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龍鎮

江蘇省宿遷市轄鎮

來龍鎮(LaiLongTown),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下轄鎮,位於宿豫區東北部,處新沂、宿豫、沭陽3縣(區)交界處,轄域面積201.03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3月,來龍鎮下轄10個居民社區和22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0.92萬,鎮人民政府駐來龍社區。

因該地有來龍庵而得名來龍庵。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來龍、保安、路墩、高圩、韓集、路南等鄉的部分村莊組成來龍鄉。1987年,建鎮。2021年3月,保安鄉侍嶺鎮併入。境內交通便利,宿新高速、268省道縱橫南北,老宿沭路、來關線、曉仰線過境。來龍鎮是宿遷四大古鎮之一,境內來龍古寺建置久遠,歷史底蘊文化深厚。來龍鎮的著名人物有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

2017年,來龍鎮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50萬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76億元。

歷史沿革


清末,來龍屬宿遷北仁鄉。
民國時期,先屬宿遷邵店市,後分別是六區和八區的來龍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宿遷抗日民主政府撤鄉建來龍區。
1957年,撤區並鄉時,由來龍、保安等鄉和路墩、高圩、韓集、路南等鄉的部分村莊組成來龍鄉。
1958年,人民公社化,稱來龍人民公社。
1983年,恢復鄉村制,稱來龍鄉。
1987年,撤銷宿遷縣,成立縣級宿遷市,來龍鄉屬之;同年,來龍撤銷鄉建鎮,稱來龍鎮。
1996年,地級宿遷市成立,原縣級宿遷市一分為二,來龍鎮屬宿豫縣
2004年,撤銷宿豫縣設立宿豫區,來龍鎮屬之。 
2021年3月,撤銷來龍鎮、保安鄉、侍嶺鎮,合併設立新的來龍鎮。
來龍鎮
來龍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來龍鎮2020年行政區劃圖
1982年,來龍公社轄來龍、河濱、張大庄、尖湖、水庄、民主、玉皇、侍庄、匡庄、路墩、葛庄、王莊、太平、邱庄、高圩、陵園、耿陳、左庄、長安、雙蔣20個大隊和來龍農科站。
1983年,大隊改村。
1996年,來龍鎮轄來龍、張大庄、水庄、民主、玉皇、侍庄、匡庄、路墩、葛庄、王莊、太平、邱庄、龍西、高圩、陵園、左庄、耿陳、長安、雙蔣19個行政村居。
2001年,村級行政區域調整,19個行政村居撤銷整合為12個,整合率36.84%。
2019年11月,陵園村改稱白鹿湖社區村。
2021年3月,因鄉鎮合併,從原保安鄉划入8個村(社區),分別是保安社區、永勝社區、大庄村、東張圩村、豐庄村、韓集村、黃泥村、五魁村,從原侍嶺鎮划入9個村(社區),分別是侍嶺社區、大墩社區、佟庄村、朱嶺村、姚塘村、嶺西村、陸宋村、吳圩村、盛湖村,從原曉店鎮划入3個村(社區),分別是劉圩社區、光前社區、苗庄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3月,來龍鎮下轄10個居民社區和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來龍社區府前路38號。
序號居民社區\行政村下轄小組數戶數人數
1來龍社區912644253
2保安社區94782042
3大墩社區158643594
4光前社區1811585260
5劉圩社區138564350
6龍西社區175392306
7苗庄社區96382485
8侍嶺社區1413194738
9太平社區146562685
10永勝社區147303568
11白鹿湖社區村218343880
12大庄村114222258
13東張圩村106322850
14豐庄社區村146282868
15高圩村85172093
16光明社區村187673320
17韓集村227953800
18黃泥村157253170
19嶺西社區村95942504
20陸宋村95642383
21路墩村249894192
22盛湖村2414055877
23水庄村154662312
24佟庄村75142292
25王莊村188883920
26吳圩村1712905045
27五魁村124352010
28姚塘村128093339
29玉皇村199164417
30張大庄村125992352
31朱嶺村1710104310
32左庄村125412314
-總計45824842106787
參考資料(數字數據截至2017年):(註:社區村是指新型農村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來龍鎮位於宿豫區東北部,東接沭陽縣悅來鎮,南連新莊鎮、關廟鎮,西依曉店街道、曹集鄉,北隔新沂河與新沂市邵店鎮相望,地理坐標在東經118°50′、北緯34°04′,總面積201.0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來龍鎮境內系平原地區,無山丘、盆地等複雜地形。

