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晶菊

菊科茼蒿屬植物

白晶菊又名小白菊,是菊科二年生草本花卉,為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原產歐洲。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較耐寒,耐半蔭。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壤土中。

白晶菊矮而強健,多花,花期早,花期長,成片栽培耀眼奪目。頭狀花序頂生,花后結瘦果,5月下旬成熟。

白晶菊的花有色白、黃色,植株低矮,花繁茂,適用於花壇、庭院布置,也可作為地被花卉栽種。白晶菊低矮而強健,多花,花期早,花期長,成片栽培耀眼奪目,也適合盆栽或早春花壇美化。

基本資料


白晶菊
白晶菊
名 稱:白晶菊。
學名:Chrysanthemum paludosum.
別名:晶晶菊。
科屬:菊科。
類別:一二年生草本 原產於:北非、西班牙。
色白、黃色,植株低矮,花繁茂,適用於花壇、庭院布置,也可作為地被花卉栽種。白晶菊低矮而強健,多花,花期早,花期長,成片栽培耀眼奪目,也適合盆栽或早春花壇美化。

形態特徵


白晶菊
白晶菊
白晶菊,是菊科二年生草本花卉,株高15至25厘米,葉互生,一至兩回羽裂。頭狀花序頂生,盤狀,邊緣舌狀花銀白色,中央筒狀花金黃色,色彩分明、鮮艷,花徑3至4厘米。株高長到15厘米即可開花,花期從冬末至初夏,3至5月是其盛花期。花后結瘦果,5月下旬成熟。白晶菊矮而強健,多花,花期早,花期長,成片栽培耀眼奪目,適合盆栽、組合盆栽觀賞或早春花壇美化。株高10餘公分。葉羽狀深裂。花頂生,花徑約2~3公分,外圍舌狀花瓣純白,中心管狀花鮮黃色,成簇栽培,殊為高雅脫俗。瘦果。開花期早春至春末,花期極長,花謝花開,可維持2~3個月。
白晶菊 是菊科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常秋播作2年生栽培(高寒地區春播作—年生栽培)。葉基部簇生,匙形。頭狀花序單生,花徑3—5厘米,舌狀花為條形。有白、粉、紅等色。耐寒,宜冷涼氣候。在炎熱條件下開花不良,易枯死。可在8月中旬或9月初於露地苗床播種繁殖。播種后,宜用葦簾遮蔭,不可用薄膜覆蓋。幼苗出齊,撤去帘子。
白晶菊
白晶菊
長出二、三片葉時第一次分植,裸根不帶宿土,畦地土壤需濕潤,澆水要及時,必要時葦簾遮蔭分苗兩三天後,土壤乾燥時可再澆—次水。兩天後鬆土保墒蹲苗。待幼苗生出3一4片真葉時,帶土坨移植一兩次,可促發大量側根,防止徒長。畦內施適量基肥。來年株形矮壯,抗逆性強,花大豐滿色艷。10月底澆一次透水,當畦土不粘不散時,起坨囤入陽畦越冬,晚間蓋蒲席防寒。越冬耐冷涼,但伯嚴霜和風乾。蒲席的薄厚和蓋撤時間早晚,視花苗長勢和天氣冷暖靈活掌握,以防徒長和有效地控制花期。秋季經過一兩次移植的,春季可在見花時直接定植花壇。秋季分苗后未經倒畦移植過的,春季宜在加足基肥的畦地養護成型后,入花壇定植或出圃上市。定植時,施腐葉肥或廄作底肥。定植后,宜每7一10天澆水一次。小白菊生長期喜陽光充足,不耐陰。小白菊秋播促壯后,如果沒有分苗移植,可在10月底將苗起出,分開,根叢稍帶一點宿土,然後抓—把事先準備好的含腐殖質多而稍粘的濕潤肥沃土壤,把—兩株苗放在壤土中心攥緊成坨,依次囤入陽畦,噴霧保濕,以促鬚根旺發,株小茁壯,來春直接定植花壇或上市出售不易萎蔫。

生長習性


原產歐洲。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而涼爽的環境,光照不足開花不良。較耐寒,不耐高溫,耐半蔭。適宜生長在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壤土中。白晶菊矮而強健,多花,花期早,花期長,成片栽培耀眼奪目。頭狀花序頂生,花后結瘦果,5月下旬成熟。
白晶菊
白晶菊
生長適溫為15℃至25℃,花壇露地栽培-5℃以上能安全越冬,-5℃以下長時間低溫,葉片受凍,乾枯變黃,當溫度升高后仍能萌葉,孕蕾開花。白晶菊忌高溫多濕,夏季隨著溫度升高,花朵凋謝加快,30℃以上生長不良,擺放在陰涼通風的環境中能延長花期。
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但宜種植在疏鬆、肥沃、濕潤的壤土或砂質壤土中生長最佳。平時培養土保持濕潤,切忌長期過濕,造成爛根,影響生長發育。生長期內每半個月施一次氮、磷、鉀複合肥,比例為2∶1∶2。白晶菊多花且花期極長,花期還需要及時補充磷、鉀肥。花謝后,若不留種子,可隨時剪去殘花,促發側枝產生新蕾,增加開花數量,延長花期。

