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區
江蘇省宿遷市轄區
宿豫區在上古歷史上是中原黃河流域鍾吾諸侯國屬地。《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在“宿豫縣”條目中注為:周朝東周春秋時宋人遷宿之地故名。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宋閔公令宿國遷於宋國內地,以為附庸。其遷居之地,約在今淮北地區中部。宿州即以古宿國而命名。另有宿國遷至今江蘇省宿遷縣境說。
秦時設下相縣,東晉安帝義熙元年置宿預縣。
北魏太和中(約公元490年前後)置宿預郡。
齊和帝中興元年(公元501年)地復入北魏,宿預廢為鎮。
梁天監四年(公元505年)守將張惠紹增修城郭壕溝,引水環護,作為軍事要塞。天監八年(公元509年)置東徐州,治宿預,附近七郡五縣,皆隸之。
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地入東魏(亦稱北魏),置東楚州,治宿預,並改宿預為宿豫。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泗州為下邳郡,治宿豫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隋下邳郡為泗州,仍以宿豫為州府。
唐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帝諱、改宿豫縣為宿遷縣,即“宿預縣城遷移”之意,一直沿襲至1987年撤縣建市(縣級)。
1987年,撤銷宿遷縣,改為省屬縣級宿遷市,由淮陰市代管。
1996年,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原縣級宿遷市析為宿城區,宿豫縣。
2004年,撤銷宿豫縣,設立宿豫區。
宿豫區位於江蘇省北部、宿遷市中北部,版圖橫跨東經117°56'15"—118°37'30",北緯33°42'30"—34°12'30",東接沭陽縣、泗陽縣,南鄰洋河新區、宿城區,西抵宿城區、湖濱新區,北隔新沂河與新沂市接壤,區域總面積672.26平方千米。
宿豫區地處魯南丘陵與蘇北平原過渡帶,地勢呈西北高向東南緩緩傾斜,地面高程最低處位於關廟鎮東南袁王盪,高程為8.8米,其餘地區均為平原。
宿豫區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全境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年平均氣溫13.8℃,年平均最高氣溫14.3℃,最低13.3℃。歷年最高氣溫一般在35℃~38℃之間,最低氣溫在-4℃~-5℃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2363.7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5%,年平均風速為2.8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37.6毫米。
宿豫區內主要河流有3條,分別為中運河、六塘河、新沂河,中運河境內長41.13千米,六塘河境內長38千米,新沂河增內長17.3公里。
宿豫區
1950年6月,宿遷縣新沂河以北邵店鎮的邵東、邵西2個鄉劃歸新安縣(現新沂市);同年7月,淮陰地區行署將睢寧縣苗圩區(現王官集鎮全域以及現皂河鎮大部分地區)划入宿遷縣,成立皂河區;同年12月,邵店區改稱來龍區。
1952年9月,宿遷縣境內增設羅圩區、仰化區。
1953年10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將睢寧縣張集區所轄的柳湖、吳園、濱河、利運、趙埝5鄉,計48個行政村划入宿遷縣運河區。
1954年7月,撤銷陸集區、古城區;同年9月,皂河區所轄皂河鎮改為縣直屬鎮;同年10月,新沂縣的嶂山、光前、王營3個鄉划入宿遷縣曉店區。
1955年11月,皂河鎮又劃歸皂河區管轄。
1956年2月,宿遷全縣區、鄉調整撤併、撤銷皂河、仰化、羅圩、蘇圩、泰山5區,楊集區改為耿車區。全縣調整合併為8個區82個鄉鎮;同年6月,泗陽縣卓瑪鄉的導淮、佘圩、路東、路西4個村划入宿遷縣管轄;同年7月,宿城區改稱宿城鎮。
1957年1月,區、鄉再次撤併,宿遷縣轄宿城鎮和大興、來龍、埠子、曉店、運河、順河、耿車7個區,計48個鄉。
1958年1月,撤區並鄉,宿遷縣轄宿城、皂河2個鎮和井頭、大興、卓圩、關廟、丁嘴、陸集、仰化、來龍、曹集、侍嶺、曉店、埠子、羅圩、龍河、南蔡、三樹、洋北、古城、耿車、蔡集、黃墩、陸圩、支河等24個鄉。
1958年9月,宿遷縣各鄉鎮改為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其中,陸圩鄉與支河鄉合併稱駱馬湖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撤銷井頭公社,其所轄大隊划入霸王(前身為宿城鎮)、曉店、曹集等公社。
1960年7月,撤銷駱馬湖人民公社,其所轄大隊划入皂河人民公社和原種場。
1961年8月,宿遷縣境內析置保安、新莊、閆集3個人民公社。
1962年,宿城鎮和霸王公社分設,恢復駱馬湖公社,增設塘湖公社。
1964年4月,駱馬湖公社更名為支口公社;同年10月,霸王公社更名為井頭公社,古城公社更名為雙庄公社。
1965年7月,增設駱馬湖公社。此時,宿遷縣轄29個公社、1個鎮。
1966年10月,受“文革”影響,大興、卓圩、關廟、來龍、保安公社分別更名為大新、順河、紅旗、來隆、農河、永勝公社。
1981年10月,除大新公社外,均恢復原來的名稱。同時,王集、三樹、閆集公社因重名、重音等因更名為王官集、三棵樹、趙埝公社。
