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子芥

十字花科芸薹屬植物

抱子芥(Brassica juncea var. gemmifera Lee etLin.)是十字花科芸薹屬芥菜種的一個變種,起源於中國,是我國特有的蔬菜作物。在四川、重慶當地俗稱兒菜,別名角兒菜、芽芽菜、抱兒菜、南充菜等。

抱子芥的短縮莖和腋芽均可食用,營養價值較高,含水量豐富,清脆爽口,具有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清香,多以鮮食為主。

命名原因


抱子芥是以膨大的莖和腋芽為食用器官,粗大的根部上,環繞相抱著一個個翠綠的芽包,如同無數孩子把當娘的圍在中間,故名“兒菜”。

生長習性


抱子芥是喜溫涼濕潤的二年生蔬菜,生長勢強,總葉數30左右,腋芽在莖上重疊、
抱子芥
抱子芥
呈寶塔狀。種子在8~10℃即可發芽,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2~25℃。幼苗期60~70天,生長最適溫度為20℃左右。肉質莖膨大期為120天左右,肉質側芽的發生和膨大約需110天;膨大對溫度要求較嚴格,秋季播種后,當氣溫降至旬均溫17℃左右時,肉質莖開始膨大;當旬均溫降至15℃左右時,肉質莖上的側芽開始抽生並膨大,腋芽膨大最適溫度10~15℃。兒菜耐寒性較差,在膨大後期若氣溫較長時期處於0℃以下,肥大的莖、芽及葉片則易受凍害。播種過早、暖冬和長日照條件下易發生先期抽薹。

分佈範圍


兒菜栽培區域原僅限於四川盆地(川渝地區),而後逐步發展到貴州、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上海等長江中下游及周邊地區。

栽培技術


品種選擇
主栽地方品種有“南充兒菜”、“川農1號”、“臨江兒菜”等,市場上也有經提純、複壯、改良的商品種子,如“胖又多”、“萬騰”、“民哈哈特早兒菜”等。
適時育苗
播期選擇是兒菜高產栽培關鍵。播期過早溫度過高易抽苔,播期過遲經不起霜凍、易發病且腋芽少而小,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但兒菜苗期耐熱能力稍強於其它芥菜,且生長期長,故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前播種,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
苗床選擇與播種:選前茬病蟲害較少的田塊,把廂面做成1.2m寬,溝深20cm。廂面上鋪2cm左右的過篩細土,用800倍液的多菌靈辛硫磷水澆透,達到消毒滅菌和土壤濕潤目的。種子(種子摻沙)按3g/㎡均勻撒在苗床上,並蓋上薄薄一層細土。
苗期管理:播種后要用小拱架蓋遮陽網防烈日避暴雨,保持土壤濕潤,並在傍晚時揭去;菜苗出土後用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噴施1次,出真葉后間苗1~2次,拔掉弱苗,防小苗徒長,培養壯苗。苗期徹底防治蚜蟲,並防治猝倒病,做到苗齊、苗壯。移栽前一晚苗床充分澆水,以方便第二天起苗。
整地定植
兒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土質疏鬆肥沃、前茬非十字花科作物或水旱輪作地塊為宜。
施足基肥:施足底肥是獲得兒菜高產的重要因素,每畝施2500kg腐熟農家肥、50kg三元複合肥、50kg過磷酸鈣,均勻撒施地里后翻耕、耙平。
整廂定植:施足底肥后,挖好圍溝(圍溝深25~30cm),按4m開廂(廂溝深15~20cm)。當幼苗長至3~5片真葉時即可移栽,每廂定植8行,株距40cm左右,定植后澆足定根水。
田間管理
水肥管理:兒菜生長需肥量較大,除基肥外,在定植緩苗后,用少量人畜糞進行第一次追肥,以利提苗。定植30天左右,此時兒菜莖基部開始膨大,應追施開盤肥,每畝用稀糞水對20kg尿素澆施,之後,視情況補施肥1~2次。總體掌握前期輕施肥,中期重施肥,後期看苗補肥的原則,加強田間水分管理,以減少營養生長過旺和空心,提高產量。
中耕除草:兒菜整個生育期要進行2~3次中耕除草,切忌深耕,深耕易傷根誘發病害,一般用手扯掉窩邊雜草。
病蟲害防治:兒菜在生長前期主要防治猝倒病、立枯病和蚜蟲;生長中、後期防病毒病、霜霉病軟腐病及蚜蟲。
(1)猝倒病、立枯病: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10天噴1次,連續2~3次。
(2)病毒病:首先及時防治蚜蟲,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開始噴施20%病毒A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或1.5%的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每7~10天噴1次,連續2~3次。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增施磷、鉀肥,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促其健康生長。
(3)軟腐病:發病初期可用72%農用鏈黴素可濕性粉劑3000倍噴施。7~10天噴1次,連續2~3次。
(4)霜霉病:發病初期可噴施25%的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防治。10天噴1次,連續2~3次。
(5)蚜蟲:可用黃板誘蚜或噴施50%辟蚜霧、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防治。
適時收穫
當兒菜腋芽超過主莖頂端完全無新葉呈羅漢狀就完全成熟,此時高產、優質,商品率高,是兒菜採收的最佳時機,也可根據市場需求適當早收。如需推遲採收,應將兒菜的菜葉折彎蓋心,保護兒芽鮮嫩不劣變。
留種
一般採用成株採種法,收穫前在田間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徵、無病的植株為種株。最好通過適當晚播,不移栽留種,減少病害和串花。
營養價值
經上海交通大學農業與生物學院檢測,兒菜富含鈣、鐵、磷、維生素等,所含鈣、磷居各類蔬菜前列,硫胺素(VB1)、核黃素(VB2)、煙酸(VB3)的含量也很高,多食兒菜防唇乾,清敗火,去油膩,是上佳的保健蔬菜。
食用方法
兒菜外葉碧綠,莖皮綠白相間,十分誘人,品質細嫩,味道清香微甜,脆嫩化渣,可煮湯、紅燒、炒食、涼拌、泡菜、腌漬等多種食法。
兒菜可腌制,將鮮品去老皮硬筋切片,用5%食鹽腌制,並裝袋(箱)榨乾,選晴天攤晾1~2天,加白酒,花椒面、辣椒面各0.3%及適量食鹽拌勻入罐,倒撲罐儲存10~20天,適口時方可食用。