繁殖與栽培


白晶菊用播種繁殖,通常在秋季9至10月播種,發芽適宜溫度為15℃至20℃。播種時,播種后,宜用葦簾遮蔭,不可用薄膜覆蓋。將種子與少量的細沙或培養土混勻后撒播於苗床或育苗盤中,覆土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保持濕潤,5至8天發芽。成苗后略施追肥,促使幼苗生長健壯,長出二、三片葉時第一次分植,裸根不帶宿土,畦地土壤需濕潤,澆水要及時,必要時葦簾遮蔭分苗兩三天後,土壤乾燥時可再澆—次水。長出4至5片真葉后移入苗床或營養缽中培育。10月底澆一次透水,當畦土不粘不散時,起坨囤人陽畦越冬,晚間蓋蒲席防寒白晶菊雖耐寒,但冬季幼苗最好放在塑料大棚或冷室內,讓其繼續生長,適時澆水施肥,及時摘除花蕾,促其增大冠徑,翌年早春移入室外或花壇,能增加其觀賞效果。喜溫暖,較耐寒,喜光,也耐半蔭,生長適溫15~25度。
秋季經過一兩次移植的,春季可在見花時直接定植花壇。秋季分苗后未經倒畦移植過的,春季宜在加足基肥的畦地養護成型后,入花壇定植或出圃上市。定植時,施腐葉肥或廄作底肥,株距15厘米。定植后,宜每7一10天澆水一次。施肥不必過勤,每隔2--3周施一次稀薄糞水,每月中耕1次,待2月開花后,停止施肥。
白晶菊
白晶菊
另:白晶菊生長期喜陽光充足,不耐陰。白晶菊秋播促壯后,如果沒有分苗移植,可在10月底將苗起出,分開,根叢稍帶一點宿土,然後抓—把事先準備好的含腐殖質多而稍粘的濕潤肥沃土壤,把—兩株苗放在壤土中心攥緊成坨,依次囤入陽畦,噴霧保濕,以促鬚根旺發,株小茁壯,來春直接定植花壇或上市出售不易萎蔫。
小竅門:白晶菊在夏季炎熱時期開花不良,易枯死,如掘起移植涼爽處,待秋季仍能重新開花。
栽培土質以肥沃富含有機質之壤土或砂質壤土最佳,排水、日照需良好,日照不足開花不良。平時培養土要保持濕潤,乾旱生育不佳。花謝後立即剪除殘花,可促使新芽產生再開花。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15~25度C,梅雨季節注意避免長期潮濕引起腐爛,可延長花期。
溫暖地區秋播,華北地區春播為主,種子發芽適溫15-20度。5-8天發芽。播后11-12周開花。
繁殖用播種法,台灣平地秋、冬季為播種時期,高冷地亦可春播,種子發芽適溫15~20度C。將種子混合少量細砂或培養土,再均勻撒播於苗床上,上面覆土少許,保持濕度,約經5~8天能發芽。待本葉有5~7妹枚時以15-20厘米的株距移入花壇,或定植於17厘米盆中。花壇大面積栽培亦可採用直播法,先行整地,預埋基肥,再將種子撒播於土面,待成苗後視株距作移植或間拔。

防治方法


白晶菊由於花期長,生育期或開花期間每20-30天追肥一次,所以平時培養土要保持濕潤,花謝后立即剪除殘花,可促使新芽再開花。
白晶菊
白晶菊
病蟲防治:常見病害有葉斑病、莖腐病,可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噴灑。蟲害有盲蝽和潛葉蠅危害,可用25%西維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噴殺。
一、主要病害
1、葉斑病:病原為野菊殼針孢菌和菊殼針孢菌,全年均可發生,尤以5-10月暖濕季節發病最多。防治方法:①清理枯枝殘葉,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②發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施,發病期間用50%多菌靈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交替噴施,時隔7天連噴3-4次。
2、鏽病:病原為菊花柄鏽菌,4-5月份雨季及秋末多雨天氣發病較嚴重。防治方法:①及時清除病株,摘除病葉,集中燒毀。②發病前定期用80%代森鋅500-700倍液噴施;發病期間用15%粉銹寧800-1000倍液或25%粉銹寧1200-1500倍液噴施,時隔7-10天連噴3-4次。
3、枯萎病:病原為菊花尖鐮孢菌,夏季高溫大雨時發病較嚴重。防治方法:①及時清除病株,集中燒毀。②發病期間用50%代森銨乳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400倍液或75%百菌清700-1000倍液交替噴施,時隔7天連噴3-4次。
二、主要蟲害
1、蚜蟲:全年都會發生,以4-5月、9-10月為兩個繁殖高峰。防治方法:勤查植株頂梢、花蕾底部及花瓣,發現蚜蟲及時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一片凈乳劑1000-15000倍液於傍晚噴施。
2、菜青蟲(白粉蝶):每年4-10月均有幼蟲危害,但以夏秋最嚴重。幼蟲專食植株頂芽或嫩梢。防治方法:勤查植株,發現蟲害及時用20%滅掃利1000倍液,或5%銳勁特懸浮劑1000-1500倍液於傍晚噴施。
3、尺蠖尺蛾):生育期內均會發生,幼蟲發生盛期在8月上中旬,專食葉片、花蕾、花瓣。防治方法:勤查值株,發現蟲害及時用21%滅殺斃1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1500~2000倍液於傍晚噴施。
4、蠐螬:幼蟲5月下旬~11月份出現危害,尤以6~9月份危害嚴重。地下害蟲,幼蟲專咬食菊花根莖,主要發生在返苗期。防治方法:勤查植株、發現蟲害每畝及時用辛硫磷乳劑300毫升拌細沙25~30kg,於傍晚撒施畦面。

相關鏈接


圖片鏈接: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m=ps&word=%B0%D7%BE%A7%BE%D5&rn=21&pn=72
http://www.gg88.net/A003/G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