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6條詞條名為龍潭村的結果 展開
-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熙嶺鄉轄村
- 山東省德州市寧津縣劉營伍鄉轄村
- 浯潭村
- 河南省新野縣前高廟鄉下轄村
- 浙江省餘姚市大嵐鎮陰地龍潭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上村鄉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市石林縣板橋鎮龍潭村
- 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龍潭仡佬族文化村
- 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七河鄉龍潭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黃泥河鎮龍潭村
- 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龍潭村
- 雲南省紅河箇舊市雞街鎮龍潭村
-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匯口鎮龍潭村子
- 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馬場鎮龍潭村
- 雲南省紅河建水縣官廳鎮龍潭村
- 雲南省曲靖宣威市龍潭鎮龍潭村委會
- 湖南省衡陽市衡山縣嶺坡鄉龍潭村
-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曉天鎮龍潭村
-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柿樹崗鄉龍潭村
- 青龍鎮山歧村委會下轄村
-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龍潭村
- 安徽省涇縣桃花潭鎮龍潭村
- 江蘇省盱眙縣古桑鄉龍潭村
- 大隴鄉龍潭村
- 雲南省昭通彝良縣洛澤河鎮龍潭行政村
- 峨山縣化念鎮鳳凰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城隍鎮下轄村
- 安徽霍邱縣龍潭鎮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建水縣南庄鎮干龍潭村
- 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蒼山西鎮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雙龍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東村鄉龍潭村
- 雲南省普洱思茅區龍潭鄉龍潭村委會
- 廣東省清遠連州市九陂鎮下轄村
-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石關鄉龍潭村
- 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龍潭鄉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竹山鄉龍潭村
- 雲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大河鎮龍潭村
- 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二郎廟鎮龍潭村
- 元江縣龍潭鄉安龍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塘溪鄉下轄村
- 湖南省鳳凰縣官莊鄉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午街鋪鎮下轄村
-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雨碌鄉龍潭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舊州鎮龍潭村
- 雲南省玉溪元江縣澧江鎮龍潭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赤鷲鄉龍潭村
- 雲南省普洱墨江縣龍潭鄉龍潭村委會
- 遼寧省瓦房店市得利寺鎮龍潭村
- 雲南雲龍縣長新鄉轄村
- 雲南省文山西疇縣蚌谷鄉大吉廠村民委員會
- 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羅免鄉龍潭村
- 元江縣澧江鎮龍潭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卡斯鎮龍潭村
- 新平縣腰街鎮小壩多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開遠市大庄回族鄉龍潭村
-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峙灘鎮下轄村
- 雲南省玉溪市澄江縣九村鄉龍潭村
- 四川成都青白江區城廂鎮龍潭村
- 雲南省永勝縣大安鄉梓里村委會龍潭村
- 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巍寶山鄉龍潭村
-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下轄村
- 貴州省安順市關嶺縣關索街道下轄村
-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靖安鄉龍潭村
- 四川成都崇州市懷遠鎮龍潭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寧谷鎮龍潭村
- 華寧縣青龍鎮中村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昆明金源鄉龍潭村委會
- 安徽阜陽市潁州區西湖景區街道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竹園鎮龍潭村
-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龍宮鎮龍潭村
- 四川省南充市營山縣六合鄉龍潭村
-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桃嶺鄉龍潭村
- 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化念鎮龍潭村
- 雲南省尋甸縣鳳儀鄉下轄村
- 雲南省紅河開遠市大庄回族鄉龍潭村委會
- 貴州畢節市織金縣貓場鎮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龍潭村委會
- 廣東省廉江市安鋪鎮下轄村
- 浦貝鄉羅台舊村民委員會下轄村
- 雲南省大理州漾濞縣龍潭鄉龍潭村
- 雲南省玉溪市新平縣腰街鎮龍潭村
- 雲南省昆明東川區銅都街道辦事處龍潭村
- 北京昌平區南口鎮龍潭村
- 安徽省六安市南崗鎮龍潭村
- 雲南省普洱墨江縣龍潭鄉下轄村
龍潭村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上村鄉龍潭村
龍潭村隸屬於上村鄉小菁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鄉鎮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鄉鎮13公里,國土面積0.8畝,海拔191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08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玜薯等農作物。有耕地72.19畝,其中人均耕地0.58畝;有林地112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1戶,有鄉村人口125人,其中農業人口125人,勞動力8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0人。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88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5戶通自來水,有1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1.61%)。有31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32.2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戶(分別佔總數的3.23%和3.2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摩托車4輛。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2.19畝(其中:田12.89畝,地59.3畝),人均耕地0.58畝,主要種植玉米、馬玜薯等作物;擁有林地1126畝。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萬元,佔總收入的37.5%;畜牧業收入14萬元,佔總收入的58.3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4頭,肉牛17頭,肉羊53頭);林業收入1萬元,佔總收入的4.17%;工資性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8.33%。農民人均純收入88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占勞動力的24.8%),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0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33.33%。該村計劃大力發展養殖、乾果產業。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鄉村人口125人,其中男性69人,女性56人。其中農業人口125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125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1人,參合率96.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半坡小學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上村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3公里,距離中學1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人,其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7人。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3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2.1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本村),團員3人。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不通公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乾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20頭,牛40頭,羊15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883元增加到12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