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區

四川省攀枝花市轄區

東區,四川省攀枝花市轄區,是攀枝花市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和商貿中心。位於攀枝花市金沙江東段兩岸山坡台地,介於北緯26°32′~26°39′,東經101°39′~101°49′之間,平均海拔1200米。行政區域東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礱江與金沙江匯合處下行850米處;西至雲盤山頂、涼風坳分別與仁和區西區搭界;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簏、老岩山與仁和區、鹽邊縣分界。

截至2018年末,轄1個鎮、9個街道。2018年,東區地區生產總值達477.23億元。

2019年7月,東區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歷史沿革


● 1965年以前
江南轄地
東區江南轄地原屬雲南省永仁縣仁和區,兩漢及唐初屬蜻蛉縣。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都督府,領興來縣,後為南詔所據。
後晉高祖天福二年(937年)段氏滅大義寧國,建大理國,改姚州為統矢邏姚府。
元憲宗三年(1253年)滅大理國,將姚府改為大姚堡千戶所,隸大理萬戶府。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降府為州,改大姚堡千戶所為大姚縣。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年)復堡為姚安軍民總管。
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姚安軍民府,領大姚縣。
清高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裁姚安府隸屬楚雄府,領大姚縣。道光元年(1821年)在今永仁縣設巡檢司,稱大姚縣苴卻巡檢司,屬楚雄府。
民國十八年(1929年)從大姚縣分置永仁縣。
1965年永仁縣仁和區劃歸四川省渡口市改稱大河區。
江北轄地
江北地原屬四川省鹽邊縣。在兩漢時隸屬越郡,蜀漢至隋置定笮縣,北周置定笮鎮。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鎮置昆明縣,后歸南詔,隸香城郡,至宋屬大理國。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鹽井衛管民千戶,后改置柏興府。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置馬喇長官司,隸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
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鹽邊廳,設通判,屬鹽源縣。
民國二年(1913年)改鹽邊廳為鹽邊縣,隸建昌道,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屬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區。
1950年解放,改屬西康省西昌專區。1955年10月西康省撤銷改隸四川省西昌專區。
1965年西昌專區鹽邊縣的銀江公社劃歸渡口市金江區。
● 1965年以後
1973年,渡口市將大河區的前進公社和金江區的銀江公社以及城市佔地合置渡口市東區。1975年7月又將上述兩個公社(除城市部分)劃歸渡口市郊區(1981年8月更名為仁和區)。
1987年1月,渡口市更名為攀枝花市。
1994年2月2日,四川省民政廳批准攀枝花市東區、西區、仁和區3個區部分區域進行調整。即從3月1日起,原屬仁和區的銀江鄉大部分(新莊村劃歸西區)和前進鄉的炳草崗村,渡口村的渡口、酸角樹、老熊箐3個村民小組(后合併改為華山村)劃歸東區;原東區管轄的大河中路、金江兩個街道辦事處划屬仁和區。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東區進行區劃調整:撤銷南山街道,將原南山街道和銀江鎮華山村四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大渡口街道管轄。撤銷長壽路街道、棗子坪街道和向陽村街道,將原長壽路街道、原棗子坪街道、原向陽村街道和銀江鎮弄弄溝村四組所屬行政區域劃歸弄弄坪街道管轄。
俯瞰東區
俯瞰東區

行政區劃


2020年末,攀枝花市東區轄5個街道、1個鎮:大渡口街道、弄弄坪街道、炳草崗街道、瓜子坪街道、東華街道,銀江鎮,共計7個村、40個社區。
街道/鎮直轄
大渡口街道江邊街社區、大渡口社區、華山社區、東方紅社區、金福社區、光明社區
炳草崗街道竹湖社區、西海岸社區、二街坊社區、紅星街社區、湖光社區、民建社區、望江街社區、新華街社區、紫荊山社區、學園路社區、地龍箐社區、地龍井社區、鳳凰社區
南山街道觀景台社區、春江路社區
向陽村街道石華社區、朝陽社區、向陽五村社區、鋼花社區
弄弄坪街道東風社區、爛泥田社區、新風社區、冶金街社區、金鵬社區、民樂社區、高峰社區、大花地社區、涼風坳社區
棗子坪街道大地灣社區、棗樹坡社區、團結社區、馬鹿箐社區
長壽路街道冶金東街社區、健康路社區
密地街道金橋社區、寶石社區、礦運社區、上密地社區、佳運社區、江北路社區
瓜子坪街道四合院社區、青年路社區、新民路社區、永康社區、北部社區、攀北社區、蘭尖社區、延林社區、馬蘭山社區
銀江鎮馬家彎社區、五道河社區、倮果社區、雙江社區、小得石社區、二灘社區、雙龍灘村、五道河村、倮果村、攀枝花村、密地村、沙壩村、弄弄溝村、阿署達村、華山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區位於攀枝花金沙江東段兩岸山坡台地,介於北緯26°32′~26°39′,東經101°39′~101°49′之間,幅員167.2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2.096平方千米,占轄區總面積的1.25%。行政區域東起渡(口)金(江)公路雅礱江與金沙江匯合處下行850米處;西至雲盤山頂、涼風坳分別與仁和區西區搭界;南抵大河中路巴斯箐;北至大黑山簏、老岩山與仁和區、鹽邊縣分界。

