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銅鐵路

寧銅鐵路

寧銅鐵路,由寧蕪鐵路和蕪銅鐵路連接而成。寧蕪鐵路自江蘇省南京(東站)至安徽省蕪湖(西站),經馬鞍山,長115千米。1933年—1936年建,原為江南鐵路(后併入京贛鐵路)組成路段。1959自蕪湖(化魚山)至銅陵築蕪銅鐵路,1971年通車,長87千米。為皖南對外聯繫主要鐵路通道。

東接滬寧和津浦鐵路,中接淮南、皖贛鐵路

歷史沿革


寧蕪鐵路,源於民國時期的江南鐵路,1933年7月從安徽蕪湖破土動工,1935年4月修成中華門至孫家埠175公里線路,耗時不足兩年。后又擴展修築中華門至堯化門段,與滬寧鐵路接軌,至此,江南鐵路全線建成通車。
寧蕪鐵路初建時建築成本每公里造價法幣三萬元,創中國鐵路建築業低成本紀錄。
抗日戰爭時期,江南鐵路局被日軍佔領,僅中華門到蕪湖維持通車,並與南京市內的鐵路合稱為南寧線,線路、橋樑、設備均遭受破壞。
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於1946年拆除了江南鐵路,1948年再度輔軌營業。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中華門至蕪湖的鐵路收歸國營,改稱寧蕪鐵路。
1952年蕪湖增設電報所,1960年馬鞍山、銅陵開始採用音響電報機進行鐵路通訊。1954年年中,上海鐵路管理局對寧蕪線正線部分進行逐段大修,其工作內容為線路的逐段技術改造工程以提高列車運營的速度和線路的基礎等級,尤其是提高部分容易遭受到水淹的區段的石砟路基的高度。在此次線路整修中,工務段將部分地區的線路的道床加厚到0.35米以上,同時削掉了部分比較陡的線路坡度;在蘇皖交界處的銅井站和慈湖站之間的線路坡度由13.8‰削至11.6‰。同時,本線的正線部分的鋼軌,逐步更換為P43型鋼軌,提高了軌重和列車的運行速度。

線路站點


主要站點和里程
站點車站等級里程(公里)接軌線路
南京西站一等站-
南京站特等站6京滬線
紫金山站三等站20-
中華門站二等站39-
古雄站三等站55-
馬鞍山站二等站84-
當塗站四等站105-
蕪湖東站一等站120-
蕪湖西站(化魚山站)二等站127-
蕪湖站一等站131淮南線
弋江站(蕪湖南站)二等站140皖贛線
繁昌站四等站168-
獅子山站四等站206銅九線、廬銅線
銅陵西站二等站214-

設備設施


客運機車:DF4D、DF11
貨運機車:DF4B、HXN5

連接線路


南京站:京滬鐵路、寧啟鐵路
蕪湖站:淮南鐵路、皖贛鐵路
鐘鳴站:廬銅鐵路
獅子山站:銅九鐵路

建設規劃


2020年3月3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在南京簽署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滄波門至古雄段)項目建設框架協議。寧蕪鐵路改線搬遷正式提上項目實施議程。
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滄波門至古雄段)項目建設單位為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單位。線位從滄波門站引出,沿仙西聯絡線及京滬高鐵廊道,下穿南京南站北廣場,并行滬漢蓉鐵路向西北前行,引入古雄站。新建複線電氣化鐵路,將提升既有寧蕪鐵路(非電氣化單線鐵路)規模,線路總長約29.3公里,其中隧道段長約14.1公里,配套新建江寧鎮貨場位於江寧濱江開發區,設計能力為240萬噸。下階段,路地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快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

價值意義


從國家鐵路網布局來看,寧銅線與銅九、武九及滬漢蓉武漢以西段段形成了橫跨了江蘇、安徽、江西、湖北、重慶等省市的東西向鐵路運輸通道,寧銅線位於中東部的連接地帶,是沿江中西部地區通往長三角的咽喉所在,是構成沿江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寧蕪鐵路外繞,提升區段運能,對於強化沿江通道能力有著重大意義。從運輸需求的匹配度來看,寧蕪鐵路沿線地區貨運需求旺盛,既有線內燃機車牽引能力相對較弱,單線鐵路技術指標低,已滿指標運營,難以滿足未來運輸需求,同時既有寧蕪鐵路外繞后,沿線貨場將整合優化,同步新建江寧鎮貨場,設計能力為240萬噸,進一步優化南京鐵路樞紐貨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