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垣二十八宿

星座體系名稱

三垣二十八宿,星空體系名稱。相較於現代天文學的星座,星官的各自範圍較小、數量較多,古代的中國天文學家將星官劃分為三垣二十八宿等較大的區域。中國古代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在眾多的星官中,有31個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就是三垣二十八宿。在唐代,三垣二十八宿發展成為中國古代的星空劃分體系,類似現代天文學中的星座。

三垣


1-紫微垣: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如大熊、小熊、天龍、仙王、仙后等。中國古代多以皇家貴胄命名,如:天皇大帝、太子、太尊。
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二十八宿
2-太微垣:太微垣包括室女、后發、獅子等星座的一部分,中國古代多以大臣官職命名,如:三公、九卿、虎賁、從官、幸臣等。
3-天市垣:天市垣包括蛇夫、武仙、巨蛇、天鷹等星座的一部分,中國古代多以市井商賈命名,如:斗、斛、肆、樓等。

概述


介紹

二十八宿又稱為二十八星或二十八舍。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記。“宿”的意思和黃道十二宮的“宮”類似,表示日月五星所在的位置。到了唐代,二十八宿成為二十八個天區的主體,這些天區仍以二十八宿的名稱為名稱,和三垣的情況不同,作為天區,二十八宿主要是為了區劃星官的歸屬。

排列

二十八宿從角宿開始,自西向東排列,與日、月視運動的方向相同。
東方青龍七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星宿:斗、牛(牽牛)、女(須女)、虛、危、室(營室)、壁(東壁);
西方白虎七星宿: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星宿:井(東井)、鬼(輿鬼)、柳、星(七星)、張、翼、軫。
此外還有貼近這些星官與它們關係密切的一些星官,如墳墓、離宮、附耳、伐、鉞、積屍、右轄、左轄、長沙、神宮等,分別附屬於房、危、室、畢、參、井、鬼、軫、尾等宿內,稱為輔官或輔座。唐代的二十八宿包括輔官或輔座星在內總共有星183顆。
二十八宿按東北西南四個方位分作四組,每組七宿,分別與四種顏色、四種動物形象相匹配,叫做四象或四陸,對應關係如下:東方蒼龍,青色;北方玄武,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雀,紅色。

二十八宿和四象


把二十八宿按上表的次序分作四組,每組七宿,分別與四個地平方位、四種顏色、四種動物形象相匹配,叫作四象或四陸。它們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下:東方蒼龍(或青龍),青色;北方玄武(即龜蛇),黑色;西方白虎,白色;南方朱鳥(或朱雀),紅色。
二十八宿與四方相配,是以古代春分前後初昏時的天象為依據的,這時正是朱鳥七宿在南方,蒼龍七宿在東方,玄武七宿在北方,白虎七宿在西方;四種顏色的相配,則與古代五行說有關。至於龍、龜蛇、虎、鳥匹配天象的由來,一種觀點認為是與原始部落的圖騰有關;另一種說法則認為可能與這些星座昏中時所代表的季節特徵有聯繫。例如,南方七宿昏中是春季,而鳥可以被看作是春天的象徵等等。
1978年夏,湖北省隨縣發掘出戰國初年的古墓葬(年代定為公元前五世紀),其中有一件漆箱蓋,上面有二十八宿的名稱,還有與之相對應的青龍、白虎圖像。這不但把二十八宿出現的文獻記載時代提前了,而且證實四象與二十八宿相配的起源年代也是很早的。

二十八宿創立的時代


在中國古代文獻記載中,二十八宿中的部分星宿出現較早。如春秋時期(公元前八至五世紀)的《詩經》、《夏小正》等書中,就有不少記載。此外,《尚書·堯典》中,有“四仲中星”的記載,即“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虛,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從所記天象來推算,“日中星鳥”即“七星”宿春分時昏中的時代,大約在公元前十二、三世紀,也就是殷末周初,因而有人認為二十八宿即產生於這個時代。但是,也有人認為少數星宿名的出現,並不能證明當時二十八宿的系統已建立起來。早期載有二十八宿的可靠文獻是《呂氏春秋》、《禮記·月令》、《周禮》等書,它們的時代最早的大約在戰國中期(公元前四世紀)。而從這些記載中的天象推算,則可提前到春秋中葉(公元前七世紀)。前述湖北省隨縣出土的二十八宿漆箱蓋的發現,則把文獻證據提前到公元前五世紀。
還有人認為,二十八宿在創立之初是沿赤道分佈的。計算表明:二十八宿與天球赤道相吻合的年代距今約五千年前。這可認為是二十八宿體系創立時代的上限。而依據文獻、文物等證實的公元前五世紀,則應該看成是二十八宿創立時代的下限。

