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

1964年上海舞蹈學校排練芭蕾舞台劇

芭蕾舞劇白毛女是1964年首先由上海舞蹈學校根徠據同名歌劇改編的故事片,后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等作曲。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是文化大革命中八個樣板戲之一。

劇情簡介


1964年上海東方韻舞蹈學校根據同名歌劇改編。藝術指導黃佐臨,編導胡蓉蓉等。主要演員有顧峽美、蔡國英和凌桂明。后逐漸發展成大型舞劇。1965年首演。舞劇塑造了喜兒、大春、楊白勞等舞蹈形象,在芭蕾基本技巧的基礎上,融匯了豐富的中國民間舞蹈。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結合的典範。是文化大革命中八個樣板戲之一。朱逢博芭蕾舞劇《白毛女》中喜兒一角的主伴唱,她那感人肺腑、獨樹一幟的歌聲,成功烘託了女主人公的形象,她因此而蜚聲歌壇。她所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精彩唱段,已成為海內外人家喻戶曉的歌曲、永恆的經典,其中《北風吹》、《扎紅頭繩》、《喜兒哭爹》一段更是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是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喜兒蔡國英;顧峽美;
王大春凌桂明
黃世仁王國俊
穆仁智陳才喜
楊白勞董錫麟

創作團隊


藝術指導佐臨
樂隊上海舞校管弦樂隊
伴唱上海廣播文工團
獨唱朱逢博、劉文炳等
指揮樊承武

幕後製作


有關註解
1.關於白髮,因為喜兒逃居深山多年,陽光和營養缺乏吧。其實是要表現命運的悲慘。
現實來說主要原因有兩點:營養不良,如缺乏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某些微量元素(如銅)等;或者是過度焦慮、悲傷等嚴重精神創傷或精神過度疲勞。
2.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等作曲。
3.1940年。晉察冀邊區(現河北省西柏坡天桂山風景名勝區楊各庄)
4.紅頭繩
演出介紹
演出大事記
本劇是依據著名歌劇《白毛女》改編、創作的,是在周恩來總理提出的“
劇照
劇照
革命化、民族化、大眾化”的文藝改革的號召下編演成功的中國芭蕾舞劇。1965年在上海首演期間周總理、陳毅副總理觀看了演出,認為“基礎很好,方向對頭”。繼而為緬甸和剛果等國國賓及各國使節演出,獲得好評。1966年“五一”節在北京,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陪同阿爾巴尼亞等國國賓觀看演出並與演員合影。
最早將《白毛女》改編成芭蕾舞劇的其實是日本人。日本松山芭蕾舞團的創始人清水正夫松山樹子夫婦,看過電影《白毛女》后感慨頗深,1953年底他們從田漢那裡得到了歌劇劇本,便著手將其改編。日本版的芭蕾舞劇《白毛女》中,曲折的愛情故事成為絕對的主題。應周恩來總理之邀,松山芭蕾舞團於1958年到中國訪問演出,北京很多人通宵排長隊買票,在中日邦交中掀起一股強勁的“芭蕾外交”旋風。松山芭蕾舞團從這一年開始,先後13次到中國演出。直到2011年10月,松山樹子還攜團在京滬兩地演出。
當年的日本版《白毛女》對中國芭蕾舞界的震動很大,他們開始清醒意識到,“中國芭蕾一定要革命,不然就要被工農兵所拋棄”。1964年,另一部紅色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公演,反響極為熱烈。這也催生這年秋,上海舞蹈學校將《白毛女》排成大型舞劇,他們成立了由校長李慕林、編導胡蓉蓉和作曲家嚴金萱組成的創作小組。
在歌劇與電影《白毛女》中,楊白勞是喝鹽滷自殺,屈辱而死。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中年碼頭工人憤憤地說:“要我說楊白勞喝鹽滷自殺太窩囊了!當年我媽受了地主的侮辱,我就是打死了那個狗雜種才逃到上海來的。楊白勞得拼一拼,不能這樣白死!”在場的改編人員深受震動。這啟發他們更加強化階級鬥爭的主題思想。楊白勞賣掉女兒,改為舞劇中拿起扁擔三次奮力反抗,直至被黃世仁掏槍打死。上演后許多群眾認為楊白勞的扁擔“打出了貧下中農的志氣,打出了貧下中農的威風”。
