,月人均257.90元;醫療救助42人次,救濟金額5.74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2戶,人數581人,支出48577元,月人均69.7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4.5萬元。敬老院1處,床位48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8000餘人,參保率68.6%。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瑞雲鄉有學校體育場2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

旅遊


瑞雲鄉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文化淵源深厚,鄉內旅遊資源豐富。
老君岩張公寨地處園門村許家壩獅子山上,地勢險要,寨內有精美豐富的石刻,三道寨門中現有兩道仍保存完好。在明·崇禎年間,張獻忠剿四川,率部隊來到張公寨遭抵禦,久攻不下,遂圍寨欲斷其糧。圍困數十日後,寨牆內忽拋出數條魚來,部隊遂退。雲南巡按總兵張映雪刻寨名為“張公寨”。張公寨保存完好,其中東漢崖墓,因後人在洞室後壁補刻有一觀音又名觀音洞,墓壁刻有十餘幅畫像,其中有1條體長0.5米船,船后刻鱘魚2條和一雙魚紋,其中1條鱘魚長達0.7米,雙魚左右縱列,魚頭向上,實屬珍貴。
劉召觀寺廟建於宋朝,現有石刻30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池寺廟有天鍋2口,石刻30尊,保存完好,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獅子岩石刻景點。在圓門村張公寨雄如坐獅的岩石上,宋、明時開鑿了7個龕窟,雕刻道教造像50餘軀,並有明、清碑刻題記13處,均保存完好。有保存較好的明長城、燕長城,還有兩座古邊城。
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駕洛國首露王妃許黃玉故里,位於瑞雲鄉許家壩。遺有古寨1處,雕梁畫柱房屋4處,宋朝建的寺廟6處,現存有韓國“普州太后”許黃玉故里東漢時期修建的許氏宗祠、神井、許氏石碾、神魚石、許氏祖漢墓。中韓民俗文化村佔地面積382畝,背靠普經山,屬淺丘陵谷地。依山環水、藏風聚氣、綠樹蔥蘢,環境優美。中韓民俗文化村以古建築風格為主,分為祭祀區和休閑區兩部分。內設韓國普州太后史跡陳列館、祭祀廳、中韓民俗文化館,收集展出民俗、文史、民間藝術、經濟、中韓合作交流等書籍、圖片和實物;陳列普州太后許黃玉的歷史記載、文藝作品、民間傳說等文字、圖片和視覺藝術品。中韓民俗文化村於每年元宵節、清明節、月半節舉行許氏宗親祭祀活動,是韓國友人尋根、尋親和中韓友好交往的平台。

代表人物


許黃玉:女,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九年(公元33年7月),卒於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3月1日),亨年157歲,謚號“普州太后”。公元48年7月,許黃玉東渡朝鮮半島,與古駕洛國國王金首露結婚,婚後生有10子,她帶去了東漢時期的先進文化及道家思想,為朝鮮半島的繁榮和進步作出了貢獻,為中韓友誼史譜寫了不朽的光輝篇章。
蔣紹雨:男,生於1902年,梨坪村6組人,曾任台灣地區防務事務主管部門次長,1997年在美國病逝。
蔣洪兵:男,生於1966年,中共黨員,天雲村7組人,1989年參加工作,1993年在桂林電子科大教書。現任國家信息產業部人事處處長。
陳福貴:女,生於1938年,中共黨員,園門村2組人,1964年畢業於四川大學園藝系,1965年分配到國家農業部政策研究辦公室工作,歷任辦公室主任、鄉鎮企業經營管理處處長,2003年退休。
譚興國:男,生於1937年1月9日,中共黨員,梨坪村2組人,現任四川文藝短篇小說協會會員,著作有《死水微瀾》等短篇小說。
譚洛非:男,生於1934年4月18日,梨坪村2組人,曾任成都社科院院長、宣傳部部長,1997年9月病故。 唐萬建:男,生於1966年10月1日,中共黨員,長石村4組人,現任新疆馬州軍分區政治部副主任,上校,團級。
劉大宇:男,生於1943年8月10日,天鍋村3組人,西藏當兵,朝鮮戰場犧牲(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