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濱新城

江蘇省宿遷市轄區

湖濱新區,曾名湖濱新城,又稱駱馬湖旅遊度假區,江蘇省宿遷市轄區,屬功能區,主城區位於宿遷市中心城區北部,是中心城市的新城區。截至2021年3月,湖濱新區代管宿豫區的4個鄉鎮(街道、場),面積448平方千米,人口16.75萬,區管委會駐曉店街道。

湖濱新區前身系2002年4月創辦的宿遷市駱馬湖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2006年2月,成立湖濱新城,曉店鎮和嶂山林場整建置划入;2011年,井頭鄉皂河鎮整建置划入;2013年,黃墩鎮整建置划入,同時更名為湖濱新區。湖濱新區環抱400平方公里的駱馬湖,坐擁三台山森林公園,京杭大運河、六塘河穿境而過,擁有兩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龍王廟行宮和青墩文化遺址,以及眾多歷史古迹和人文景觀。2016年11月,湖濱新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歷史沿革


2002年04月,經宿遷市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宿遷市駱馬湖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託管宿豫區曉店鎮新站、湖濱、周庄3個行政村居。
2005年12月,駱馬湖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經省外貿廳、省農林廳批准為“江蘇省駱馬湖外向型農業示範區”。
2006年02月,為加快實施中心城市“引湖納山”戰略,宿遷市人民政府在宿遷市駱馬湖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區的基礎上,設立宿遷市湖濱新城,曉店鎮整建置和嶂山林場整建置划入。
2007年12月,宿遷經濟開發區北區劃入湖濱新城。
2008年05月,宿遷經濟開發區北區更名為宿遷市重點工業區。
2009年01月,設立祥和社區。
2011年07月,宿豫區井頭鄉、彩塑工業園划入湖濱新城,宿遷市重點工業區劃歸宿豫區;是年10月,宿豫區皂河鎮划入湖濱新城。
2013年06月,宿豫區黃墩鎮划入湖濱新城,同時湖濱新城更名為湖濱新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3月,湖濱新區代管宿豫區的2街道1鎮1林場,湖濱新區管委會駐曉店街道迎賓大道與玉蘭路交叉口西北角。
序號鄉鎮(街道、場、社區)
行政村居數量
(個)
面積
(平方千米)
人口
(萬人)
駐地
1曉店街道1382.754.89曉店社區
2井頭街道633.942.75井頭社區
3皂河鎮25182.878.67街東社區
4嶂山林場211.870.44林西社區
總計46311.4316.75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湖濱新區位於宿遷市城區北部及宿遷市西北部,區管委會位於境域中東部。湖濱新區南與宿遷城區以中運河為界相望,西與睢寧縣接壤,東與宿豫區毗鄰,北以新沂市新沂河為界,區域東西最大跨度為36千米,南北最大跨度為17千米,地理坐標在東經118°0′18″—118°23′29″,北緯34°0′21″—34°9′51″之間,區域總面積44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湖濱新區境內曉店鎮和嶂山林場系丘陵地區,宿遷市海拔最高點(73.4米)位於嶂山林場境內,皂河鎮、黃墩鎮為黃淮沖積平原,處黃墩湖滯洪區,地面高程一般在18米—26米之間。

氣候特徵

湖濱新區屬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均氣溫14.2℃,年均降水量910毫米,年均日照總時數2291小時。

水文

湖濱新區境內湖泊有駱馬湖,河流主要有中運河、六塘河、邳洪河、古黃河、新沂河。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湖濱新區境內人口約18萬,漢族佔大多數。

經濟


第一產業

2018年,黃墩鎮水產養殖基地被評為省級漁業精品園,全區精養面積2.5萬畝,已有5個知名品牌通過招商進駐園區,新增生態養殖項目8個,生態循環水養殖面積達7萬平方米,生態養殖規模位居全省前例。
湖濱新城
湖濱新城

第二產業

2018年,湖濱新區對膜材料產業園實施了提檔升級,建成了“五縱四橫”路網,園區基本實現“八通一平”;新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50多億元,企業新材資產達百億元,薄膜基材市場佔有率達到60%以上,膜材料產業園被評為國家火炬計劃薄膜材料特色產業基地。

第三產業

2014年,湖濱新區接待遊客300.4萬人次、團隊遊客33.9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2.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5%、578%和46%。
2018年,湖濱新區接待遊客50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億元。
2018年,駱馬湖旅遊度假區連續三年在蘇北13家省級旅遊度假區考核中排名第一,在全省旅遊度假區考核中位列第8位,生態四項賽獲得“中國十大精品賽事”稱號。

