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醫學
營養醫學
營養醫學是一門比較新的學問,整合了醫學及臨床營養,研究營養素與疾病預防治療的關連。營養醫學補充品又被稱為機能性食品(Functional Foods)。
疾病的本質是指細胞受損傷的過程,這個過程長為慢性疾病,這個過程短為急性疾病。治療是指修復損傷細胞的過程。營養一個細胞,減少一種疾病;缺乏一種營養,產生一種疾病。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醫學
中醫即中國傳統醫藥學,是形成於數千年前的中國,是建立在人們與疾病長期鬥爭的經驗總結及陰陽五行、八綱臟腑辨證基礎上,運用樸素辯證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認識機體、自然、疾病三者關係,而發展起來的一門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臟器為概念的獨特的醫學哲學理論體系。在治療上,除了藥物外,還有針灸、推拿氣功、耳針等特殊療法,它是世界傳統醫學中較完善的一種醫學理論體系。它為人類尤其為中國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
西醫學是最近三四百年來建立在解剖學、生物學及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以“解剖人、肉體人”為概念的、新興的現代醫學科學理論體系。主要採用科學實驗方法,從宏觀到微觀,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層次水平,發展極為迅速,超過其它任何一門醫學科學,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主流。
可見中西醫學,一個是以“功能人”為概念的獨特的哲學醫學理論體系,一個是以“解剖人、肉體人”為概念的新興的現代醫學科學理論體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從理論上講二者都不是完整的,勢必影響各自發展。事實也證明這一切,中醫長期停滯不前、療效也不確實。西醫儘管發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層次,但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對絕大部分疾病發病原因認識不清、發病機理弄不明白,治療受到制約,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無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當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藉助中醫治療。一個是療效不確實,一個是有些甚至相當多疾病無法治療,這就是中西醫學結合的緣由。然而,由於二者是兩套理論、兩股道上跑的車,風馬牛不相及,從理論上講就沒有結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罷了。故出現西醫對治療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醫,而中醫則往往採用西醫診斷中醫治療,以及中西治療法一塊用的局面。
總之,目前以中西醫學為主的世界各種醫學科學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為研究對象的醫學科學,故不能解決目前存在於中西醫學上一切疑難模糊問題,成為阻礙醫學科學前進的羈絆。的確,要解決目前存在於中西醫學上一切疑難模糊問題,顯然已完全超出了中西醫學所涉及的範疇,我們必須跳出中西醫學的理論框架,建立起一個新的醫學理論體系——東方醫學和西方醫學(即西醫)的融合而形成 營養醫學。該體系所涉及的一切問題不管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都應該遠遠超過現有的中西醫學理論,並將現有中西醫學理論納入自己的理論框架範圍之內。
中醫和西醫是可以結合的,而它們的結合點就是 營養醫學。西醫發展到今天已經偏離了它所應該遵循的自然規律的發展方向,臨床上各種所謂新特效藥層出不窮,但能治癒的病卻不多。病真的這麼難治嗎?不是,是因為沒有遵循正確的方向。如果按照正確的方向去治療,我們身上所有的疾病幾乎都能治癒,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這樣的被人們認為的“不治之症”。而這個正確的方向就是 營養醫學。
西醫要想走正確的方向,就要回到營養醫學的軌道上,中醫要想大發展,也要走營養醫學的路,這樣,中西醫才能結合,而它們的結合點就是 營養醫學。
第二節營養醫學
隨著科技發展、生活水準提升,許多文明病也應運而生。新世紀以來,各種慢性病肆虐全球,愈演愈烈,甚至超過“突飛猛進”的醫學所能追趕的程度,不僅患者受苦,也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根本問題在於細胞營養與代謝
美國參議院首先重視這個現象,於一九七五年成立了一個“營養問題特別委員會”,集合美國人類生物科學各種領域的精英共同徹底的調查、探討,題目為:“營養與人類所必要的物質”。經過二年研究調查,該委員會發表長達五千頁以上的報告書,震撼了全美國及國際醫學、營養學界。報告書寫道:“…… 現代慢性病其實就是(細胞)代謝異常(損傷)的疾病,是起因於營養的代謝失衡。對於此種失衡,不能用應付細菌的方法治療,因為它是身體本身質變引起的疾病”。
