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檔案局
重慶市檔案局
重慶市檔案館是重慶市人民政府直屬的集中管理檔案的科學文化事業機構,是集中管理重慶地區各個歷史時期市級黨政機關、群團組織、部分重要企事業單位需要長期和永久保存檔案的重要基地,也是全市開發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中心。
由於重慶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得記載、反映這些歷史的檔案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內容豐富,價值頗高。經過40餘年的發展和幾代檔案人的努力,重慶市檔案館已成為海內外聞名的國家綜合性大型檔案館,1996年獲得"國家一級檔案館"的榮譽稱號。
至2004年底,重慶市檔案館館藏有紙質檔案709個全宗、752556卷又771卷,案卷排列長度為15056米;另有錄音錄像檔案881盤,照片檔案28164張,歷史資料(包括報紙、期刊和圖書)63975冊。
這些檔案和資料,多角度、全方位地記載了重慶地區自1725年(雍正三年)以來特別是重慶建市以後各個時期的真實面貌,清楚地揭示了重慶歷史的發展軌跡,全面地反映了重慶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奮鬥歷程。特別是抗戰時期重慶作為"陪都"所形成的、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檔案的40餘萬卷"陪都檔案",更是館藏的精品和重點,它們不僅清楚地反映了"抗戰時期"重慶自省轄市至院轄市再到"陪都"的發展歷程以及重慶城市功能的發展變遷和市區範圍的拓展,而且反映了以重慶為中心的中華民族各界各階層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直至最後勝利的恢弘歷史,其中許多具有全國意義的重大事件和活動,如沿海地區工廠、機關、學校、文化團體不畏艱險、輾轉內遷並於重慶地區發展、壯大的史實;日機瘋狂轟炸重慶及其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以及重慶人民反轟炸、反空襲的史實;抗戰時期中國社會急劇變遷,社會組織、社會活動產生、發展和變化的史實;抗戰時期重慶日益增多和擴大的對外交往交流史實;抗戰時期以重慶兵器工人為主的工人階級不畏自然與人為的艱辛,堅持生產、支撐抗戰的史實等等,都在檔案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和反映。除此之外,重慶市檔案館還藏有一批珍貴的革命歷史檔案以及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黨的三代領導人在重慶活動的檔案及照片,並保藏有大量的印章、徽章、錢幣和郵票等實物檔案。這些檔案,不僅備受海內外社會各界特別是歷史學界的關注,吸引著全國各地(包括港台地區)以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的大批學者;而且也是對廣大市民特別是對青少年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教育的鮮活教材。
40餘年來,重慶市檔案局、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及其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已先後向社會開放了521全宗的56萬餘卷檔案,為社會各界的編史修志、工作查考、宣傳教育、學術研究、決策諮詢、經濟建設以及公民的尋根問祖等,提供了大量可靠而翔實的憑證,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重慶市檔案館還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創新服務機制,拓展服務領域,在庫房管理、檔案保護技術和檔案史料編研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公開出版了《白色恐怖下的新華日報》、《抗戰後方冶金工業史料》、《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經濟法規》、《四聯總處史料》、《中國近代兵器工業史料》、《盧作孚書信集》等10種大型史料彙編近800萬字,撰寫並公開出版學術專著8部約200萬字,於全國各級各類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近100萬字,共獲得國家、省部和省級部門科研成果獎近50項,其中,1993年研製完成的"DA91-多效殺蟲靈"榮獲國家檔案局1994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和199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重慶市檔案館也因此在全國檔案界和學術界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在此基礎上,更於2003年建立了"重慶市檔案館現行文件閱覽中心",創辦了專門為市領導決策服務的《重慶檔案信息拾萃》,積極主動地為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廣大人民的生產生活服務,得到了市領導和廣大市民的廣泛讚揚和好評。
