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珠璣村的結果 展開
- 廣東省南雄市下轄村
-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珠璣鎮下轄村
- 江西省石城縣橫江鎮下轄村
珠璣村
廣東省南雄市下轄村
目錄
唐宋年間,南來北往的 文人達官、富商貴賈都在此停留,有的還在此落戶,珠璣古巷便成為嶺南諸姓雜居的繁榮集鎮。自北宋中後期至元代初期的200多年間,中原及江南氏族由南雄珠璣巷陸續南遷的有130多次,主要遷居地為珠江三角洲一帶及海外,據眾多的嶺南姓氏族譜記載,從珠璣巷南遷到珠三角,然後遷徙到港澳和海外的有丁、劉、王、鄧、古、甘、馬、胡、曾、林、孫、崔、曹、戴、歐陽、陳、楊、周、郭、趙、宋、朱等共143姓,時至今日,珠璣巷後裔達千萬人以上。珠璣巷人的南遷,以其範圍之廣,次數之多,歷史延續之長,譜寫了中華民族遷移史上壯麗的一頁。珠璣巷人南遷帶去了中原和江南的先進生產技術和優秀文化,為發展嶺南經濟網站文化乃至昌興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
珠璣巷遷民原本來自嶺北各個不同的方言區,在珠璣移民大規模南遷的兩宋時期,粵方言的面貌已和今天相去無幾。珠璣移民在為珠江三角洲的開發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以粵方言為主導的語言交際的局面。相反的,南遷先民由於來源的駁雜不一,遷移的歷史跨度長久以及入遷后居住地域的分散,決定他們帶到新住地的方言不能很好地協調統一成一個獨立的交際系統。出於與當地人交往交流的客觀需要,他們只好人鄉隨俗,學習和使用粵方言,久而久之,原本帶來的方言便不知不覺地退出了交際系統。
珠璣巷,至今已1100多年,它是廣東省目前僅存的惟一宋代古巷古道,全長1500米,路寬4米多,全部用鵝卵石鋪砌而成。兩旁民宅祠堂,店鋪商店鱗次櫛比。巷道曲直有致,古樸清幽。巷內現有20多姓320多戶1400多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