1983年,宿遷縣逐漸由社隊建制改為鄉村建制;同年5月,大新公社復原名。
1985年11月,皂河撤鄉建鎮。
1987年2月,埠子、大興、耿車、來龍4個鄉改鎮;同年12月,宿遷縣改稱宿遷市(縣級)。
1990年,宿遷市(縣級)共下轄6個鎮、24個鄉、6個場圃,分別為宿城鎮、皂河鎮、埠子鎮、大興鎮、耿車鎮、來龍鎮,仰化鄉、洋北鄉、南蔡鄉、羅圩鄉、龍河鄉、三棵樹鄉、雙庄鄉、支口鄉、蔡集鄉、王官集鄉、趙埝鄉、黃墩鄉、駱馬湖鄉、曉店鄉、井頭鄉、塘湖鄉、曹集鄉、侍嶺鄉、保安鄉、關廟鄉、新莊鄉、丁嘴鄉、陸集鄉、卓圩鄉,原種場、良種繁育場、嶂山林場、果園場、林苗圃、桑苗圃。
1991年7月,桑苗圃改稱蠶種場。
1995年12月,王官集、蔡集撤鄉建鎮,果園場改稱果園鄉。
1996年7月,設區市宿遷成立,原縣級宿遷市析為宿城區、宿豫縣,宿豫縣轄原縣級宿遷市的耿車、皂河、埠子、大興、來龍、蔡集、王官集8個鎮和駱馬湖、龍河、關廟、黃墩、陸集、羅圩、丁嘴、保安、曹集、曉店、塘湖、仰化、三棵樹、侍嶺、新莊、洋北、卓圩(更名卓圩鎮)、趙埝(更名濱河鎮)、南蔡19個鄉,同時從卓圩鄉析出部分村居設立順河鎮,做為城關鎮。
2000年,撤銷駱馬湖鄉、濱河鎮建制,併入皂河鎮;撤銷塘湖鄉建制,併入曉店鎮;撤銷卓圩鎮建制,併入順河鎮,同時龍河、關廟、黃墩、陸集、丁嘴、曉店、仰化、侍嶺、新莊、洋北撤鄉建鎮。
2004年3月,撤銷宿豫縣,設立宿豫區,原宿豫縣的耿車鎮、埠子鎮、洋北鎮、龍河鎮、羅圩鄉、南蔡鄉和三棵樹鄉劃歸宿城區管轄,原宿城區的井頭鄉劃歸宿豫區管轄。調整后,宿豫區轄順河、皂河、大興、來龍、蔡集、王官集、仰化、丁嘴、黃墩、陸集、關廟、侍嶺、新莊、曉店14個鎮,曹集、保安、井頭3個鄉和嶂山林場。
2005年11月,宿遷市委決定成立宿遷市湖濱新城開發區,把曉店鎮、嶂山林場、井頭鄉的部分村居劃歸湖濱新城開發區託管。
2010年5月,宿豫區設立現代農園,區域是順河鎮的閘東、陸河、高灘3個行政居村所轄範圍。
2011年7月,井頭鄉整建制託管至湖濱新城;10月,皂河鎮整建制托至湖濱新城;同時,生態化工園區園由市管轄改屬宿豫區管轄。
2014年2月,撤銷順河鎮,以順河鎮和陸集鎮部分地區設立順河街道、豫新街道、下相街道。
據2020年8月宿豫區人民政府官網 以及宿豫區人民政府在2019年11月發布的《宿豫區人民政府關於新莊鎮等鄉鎮(街道)部分村居區劃調整及名稱變更的通知》綜合顯示,宿豫區轄3個街道、8個鎮、2個鄉和2個鄉鎮級園區,區政府駐豫新街道韶山路1號。
截至2021年3月,宿豫區下轄6個街道、7個鎮、1個鄉,另轄2個鄉鎮級園區,區政府駐豫新街道韶山路1號。
序號 | 鄉鎮(街道、園) | 行政村居數量 (個) | 面積 (平方千米) | 人口 (萬人) | 駐地 |
---|---|---|---|---|---|
1 | 豫新街道 | 7 | 11.2 | 10.9 | 順河集社區 |
2 | 順河街道 | 7 | 24.8 | 3.5 | 卓圩社區 |
3 | 下相街道 | 8 | 42.88 | 3.5 | 興隆社區 |
4 | 陸集街道 | 7 | 42.3 | 2.85 | 陸集社區 |
5 | 大興鎮 | 21 | 112 | 9.21 | 大興社區 |
6 | 關廟鎮 | 14 | 79.46 | 4.3 | 喬口社區 |
7 | 來龍鎮 | 32 | 201.03 | 10.92 | 來龍社區 |
8 | 新莊鎮 | 8 | 53.68 | 2.4 | 新莊社區 |
9 | 仰化鎮 | 9 | 52.36 | 3.74 | 仰化社區 |
10 | 曹集鄉 | 8 | 47 | 3.4 | 快樂社區 |
11 | 生態化工園區園(來龍鎮) | - | - | - | - |
12 | 現代農園(豫新街道、順河街道) | - | - | - | - |
- | 總計 | 121 | 666.71 | 54.72 | |
截止2013年末,宿豫區總戶數12.37萬戶,戶籍人口48.38萬人。人口出生率8.14‰,計劃生育率95%,男女性別比111.14(女=100)。宿豫區城鎮化率達56.15%,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2019年末,宿豫區區戶籍總人口49.87萬人,比上年增加0.15萬人;戶籍總戶數12.98萬戶,比上年增加0.23萬戶。常住人口45.46萬人,比上年增加0.15萬人,增長0.3%;常住人口出生率11.3‰,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長率4.6‰。全區城鎮化率達63.88%(含湖濱),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 。
位於宿豫區的江蘇省宿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9年,宿豫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8元,比上年增加2024元,增長8.8%。按收入來源分,工資性收入14417元,增長8.6%;經營凈收入6560元,增長7.8%;財產凈收入1210元,增長11.3%;轉移凈收入2932元,增長10.5%。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44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53元,增長8.9%。全區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669元,增長7.4%;恩格爾係數為32.1%,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 。
