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者生存法則

生物進化理論

“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生物學家達爾文經過多年的苦心鑽研得出來的重大研究成果。它的本意是講不能適應競爭進化的物種會遭到無情的淘汰,但幾乎是從理論一出世,它就被引入來解釋各種社會現象,經濟領域尤其是如此。商場如戰場,在這無休止的廝殺當中,你要想生存下來,你就必須學會適應你周圍的環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法門。

介紹


生物進化過程中,只有那些最適合於周圍環境的生物才能生存下來,其他的都被淘汰了。
提出者:“進化論之父”達爾文

布萊爾


1997年,在英國蟄伏了20多年的工黨終於在大選中擊敗對手,成功地組織起了新一屆內閣。人們在為工黨祝賀之餘,不禁向新任首相布萊爾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工黨為什麼在野了這麼長一段時間?布萊爾很乾脆地給出了答案:“很簡單,世界變了,而工黨卻沒變。”一個政黨是如此,一個企業也是如此。
每個企業都希望生存,但企業是需要在成長中生存的,這種成長包含了企業規模的擴大和企業競爭力的增強等因素。由於企業是個生存於社會環境之中的組織,做大和做強是企業目標的外在形式,但不是企業成長的終極目標。在實踐中,世界上最終生存下來的企業既不是最“大”的企業,更不是所謂最“強”的企業,而是那些“適應”了社會的企業。在關乎生存問題上,企業的“大”與“強”是相對的,適應則是絕對的。所以,要想生存,必先適應。

海爾集團


張瑞敏曾說過:“對我們來說,日本、美國等的管理方法先進,我們應該學習。但是在實踐中,我們不可照搬。中國有中國的國情,它要求我們在學習的基礎上不斷去探索,從而形成適合自己的東西。”正是有了這樣的認識,海爾才在張瑞敏的帶領之下走出了一條在中國家電行業的成功之路。

格蘭仕


從一家羽絨製品廠,發展成為全球微波爐超級“巨無霸”,也是適應了國際國內市場發展需求的結果。
1992年6月,梁慶德改組成立了廣東格蘭仕企業(集團)公司。1991年,他在其羽絨製品在國內市場打開銷路之時,看到了國內羽絨製品市場的前景非常有限,於是決定尋找新的突破口,為此進行了一年多的市場調研。
經過調查他發現,在當時眾多的家電產品中,惟有微波爐被受冷遇,而且品牌也多為外國品牌,市場容量非常有限(大約為50萬台)。而且微波爐放在家中只是一個擺設或被當成奢侈品,使用率很低。絕大多數人沒有接受該產品,只當成可有可無的擺設,有些人根本沒有聽說過,加上價格較貴,因此,許多行家當時並不看好該產品。但經過仔細的分析,梁先生決定賣掉羽絨生產線,向微波爐生產線轉產。
梁慶德先是抓住了當時世界輕紡加工業開始從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向中國分流的時機,建起了毛紡織和羽絨加工廠。接著又抓住了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家電產業供應鏈網路開始向中國轉移的機會,做起了微波爐。事實證明,他的這種視市場而動的產業策略成功了。到現在,格蘭仕的主導產品佔全球市場35%的份額,並且連續三年做到全國第一名(70%的市場份額),六年做到了全球第一名。
格蘭仕的實踐,本質上講已追尋到了一條中國產業經濟與世界接軌的通道,儘管這肯定不是惟一的出路模式。豐田公司“精益生產模式”的出台,為我們提供了另一個適者生存的實例。

福特汽車公司


20世紀50年代初,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為代表的“大規模生產模式”橫掃全球。為學習“規模經濟”的真諦,全世界的企業家都朝聖般的彙集到美國底特律,再把這種最先進的生產模式帶回自己的國家。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豐田汽車的創始人豐田英二也來到底特律。與其他朝聖者不同,他得出的結論是:“大規模生產模式”不適用於日本。後來,豐田英二和在生產製造方面富有才華的大野耐一創造了“精益生產模式”。我們耳熟能詳的“做實時化企業”、“加強供應鏈管理”、“實現零庫存”等,最早的思想就是發源於豐田英二的“精益生產模式”。實際上,豐田汽車區別於其他汽車企業的,不是生產什麼汽車,而是生產汽車的方式。正是這種改變了的“福特模式”,使豐田汽車行銷全球。
好的東西極為美妙,但要適合自己才好。只有理性地分析市場形勢,才能看準市場需求,化先進的經驗為自己的東西,從而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要是盲目照搬,把別人的經驗當教科書,用他們的“招”來治自己企業的“本”。結果怎樣,不證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