古代印度等國的二十八宿


中國以外,古代的印度(古印度包括今日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地)、阿拉伯、伊朗、埃及等國,也都有類似中國的二十八宿體系。由於伊朗、阿拉伯、埃及等國的二十八宿出現時代較晚,而且與印度的二十八宿相似之處較多,所以一般都認為古代這些地區的二十八宿是從印度傳播去的。印度的二十八宿作月站(Nakshatra,或音譯為納沙特拉)。有二十七宿與二十八宿兩種。二十七宿出現較早,並且一直以二十七宿為主,二十八宿是後來增加而成的。二十七宿加上“麥粒”(Abhijit)一宿(其聯絡星為織女星),成為二十八宿。印度二十八宿以“剃刀”(Krittica,即中國的昴宿)為起始宿。
印度二十八宿中,每宿也選定一顆亮星為代表,稱主序聯絡星(Yogatara)。但是它並不起中國二十八宿距星的作用。每宿的劃分也不以主星為標準,而是由二十七宿來等分黃道度數,每宿平均佔13°20┡總和為360°。
關於二十八宿的起源地的問題,是起源於中國,還是起源於印度?尚無定論。

參考書目


竺可楨:二十八宿起源之時代與地點,《思想與時代》月刊,第34期,1946。
錢寶琮:論二十八宿之來歷,《思想與時代》月刊,第43期,1947。
夏 鼐:從宣化遼墓的星圖論二十八宿和黃道十二宮,《考古》學報》,第2期,1976。
---------------

資料


三垣(Three Enclosures)即紫微垣(Purple Forbidden Enclosure)、太微垣(Supreme Palace Enclosure)、天市垣(Heavenly Market Enclosure)。
太微垣三垣的上垣。在北斗之南,軫宿翼宿之北,有星10顆,以五帝座為中樞,成屏藩形狀。東藩4星,由南起叫東上相、東次相、東次將、東上將(即室女座γ、δ、ε與后髮座42);西藩4星,由南起叫西上將、西次將、西次相、西上相(即獅子座σ、ι、θ、δ);南藩2星,東稱左執法(即室女座η),西稱右執法(即室女座β)。太微垣名稱始見於唐初的《玄象詩》。
紫微垣三垣的中垣。在北斗東北,有星15顆,東西列,以北極星為中樞,成屏藩形狀。東藩八星,由南起叫左樞、上宰、少宰、上弼、少弼、上衛、少衛、少丞(即天龍座ι、θ、η、ζ、ν、73,仙王座π,仙后座23)西藩7星,由南起叫右樞、少尉、上輔、少輔、上衛、少衛、上丞(即天龍座α、χ、λ,鹿豹座43、9、H1)左右樞之間叫“閶闔門”。紫微垣名稱最早見於《開元占經》輯錄的《石氏星經》中。
天市垣三垣的下垣。在房宿和心宿東北,有星22顆,以帝座為中樞,成屏藩形狀。東藩11星,由南起叫宋、南海、燕、東海、徐、吳越、齊、中山、九河、趙、魏(即蛇夫座η,巨蛇座ξ,蛇夫座ν,巨蛇座η、θ,天鷹座ζ,武仙座112、ο、μ、λ、δ);西藩11星。由南起叫韓、楚、梁、巴、蜀、秦、周、鄭、晉、河間、河中(即蛇夫座ζ,ε、δ,巨蛇座ε、α、δ、β、γ,武仙座χ、γ、β)。
垣、宿、星官者,星之集也。為辨諸星,全天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宮,中宮下分三垣,餘者各分七宿,垣、宿又分星官若干,星官有星若干。泰西亦有分法類之,然名、位俱異,名曰星座。
據《史記·天官書》載:
分中宮為三垣:
曰紫微,有星官三十七,星一百六十三曰太微,有星官二十,星七十八曰天市,有星官一十九,星八十七又分東南西北四宮各七宿,茲列如次:
東宮青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有星官四十六,星一百八十六南宮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有星官四十二,星二百四十五西宮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有星官五十四,星二百九十七北宮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有星官六十五,星四百又八。
下表所列三垣二十八宿星座、星數以丹元子《步天歌》為準,近南極星座、星數以《儀象考成續編》為準。
星區星官數星數
三垣76328
東方七宿46186
北方七宿65408
西方七宿54297
南方七宿42245
近南極星區23130
總計3061764
三垣二十八宿星座
三垣二十八宿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