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劇院
更俗劇院
更俗劇院是一座融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於一體的藝術殿堂,位於江蘇省南通市中心桃塢路46號,它是南通作為文化大市的文化標誌性建築,為南通增添了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她是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的文化陣地。它的定位是:演藝中心,電影放映中心,會展中心,藝術培訓中心,並將致力於提供展覽,影視,慶典,聯誼,禮品,廣告等一條龍服務,成為南通市人民雅俗共賞的藝術殿堂。
更俗劇院2000年底開工興建,由東南大學建築系主任博士生導師著名設計師仲德昆教授設計,佔地面積近1.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3萬平方米,地上4層,地下1層。大廳寬敞舒適,劇院內有座位1200多個,舞台具有升降功能,可接待國內外大型劇團的演出。電影城設施一流,環境優雅。
“更俗”之名,張謇意在更改舊俗,樹立新風。更俗劇場是改良戲劇的實驗基地,通俗教育的良好課堂,曾出現京、昆、話三個劇種同台爭艷的格局,在當時獨樹一幟,充分反映了南通在我國近代戲劇史上的地位。劇場建成后,全國名演員如梅蘭芳、余叔岩、王夙卿、程硯秋、譚富英、楊小樓等相繼而來,特別是梅蘭芳三次來更俗劇場演出,盛況空前,影響深遠。解放后改名為人民劇場。九十年代被拆除。
新世紀之初,南通市委、市政府投資近6000萬元重建劇場,由東南大學工程設計院設計,2002年9月20日正式開業,名為更俗劇院。更俗劇院由一個演藝大廳和三個電影小廳組成。大堂裝飾以暖色調為主,高雅而聖潔。大堂迎面主樓梯平台上,是具有中國壁畫之父之稱的南通著名籍畫家袁運甫先生為劇院精心創作的大型玻璃壁畫《色彩的旋律》,壁畫在更俗劇場百年歷史中融進戲劇元素,極富視覺衝擊力。更俗劇院可以接待國內外所有大型劇團的演出。富有人道主義精神的殘疾人專用通道,為殘疾人欣賞高雅藝術提供了方便,體現了劇院以人為本的現代理念。
在更俗劇院二樓建有以四星級標準的電影城,共四個電影小廳,按照國際現代化影城的標準設計,採用當代最先進的電影工藝、設施和最時尚流行的多廳風格。電影城裝飾以暖色調為主,高雅而聖潔。
一號廳以玫瑰紅色為主色調,給人一種溫馨、浪漫的意境,有座位114個。
二號廳為多功能廳,可以放映數碼電影、召開多功能可視會議,設有豪華沙發,茶几等設施,色調為豆綠色,給人以清涼爽朗的感覺。三號廳為深藍色,顯示出高雅莊重。四號廳為黃色,給人以格調幽雅的感受。
三、四號廳都為78個座位。電影廳都是採用階梯式大排距、低視點、寬視角、無遮擋的超大HQ漫反射銀幕和金屬銀幕,使您在任何角度都能舒適地欣賞電影;放映設備採用國際最先進的全自動數碼放映技術和SRD、DTS、SDDS等全套高保真音響還原系統。
走廊採用厚厚的天藍色羊毛地毯點綴著無數顆耀眼的金星,宛如星河燦爛的夜空。通道穿堂的兩側,20多塊宣傳櫥窗、電影海報和明星劇照琳琅滿目,烘托出濃烈的電影文化氛圍。整個電影城裝飾豪華不失典雅,舒適不失健康;處處體現以人為本,溫馨愜意。近兩千平方米的大堂作為觀眾的休閑區域,觀眾休息區環境優雅,內設酒吧、奶吧、茶坊供觀眾享受,銷售哈立克和可樂的設備為全進口,敞開式售票系統讓觀眾隨意選擇座位,超大等離子顯示銀屏全天候為觀眾播出放映消息和電影花絮。四個電影廳每三十分鐘滾動放映,觀眾可在第一時間、任何時段欣賞到一流的中外大片,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
百年前,我國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張謇先生就從藝術審美教育的角度敏感地認識到“教育以戲劇為易觀感。”大凡南通百姓,都不會忘記在桃塢路46號,有一座獨特的戲劇文化藝術殿堂——更俗劇場。“更俗”,記憶了張謇先生與梅蘭芳、歐陽予倩等大藝術家的友誼交往,更傳誦了一位實業家與藝術家聯手的佳話;“更俗”,這是張謇先生為南通留下的無數江海文化資源中不可忘卻的寶貴人文遺產。
