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寺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徠華林寺位於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西來正街,始建於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華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首。
華林寺前身是“西來庵”,達摩遵從師父自訓諭,西來弘化禪宗妙旨,並於梁武帝普通年間從海上到達廣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結草為庵”,潛心苦修。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龐察室,改“西來庵”為“華林寺”。華林寺的面積有3萬平方米,由五百羅漢堂、舍利塔、達摩堂等建築群組成。五百羅漢堂內,除供奉三寶佛外,還陳列著神態各異的泥塑五百羅漢像,其中有一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木雕像。
1963年3月,廣州市人民委員會公布華林寺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印度僧人達摩遵從師父自訓諭,西來弘化禪宗妙旨,從海上到達廣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建西來庵潛心苦修並廣傳佛教。
西來庵建成后,歷隋、唐、宋、元、明、清諸代多次修葺,並經多次改建為磚木結構,“傳燈不絕”,長盛不衰。該庵始建1100多年後,於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庵的住持宗符禪師募資擴建,增設了禪房、僧房、大雄寶殿,又開拓庭院,廣植樹木、引入流水,營造起一座頗具規模的佛教叢林,面積達3萬平方米,並將西來庵改名為華林寺。
繼宗符禪師之後,其弟子離心和尚又繼續修建,苦心經營近十年,致使華林寺僧侶雲集,香火鼎盛,成為當時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華林寺建舍利殿,內有七級的石舍利塔。
華林寺
民國初年,華林寺殿堂廡廊拆改為民房,僅存五百羅漢堂。五百羅漢金身燦然,形像姿態,神情性格,無一雷同,或靜坐禪觀,或遊戲談論,舉手投足間足見人物性格,可謂巧奪天工,其中還有一尊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木雕像。五百羅漢堂前,有建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的七層高的漢白玉石舍利塔。
“文化大革命”中,華林寺遭到浩劫,寺內原有的佛像、眾多羅漢像被毀,阿育王神塔亦不知去向。
建國後期,黨和政府執行宗教政策,多次撥專款維修寺院。
1963年市政府公布該寺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5年,白石塔被移置廣州蘭圃公園內。移置時,在塔基中心發現有佛舍利子套盒,盒共有石、木、銅、銀四層。外層石函蓋上有“舍利子”三個朱紅字,銅盒蓋面銘刻著“大清康熙辛巳孟秋華林寺住持沙門之海敬合”字樣,盒內裝有珍珠、琥珀和沉香木,銀盒還刻有蓮花和圓點紋。
自1986年重修恢復開放以來,被占房舍逐漸收回並進行修葺。
1989年五百羅漢堂率先對外開放。
1994年白石塔從蘭圃移回華林寺,安放在寺院的北端,與寺門相對。雖經300餘年歲月的劫難,白石塔仍保存完好,風采依然。
1996年,原藏於舍利塔內的舍利子也由市園林局歸還給華林寺。
寺廟布局
華林寺坐西朝東,山門兩側各放兩隻石獅子和兩隻石鼓。山門石額上銘刻著“華林禪寺”四個字,兩側石柱刻有一副對聯:“華嚴世界觀十萬諸佛,林蘢鷲山隱五百應真。”山門兩端是星岩石塔,南面為一列平房,內有一間功德堂,功德堂的旁邊有初祖達摩堂、五百羅漢堂等,使寺院布局形成了較小規模的中印風格建築群。
舍利塔
舍利塔
五百羅漢堂
五百羅漢堂
五百羅漢堂殿門向南,由殿門至北端的三保佛像,為南北中軸線。東西兩邊是迴廊,在高1米多的基座上供奉著五百羅漢。原像已在“文革”中毀去,蕩然無存,新佛像於1997年參照清光緒年間的《五百羅漢圖》及有關資料重新雕塑的,造工十分精細。雕像的材利是優質的香檀木,初由浙江工匠精心雕刻而成,再從潮州、汕頭、福建、湖北等地買來麻布、泥灰、生漆等各種材料,經接縫、打溝、裱布、上灰、打磨、上漆、貼金等10多道工序而成,工程於1997年12月竣工。新雕塑的羅漢像供奉在台基上,另有數十尊羅漢像緊密排列於“妙相莊嚴”東側的高架之上。
達摩堂
五百羅漢堂
華林寺
一花開五葉
達摩到廣州后,稍作停留便北上會見梁武帝。梁武帝蕭衍晚年虔誠向佛,達摩想探探他到底有沒有“真功夫”。但見面后兩人話不投機,於是達摩渡長江來到嵩山少林寺,面壁禪觀九年,留下了有名的四句偈:“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佛教界人士認為達摩這四句偈預言了中國禪宗300年後發生的事,因為在達摩來中土300年後,六祖惠能出現,禪宗一花開五葉——溈仰、曹洞、臨濟、雲門、法眼,五宗相繼在公元800年到900年內創立。也就是說,達摩預言中土禪宗傳法到第六代,就會開花結果。新建的華林寺祖師殿達摩像上方,有一個金漆橫匾,上面寫著“一花五葉”四個大字,以此紀念達摩的四句偈預言。
徠建庵傳教
達摩建西來庵,並宣傳佛心印的宗旨,昭示傳佛心印關鍵在於使世人要明心見性,傳禪主要以四卷本《楞伽經》為憑。達摩曾被邀請去做指導譯經工作,對入藏佛經整理分類指示要鑒別真偽、去蕪存真,以此感謝廣州譯經處所贈送的跋摩所譯四卷《楞伽經》,並欣然舉經曰:“此《楞伽經》,為如來心地法門,可令諸眾生開示悟入。”祖師此番開示成了正確對待和開掘弘揚佛教文化遣產的一道指導方針。達摩還展示了“佛法在世間”普度眾生的襟懷,他“精通水利,卓錫挖井,竺坊和王園制止寺各一口,水清甘甜,解前食水難飲之苦。常與顯羅領僧俗大眾,於繡衣坊碼頭沿岸移植擋風大樹,以防海潮倒灌為害。”他常為地方排憂解難,促進中外僧俗和睦相處,為世間僧俗大眾作出最優秀的表率,西來庵(今華林禪寺)就成了緬懷祖師達摩的國際佛教聖地。
地位影響
廣州西來庵(今華林禪寺),是菩提達摩來粵建立傳佛心印的第一道場,也是他唯一的親自建立的道場,是名符其實的禪宗第一祖庭。達摩在西來庵傳教進一步奠定了廣州在東南沿海佛教傳播的地位,隨後陸續有許多高僧從海路或陸路到廣州譯經傳法。達摩被尊稱為中國佛教禪宗初祖,後世僧俗都因敬仰達摩的傳教事迹而將華林寺視為嶺南佛教聖地之一。公元1655年,西來庵改為華林寺,並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首。196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華林寺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華林寺途經公交:181路,552路,夜3路,114路,17路,廣205路,226路,251路,297路,旅遊公交2線,521路班車,高峰快線16路,高峰快線18路,高峰快線3路,廣高峰快線57路,夜99路,17短線,238路,288A路,夜45路,521路,夜79路,廣商務專線4路,17路短線,288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