別稱


俗稱兒菜,南方地區也叫娃娃菜。
抱子芥
抱子芥

形態


這是一種生長非常奇特的蔬菜,一般長15~25厘米,幼苗生長到一定階段,從葉腋處長出的芽不斷膨大,以至以膨大的芽塊代替,每個芽塊100-200克,每株生有芽塊菜15-20個,呈寶塔形,非常美觀

做法及味道


兒菜營養豐富,品質細嫩,味道鮮美,吃法多樣,炒、燴、炸、涮、涼拌、作湯、腌泡均可,是宴賓席上的美味佳肴。在南方地區常素煮
素煮做法:抱子芥芽塊250g,水1500ml
1.將水倒入鍋中煮沸后,加入洗凈的抱子芥
2.中火煮10~20分鐘
3.盛入碗中
味道:微甜(菜的本味)
抱子芥
抱子芥

種植與上市


1、適時播種 兒菜對播種期要求比較嚴格,過早播種,會出現年前抽薹,極易遭受凍害的襲擊,長江以南地區一般在9月上旬播種為宜。
2、育苗與定植 播種前需施足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為底肥。每666.7平方米苗田播種75~100克,播種后蓋上一層水草保濕,齊苗后及時間苗。苗期施1~2次稀薄人糞尿,2葉1心時噴一次波爾多液。當幼苗真葉5~6片、苗高18~20厘米時即可定植,苗齡一般為30~40天。定植株行距一般為57×60厘米,每666.7平方米栽2000~2400株。
3、田間管理緩苗后,及時施一次清糞水,以後每15天施一次人糞尿,濃度先淡后濃,以防生長過旺、過嫩。立春前後施農家肥2次,每次每666.7平方米施500公斤,當肉質莖充分長大,綠色花蕾初現時,應及時採收。兒菜生長過程中,主要病害是病毒病,防治辦法首先是防治蚜蟲。從播種開始,就要懸掛黃板,上防蟲網和殺蟲燈。如田間發現染上了病毒病的植株,應立即將病株連根拔起帶出田外銷毀,並在發病田塊連續反覆地噴灑高錳酸鉀溶液,控制蔓延,把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4、留種一般採用成株採種法,收穫前在田間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徵、無病的植株為種株。一般不移栽,也可以適當晚播留種,減少病害。不同變種、品種間的留種地塊應隔離1000~2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