從前的營養問題主要是熱量不足,現在的疾病問題則完全在於 營養不均或不良。從前的醫學完全忽視了膳食與疾病的關連,此種對根本問題的忽視,可說是只有一隻眼睛的醫學。例如在美國醫學院,只有4%把營養課程當做必修科目;高達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的醫院,供應住院病人的飲食在營養學上是錯誤的,因此疾病沒有治好或延遲治癒的例子很多。因為20世紀特有的、偏頗的思考路線支配了醫學界,此種“擊退細菌、濫用抗生素”的醫學觀念,只會產生出不具有營養知識的醫師和面臨“超級細菌”的威脅;中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也是抗生素生產大國:年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出口3萬噸,其餘自用(包括醫療與農業使用),人均年消費量138g左右(美國僅13g)。
據2006—2007年度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葯監測結果顯示,全國醫院抗菌藥物年使用率高達74%。而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如此大規模地使用抗生素,在美英等發達國家,醫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僅為22%—25%。中國的婦產科長期以來都是抗生素濫用的重災區,上海市長寧區中心醫院婦產科多年的統計顯示,目前青霉素的耐藥性幾乎達到100%。而中國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則高達70%,其中外科患者幾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達97%。
另據1995—2007年疾病分類調查,中國感染性疾病佔全部疾病總發病數的49%,其中細菌感染性佔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說80%以上屬於濫用抗生素,每年有8萬人因此死亡。這些數字使中國成為世界上濫用抗生素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遺憾的是,醫學界不僅沒有發覺到其片面性,還以為那就是非常進步的近代醫學,以致往往只掌握了疾病的一面而不是全面。美國“分子矯正醫學會”會長雷沙醫學博士說:“從前的醫學只是以醫藥勉強抑制疾病,是一種欺瞞世人的手段;實際上,只要人體細胞擁有良好的生態及正常、均衡的營養,基本上是不會患疾病的”。未來顯然要考慮到“細胞”的“營養”及“代謝”問題,這才是人類的最新醫學—— 營養醫學。
營養醫學是一門比較新的學問,整合了中醫學、西醫學及臨床營養學,研究營養素與疾病預防、治療的關係。營養醫學是現代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營養學、中醫學中的養生學等學科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所產生的一個交叉學術領域的綜合學科。它不但有很強的理論性,而且與醫療實踐結合非常緊密。在這一領域藥物和營養得到高度的辯證的統一,營養醫學是現在乃至將來疾病治療的非常重要的一門新興學科。必將會迎來醫學界一場革命。
營養醫學強調的是整體醫學、預防醫學,是釜底抽薪清除病因的(治本)醫學和養生學。對於很多疑難病、慢性病,甚至西醫普遍認為的不治之症,具有良好的對策和效果。通過十幾年的臨床實踐,患者達數萬人之多,並涉及多種西醫認定的不治之症,顯示出非凡的療效,證實了這一新理論的正確性。
營養醫學的理論和實踐,不但可以同時理解中醫和西醫的生理學、病理學,為深入理解傳統中醫學奧妙開闢了新思路,對大部分過去用現代醫學無法解釋或認為是不治之症的許多病症,通過營養醫學的新理論、新發現的啟示下,得到了非常圓滿的解釋,並找到了切實可行的治療方法。對目前醫學所遇到的困境預示了新出路,更為人類未來健康、防病治病帶來新希望。
營養醫學的理論認為:疾病的本質是人體細胞受損傷的過程,治療的過程實際上是受損傷細胞修復的過程。所以,均衡營養一個細胞,預防一個疾病;缺乏一種營養素,產生一種疾病。營養素的運動和更新,是恢復人體細胞功能的根本方法。因為它們的運動,撞擊了周圍的細胞,從而補充細胞營養、激活、改善細胞的活力。故要使細胞功能恢復,必須及時補充均衡的營養來激活細胞,改善細胞生存的內外環境,改變其周圍營養的濃度與壓力。人體內營養的運動規律,是壓力高的向壓力低的方向運動,濃度高的向濃度低的方向疏散。營養運行特點:是細胞外的營養向上行,細胞內的實體物質向下行。在升降的運行中,細胞與營養的撞擊,是細胞運動的動力之一。
人體內空間是細胞運動、營養素調節的場地,只有這些空間純凈,營養素流通順暢,人體才能回歸自然,恢復和保持健康。細胞的運動與細胞的周圍環境有密切關係,細胞周圍空間營養的壓力與濃度的變化,直接影響細胞的開合與輻射。周圍空間營養濃度越高,壓力越大,其細胞內的物質越積聚,即形成傳統中醫所謂的氣血淤滯,它是造成細胞功能失調的主要因素。臟腑疾病的起因是物質、營養不能疏散,從而形成淤滯所致,即氣血不通而形成疾病。
營養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也是治療疾病和健康長壽的保證。“醫食同源,葯食同根”,說明營養和藥物有異曲同工之處。合理均衡的營養可以提高人體預防疾病的能力,減少併發症,促進疾病的康復。在醫學模式發生變化的今天,營養的治療作用越來越顯得重要。科學、合理、及時、均衡的營養治療,是臨床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臨床醫治水平、恢復機體組織細胞功能起決定性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