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君廟
明代古剎灶君廟的遺址
皂君廟位於北京海淀區,西直門西北七里,為清代太監的葬地。為明代古廟,遺址位於大鐘寺派出院內。院內的牆上鑲有多塊殘碑,是明代古剎灶君廟的遺址。
所謂的皂君就是那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爺!皂君根本不是做肥皂的祖師爺。廟內殘碑共有六七塊,其中有一塊清代殘碑,字跡非常清晰。上面寫著:“……灶(皂)君廟碑記……灶(皂)君廟者前朝古剎……。”另一塊殘碑上寫:“灶(皂)神之說,常見於莊子。而孟夏祭灶,禮經具有明文。蓋灶之由來舊矣!民間庖廚之地,例設神位。尊之曰:東廚司命。三伏之月,率三祀焉。至歲暮,則饗以牲醪而送之,俗謂之:醉司命。至正月則迎之,湯蕭粥鼓,詩人每著於篇,什而專祠,則闕如也。京師西直門外灶君廟,創建以來,歷有年。所重修者屢矣!……。”
灶君廟曾叫皂君廟,灶君廟改稱皂君廟大概是人們為了迴避“封建迷信”的罪名,而取其諧音才改為“黑色君子”之廟了。這與在文革中大改街名的邪風有關,當時差不多的街道都冠以東、紅、新、革……之類的美稱。連人名也是,58年出生的人名多以超英、趕美或躍進、紅旗之類為榮,文革時期更是有過之而不及也。在“紅海洋”之中,豈能有灶王夫婦的一席之地?於是灶君就如此變成皂君了。
不過街道改名早已有之。地壇就曾多次易名。至於因街名不雅而改名的羅圈衚衕,后改為羅賢衚衕。糞場衚衕后改為奮章衚衕,劈柴衚衕改為辟才衚衕。明代的新開口,清代改為新開路,上世紀八十年代改為新革路。只要改的合乎情理,群眾還是會認同的。街名不但是歷史的遺存也是社會反射,我們從中也能學到許多許多。
相傳中國古代傳說鑽木取火的發明者燧人氏,教人熟食而去腥,烹之而易啖。因此人們尊崇燧人氏為灶神。另一傳說祝融乃灶神。顓頊(公元前2513—2435)傳說是黃帝之孫,年十歲,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其後人祝融為高陽氏的掌灶火之官。祝融受命平叛共工氏之亂,未成被殺,其弟接祝融之職。後世祀祝融為灶神。正如碑文所說:“孟夏祭灶”源出於《禮記。月令》。后稱火災為“祝融之災”。
關於灶神,民間還有一個更傳奇的故事:灶王爺原本是個勤勞的年輕農民。小夥子娶了個美麗而賢惠的妻子。兩口子過得本來很好,就是因為小夥子聽了江湖術士的話,硬是把妻子休回了娘家。小夥子一個人到處跑買賣,賠了錢就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小夥子非常後悔,又沒臉去見妻子。由於思念往日那賢惠的妻子而每日痛哭流涕,日久天長竟哭瞎了雙眼,小夥子只能以討飯度日。有一天,小夥子來到一個村莊要飯,他被一民女領進家門,民女為小夥子做了一碗肉絲麵。小夥子聞面忒香吃了一口就說:“和我媳婦做的一個味道。”又吃了一口乎覺面里有根頭髮,就說:“與我妻青絲一樣。”第三口竟吃出一枚戒指來。他把戒指拿在手裡說:“這不是我媳婦的戒指嗎?”民女說:“我就是被你休去的媳婦。”
小夥子羞愧難當,一頭撞死在灶台上。媳婦抱起小夥子,知他是為悔恨而死,深感自己對前夫的羞辱太過分了。竟也撞死在灶台。玉皇大帝甚為感動就把他倆同時封為灶神。
這個傳說流傳頗廣,影響最大。過去無論是在城鎮或農村,每家的灶台上都供奉著這個世上唯一是夫妻同坐的神像。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灶王夫婦倆都要回天國去作述職報告,彙報各家夫妻生活的現狀。所以臘月二十三日人們都買些“糖瓜粘”供在灶前。為的是粘住這灶王夫婦倆的嘴,讓他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雖然也有如碑文所述“醉司命”而吃醉棗的習俗。但無論男孩女孩尤以吃糖瓜為樂事。臘月吃“糖瓜粘”的民俗流傳至今。這民間的傳統風俗寄託著老百姓的美好願望,所以當時灶君廟的香火極盛。北京城西直門外的明代灶君古剎早已蕩然無存。僅留的灶君廟殘碑,都是歷次重修時所立,分別是1752年、1764年、1782年、1834年、1854年和民國時期的碑記。
皂君廟
16路,特15路,87路,645路,651路快車,651路,620路,92路,夜14路,快速直達專線35
皂君東里康居小區鑫雅苑小區鑫三元寫字樓鐵科院住宅小區先河寫字樓皂君西里大鐘寺小區中鐵科大廈文林大廈中軟大廈卉園大樓頤柳國際商務花園華傑大廈吉安大廈銀辰大廈菜蔬綜合樓大廈匯智樓中鼎大廈百禾樓
地鐵:復興門,動物園,惠新西街南口,國家圖書館
4號線、9號線、13號線
公交:
16路,特15路,87路,645路,651路快車,651路,620路,92路,夜14路,快速直達專線35路、86路、特19路、運通103
學校:北京電大,中央財經大學,農業科學院附屬小學
醫院:北下關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恆龍醫院,動物醫院
購物:陽光聯華超市,天客隆超市,沃爾瑪購物廣場,物美便利超市
餐飲:太陽島酒家,禾合酒家,金海興酒家
其他:學府賓館,金傑賓館,西冷接待所,綿州賓館,廊橋娛樂中心,綠野歌廳
皂君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