1919年張謇先生在歐陽予倩的提議下,創辦了旨在培養戲劇人才的伶工學社,張謇先生在南通城西南、桃塢路西端創建的“更俗劇場”,在當時堪稱全國一流。劇場由著名建築設計師孫支廈仿上海新舞台設計,外觀呈馬蹄形,由觀眾廳、舞台、四合院演員宿舍和梅歐閣等組成。觀眾廳分上下兩層,1200個座位;舞台設施齊全,設備先進。劇場建立初,張謇力邀京劇大師梅蘭芳來通獻演他傾盡畢生心血精雕細刻的拿手傑作《貴妃醉酒》,並與歐陽予倩同台獻藝。張謇先生主張藝術家應互相攜手,互取所長,共同進步,故特在更俗劇場設梅歐閣,以紀念和表揚兩位藝術大師的卓越成就和團結合作。梅歐閣設在更俗劇場前台大門的樓上,三間青磚瓦房加東西兩個陽台,共約80平方米。張謇先生仿翁同龢字體,親書匾額“梅歐閣”,並撰書聯語一副“南派北派會通處,宛陵廬陵今古人”,兩邊壁上用玻璃貯放梅、歐劇照各12幅,梅東歐西,梅的劇照有“天女散花”“黛玉葬花”“千金一笑”“木蘭從軍”“嫦娥奔月”等,歐的劇照有“寶蟾送酒”“饅頭姑庵”“晴雯補裘”及話劇劇照等。玻璃框上面,則掛梅蘭芳到通時的各式照片,即在輪埠、劇場前、濠南別業、候亭等處所攝。梅歐閣窗明幾淨,清雅脫俗,引來不少文人墨客在此吟詩作畫。1920年,張謇先生刻梅歐閣詩錄,除張、梅、歐三人的詩歌外,還有各界名流所作,如呂鹿笙、方唯一、曹文麟、張梅庵等,洋洋大觀,集一時之盛。梅歐閣紀念館是中國近代戲劇第一紀念館,它記憶了張謇先生與梅蘭芳、歐陽予倩等大藝術家的友誼,更傳誦了一位大實業家與兩位大藝術家聯手的佳話,梅歐閣不僅在國內戲劇界有深遠意義,在國際上亦有廣泛影響。
在新的更俗劇院最顯眼的金色穹頂圓廳的三、四層,設有梅歐閣紀念館。走進近300平方米的梅歐閣紀念館,可以看到張謇、梅蘭芳、歐陽予倩三人的模擬蠟像,栩栩如生,令人肅然起敬。梅歐閣紀念館共展出近200張珍貴歷史圖片,分別展出梅蘭芳、歐陽予倩的生平業績,老更俗劇場的歷史資料以及梅歐在通演出時的盛況。在梅蘭芳生平業績部分,十分珍貴的向人們展示了毛澤東、周恩來、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接見梅蘭芳的照片,還有夏衍、曹禺、張光年、周巍峙、張庚等文化藝術界名人的題詞手跡,如周巍峙的題詞是:“學貫中西,藝通古今,辛勤創造,著力革新,高風亮節,奮鬥一生。”解放后,梅蘭芳不僅在藝術上有極出貢獻,還熱衷於社會活動,在出席世界和平大會時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卓別林等外國大師的合影。還有難得一見的梅蘭芳的“指法示範”和“眼神示範”以及他和啟蒙老師吳菱仙的照片。梅歐同台,已成為藝壇的千秋佳話,解放后,兩位大藝術家更是摒棄了京劇的門派之見,兩人共同榷商京劇藝術,同看崑劇《十五貫》,一起登上天安門城樓,同時出訪日本。歐陽予倩還收梅蘭芳之女梅葆王月為學生。更有他們同時演出《貴妃醉酒》,同一出京戲梅是美中見醉,歐是醉中見美,足見“南歐北梅”藝術比肩的傳奇色彩。在老更俗劇場的歷史和梅歐在通演出盛況部分,展覽了當年更俗劇場落成開幕時的公告和盛況照片,老更俗劇場的設計圖紙、舞台、觀眾席和座位表,還有梅蘭芳在更俗劇場演出時的戲目子和民國《公園日報》的演出廣告,更有張謇先生與梅蘭芳在博物苑味雪齋前的合影,梅蘭芳及夫人抵通時在天生港碼頭受到張謇等社會名流歡迎時的情形,以及張謇“觀梅郎戲藝詩作”的手跡……翔實的史料,足見其三位大家的人格風範,道德精神,可以說,這是一部中國戲劇發展史。
建築風格為典型的現代歐式建築,建築語言獨特新穎,融匯了東西方文化韻味,主體建築物的八根愛爾尼克羅馬立柱與具有光感的通體透明玻璃幕牆有機結合,形成一個水晶般的宮殿,最顯眼的皇冠般金色穹頂圓廳傲然天際,如初升的朝陽給人以逢勃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