地形地貌

東區屬於侵蝕、剝蝕的中山區,峽谷地貌。晉寧至燕山期,相對被剝蝕和侵蝕,形成寬闊的剝蝕面,自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以後,原剝蝕面遭到破壞,上升地帶繼續被剝蝕和侵蝕,凹陷地段成為斷陷盆地接受沉積。由於河流的下切作用加劇,形成深溝峽谷,使地貌呈現山高谷深河谷交錯分佈的特點。東區地勢由南往北傾斜,金沙江以北片區則向南傾斜,南北高,中間(金沙江)低,西高東低,地形起伏、高差懸殊500~1000米。

氣候特徵

東區屬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立體氣候,垂直差異顯著,冬半年受熱帶大陸氣團控制,天氣晴朗乾燥;夏半年受熱帶季風影響,雨量充沛。6月~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的5月為旱季,90%以上降水集中在雨季。區域年平均溫度20.9℃,平均氣溫和總熱量在全市偏高,最熱月一般出現在5月至6月,最冷月出現在12月或1月。全年以1月和2月的溫度日較差最大,月平均值為13℃左右,最大日較差可達20℃以上。年日照時數為2640小時左右,年平均晴天約240天、雨天約60天、陰天約65天,年平均太陽總輻射約632100焦瓦/平方厘米,在同緯度地區形成一個獨特的高溫區。
東區境內氣候乾燥,年降雨量在80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為24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59%。年平均氣壓值為878.00毫巴,6月最低,11月最高。高低之差9毫米左右。全年夏季和冬季均為東南風。年最大風速達18.30米/秒,年平均風速夏季2米/秒,冬季1.10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為12.20天,年靜風頻率為46%,2~5月上旬為風季,秋季風速最小,大風日數最少,靜風頻率最高。年無霜期在300天以上,海拔1400米以下基本無冬季,夏季長達半年左右。境內平均霜日在14.20天,初霜期在12月中旬,終霜期一般在2月,無霜期平均287.60~308.10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攀枝花市東區
攀枝花市東區
東區境內黑色金屬礦和有色金屬礦富集。鐵礦以釩鈦磁鐵礦為主,其次有磁鐵礦、赤鐵礦、菱鐵礦。釩鈦磁鐵礦以鐵為主,伴生有鈦、釩、銅、鈷、鎳、硫、鉻、磷、鎵、鈧、鉑等10餘種有益礦石,儲量大,分佈集中,伴生成分豐富,開採條件好。境內有朱家包包、蘭家火山、尖山、倒馬坎、公山五大礦區,釩鈦磁鐵礦工業儲量8.10億噸,國務院批准工業儲量6.64億噸,可利用工業儲量4.78億噸;二氧化鈦儲量2.76億噸;五氧化二釩儲量615.80萬噸。非金屬礦主要為飾面石材資源,弄弄溝分佈正長--閃長岩,保有儲量400.90萬立方米;大理石分佈在炳草崗,保有儲量370萬立方米,為境內主要的建築石料。此外,蛭石、硅石在倮果還有一定儲量。

水資源

攀枝花市位於攀西大裂谷中段,屬亞熱帶氣候,水系發育,以金沙江水係為主。金沙江由西向東將東區分為江南與江北。另有大河支流發源於方山,經仁和區進入東區境內,在渡口大橋西側匯入金沙江。金沙江在東區境內流經炳草崗、倮果,在雅江橋與雅礱江交匯后流出境外,境內江水段長約24千米,年均徑流量580億立方米。

交通


成昆鐵路和108國道公路縱貫東區全境,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省通往華南、東南沿海、沿邊口岸的最近點,為"南方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

人口民族


● 人口
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東區戶籍人口28.93萬人,較2017年減少0.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0.78萬人,非農業人口28.15萬人,女性人口14.24萬人。出生人口1826人,死亡人口2841人。
東區
東區
● 民族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時,攀枝花市東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352028人,佔96.6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298人,佔3.38%。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4754人,減少0.71%;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865人,增長0.71%。

