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本質

會計本質

依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規範解釋,會計本質只能是會計本身所固有、決定會計性質、面貌和發展的主要、最重要的特點,是指決定會計發展的那種基本規定性。由此可見如何對會計本質進行把握是會計計內涵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是最基本的會計理論問題之一,直接關係到會計理論的構建。

和任何事物的本質一樣,會計的本質是通過現象來表現的,必須透過現象去把握。在中外會計界,人們對會計本質的認識歷來存在分歧。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在西方國家,會計理論界對會計本質問題的研究不大重視。而在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未以前的三十多年裡,會計本質問題一直是會計理論界爭論的熱點。至今,仍有很多人認為會計本質是會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

本質認識


西方會計

20世紀30年代,西方會計界普遍認為,會計是一種記錄、分類和總結企業的交易並報告和解釋的藝術。1941年美國會計師協會所屬會計名詞委員會的《會計名詞公報》第1號《複查與提要》(Review and Resume)對會計所下定義是:“會計是一種藝術(Art),是關於誠實有效和以貨幣形成記錄、分類、匯總具有財務性質的經濟業務和會計事項,以及說明其經營成果的藝術。”其後該委員會又發布了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重申會計是一種藝術:“會計是一種藝術,它用貨幣形式,對具有或至少部分具有財務特徵的交易事項,予以記錄、分類及匯總並解釋由此產生的結果,使之處於有意義的狀態。”
20世紀50年代,“工具論”、“方法論”佔主要地位,認為會計是反映和監督生產的一種方法,是管理經濟的一種工具”。明確地提出會計就是一種管理工具的是前蘇聯的會計學者馬卡洛夫,他在《會計核算原理》(1957年26頁)寫道:“會計核算是在完成國民經濟計劃的各個部門中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的方法。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會計核算是對國民經濟的各個環節的活動進行監督和領導的最重要工具。
自20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的發展,美國會計學會和會計職業界開始傾向於將會計的本質定義為一個信息系統。1966年為紀念美國會計學會成立50周年。美國會計學會專門發表了“基本會計理論報告”(A statement of basic accounting theory)中就提出“在本質上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美國會計師協會所屬會計原則委員會(APB)在1970年發表的第4號報告中寫道:“會計是一項服務活動,它的職能在於提供有關經濟主體的數量信息(主要是財務性質的信息),以便用於經濟決策:在各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中作出合理的選擇。西德尼.戴維森1977年主編的《現代會計手冊》序言中寫道:“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它旨在向利害攸關的各個方面傳輸一家企業或其他個體富有意義的經濟信息。這個傳輸過程勢必要涉及兩個方面,就是信息的發送者和信息的接收者。”《斐萊和穆勒氏會計原理一一導論》這樣說:會計是一個經濟信息系統或經濟信息職業。它預定輸送有關組織的重要的財務和其他經濟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判斷和決策之用”。“會計當作一個系統和一個經濟信息系統,涉及到把一個組織的經濟數據轉換為對該組織財務決策有用的經濟信息”。“這個系統是進行經濟數據的輸入和經濟信息的輸出之間的變換”。20世紀70年代以來,將會計的本質看作是一個信息系統的觀點,在西方會計理論界逐漸佔據了主導地位。