2019年,宿豫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5.2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7.5%,增速位居全市前例。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31億元,增長2.3%;第二產業增加值141.04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142.90億元,增長10.0%。人均生產總值,按常住人口計算,初步核算為69464元,按平均匯率測算達10069美元 。
2019年,宿豫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2.29億元,可比價增長4.4%。其中,農業34.11億元,林業1.53億元,牧業11.59億元,漁業2.74億元,農林牧漁服務業2.32億元,佔比分別為65.23%、2.93%、22.17%、5.23%和4.44%。
糧食作物播種方面
2019年,宿豫區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3.21萬畝,較上年減少0.54萬畝,同比下降0.6%;畝均產量493.2公斤,較上年增產11.5公斤,同比增長2.4%;總產量41.04萬噸,較上年增產0.7萬噸,同比增長1.7%。其中,夏糧面積36.65萬畝,秋糧面積46.56萬畝,分別下降0.9%和0.5%;糧食單產上升,拉動總產增收,夏糧畝產389.7公斤,總產14.28萬噸,分別增長1.8%和0.8%,秋糧畝產為574.7公斤,總產26.76萬噸,分別增長2.7%和2.2%。
現代農業提質
2019年,宿豫區新引進農業項目37個,新增高標準農田3.8萬畝、生態高效農業4.1萬畝,新建生態高效農業示範基地16個,新增家庭農場95個、省級示範家庭農場8個。創成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四星級企業各1個,新增綠色食品認證19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2個,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86%以上。
畜禽飼養
2019年,宿豫區生豬出欄18.1萬頭,同比下降19.3%;年末存欄生豬7.3萬頭,同比下降61.1%。家禽出欄2432.7萬隻,同比增長3.0%;年末存欄家禽651.6萬隻,同比下降57.6%。2019年生豬和家禽肉產量分別為13847.8萬噸、40070.4萬噸,分別下降15.1%、1.5%。
2019年,宿豫區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75.00億元,同比增長10.0%,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實現產值323.78億元,同比增長12.7%,高於全市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19.94億元,同比增長10.3%,高於全市平均水平5.2個百分點。
園區經濟
2019年,宿遷高新區、生態化工科技園、張家港宿豫工業園13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92.07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高於全區0.4個百個點,佔全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90.2%,佔比高於去年同期5.8個百分點。
企業轉型
2019年,宿豫區深入推進“521”工程,完成2000萬元以上兼并重組企業4家、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44個,新增主板報會企業3家,新增掛牌企業6家;新增開票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11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1家。
高新產業發展
2019年,宿豫區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24.09億元,同比增長13.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13.6個百分點;占規模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8.3%,位居全市首位,分別高於泗洪、沭陽、泗陽和宿城26.4、24.8、23.3和10.3個百分點。
工業產品產量有增有減
2019年,列入宿豫區統計範圍的工業產品共計38個,有20個產品產量實現增長,佔比52.6%;增幅在30%以上的有12個,佔比31.6%。
建築業
2019年,宿豫區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7.80億元,可比價增長6.2%,增速高於去年同期1.9個百分點。2019年,全區列統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30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74.9億元,同比下降11.7%;竣工產值51.4億元,同比下降16.8%。