經濟


綜合經濟

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7.2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7.5%,總量在四川省183個縣(市、區)中排名第18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067萬元,增長4.0%,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0.1%;第二產業增加值267.76億元,增長6.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經濟增長4.0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208.76億元,增長8.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6.6%,拉動經濟增長3.5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0.1:57.4:42.5調整為0.2:56.1:43.7。東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00.3億元,增長7.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0%,比2017年提高1個百分點。
東區
東區
● 財政、稅收
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99億元,增長4.9%,其中,完成各項稅收5.49億元,增長39.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7.08億元,下降0.9%。
第一產業
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315萬元,增長4.3%。其中:農業產值2113萬元,增長5.2%;林業產值171萬元,增長0.3%;牧業產值10116萬元,增長4.2%;漁業產值64萬元,增長1.1%;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19萬元,增長5%。
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糧食播種面積133.3公頃,下降0.3%;油料播種面積32公頃,增長0.0%;蔬菜播種面積178公頃,下降0.02%。全年糧食總產量781噸,增長-0.2%;油料產量44噸,增長0.0%;蔬菜產量6865噸,增長0.0%;水果類產量18008噸,增長0.01%。肉類總產量2517噸,下降0.7%;豬肉產量1329,增長1.6%;牛肉產量17噸,下降7.5%;羊肉產量35噸,下降0.6%。
第二產業
● 工業
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全部工業增加值229.86億元,增長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49.2%。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1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4%。
● 建築業
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建築業增加值40.43億元,增長9.0%;年末具有資質等級以上總承包和專業承包企業64戶;實現總產值217.15億元。
第三產業
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11億元,增長10.6%。從行業分組看,批發零售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96億元;住宿餐飲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4.11億元。

社會


友好縣區

鞍山市立山區昆明市盤龍區雲南省(昆明)安寧市
武漢市青山區上海市寶山區重慶市大渡口區
北京市石景山區瀘州市瀘縣

教育

至2000年,東區境內幼兒入園率達98%以上;小學完成率達99.78%,畢業率100%;初中完成率達99.6%,畢業率99%;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率達到98.6%(要求達到90%),境內各中學共向大專院校輸送新生1.4萬餘人。同時發展中等專業技術教育,為市內企事業單位輸送各類適用人才近5萬人。攀枝花大學為地方興辦的全日制綜合大學,已有10個系19個專業,在校學生5000餘人;還有各類廣播、函授等成人高等教育分院(站)招生1.2萬餘人。
截至2013年末,東區有普通高等學校2所,普通中學21所,普通小學13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達44444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3091人,初中在校生21353人。小學專任教師1137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579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東區擁有普通中學20所,普通小學10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達43896人,其中,小學在校生20571人,普通中學在校生23325人。小學專任教師1227人,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835人。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末,東區共有醫院、衛生院12個。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3613人,其中:醫生1238人。年末實有病床3776張。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4.6‰,比2012年下降了1.6個千分點,嬰兒死亡率3.9‰,比2012年下降了0.4個千分點。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東區有醫療衛生機構259個。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5600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063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5237張。

科技

1973年東區成立以前,境內已有攀枝花鋼鐵研究院、攀鋼鋼鐵研究所和十九冶建築研究所。以後陸續遷入和新建一批中央部屬企業研究所和市屬研究所,至1985年境內共有14所研究院、所,自然科學技術人員15000餘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科研人員主要分佈於部、省屬的重工業企業及其科研院、所。1973~2000年境內各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共獲得市以上各類科技成果獎近500項。2018年,攀枝花市東區專利授權數1688件;擁有專業技術人員3015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年末,攀枝花市東區有劇場影院10個,體育場館6個,公共圖書館藏書總量370千冊。
東區
東區

政治


區委書記:羅軍區委副書記、區長:凌永航區委副書記:任文

旅遊


風景景點

景區圖片
玉佛寺:位於攀枝花市主城區炳草崗以南6.3公里,機場路南側,東臨彝族新村阿署達,西南接炳仁路,北傍沙壩村五社。整個景區規劃建築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寺院選取盛唐建築風格,按叢林規範興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卧佛殿、藏經閣等,外圍進行特色景觀打造並輔助興建佛文化體驗的系列配套服務設施。該寺院已經省民宗局、省佛教協會批准,作為四川佛教旅遊專線最南端目的地。
玉佛寺景區
玉佛寺景區
大黑山旅遊景區:位於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北岸,處於東區、西區、仁和區三區境內。距攀枝花市城區15公里,區域面積1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5.58%,是以自然景觀為主的山嶽型森林公園。景區由林海、石林、龍洞、捨身崖、觀音崖、桃花園、烏拉天國、朱德智結草莽英雄雷雲飛的原址等50餘個景點組成,全年日照長達27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8-20.2℃,夏季日平均氣溫比市區低10-15℃,冬季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平均氣溫比同緯度城市高出9℃,無霜期大於300天,被譽為金沙江乾熱河谷中鄰近市區最近的“桃源涼島”和“天然氧吧”。
大黑山旅遊景區
大黑山旅遊景區

獲得榮譽


2020年6月9日,獲評四川省促進服務業發展工作先進縣(市、區)黨委、政府。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
2021年3月,入選“2020年四川首批新型智慧城市示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