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鋒

陶瓷藝術家

1970年出生於鈞瓷聖地禹州市神垕鎮,高級工藝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鈞瓷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自幼受父親楊志鈞瓷藝術創作的熏陶和泥土靈性的感染,加之自己對鈞瓷藝術的天賦與酷愛,早在童年就步入了鈞瓷藝術的海洋。

藝術簡介


楊曉鋒[陶瓷藝術家]
楊曉鋒[陶瓷藝術家]
1985年進入禹州市鈞瓷一廠從事鈞瓷藝術工作,並隨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已故)學習鈞瓷技藝和手拉坯成型,1988年進修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師從周國楨教授,學習藝術陶瓷造型設計,藝術創作水準突飛猛進,深受周國楨教授的喜愛。創作作品,大膽創新,新穎別緻。1990年作品三足爐榮獲首屆中國瓷都景德鎮國際陶瓷節創作獎。1999年CCTV----1《中國風》欄目採訪手拉坯技藝製作全過程播放。鑒於在鈞陶 瓷屆的強大影響力,2001年被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聯合舉辦的“中國宋代五大名窯真品暨仿品展”組委會特聘為專家委員會委員。2006年被河南省中小企業局授予“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新作《龍騰盛世鼎》榮獲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海絲杯”美術陶瓷展評金獎,在首屆中國美術陶瓷技藝大賽中榮獲陶藝比賽銅獎。
2007年作品《玄音》採用傳統手拉坯技法成型,簡練流暢,飽滿圓潤。古樸莊重,口部飾五條線狀裝飾,代表五線音符,經典文雅。使人隱隱約約聞到天籟之音陶醉樂鄉,釉色更讓人感到身處飄渺仙境。欲仙欲醉。該作品被浙江龍泉青瓷博物館收藏。
從事鈞瓷藝術創作二十多年,鈞瓷製作技藝爐火純青,作品別具風格,端莊大方,尤其傳統鈞瓷手拉坯技藝獨樹一幟,將傳統手拉坯技藝引如新時期的高速公路,為傳統工藝指引出正確的方向。在為同行徵得諸多榮譽的同時,業績也得到黨和政府充分肯定,2008年被河南省總工會授予“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2010年被河南省文化廳授予“物質文化遺產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藝術歷程