交通


綜述
湖濱新區交通便利,西距徐州觀音機場65公里、東距連雲港白塔埠機場100公里、南距淮安漣水機場130千米;距徐鹽鐵路宿遷站20千米;南距寧徐高速路、徐宿淮鹽高速路宿遷出口20公里、東距新揚高速路北出口15公里。
公路
湖濱新區對外聯繫公路主要有235國道、250省道,對內主要有宿黃線、迎春大道、發展大道、迎賓大道北延、三台山大道等。
航運
航運河流中運河貫穿境內。境內有船閘2所(皂河船閘、宿遷船閘(井頭境內))。
公共交通
湖濱新區公交線路網密集,截至2018年末,其中城鄉線路3條,城市線路10條。
公交線路起點訖點性質
宿遷公交91路珠江路公交首末站皂河公交首末站
城鄉公交
編號2位數
宿遷公交92路珠江路公交首末站黃墩終點站
宿遷公交93路義烏商貿城皂河公交首末站
宿遷公交101路高鐵站嶂山街
城市公交
編號3位數
宿遷公交102路高鐵站湖濱公園
宿遷公交103路中青首爾購物中心湖濱公園
宿遷公交104路興隆客運站三台山森林公園
宿遷公交105路義烏商貿城湖濱公園
宿遷公交106路珠江路公交首末站湖濱公園
宿遷公交304路義烏商貿城三台山森林公園
宿遷公交319路珠江路公交首末站三台山森林公園
宿遷公交321路市公交綜合服務中心三台山森林公園
宿遷公交811路苗庄湖濱公園

社會


基礎設施

2018年,湖濱新區實施山水綠廊、上相灣、沙灘擴建、迎賓大道北延、三台山大道南延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6.4公里環駱馬湖旅遊公路改造、15.1萬平方米綠化改造等工程建設,三台山大道南延建成通車,基本完成了核心區“六縱十七橫”路網建設。推進皂河、黃墩、塘湖片區農房建設工作,累計搬遷1194戶,九里人家、龍運花園等項目啟動前期準備工作。黃墩生態經濟示範鎮完成5萬平方米湖畔人家、3.8萬平方米曹瓦老街、3公里黃墩大道以及白鷺湖公園等一批項目。

教育

2018年,湖濱新區境內的北大附屬宿遷實驗學校建成交付使用。盤活和擴建了八維、澤達兩所學校。截至2018年,職教園區有院校8所、29個系部、80多個專業、在籍學生40326人。
職教園區學校
宿遷澤達職業技術學院江蘇農民培訓學院宿遷職業技術學院宿遷高等師範學校
宿遷應用職業技術學校宿遷衛生學校宿遷體育學校宿遷市第一實驗小學

文化事業

2018年,湖濱新區舉辦“春風行動”等各類招聘會20餘場,解決群眾就業2000餘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6%以上,落實9511人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農村“五保”標準提高,全年發放民政及社會救助資金4500餘萬元,惠及困難群眾1.46萬人。

社會保障

2018年,湖濱新區脫貧1244戶、3467人,脫貧率達75.7%,2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到新“八有”目標。新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7家、殘疾人之家5家,完成2家衛生室省級標準化改造。

文化


地名溯源
湖濱,因該處位於駱馬湖之濱而得名。
文物古迹
湖濱新區境內有龍王廟行宮、財神廟、合善堂、陳家大院、青墩文化遺址等國、省、市文物保護單位。
非遺項目
皂河龍王廟會
皂河龍王廟會始於明代中後期,已有500多年。廟會為期三天,初八“焰火日”,初九“正祭日”,初十“朝山日”。因為正月初九為“正日子”故又稱“初九會”。幾百年來,廟會由原來單純的民間祭祀活動,逐步發展演變為集民間祭祀、文化展示和商品貿易為一體的大型的群眾自發的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皂河龍王廟會有濃濃的地域文化特色,是每年春節期間宿遷老百姓必須品味的一道“民俗大餐”。
柳琴戲
柳琴戲在宿遷的發展,已有約250多年的歷史。宿遷柳琴戲以湖濱新區皂河鎮為中心,經過歷代民間藝人的“口授心傳”,得以廣泛傳播,成為流行於宿遷地區的代表性地方戲之一。柳琴戲主奏樂器為柳葉琴。念白吸取了京劇的發聲辦法,在充分表現地方方言的基礎上,使語言表達更形象生動,表演行式樸實、粗獷、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厚。

旅遊


龍王廟行宮
龍王廟行宮原名“敕建安瀾龍王廟”,位於江蘇省宿遷市皂河鎮通聖街與行宮路交叉口東北角,屬皂河古鎮景區內景點。龍王廟行宮佔地面積36畝,始建於清代順治年間。
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次駐蹕於此,並建亭立碑,故又有“乾隆行宮”之稱。龍王廟行宮為四院三進封閉式合院的北方官式建築群,具有清代北方宮式古建築群特色。自清代以來,每年農曆正月初八至初十為皂河龍王廟廟會之日,所有趕廟會的人一起參拜龍王,被列為蘇北地區36處香火盛會之首。龍王廟行宮主要建築有御碑亭、鐘鼓樓、怡殿、古戲樓等。
1983年,龍王廟行宮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龍王廟行宮被國務院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龍王廟行宮入選世界文化遺產;2015年,龍王廟行宮獲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三台山風景名勝區
三台山風景名勝區是一座以五彩森林景觀、自然山水觀光、文化藝術體驗、森林休閑度假為特色,集歷史文化、科普教育、運動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
湖濱公園
湖濱公園因坐落於煙波浩淼、風景秀麗的駱馬湖畔而得名。地處省級駱馬湖旅遊度假區的核心區,曾為江蘇省第七屆園藝博覽會的主會場,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自駕游基地。公園佔地69.4公頃,從南到北由園林文化體驗區、中心水景區、嬉戲谷動漫王國、湖濱浴場四部分組成。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29日,湖濱新區入選江蘇省第二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