2019年,宿豫區在建項目338個,其中新開工項目267個。固定資產投資總體平穩發展,同比增長7.0%,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和全市1.6、1.9和0.5個百分點。分產業看,受大項目投資拉動,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2%,第二產業投資增長5.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9.3%,高於全部投資增速12.3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占投資總量的0.9%、61.2%和37.9%。
房地產投資發展
2019年,宿豫區列統36家房地產企業共完成開發投資30.31億元,同比增長55.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27.1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完成23.03億元,同比增長77.6%。商品房施工面積385.9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4.1%,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積282.2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1%。商品房銷售面積57.9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3.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54.1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4%。
項目建設
2019年,宿豫區區21個市級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12.4億元,80項“三大建設”項目順利推進,累計完成投資超180億元;億元以上工業項目新簽約60個、達到開工條件63個,新開工49個、新竣工46個。
消費市場
2019年,宿豫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60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分別高於全國、全省、全市0.3、2.1、1.8個百分點。分產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76.80億元,同比增長8.5%;住宿和餐飲業實現0.80億元,同比下降5.4%。
限上市場
2019年,宿豫區限額以上消費市場實現零售總額75.85億元,同比增長11.1%,高於全市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分產業看,限上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75.03億元,增長11.2%;限上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總額0.82億元,增長4.7%。分商品類別看,家用電器和音像製品類增長29.8%,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增長20.4%,書報雜誌類增長17.2%。
現代服務業
2019年,電商產業發展迅猛,電商交易額突破600億元、佔全市36.7%;電商園區共入駐企業528家,年內新引進知名電商企業13家,從業人員達3.7萬人。
對外貿易
2019年,宿豫區實現進出口總額6.07億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出口4.63億美元,同比下降9.6%;進口1.44億美元,同比下降0.4%。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個,完成協議註冊外資0.4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17億美元,同比增長22.0%。
旅遊業
2019年,宿豫區區接待國內外遊客295.0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8.4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0%、11.0%;完成旅遊項目投資17.06億元,同比增長7.4%。年末旅行社數量達到12家,比上年末增加9家。全域旅遊持續發展,梨園灣成功創成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中運河風光帶—老糧庫、幸福大道沿線等項目推進建設。
宿豫區
城鄉居民一天吃兩頓飯的習俗。農民在夏季大忙時,增一頓午飯,即食用隨身攜帶的煎餅。此習俗農村仍在沿襲,城市居民逐漸養成一天吃三頓飯的習慣,但早餐仍很簡單。
皂河龍王廟
皂河龍王廟會是每年農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這三天為廟會之日,在皂河敕建安瀾龍王廟祭祀水神,是祈求平安的一種大型民間祭祀及民俗商貿活動。該廟會起源於明孝帝弘治八年(1495年),后經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數次駐蹕於此,使龍王廟會更是名聲大振。初八為“焰火日”,初九為“正祭日”,初十為“朝山日”,皂河龍王廟被列為江蘇蘇北地區36處香火盛會之首。