楊曉鋒出身於鈞瓷世家,其父楊志乃是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言傳身教,使他從小便深受鈞瓷藝術的熏陶和滋潤。他後來又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福安,學習陶瓷藝術創作技藝。由於他肯吃苦,悟性好,深得師傅和單位領導器重,被保送到江西景德鎮陶瓷學校深造,是師從著名陶瓷專家周國禎,呂品昌教授,學習陶瓷雕塑和美學理論等藝術學科,這使得他的鈞瓷技術得到更全面的提升。經過二十多年的奮鬥探索,他在鈞瓷藝術方面獨成一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一、天人合一的鈞瓷理論
楊曉鋒認為,陶瓷藝術的魅力在於人和泥土的對話。當你用心去傾聽這種對話時,會感受到“那念出的阿彌陀佛已不再是人的聲音,而是佛之聲;那陶工的手已不是他的手,而是自然之手。”
楊曉鋒把鈞瓷看成了有生命現象的人,去感知,去疼愛。鈞瓷是有靈性的,有思想的,有喜怒哀樂的!在他看來,僅僅是做鈞瓷,也不過是一個泥水匠,不能算做鈞瓷藝術家。作為現代真正意義上的鈞瓷人,要領會鈞瓷的精神,還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要把器物當成人去愛,這樣才能做出好鈞瓷,才配得上鈞瓷藝術家的稱號。
楊曉鋒[陶瓷藝術家]
楊曉鋒[陶瓷藝術家]
他將他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鈞瓷作品。比如《漣漪》 ,作品似水滴入池中微波蕩漾,又激起水滴一般。作品線條變化異常,坯體大小反差極大,是手拉坯技法中大擴張,緊收縮的代表。作品用鈞瓷窯變釉色燒成,釉色的流動滲化中,往往會形成自然景觀的釉色圖畫,讓我們聯想到敦煌婀娜多次的仙女,舒展長袖漂浮在天際,只可欣賞而無法模擬的舞姿。
二、承前啟後的鈞瓷技法
楊曉鋒不是誇誇其談的人,和人說話時,習慣於傾聽,偶爾插上一兩句話,給人的感覺有些木訥。他做鈞瓷時更是不說話,全身心地投入,真正的一心一意,專心致志。他木訥嗎?不!中國有句古話,大智若愚!他總在思考,在默默地探索有關鈞瓷的事情。他十五歲從事鈞瓷這門藝術,二十多年來,他常常想到祖輩們走過的不平凡的道路,思考祖輩們創作鈞瓷的艱辛。自己所處的時代是個開放的時代,是個提倡改革創新的時代。鈞瓷作為一門藝術,也需要創新,只有創新才能發展,才有生命力!鈞瓷的創新不僅體現在釉色造型等方面,還要在技法上創新。
他認為,藝術在沒有分階級之前,沒有藝和匠之分,只有水平的高低之別。藝術既是技藝,技藝也是藝術,所以技藝是從事陶瓷藝術的基礎。因此,對於一個優秀的陶瓷人來說,首先必須是一個技藝高超的工匠,然後才有資格來當陶瓷藝術家。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條件下,技巧越高,藝術作品越好。最偉大的藝術力量要得到恰如其分的顯示,就要由藝術力量相當的第一流的技巧。
懸空無接縫拉坯法 千百年來,拉坯成型的技藝被一代又一代的鈞瓷藝人們傳承著,從選料、煉泥、揉泥到上輪盤拉坯等等,他們在不斷探索著。二十多年來,楊曉鋒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研究,在前人的基礎上研究出“懸空無接縫拉坯法”。這種方法是在繼承前人拉坯法的基礎上一次大膽的創新,它主要是對泥性的充分理解,運用泥的張力和技巧,一次性完成雙層泥胎或多層泥胎的成型,它不但豐富了拉坯成型的方法,而且填補了拉坯不能做雙層或多層懸空成型的空白,同時也使拉坯的藝術效果得到了藝術的升華。《天池筆洗》就是用特殊材料手拉坯真空拉壓技法成型的。作品穩重端莊,使緩緩下凹的洗池施以鈞瓷窯變天青月白釉與紅紫交錯,似天上崑崙之峰,使人嘆為觀止。
跳刀紋飾技法 自古以來,鈞瓷的造型和釉色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型通過釉來體現它的韻之美,而釉通過型來表現它的窯變之美,因此,型是體而釉是魂。
楊曉鋒[陶瓷藝術家]
楊曉鋒[陶瓷藝術家]
在正常的生產中,鈞瓷的坯體需要一種旋轉坯程序,是坯體達到設計的要求。但在旋轉坯時,偶然會出現輕度,重度的刀痕現象,產生凹凸不平的缺陷。有時這種刀痕缺陷連續很長一段。日久天長的操縱實踐,使他發現這種有規律的刀痕形成了紋路。職業的靈感,使他思考,能否講這種缺陷變成一種紋飾!從2009年他留心開始探索,反覆試驗,不斷改進輪子的轉變速度,不斷改進工具,不斷使用旋坯手法和手動,不斷變化紋路的創新。經過兩年的不斷反覆摸索試驗,跳刀的紋飾有的像萬馬奔騰之後的蹄印,有 的像坦克戰車碾過的履帶痕迹,有的像萬箭齊發的箭形,有的像大雁列隊飛翔,有的像萬頃麥田風吹波浪起伏,有的像春風吹動一池春水微波蕩漾,有的像鋼繩盤鎖……這些跳刀紋飾使人思有境,境無止,看有形,似無形,使人心曠神怡,觀不厭倦。進入不斷遐想的藝術空間。比如《日月同輝》,日月同輝本是一種自然現象,指的是太陽月亮同時懸掛在天空,使日月的光芒互相輝映。民間傳說同時看到日月同輝的戀人都會朝夕相處,相守一生。作者深諳其中寓意,利用陶瓷材料所特有的語言,通過不同的釉色和“跳刀”技法,將一個同心的三個圓巧妙地結合在一個畫面中,使之相互對比,相互映襯,構建出一種藝術美,一種和諧的景象。
金鑲玉技法 在鈞瓷中鑲入金子等裝飾品,使作品更具有價值性和藝術美,這也是過去沒有人嘗試過的。2011年,楊曉鋒受到奧運會所用獎牌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金鑲玉的啟發,創新出鈞瓷鑲嵌工藝,鈞瓷與多種材料鑲嵌結合的技術,例如《龍尊》。龍是中國人的象徵。尊者,地位和身份的象徵。楊曉鋒在作品中鑲嵌入了金子作為裝飾,這種做法也是前無古人的,是大膽的創新!
有創新才有發展,物隨境變,境隨時遷,事物有他自身的發展規律。通過時代的驗證和擇取,優秀的才會流傳下來,而成為人們共同的文化背景的一種符號,也是人們在欣賞新的創造時的交流通道。在此基礎上創作出的作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它是傳統陶瓷的當代姿態。
三、深刻深邃的鈞瓷思想
鈞瓷是有思想性的,這也是鈞瓷區別於中國五大陶瓷的重要標誌之一。楊曉鋒的鈞瓷思想比之別人要深刻,要新穎,更有時代性和人文情懷。比如《遠古之聲》,這是作者自我突破風格的一次嘗試。看似隨意的紋飾,卻是作者的用心所在。作品技藝新穎而獨到,他採用內部施釉,外部直接裸露出泥胎本色的手法,意向中它在向人們傳遞著一個警示:地球資源被惡意開發,很對資源面臨著匱乏或者消失,面對這樣的現實,人類必將思考自身未來的生存環境。這一警示是對過去的思考,有事對現實生活的寫照,更是提醒人們對未來的負責。
楊曉鋒還把親子之情寓於鈞瓷作品中,這也是過去鈞瓷藝人們沒有涉足過的。他的鈞瓷作品《一帆風順》就是為愛子揚帆而作。他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現了一位父親在喜得愛子時的喜悅心情,和期望孩子人生路上一帆風順的殷切心情。這種將親情幻化入鈞瓷作品中,其寓意更深刻,更耐人尋味,更具有永久性。
楊曉鋒的鈞瓷藝術成就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他的鈞瓷藝術成就是對過去的總結,更是對後來人的啟迪和鞭策。

楊曉鋒作品賞析


楊曉鋒作品
楊曉鋒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