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難立

三十難立

三十難立,當今社會一種普遍現象,與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相對。據調查公司的資料:“43.1%的人還沒有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40.5%的人還沒有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工作,甚至有38。9%的人還不知道30歲之後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根據相關資料顯示,三十難立的現象將更普遍出現在80後人群中。

解讀


論語》中孔子“三十而立”的古訓婦孺皆知,這也成了現代人工作生活努力的方向。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卻又許多人避而不談這一問題,甚至產生了一種“三十難立”的說法。
(圖)三十難立
(圖)三十難立
有一份相關統計,說被調查者有55.3%的人認為,穩定工作是“長大成人”的最重要標準。此話不錯。但是,由此覺得時下工作難找,就是“三十難立”的主要原因,則似乎有點片面。就業難,延遲了一些人的經濟獨立時間,社會應在這方面加強措施,大力拓展年輕人的就業空間,但是,如果年輕人本身在這方面多一點主動,少一點挑挑揀揀,也並非是沒有工作可做的。“畢業即失業”,舊社會要嚴重得多,當時許多年輕人並未作無可奈何的嘆息,而是在困境中積極找出路,不是也紛紛及時地走向自立了嘛。當今的三十歲左右的人,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在經濟迅速發展年代,在家庭無微不至的呵護下成長的,“含在嘴裡怕化,捧在手裡怕摔”,養成了一種依賴心理和依賴習慣,這恐怕是“三十難立”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十而立”的“立”,其含義雖然說法不一,有的說是指經濟獨立,有的認為是表明自我成熟,有的則解釋為確定了人生志向,總的精神應當說是一致的,就是能夠自立了,不再處於父輩的卵翼之下,可以依靠自力獨立生活,獨立處世了。就這點來說,如今社會上出現的愈來愈多的“啃老族”或“賴巢族”,他們三十歲左右了,還嗲聲嗲氣地以“男孩”“女孩”相稱,在父母樹蔭下生活,確是一種“三十難立”現象。而如今,倍受社會熱議的80后,也將不如三十的年齡線,這中“三十難立”的說法,便被廣為流傳。

全球化現象


(圖)三十難立
(圖)三十難立
“三十難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範圍內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這樣的族群遍布全球——在美國、加拿大,被稱為“歸巢小孩”;在英國,他們是“口袋小孩”;在德國,他們被叫做“賴巢族”;在義大利他們是“媽媽的小孩”;在日本被稱為“飛特族”;中國則習慣把他們叫做“啃老族”。
青少年研究專家認為,“三十難立”實際上是一種長期的“依賴”和“剝奪”所造成的。“在成長過程中,這一代人缺乏擔當責任和磨鍊的機會。這和教育中缺乏社會實踐的環境與機會不無關係。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這一代人,社會也並沒有支持這種實踐。”
有社會學家認為,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整體結構不穩定、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的情況下,“而立”的成本無法估量。

評論


錢玄同先生曾有“四十歲以上的人都應該槍斃”的戲言。大概是指人生的趣味與絢爛,應在此之前有一個不錯的了結。這可真是一句要命的玩笑。現代的人,不奢求做“立言、立德、立功”的大聖人,普通人的心理,30歲是個分水嶺,按照古訓,總該有立業、成家的小安頓。但是景況不妙,不僅未立,反而“起惑”。
看來,三十而立是當今中國人心頭上的尖尖肉,觸碰生疼。按照報道中所說,哪怕是一個修完正常學業的博士,都不可能達到“長大成人”的三個指標:有自己產權的房子、婚姻美滿幸福、有穩定的收入。因此,大家都覺得鬱悶無比,辜負了孔子的期待。
“三十而立”主要作的是形而下的理解,立足於“五子登科”式的利益計算,孔子則可能要超脫一些。按照于丹老師開出的心靈藥方,三十而立主要還不是指銀行存摺或經濟適用房,“是一個心靈建立自信的年紀”,“並不是一種外在的社會坐標衡量你已經如何成功,而是內在的心靈標準,衡定你的生命是否開始有一種心靈的內省,並且從容不迫。”換句話說,“立”主要講的是要悟道,懂得人生的道理,是講究“義”和“理”的自得,而不是車子、房子、票子的饜足。在柴米油鹽中打滾的布衣百姓看來,這話說得過於輕飄——管子還說了“倉廩實而知禮節”呢,利來利往的時節,恐怕是管子說的更管用一些吧。但是,不管怎樣,如果還原“三十而立”的本意,對疲憊的疑惑之心,至少還有個厚實的文化理療:孔子說了,于丹老師也說了,《讀者文摘》也經常說,反正車子房子票子非一日之功,就姑妄信之吧。
“長大成人”的標準變了,現在的是高標準、嚴要求。農耕社會,漢族人的成年禮,是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女子在十五歲時行笄禮。也就是說,現在的初三女生和大二男生,當時就是家裡的好勞力了,或躬耕壟畝,或當起了洗衣婆。現在的情況可不一樣,立業尚遠,生活上大都是兩手朝上,不能自立;成家更是使不得,不到法定婚齡,違反了《婚姻法》;心理上,都自稱“男孩子”、“女孩子”,還有未“斷乳”的跡象。也就是說,成人的年齡標準大大延後了。清朝以前,歷朝歷代平均壽命超過三十歲的不多,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如今,平均壽命超過古稀之年,是72歲。如果按照這個比例來算,同時考慮到工商業社會對人的技能培訓遠非農耕社會所能比,給人莫大壓力的成人標準恐怕要調到三十五歲以上才合乎人情;同理,“三十而立”的說法應該有個讓大家不太焦灼的定義,而“三十難立”的說法也大可不必理會。

參考資料


人民網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5748649.html
西祠衚衕 http://www.xici.net/b509361/d656072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