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留城遺址

位於山東濟寧市微山縣的遺址

古留城位於夏鎮東南25公里,微山島西南六公里處,是微山古城中年代最遠的一個,可以上溯到唐堯時期。

概述


路史》中載:堯的兒子“丹朱庶弟九,其封於留者為留氏”。據此記載,留之封國至今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了。留國在殷末滅亡,春秋時為宋邑。《左傳 襄公元年》:“楚子辛救鄭,侵宋呂、留。”留即留邑。秦統一六國后,實行郡縣制,在此置留縣,屬泗水郡西漢建立,留縣改屬楚國。《漢書 張良傳》記載:“漢六年,高祖以三萬戶封良,良不敢受,自願封留足也,乃封良為留侯。”留縣即成為張良封邑東漢初,留縣屬彭城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留縣先屬彭城國,后屬彭城郡。《晉書地理志》記載:“留屬彭城。其時軍旅迭興,留為東西門戶。”這時可能是留城較為繁盛的時期。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公元457年),撤廣戚縣並於留縣。明帝泰始三年(467年),留縣入於北魏,仍屬彭城郡。北齊末,廢留縣,並於沛縣。縣雖廢,城猶在,稱為留城鎮。隋開皇十六年,復置留縣。唐初又廢。從此,歷時八百餘年的留縣,只作為沛縣的一個城鎮存在了。后沉入微山湖

傳說故事


(1)關於留城陷沒於微山湖中,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傳說。這當然與那個前知八百,後知一千的謀有留侯張良有關。據傳張良病危彌留之際,交代完如何料理後事,又令子孫們速造七隻大船,在他下葬七天後祭祖時,供在墓前,並令60年後的某月某日挖開家院某處,取出所埋之物……子孫們莫名其妙:留城當時地處廣袤平原,造船何用?未及子孫細問,張良便闔目而去。子孫們捶胸頓足,痛哭一番,在料理張良後事的同時,請人星夜趕造了七隻大船。因為子孫們深知張良工於謀略,神機妙算,他令造船必有妙用。張良葬后第七天,子孫們將船供在墓前,和族人及親朋正準備祭祀,突然天降暴雨,一時黃水滾滾,洪峰咆哮,留城頃刻被淹沒。張良的子孫和族人及前來祭祀的親朋急忙分乘七隻大船逃難,才免遭洪水吞噬之災……
六十年過去了,張良的後代子孫們不敢忘記先祖張良遺囑,乘船來到微山湖上,但見湖水茫茫,何處覓得留城舊址?又何處覓見家院?他們只好夜泊湖上,時至夜半,忽見湖水慢慢退去,留城忽然從湖中現了出來,街市依然,樓舍依舊……張良的後代們急忙奔向老家,剛剛挖開院中某處取出所埋之物,湖水忽然又慢慢浸漫過來,他們急奔上船。留城瞬間不見,重又沉入微山湖中……
(2)留城存在幾千年,隨著黃河的泛濫和微山湖的形成,逐漸沉入水中,但在微山湖畔卻長久流傳著一個“陷留城”故事。傳說明朝初年,留城裡住著一戶叫劉伯通的人家。有一天,祖上顯靈告訴他“留城要陷”,命他速造一條木船,只要大門口兩旁石獅子的眼睛變紅,全家人就快速上船躲避,直到遇有火光的地方才能下船上岸。於是,全家人急忙伐木造船,一邊派人輪流觀察著石獅子的動靜。鄰里人知道后都笑他家太傻,根本不相信留城會陷。當時,劉伯通有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女兒早已出嫁到一戶姓陳的人家,生有一子。船快造好的那天,女兒正巧帶著其子回娘家,劉伯通就讓這個小孩在門口幫著看石獅子,並反覆叮嚀,千萬不能到處亂跑,一定得認真盯著石獅子的眼睛。小孩子貪玩,哪裡有耐性,看守了一會就耐不住了,於是靈機一動,就抓了把紅土把石獅子的眼睛塗紅了,然後跑進院里,大聲地告訴家人“獅子的眼睛變紅了”。話音剛落,只見天昏地暗,大水陡漲,很快把留城的房屋、樹木淹沒了,人和牲畜全部葬身水底,只有劉伯通一家包括他女兒和外孫憑藉著船的保護才得以活命。水大浪急,他們只能聽天由命,隨水漂流。一天夜裡,他們突然看見遠處有一絲火光,一明一滅,就拚命地劃過去,在此上岸,原來是一位老漢正在樹下吸旱煙袋,他們看到的火光就是老漢吸煙時發出的光亮。他們把這個地方起名“遇火地”,這就是目前韓庄鎮前性義村最早的名稱。劉伯通一家在此居住下來,經過一代代的繁衍,逐漸成為一個村落。其外孫成家后居住在“遇火地”的北邊,經過一代代的繁衍也成為一個村子,稱為後性義。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這兩個村子劉陳兩姓至今都還互稱老表呢。
韓庄劉氏族譜碑及家譜中有類似的記載“吾祖劉氏,世居彭城,始遷留城。永樂二年八月十三日子時,尹河漲水,湮沒留城。劉伯通攜三子來嶧陽定居……”當然,留城如同地震般沉陷和只生存劉陳數人的傳說,固不可信,但它確能給後人研究留城沉陷以啟示。根據志書記載推算,留城陷沒,約在明末清初。留城陷入微山湖之後,曾在湖水乾涸時露出過遺址。後來,由於微山湖的淤積,留城遺址再沒有呈現過,但民間卻有留城六十年一現的傳說。其實這種再現,只不過類似於“海市蜃樓”的幻影罷了。
所以,微山湖直到今天還有留城六十年一現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