自然資源


氣候

來龍鎮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冬寒夏炎,四季分明。

水文

來龍鎮境內溝渠縱橫,路北河橫貫境域東西。

自然災害

來龍鎮自然災害主要有乾旱、暴雨、颱風、冰雹、寒流、霜凍等。
來龍鎮
來龍鎮

人口民族


截至2021年3月,來龍鎮戶籍人口為10.92萬人。

經濟


2015年,來龍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億元,同比增長14.22%;財政總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33.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135萬元,增長3.5%;一、二、三產佔比為12.9%、60.7%、26.4%,5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9.12億元,增長28.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3億元,增長12.4%;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8.9億元,增長25.2%;農民人均純收入1.54萬元,增長12.3% 。

第一產業

來龍鎮歷史上一直就是農業大鎮。新中國成立前,農業生產水平一直很低。1949年,糧食平均畝產40公斤,全鎮播種總面積3.6萬畝,收穫糧食132萬公斤,油料1.6萬公斤。全年農業總產值500萬元。自1958年起,全縣以治水改土為中心的大規模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並率先建成以來龍為中心的來龍灌區,引來了運河水,來龍實現農田水利化,告別了以種植旱作物為主的歷史。
2015年,來龍鎮按照區委提出的“1+X”農業產業體系,打造特色高效現代農業。苗雞肉雞養殖方面,共有肉雞養殖場17個,其中中糧集團12個肉雞場和1個孵化中心,年出欄商品肉雞300萬羽,2015年實現繁育苗雞6500萬羽。高效農業方面,實現新增設施農業480畝,新增花卉360畝,新增高效漁業890畝,完成漁業經濟產值420萬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方面,實現新增家庭農場18個,新增專業大戶22戶,新增股份合作社4個。

第二產業

2015年,來龍鎮完成農業招商引資6800萬元,完成招商引資項目3個,在2015年度全區農業招商引資全年考核中排名第一。通過提升招商引資工作的組織化程度,利用1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全力以赴招引大項目、好項目,推動園區建設形成產業集聚效應。2015年度,實現2個3000萬元以上項目投產,簽約億元項目2個,盤活項目1個,追加投資項目1個,利用標準化廠房即將入住3000萬元以上項目3個。大力實施“511”工程,培育全市銷售收入500強企業1家。園區新招引的5個工業項目全部投產達效。“三來一加”方面,共新增“三來一加”項目24個,帶動就業1742人,在2015年度全區“三來一加”考核中排名第三。

第三產業

2015年末,來龍鎮有網店116家,組織網路創業培訓7次。同時推進農村電商項目,通過電商合作點幫助群眾下單4.6萬餘件,訂單額近400萬元。搶抓“網際網路+”發展機遇,通過加強與電商公司的聯繫,挖掘出49個特色農產品和工業產品,並通過網路進行銷售。2015年,來龍鎮邁入電商專業化、規模化發展道路,實現銷售額3680萬元,帶動60餘名村民就業,光明村被評為江蘇省“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

社會


新增村級幹部創業項目18個,其中固定資產10萬元以上項目5個。小城鎮鎮建設取得新進展,新增城鎮人口1800人,新增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社會穩定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建成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合格鄉鎮。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了“保合格、上水平”的目標,全年計劃生育率達95.95%,人口出生率達到9.42‰,創建計劃生育合格村7個。
此外,“薪火”鄉村教育援助計劃順利實施,紀檢、宣傳、人武、扶貧工作,宿遷軍分區、蘇州軍分區“雙帶雙扶”等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績。由於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在2006年裡先後被市、區授予“‘三來一加’先進集體”、“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扶殘助殘工作先進單位”、“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城鎮建設

來龍鎮轄12個村(居),總面積75平方公里,總人口4.2萬人。來龍鎮按照全區小城鎮“四加一”的戰略部署,通過政策引導、招商引資、典型示範、產業培育、跟蹤服務等措施,通過經營城市,多渠道籌措小城鎮建設資金,建設一批重點工程,改造和完善了小城鎮基礎設施及環境,提升了小城鎮品位,完善了小城鎮功能,增強了小城鎮的吸引力,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小城鎮已經成為我鎮農村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增長點和吸納剩餘勞動力、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的重要載體。
來龍鎮的小城鎮建設特色明顯。按照“做強、做美、做大、做優”的要求,加快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做強”就是以工業集中區建設為主體,集中精力抓好鎮工業集中區北區的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工業發展載體。“做美”,就是以來侍路改造為重點,實施精品工程。
“做大”,就是著眼於完善功能,集聚人氣,為項目引進和第三產業發展創造條件,運用市場機制,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由常州老闆投資開發的“鑫龍花園”住宅小區,坐落在交通便捷、風景宜人的路北河北側,
建築面積達1.3萬平方米,一期工程近80套住房和門面房已銷售一空,二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由張家港老闆投資的明街(來龍商業步行街)正在建設,明年5月份可上市銷售。進一步完善府前路基礎配套;疏浚了鎮區下水道。“做優”,就是加強城鎮環境衛生的日常管理,打造整潔、衛生、文明的城鎮環境,展示靚麗的城鎮形象,增強對生產要素的聚集力。