巡視員:李玳明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廳字[2008]24號)和《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重慶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渝委發[2009]6號),設立重慶市檔案局(重慶市檔案館),為市政府直屬局級機構。
(一)增加負責全市電子文件檔案管理的監督和指導職責。
(二)增加依法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的職責。
(三)取消已由國家和本市依法公布取消的行政審批事項。
(四)加強利用檔案資料開展社會教育服務的職責。
(一)貫徹執行檔案工作法律、法規、規章和方針政策;統籌規劃全市檔案工作;起草全市檔案工作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制定並組織實施全市檔案事業發展規劃、檔案工作規章制度。
(二)負責全市檔案行政管理;指導協調、監督檢查全市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區縣(自治縣)的檔案工作;依法查處檔案違法案件。
(三)接收、徵集、整理和集中統一管理市級黨政機關、群眾團體、市直屬單位及部分企事業單位的重要檔案資料和有關重慶歷史發展的檔案資料,承擔市檔案館館藏檔案安全的責任。
(四)組織制定全市檔案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規劃;指導全市檔案宣傳教育、檔案工作人員培訓工作;負責全市檔案系列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有關工作。
(五)指導全市檔案科研工作,研究並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推進檔案管理的標準化、規範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六)採取各種形式開發檔案資源,開展檔案編研工作;依法向社會開放檔案信息資源,為社會利用檔案資源提供服務;依法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負責全市檔案資料目錄系統以及館藏檔案檢索系統工作。
(七)負責利用檔案資料開展社會教育服務,向社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傳統教育和科學文化教育。
(八)負責全市檔案信息化建設;建立、維護全市檔案資料信息網路;負責全市電子文件檔案管理工作的監督和指導。
(九)組織開展國內外檔案學術交流;承辦有關檔案與檔案工作的涉外事務。
(十)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根據上述職責,重慶市檔案局(重慶市檔案館)設10個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
負責文電、會務、機要、檔案等機關日常運轉工作;負責機關日常工作的協調和督查;承擔信息、統計、安全、保密、信訪、政務公開、外事、財務、目標管理以及後勤管理等工作。
(二)檔案館(室)業務指導處。
指導區縣(自治縣)檔案局(館)檔案業務工作;監督和指導全市機關、團體及具有行政管理職能事業單位的檔案業務工作;組織、指導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重點檔案搶救工作。
(三)經濟科技檔案業務指導處。
(四)政策法規處(業務培訓處)。
負責全市檔案法制建設;起草全市檔案工作地方性法規、規章:負責全市檔案法律法規執行工作的監督檢查;依法查處檔案違法案件;負責檔案宣傳工作;負責全市檔案專業教育和檔案幹部培訓工作。
(五)檔案收集整理處。
接收、徵集應由市檔案館保存的檔案資料;整理、鑒定市檔案館館藏檔案。
(六)檔案管理處。
負責市檔案館館藏檔案的規範化管理和統計工作,確保檔案安全;負責檔案利用的接待、諮詢,依法向社會開放檔案,依法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管理維護全市檔案資料目錄系統以及完善館藏檔案檢索系統。
(七)保護技術處。
指導全市檔案科學技術管理和保護技術工作,組織開展科研成果的評審、鑒定、推廣、應用工作;管理市檔案館庫房防火、防盜、恆溫、恆濕系統;對進館檔案和館藏檔案進行消毒、防蟲、防霉處理;對破損檔案和字跡褪變檔案進行修復等技術處理。
(八)檔案編研處。
負責檔案史料編撰、研究及編譯工作;按有關規定公布、出版、發行檔案史料;編寫檔案年鑒;承辦檔案陳列與展覽;負責館刊編輯。
(九)檔案信息技術處(電子文件檔案管理中心)。
組織制定全市檔案信息化建設規劃及相關標準並組織實施;負責指導全市檔案信息化工作,推廣相應標準規範;負責監督和指導全市國家機關和社會組織的電子文件檔案管理工作;負責館藏檔案信息資源的縮微化和數字化處理,建立、維護全市檔案資料信息網路;負責機關計算機硬體管理、軟體開發、網路技術應用、網路系統維護和信息網路安全。
(十)人事處(離退休人員工作處)。
承擔局(館)機關的幹部人事、機構編製、隊伍建設等工作;負責離退休人員的管理工作。
機關黨委負責局(館)機關的黨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