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通貨

硬幣

硬通貨是“軟通貨”的對稱,又稱硬幣。它有三種含義: ①泛指金屬貨幣,如黃金、白銀及其鑄幣。②指國際信用較好,幣值穩定、匯價呈堅挺狀態的貨幣。在當今世界,由於經濟技術水平的差異和宏觀經濟政策取向的不同,各國通貨膨脹水平往往不同,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外匯管制也存在較大的差別。當一國通貨膨脹率相對較低,國際收支呈現順差時,其貨幣幣值相對穩定,匯價呈堅挺狀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習慣將該國貨幣稱為“硬通貨 (貨幣)”或“強幣”。

③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上某些不實行外匯管制,可以自由和無限制地兌換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的貨幣,如美元、英鎊、德國馬克等。此外,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匯率比較堅挺的貨幣,也稱為硬通貨。

硬通貨的特點是:不需外匯管理當局批准,能自由輸出國境,能自由兌換黃金或其他國家的貨幣,可對第三國辦理支付,因而這些硬通貨可以充當國際貨幣,在各國的國際儲備中占的比重較大。由於硬通貨兌換性較強,普遍被接受,匯率較為穩定,因而各國都願意把較大量的商品輸往用硬通貨支付的國家。

基本信息


概念

硬通貨(hard currency)是指國際信用較好、幣值穩定、匯價呈堅挺狀態的貨幣。由於各國通貨膨脹的程度不同,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外匯管製程度不同,當一國通貨膨脹率較低,國際收支順差時,該國貨幣幣值相對穩定,匯價堅挺。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習慣稱其為硬通貨。

影響因素

硬通貨並不是固定不變的,一國貨幣是否會成為硬通貨除上述特性外,還主要受該國經濟增長、通貨膨脹、國際收支狀況等因素影響。

國際優勢

在國際貿易中以硬貨幣結算一般有利於出口商。在國際信貸中以硬貨幣貸款則有利於債權人。在國際儲備中保有外國硬貨幣,有利於儲備資產價值的穩定,可以避免、減輕因國際金融局勢波動造成的風險。因此外匯市場波動時,硬通貨成為搶購對象。

分類

美元、歐元、英鎊都屬於硬通貨。

特性


硬通貨與軟通貨
國際金價
國際金價
硬通貨與軟通貨只是相對而言,它會隨著該國經濟狀況和金融狀況的變化而變化。例如美元,在50年代是硬通貨,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由於美國的高速通貨膨脹率,以及大量的國際收支逆差,使得美元匯價呈下降趨勢,美元由硬通貨變為軟通貨。80年代初期以來,美國實施高利率政策和緊縮銀根政策,美元匯率不斷上浮,又成為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硬通貨。
與硬通貨相對的是軟通貨。它是指幣值不穩,匯價呈疲軟狀態的貨幣。由於貨幣發行過度,紙幣含金量或購買力不斷下降,與其他國家貨幣的比價也會不斷下降。此外國際收支出現大量逆差,也會使一國貨幣與其他國家貨幣的比價不斷下降。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通常把這種幣值不斷下降、匯價呈疲軟狀態的貨幣稱為軟通貨。
此外,硬通貨和軟通貨還有另一層含義。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上某些不實施外匯管制、可以自由和無限地兌換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的貨幣,被稱作硬通貨。軟通貨則是指實施外匯管制、不能自由兌換黃金和其他國家貨幣的貨幣。
硬通貨與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指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數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紙幣因發行過多而急劇貶值。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屬貨幣量已定的情況下,紙幣發行越多,單位紙幣所能代表的金屬貨幣量就越少,紙幣貶值越來越大。在一些通貨膨脹高的國家,由於本國紙幣持續貶值而使得人們對於它的信任缺失,轉而使用國際信用較好、幣值穩定、匯價呈堅挺狀態的他國貨幣。
例如:1997年7月2日,泰銖貶值,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國內人們很不喜歡自己的錢,他們更喜歡美金,餐館、旅館、景點標價都是美金。而且這種狀況到如今仍有餘溫,所以如果你要到泰國、柬埔寨等國家去旅遊的話,一定不要換太多的當地貨幣,因為美金在當地比他們本國的貨幣更受歡迎,美金在這些國家成為了硬通貨。

人民幣


發展趨勢
人民幣符號
人民幣符號
人民幣符號中韓兩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2008年12月12日),此協議是中國人民銀行自這次金融危機以來第一次與其他央行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也成為人民幣邁出國門的第一步。既是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的提升,也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的體現,不僅會促進中國邊境貿易的發展,也將減輕企業的境外投資所面臨的匯率風險。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人民幣成為亞洲硬通貨的這一趨勢的必然性。
人民幣成為亞洲硬通貨這一趨勢是與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改革取得的成績密不可分的。人民幣早在香港已經實現了自由兌換和部分流通,中國在境外一些國家,甚至在美國,流通貨幣超過百億元,表明了人民幣在國際上的信心不斷增強,所有這些加上中國自身的不斷發展,成為推動人民幣成為區域硬通貨的有勁力量。
漸成“區域硬通貨”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要實現的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人民幣成為區域結算貨幣。由一國貨幣轉變為區域結算貨幣,人民幣的這種角色轉換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的。
在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末尾爆發的兩次金融危機中,人民幣承擔了太多的國際道義,以致讓我們的出口型企業背負沉重的包袱。
在1997年及以後亞洲金融危機愈演愈烈的時候,人民幣選擇了堅挺;2007年及以後次貸危機逐步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人民幣依然選擇了穩定。
1997年12月16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的“中國—東盟首腦正式會晤”中表示,中國對加強東亞金融合作持積極態度,中國將不使人民幣貶值,以利地區金融秩序穩定。此後,中國領導人在各種場合多次鄭重承諾“人民幣不貶值”!
對於愈演愈烈的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國內出口型企業難以生存的現狀,人民幣也沒有貶值。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兩會期間回答外國記者提問時強調,“我們的目標是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幣幣值的基本穩定。但是,這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任何國家不能對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施加壓力”。
實際上,從2005年7月份人民幣匯率實行改革以來,到人民幣相對美元升值21%。特別是2009年以來,雖然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幅度並不那麼大,但是由於歐洲貨幣、亞洲貨幣大幅地貶值,人民幣實際上也處在升值的狀況。這對於我國外貿出口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6.8367,這是2009年第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6.8309,這是7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的匯價。
僅從數字上來看,從年初開始,人民幣依然處於升值狀態。同期,美元卻選擇了主動貶值。
從這兩次金融危機的表現中看,一些區域經濟大國並沒有承擔起維護地區穩定的重任。為了維護本國的利益,它們動輒對本國貨幣進行貶值,抑或採取其他“自保”的措施。這些行為給掙扎在金融危機中的周邊國家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更不利於地區經濟金融的穩定。
實際上,正是由於人民幣肯於承擔國際道義,在中國的一些周邊國家,人民幣已經成為“硬通貨”。
僅從上述事實來看,說人民幣成為區域結算貨幣水到渠成是不過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