大興旱船
“旱船”本意陸地上的船,因其外觀妝扮花俏又常稱“花船”。跑旱船(或玩花船)是江蘇省宿遷地區廣為流行的一種傳統民間舞蹈。大興旱船最具代表性,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它源於大旱年間當地百姓祭祀求雨的一種形式,同時也蘊含了當地群眾對往日漁民生活的懷舊。大興旱船分單船、雙船和多船表演,以舞為主、說唱為輔,形象地塑造行船時的動作情景。
蘇北大鼓,原名“打鼓說書”,也稱“睢寧大鼓”,“宿遷大鼓”,民間慣稱“說大書”,宿遷地方曲種。流佈於蘇北的宿遷、徐州、連雲港、淮陰及皖東北和魯南地區。
蘇北琴書亦稱“打揚琴”或“打蠻琴”,是以江蘇宿遷方言說唱的一種曲藝形式。它源自明末清初的民間小調,清道光年間(1821年)形成於宿遷一帶,並不斷向周邊地區傳播和發展,廣泛流佈於蘇北宿遷、淮安、徐州、連雲港以及皖東北、魯東南等地區。
淮紅戲
淮紅戲原名清音、俗語稱旱船調。因其主調為[滿江紅]而得名淮紅。它彙集了明清以來,蘇北、蘇南、皖北一帶的民歌小調近百種,由說唱藝術逐漸演變而成戲曲,故又有“百曲”之稱。
古代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鳳凰墩遺址(保安鄉鳳凰村鳳凰組)、王墩遺址(來龍鎮西陵園村東500米)、路墩遺址(來龍鎮路墩村西)、陳墩遺址(新莊鎮陳墩村北組)、黃泥灘遺址(關廟鎮長興村西)、吳庄遺址(保安鄉韓集村鳳凰組),西周時期的毛墩遺址(來龍鎮北1000米)、沈墩遺址(來龍鎮西高圩村陸沈組)、斗墩遺址(侍嶺鎮侍嶺居委會街北)、芝麻墩遺址(侍嶺鎮嶺西村西)、后場遺址(保安鄉張圩村后場庄南),戰國時期的后墩遺址(來龍鎮左庄村后屯組西南側),漢代的大破墩遺址(保安鄉黃泥村腰庄組)、邱墩遺址(侍嶺鎮陸宋村北450米)、東大宅子遺址(來龍鎮路墩村東)、東黃林西黃林遺址(來龍鎮黃庄村)、張大營遺址(來龍鎮陵園村南)、東大墩遺址(來龍鎮左庄村北)、徐宅子遺址(侍嶺鎮陸宋村北)、雙蔣遺址(來龍鎮光明村趙莊),清代的仰化行宮遺址(仰化鎮復隆村四組)、順河行宮遺址(順河社區居委會東北)。
古墓葬
宿豫區
古井
唐代的陳墩南井、北井、時濟泉井(新莊鎮陳墩村),關廟的南井、北井(關廟鎮董圩村、永平村),侍嶺古井(侍嶺鎮陸宋村北)、康莊井(新莊鎮安圩村);明代的竹城寺井(大興鎮竹城村),清代的十八楞井(宿遷高新區油坊組黃耀中家南)。
革命烈士墓
卓圩戰場遺址(順河鎮沈庄村)、蔡集烈士陵園(來龍鎮陵園村)、來龍庵戰場遺址(來龍鎮來龍居委會)。
乾隆貢酥
乾隆貢酥是皂河葉家燒餅的別稱得名於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二下江南之時。其實葉家燒餅早在唐代就很有名氣。那時葉家爐內功夫已達頂級,可以製作出60多個品種的名點小吃,如“一指餅”、“水磨鏡”等,享譽一時。葉家燒餅傳人曾被選入唐御膳房。后因戰亂疊起,朝代更迭,葉家燒餅雖又返民間,但有許多爐內絕活已相繼失傳唯“乾隆貢酥”流傳至今。乾隆貢酥有四絕:香、脆、酥、透。所謂香,即餅香、油香、芝麻香三香合一。特別是芝麻香,據說芝麻皮苦且澀,芝麻仁才是真香,葉家用的全是上等的去皮芝麻仁。所謂脆,即沾唇即碎,該餅需輕拿輕放,夏天放置3~5天香脆依舊。若是用塑料袋包裝,脆皮可保持2~3個月以上。所謂酥,就是鬆軟,不但皮酥,且內外如一。所謂透,就是玲瓏剔透,外形美觀。剛出爐的燒餅白生生、黃澄澄一顆顆晶瑩閃亮的芝麻仁鑲嵌其間,如精美的藝術品,誘人食慾,卻又不忍下口。
“黃狗”豬頭肉
由民間名師黃德(諢名叫黃小狗)始創,人稱“黃狗”豬頭肉,已有200多年歷史。其肉色澤醬赭,香味濃郁,肥肉酥爛,精肉鮮香,味純而正。乾隆皇帝下江南曾品嘗此肉,大為讚賞。自乾隆皇帝品嘗后,黃德將其鍋中剩下肉湯倒入新烹制的豬頭肉湯中,如此每天將肉湯留下一碗摻進新湯,世代相襲,故又有“乾隆老湯”之雅稱。被列入《江蘇名菜譜》。
水晶山楂糕
水晶山楂糕,艷活潤澤、色澤微黃透明如水晶狀,因而得名水晶山楂糕。其主要原料取自於優質鐵球山楂,因其質硬、狀如鐵球故名。故因此而得名。
丁庄金針菜
白果
白果為宿遷一大特產。白果,即銀杏。白果樹亦稱公孫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樹種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稱。
白果不僅是上好的食用佳品,還具有極佳的保健功能。銀杏葉可提取黃酮素,可制各種保健食品,也是醫藥工業的重要原料,是心血管疾病治療和保健的良藥。
金針菜
宿豫區
中國名菜。商業部和江蘇優質食品。宿遷市政府重點保護產品。起源於明朝初期,又叫正德香菜或乾隆香菜。民國16年(1927年)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製作工序主要包括選料、清洗、削凈、鹽漬、晾曬、原鹵浸泡。將曬乾的大頭菜與炒熟的精鹽、五香(花椒、胡椒、八角、桂皮、茴香)粉、醋等摻拌均勻,裝入壇內,封存7天即可食用。其色澤醬赭、香味純正、脆嫩爽口、口嚼無渣、辛辣味濃,有助增進食慾。
駱馬湖銀魚
宿遷駱馬湖水多來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無工業污染,常年水體清澈透明,湖灘淺水中生長密密扎扎的蘆葦和眾多浮游生物,為魚類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湖中魚類多達56種,尤以銀魚、青蝦、螃蟹、龍蝦最佳。駱馬湖銀魚通體潔白透明如美玉,形狀如根根銀條,肉質細嫩鮮美,有“水中白銀”、“水中人蔘”的美譽。“金梅牌”冷凍保鮮銀魚為江蘇省優質產品,並遠銷日本、東南亞。