不止是楊白勞,幾乎每個人物的思想或面貌,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質變。在歌劇與電影《白毛女》中,喜兒起初都是忍辱偷生或抱有幻想,但在芭蕾舞劇中,喜兒是不甘受辱拚死反抗,她也沒有被姦汙。大春參軍的動機由解救喜兒,轉變為解放普天之下的勞苦大眾。趙大叔也從落後農民變成鬥爭經驗豐富的地下黨員……結尾處安排了一段只有兩句歌詞的《迎太陽》:“敬愛的毛主席,人民的大救星!”這是革命“樣板戲”經常使用的點題之筆。整部芭蕾舞劇,“拯救”與“解放”的宏大敘事,幾乎佔據了表演的一半場面,迎合了當時“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策。
1965年7月19日,陪同外賓在上海的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長陳毅,觀看了芭蕾舞劇《白毛女》。周恩來給予很高的評價:“這部舞劇基礎很好。原來是歌劇,現在在舞劇中加伴唱很好,群眾容易懂。”此後,周恩來先後16次觀看過芭蕾舞劇《白毛女》的演出,可見對其的偏愛。他還提出許多自己的意見。當年劇組作了大膽創新,徹底打破芭蕾舞劇不入“唱”的慣例,在劇中配合穿插了21首歌曲。像“漫天風雪”、“太陽出來了”等歌曲,後來都家喻戶曉,街巷傳唱。喜兒頭髮由進山後,原來是一下子從黑變為白髮,周恩來提出是不是可以學四川變臉藝術,讓喜兒由黑髮變成灰發,最後變成白髮?最後頭髮變色這段,是由四個女演員來串演的,這一富有戲劇性的設置後來也成為觀眾屢屢稱奇的經典橋段。
1967年晉京在人大小禮堂彙報演出,毛澤東主席等觀看,並非常高興地與演員合影留念。1983年為紀念毛主席誕生九十周年再次公演。本劇曾先後赴朝鮮、日本、法國、加拿大等國訪問演出;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成舞劇藝術片。本劇上演以來,相繼有二十四個省市藝術團體和中國鐵路文工團、中國歌劇舞劇院芭蕾舞團、北京舞蹈學校等學習演出。1994年被評為“中華民族二十世紀經典舞蹈作品”。
京劇傳統劇目
劇情:抗戰前,陝北地主黃世仁逼佃戶楊白勞以女喜兒頂租,楊白勞悲憤自殺,黃世仁搶去喜兒。已與喜人訂婚的主大春,夜入黃家營救喜兒,驚動了守友人,不得已逃走。喜兒飽受凌辱與虐待。黃家女僕張二嬸幫助喜兒逃出黃家,藏在深山數年,登發變白,村民以為神,號稱“白毛仙姑”,香火不斷,喜兒賴以得生。八路軍解放了陝北,大春已成為戰士回鄉。聽說仙姑的事,乘夜偵察,與喜兒重逢。在群眾鬥爭會上;判處黃世仁死刑,喜兒重返家園。
1958年范鈞宏根據同名歌劇改編,李少春杜近芳袁世海演出。為京劇現代戲開闢了一條成功的道路。
芭蕾舞劇《白毛女》—松山芭蕾舞團
早在1958年即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松山芭蕾舞團就衝破阻力,來中國上演芭蕾舞劇《白毛女》。中國觀眾第一次在芭蕾舞台上看到了大家所熟悉的白毛女的形象,主演松山樹子因此被稱為芭蕾“白毛女”的“祖奶奶”。近50年來,該團多次訪華演出,堅持進行廣泛的中日文化交流,受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劇照
劇照
1952年,周恩來總理向戰後第一個到中國訪問的日本國會議員帆足計贈送了電影《白毛女》。清水正夫、松山樹子夫婦看了電影《白毛女》之後,被人類戰勝苦難走出苦難積極向上的精神感動,在中國方面有關人士的協助下,將《白毛女》改編成芭蕾舞,1955年2月在東京首演,獲得成功。6月,在赫爾辛基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上,松山樹子見到中國代表團團長郭沫若,從此松山芭蕾舞團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7月,松山芭蕾舞團訪華,周總理特意把王昆田華找來,安排了中國和日本的“白毛女”團聚。1958年,松山芭蕾舞團來華演出芭蕾舞劇《白毛女》。
松山芭蕾舞團是第一個把中國電影《白毛女》製作成同名芭蕾舞劇的藝術團體,他們此舉比中國要早9年。1964年,松山芭蕾舞團進行第2次訪華演出時,全體演員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中國國家領導人的接見。松山回憶道:“在和毛主席交談過程中,他多次對我說的一句話就是‘你們是老前輩了!’毛主席稱我們為老前輩,我們很難為情,這是由於中國從這一年開始,全面開展了京劇現代化和古典藝術的改革,而我們則已經把《白毛女》改編成了芭蕾舞。所以稱我們為老前輩,以此來鼓勵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