我國會計

長期以來,我國會計理論界對會計本質問題的爭論一直未達成共識,尤以會計信息系統會計學家利特爾頓在《會計理論結構》一書中,認為“會計成為企業和眾多的相關利益論和會計管理活動論的爭論最為突出。下面是對兩種觀點進行簡要闡述:
(一)會計管理活動論
在我國最早提出會計管理活動論的當屬楊紀琬、閻達五教授。在1980年中國會計學會成立大會上,他們做的題為《開展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幾點意見—兼論會計學的科學屬性》的報告中指出,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看,會計不僅是管理經濟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職能。而後兩位教授對會計本質進行了深人地探討,逐漸形成了較為系統“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的理論體系,在我國會計理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楊紀琬教授為代表的“管理活動淪”學派主張把會計看成是人們管理生產過程的一種社會活動,從原始階段“單式記賬”下簡單的計量、核查、比較,到工業革命后“複式記賬階段”下反映和監督,再到今天,“計算機會計”時代的預測、計劃、決策、控制、分析,會計無不體現它的管理本質。會計管理就是人們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和觀念總結”,管理的內容是對“勞動時間的調節和社會勞動在各類不同生產之間的分配”,從而形成與傳統的“技術會計觀”相對的“社會會計觀”。“管理活動淪”將會計提到與管理科學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避免了傳統會計理論將會計看成是與管理活動相分離的一種提供數據或信息的純技術方法的偏見,更全面深刻的認識了會計本質:
(二)會計信息系統論
最早引進並主張會計信息系統論的是餘緒纓教授。餘緒纓教授在《要從發展的觀點,看會計學科的屬性》論文中,提出“根據當前的現實及其今後的發展,應把會計看作是一個信息系統,它主要是通過客觀而科學的信息,為管理提供諮詢服務”。後來葛家澍教授也接受了西方國家關於會計信息系統論的提法,和餘緒纓教授共同提出了會計信息系統論的觀點。
針對當前我國的會計目標是報告受託責任履行情況,以葛家澍教授為代表的“信息系統論”學派認為,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和各單位活動的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會計在本質上是個信息系統,它一端與信息源聯繫著,另一端與信息宿聯繫著,並包含著信息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貯存、信號處理、特徵提取、分類判斷、反饋控制、測量顯示等環節。
第一,會計作為一個信息系統,它主要是通過客觀而科學的信息,為管理提供諮詢服務。第二,將會計定義為是一個信息系統比較準確地表達了現代會計產生以來就始終存在提供致據和信息,為經濟管理服務的職能。第三,會計信息系統是會計、信息、系統這三個概念組成的。所謂會計包括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它是一個企業的主要信息來源。信息是一種有特定目的的知識,它能使人們對事物取得有價值的信息和數據,任何事物假如事先已被知道。就不再成為信息,其信息就等於零。系統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為達到一定目的的有機整體,一個信息系統又是由很多元素組合起來的,它的目的是為了生成有用信息並提供給需要者使用。“信息系統論”將整個會計程序分解為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四個環節。擴大了會計信息的範圍,從單純的財務信息擴大為經濟信息。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時代的來臨,它更能體現現實會計的本質特徵,也更能適應具體社會環境的要求。

兩種觀點


(一)對兩種觀點的評價
會計信息系統論,強調的是會計的反映職能而忽視了會計的控制職能。就會計核算或會計信息來說,將會計視為一種信息系統是合理的,並且對會計研究以及會計工作有指導意義,但是將會計的本質描述為一種信息系統就很難符合邏輯。如果說會計的本質僅是一個以核算為基本職能的信息系統,不久的將來,計算機系統就完全可以替代會計,那麼會計只不過就是計算機系統中的一種“專業軟體”而已。所以,信息系統論只是從會計的一個職能角度來認識會計的。
會計管理活動論,強調會計的控制職能,強調會計是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管理子系統來發揮作用的。日常的經濟活動中,會計固然存有控制職能,但控制還必須是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礎上。反映是會計最基本的職能。沒有反映,會計的控制職能將無從發揮,所以不能把會計的反映職能只作為一個輔助的職能,而過分強調會計的控制職能。因為對企業的外部利益主體來說,會計還需要淋漓盡致地發揮它的反映職能,所以說管理活動論也是從一個角度認識會計本質的。同時,如果強調會計為管理活動,就需要進一步探討會計與財務的關係,因為會計管理是對價值運動的管理,而財務管理也是對價值運動的管理。
(二)對兩種觀點的看法
本文認為現在“管理活動論”和“信息系統淪”的觀點正日趨接近。管理活動論也承認信息和系統的存在,只是管理活動論強調,這個系統的主要職能應是控制和監督,而不僅僅反映信息提供;信息系統論同樣承認會計系統是管理系統的一部分,只是強調其主要職能是提供信息,為決策諮詢服務,起決策(即管理)的支持作用。楊紀琬教授認為:會計對象以會計作為一項管理活動為前提,其核算與監督的對象是企業單位中的價值運動,即資金運動。會計作為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信息系統,需要加工數據形成信息。會計處理的對象來源於資金運動,加工生成的信息又作用於資金運動。兩者都是客觀存在的。吳水澎教授認為二論有著共同的內涵,僅是認識問題的方法和角度不同而已。葛家澍教授等學者更將會計定義為:“會計是旨在提高企業和各單位活動的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把兩大流派有關會計本質的解釋進行了綜合,既注意到了會計本質所反映的過程,也注意到了會計本質所反映的結果。既注意到了信息所反映的內容,又注意到了信息本身。
在現代市場經濟建設中,“二論合併”既提高了會計工作的地位,增強了廣大會計人員投身於改革開放的信心,促進了會計職能的發展,會計人員紛紛進行預測,提供信息。參與決策,提高效益;又開拓人們的視野,不僅使會計人員認識到信息是一項重要的(越來越重要的)資源,而目使他們認識到會計所提供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對於經濟決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