環境治理

2015年,來龍鎮按照每戶一個垃圾桶,每組2—3個垃圾池,全鎮182個村民小組全部配齊專職保潔員,投入近70萬元,購置各類環衛車輛9輛。

文化事業

2015年,來龍鎮策劃並舉辦了每年一度的來龍庵廟會;鎮文廣中心增加閱覽室書籍,完善電腦閱覽室配備;龍鳳街夜間廣場舞等活動自發開展。

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來龍鎮境內有學校3所,學生近5000人,教職工357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5年,來龍鎮境內衛生院3所,村村都有衛生室。

社會保障

2015年,來龍鎮新農保續繳人數達13200人,完成率110%,總參保人數達14560人。新增低保26戶,享受低保588戶、1179人,五保供養179人,累計發放低保金323.4萬元,發放五保供養資金92萬元,發放殘疾人補助96.7萬元。改造敬老院,經省驗收,達到農村五保供養機構等級評定三星級標準。為10個村居22戶實施危房改造,全部為原地重建,年末22戶均改造完成,並通過區級專家組驗收。
來龍鎮
來龍鎮

交通


來龍鎮交通便利,有268省道橫貫南北,老宿沭路、來關線、曉仰線過境。

文化


地名溯源

● 說法一
來龍鎮
相傳,明朝中葉,該處是方圓百里的湖泊,名曰:“白鹿湖”,湖邊垂柳依依,湖內波光粼粼,風光秀麗,景色宜人,一游僧露宿湖邊,夢見一條巨龍盤懸湖上,遂就地結廬建廟,取名“來龍庵”。鎮名因此而得。
● 說法二
相傳明末清初時,有個開山和尚,自言馬陵山有龍蛇之勢,由山東沿山嶺南來,至山盡處而止,遂結廬於此。常向人宣揚:“此地如建廟,可以福佑一方”。眾聽後集資建庵,命名為來龍庵。鎮名因此而得。
● 說法三
明朝中葉,該處是方圓百里的湖泊,名曰:“白鹿湖”。歷史上的白鹿湖,景色優美。“白鹿漁歌”被明代舊志列為“宿遷八景”之一,明末詩人吳隱賦詩日:“湖名白鹿有漁家,茅屋槿籬傍水涯。日暮蕩舟人半醉,輕舟欸乃出蒹葭。”後來由於開挖六塘河和砂礓河,湖水連通京杭運河,經多年宣洩,逐漸乾涸淤成陸地。此後,陸續有人來此開荒定居。但自湖水乾涸之後,這裡就年年乾旱成災。百姓求雨,便在高坡上興建三間茅屋的“來龍庵”。日久天長,庵早已不存在,但來龍卻成了此地的地名。

趕集

來龍鎮在農曆二、五、七、十逢集。
來龍古寺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近60年的歷史史。關於這座古寺,民間有著許多傳奇故事。一代佛教大師燃燈和尚圓寂后成為肉身乾屍,眾徒將其供奉於殿內。百姓為敬仰大師,把燃燈和尚誕辰的3月15日作為來龍庵廟會日,一直到1964年的“文革”時期的破四舊時乾屍被焚燒,廟宇被拆除,廟會一度中止。2005年浙江東陽靈山寺住持釋剛如應眾人倡議,在來龍鎮區西面出資恢復重建來龍庵(更名為來龍古寺),建成燃燈大師供奉殿、廂房圍牆,並開工建設大雄寶殿等廟宇,2007年張家港香山寺住持法禪法師續建大雄寶殿落成,此後來龍古寺開始恢復性建設,規模日趨擴大,2006年3月15日來龍庵廟會正式恢復。
來龍鎮
來龍鎮

代表人物


劉強東,京東商城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獲得榮譽


來龍鎮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