宿豫區西、北、東側環抱宿遷市,是宿遷中心城市“一體兩翼”的東翼,與徐州、連雲港、淮安三市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
2019年,宿豫區完成貨運量957萬噸,同比增長16.7%;其中,公路貨運890萬噸,增長15.6%;水路貨運67萬噸,增長34.0%。完成貨物運輸周轉量29.6億噸公里,同比增長8.0%;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28.0億噸公里,同比增長7.7%;水路貨物周轉量1.6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4.2%。完成港口貨物運輸吞吐量155萬噸,同比下降18.4% 。
公路
寧宿徐、徐宿淮鹽、宿新(在建)等兩條高速公路和宿新、宿沭兩條一級公路穿宿豫區而過,宿豫區東距京滬高速公路55公里,距南京260公里,離上海380公里。
鐵路
宿豫區北距隴海鐵路新沂站、東離新長鐵路沭陽站均在50公里左右,淮(安)宿(遷)宿(州)鐵路(在建)。
水運
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縱貫宿豫區南北,宿豫區東距連雲港港口120公里。
航空
宿豫區西距徐州觀音機場60公里,北到連雲港白塔埠機場110公里。
宿豫區
2019年,宿豫區各鄉鎮、街道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已實現全覆蓋,建成村居、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136個,基層閱讀空間10個,百姓舞台11個,農家書屋134個;開展文化惠民活動560場,廣播劇《侍嶺七星》獲省“五個一工程”獎。
2013年,宿豫區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科技鎮長團”首次進駐宿豫區。江蘇省玻璃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宿豫區。新引進國家專家2名,被評為“江蘇省人才工作先進區”。[4]
2019年,宿豫區專利申請數2025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02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累計達70家,年內凈增16家;新增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60個、轉化科技成果38個;引進“兩院”院士、國家重大人才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27人。
2013年,宿豫區第一實驗小學及幼兒園投入使用,鄉鎮中小學新建改建校舍5萬平方米;新創成省級優質幼兒園2所,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中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高考本科達線率提高5.3個百分點;職業教育對口高考上線人數連續14年位居全市第一,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首次獲得金牌,宿豫區特殊教育學校創成江蘇省特殊教育現代化示範學校。
2019年,宿豫區新增學位11490個,南外仙林分校宿遷學校和廬山路小學建成投用;學前教育優質發展,新增省級優質園1所、市級優質園3所,2所幼兒園通過省優質複審驗收,建設融合教育資源中心8個;創成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滿天星”訓練營,新增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所,累計14所,創成全國首批足球特色幼兒園4所。
學前教育
2015年末,宿豫區有成型幼兒園30所,辦園點12個。成型園中公辦幼兒園17所,民辦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18415人,入園率為98.1%;在園教職工1432人,專任教師930人。2015年,宿豫城區新取得省優質幼兒園兩所,分別是宿豫區宏成實驗幼兒園和宿豫區陽光幼兒園。
義務教育
2015年末,宿豫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計24所,其中小學10所(另有9所教學點),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初中5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學生總數39461人,其中小學29399人,初中10062人。小學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升學率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100%,鞏固率99.03%,畢業率100%,升學率98.2%。
特殊教育
宿豫區只有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即宿豫區特殊教育學校。宿豫區特殊教育學校是宿遷中心城區一所集失聰學前教育、失明義務教育、職業高中為一體的九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2015年末,學校在校生103人,佔地面積50畝,校舍建築面積13000餘平方米。學校有教職工54人,其中專任教師47人,教師學歷合格率100%,有全國優秀教師1名,省特殊教育先進工作者2名,市、區先進教育工作者6名,市級名教師3名、市級學科帶頭人4名、骨幹教師8名。
職業教育
宿豫區只有一所職業學校即江蘇省宿豫中等專業學校。江蘇省宿豫中等專業學校,又掛宿遷技師學院的牌子。據2020年8月宿遷技師學院官網顯示,學院佔地總面積420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近6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6.6萬冊;有全日制學歷班在籍學生7200餘人,非全日制學歷班在籍生2900餘人,教職工484人;設有8個系部,共開設30個專業。
2013年,宿豫區內宿遷市中醫院獲批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第三醫院晉陞為二級綜合醫院,鄉鎮醫院全部建成一級綜合醫院;新建改建標準化村衛生室50個。
2019年,宿豫區豫新醫院完成二期擴建工程,來龍中心醫院即將竣工投用;建成市級星級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室4家,其中江山社區被評為江蘇省星級家庭醫生簽約工作室;普濟康復醫院晉陞為二級專科醫院,順河醫院爭創省級社區醫院;順河、豫新、陸集3家鄉鎮(街道)醫院創成市級群眾滿意醫院;累計9家鄉鎮醫院建成一級甲等綜合醫院,6家村衛生室建成省示範村衛生室。
2013年,宿豫區城鎮新增就業6835人、再就業280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236人。全民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啟動實施,培育創業街、創業園等全民創業載體24個,新增個體工商戶7891戶,新發展私營企業1904家。建立“一對一”結對幫扶機制,實施“十村百戶”示範工程。
2019年,宿豫區新增城鎮就業4000餘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7%。大力推進全民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01%、97.9%,異地就醫定點醫院聯網覆蓋率100%。免費開展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孕婦產前篩查及新生兒“三病”檢測,惠及婦幼1.8萬餘人。
2019年,宿豫區新增標準化城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個、街道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個、“虛擬養老院”1個、區級智慧養老展示體驗中心1個;開展空巢老人應急救助新模式試點,建立健全分散供養老人“1+1+1”關愛機制,全區120多名失能特困供養老人實現集中供養照料。
2019年,宿豫區落實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先診療后付費政策,大病補充保險參保率達100%,發放教育助學金1969萬元。新建大興扶貧產業園等脫貧攻堅重點項目17個,帶動3600名低收入農民就業,人均增收9000元。建成全國首個精準脫貧“6+N”標準化體系,全區經濟薄弱村全部脫貧摘帽、低收入人口脫貧率達100%,提前一年基本完成脫貧攻堅核心任務。
2019年,宿豫區完成鎮村布局規劃修編,建設農房改善項目31個、改善農民住房條件10039戶,5個項目入選省級農房改善示範項目、全省最多,仰化澗河項目獲省委婁書記“點贊”。深入開展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收回被侵佔集體土地8.46萬畝,帶動村集體年均增收超35萬元。全面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成“四好農村路”202公里,提檔升級農村公路91公里,新建村級污水處理設施50個、農村二類公廁31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2019年,宿豫區系統實施氣水土整治,完成70家企業廢氣治理,PM2.5濃度減降率3.8%完成市考核任務。疏浚縣鄉河道110條、309公里,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年度任務,省考斷面水質基本達到Ⅲ類、市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強化固廢污染防治,轉移處置危廢3.1萬噸;實施省道325綠化廊道等沿河沿線綠化重點工程,植樹100萬株,成片造林3500畝。
2019年,宿豫區實施“雨天不看海”工程,改造雨污管網23公里;實施園林綠化項目25個,城市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提高到42.25%、15.28平方米;新改建韶山路、楊舍路北延等道路11條,新增停車泊位1900餘個;完成棚戶區改造36萬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3個。大力實施違法建設分類治理,完成31個小區、2.86萬平方米違建整治;高分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年度複測,被確定為省第二批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區)。
風景名勝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關於公布《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宿豫區名列其中。
2013年,宿豫區共接待遊客14.15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95萬元;宿豫區旅遊住宿設施累計出租率達77%,其中,星級酒店累計出租率62%,經濟型酒店累計出租率達91.3%。在宿豫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江蘇省四星級鄉村旅遊區”之後,順河林苗圃又創成省四星級鄉村旅遊點。秀強晶瑩之旅工業旅遊點創成省工業旅遊示範點。農業產業園生態觀光一日游入選江蘇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經市旅委辦認定,宿豫區順河鎮被命名為宿遷市旅遊特色鎮,新莊鎮朱瓦村被命名為宿遷市旅遊特色村。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宿豫區西北二十公里處的古鎮皂河,因乾隆皇帝多次臨幸於此,故又名乾隆行宮。行宮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后經雍正、乾隆、嘉慶等歷代皇帝多次修復和擴建,是清代帝王為祈求“龍王安瀾息波,消除水患”而建的祭祀建築,故命名“敕建安瀾龍王廟”。龍王廟行宮佔地36畝,坐北向南,三院九進院落,有殿閣亭台20多處。
自清代以來,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八、初九、初十三天為皂河安瀾龍王廟廟會之日,趕廟會的人一起參拜龍王,被列為蘇北地區36處香火盛會之首。
宿遷市運河灣森林動物園
動物園項目位於宿豫城區東北部,西至金沙江路,北至二乾渠,南至陸塘河。京杭大運河從宿豫區穿境而過,在此形成了生態河灣。動物園主要分為動物展區和兒童遊樂園兩個區域。動物展區目前分為四大區域,即:猛獸區、食草動物區、珍禽放養區、水禽放養區。猛獸區包括:靈長類館、狼籠養區、獅子放養區、老虎放養區、熊放養區。食草動物區包括:駱駝、麋鹿、羚羊、梅花鹿、馬廄、羊駝、斑馬、袋鼠。另外還建有海豹表演館、爬行動物館、珍稀動物館、猿猴館。
千鳥園廣場
千鳥園位於宿豫區江山大道西側,韶山路南側,西臨湘江路,南臨泰山路,佔地面積12.67公頃。該園興建於2000年6月,為進一步完善美化園區環境,2004年9月,區委、區政府聘請南京明宇環境藝術設計有限公司對千鳥園維修改建進行設計,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園區內供水、排水和照明系統,修建公廁兩座,對園區內道路進行了修補,將園內噴泉改為旱噴,並矗立九柱。
千里運河第一漂
千里運河第一漂景區位於宿遷市區美麗的中運河風光帶里,內含特色旅遊漂流項目:竹筏漂流、火紅龍舟、恩愛囍船以及各種動物造型的小型遊船。
文昌閣廣場
宿豫區
宿豫文化公園
宿豫文化公園(宿豫文化藝術活動中心)項目位於牡丹江河以東、嘉陵江路以西,泰山路以北的長方形地塊。主要建築有大劇院、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項羽紀念館、非遺展示館、文學藝術俱樂部、影視城、城市展覽館、會展中心、古玩市場等文化設施,為宿豫城區標誌性建築。項目集公共文化事業、文化娛樂產業、三產服務業設施及主題文化公園為一體,追求高品位、綜合性、規模化、產業化,滿足宿遷市及外來遊客公共文化、娛樂休閑、旅遊購物等需求。它的建成與發展有利於集聚宿豫城區人氣、商氣,大大提高中心城市的建設品位和文化內涵。
中運河風光帶
運河東岸綜合整治工程是一項集防洪、排澇、調水、景觀建設於一體的兩級政府實施的重點綜合整治工程,全長11.7公里。風光帶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修築配套橋樑30座、橋頭公園4個,完善配套亭、廊、塔、景觀石等設施多處。以24個節氣和春夏秋冬命名的28座橋,造型各異,布局合理;水上樂園、農家樂園、民俗博物館、造船遺址公園等特色景點點綴其中。運河廣場即船廠遺址公園,位於中運河東岸生態走廊中段,面積約10.7公頃,是一個開放式沒有屋頂的運河博物館。2007年,中運河水利風景區被省水利廳評為省級水利風景區,2008年8月,被水利部評為國家水利風景區。
宿遷市水利遺址公園
宿豫區
江蘇省民防訓練基地
宿豫區
來龍古寺
宿豫區
宿豫有西楚霸王、南宋的魏勝、明朝的劉江與晚清的楊泗洪;號稱抗禦外侮的“宿遷三傑”。
劉強東,宿豫區來龍鎮光明村人。京東商城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陳紹昆(1921年-200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
馬倫(1903~1930),又名懷倫。宿豫區大興鎮人,出身於地主家庭。中共早期黨員,中共宿遷縣委創建人,革命烈士。
韓余娟,1971年9月生。中國少先隊模範隊員。捨己救人,不幸犧牲。1984年共青團中央授予她“捨己為人小英雄”稱號。
2019年11月,宿豫區入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19年12月,成為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2020年8月,宿豫區獲得江蘇省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名單”。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