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龔
王龔
人物關係
東漢中期名臣王龔
建光元年(121年),王龔升任司隸校尉,於次年調任汝南郡太守。他為政主張溫和,好才愛士,引進郡人黃憲、陳蕃等人。黃憲儘管不屈就,陳蕃卻應命入仕。陳蕃性氣高明,最初到太守府時,王龔沒有立即召見他。他於是留了個字條就稱病回去了,王龔發怒,要將陳蕃除名。汝南郡功曹袁閬要求見王龔,說:“聽說《傳》有言:‘人臣不為君所了解,不敢立於朝。’陳蕃既然是按賢者引見的,就不應當按非禮辭退。”王龔為之改容說:“是我的過失啊!”於是又很有禮貌地對待他。因此後進知名的人都敬佩王龔。
永建元年(126年),王龔被徵召入朝擔任太僕,調任太常。
永建四年(129年)九月,升任司空。陽嘉二年(133年)五月戊午,王龔因發生地震被罷免。
永和元年(136年)十二月,王龔升任太尉,位列三公之首。他在任上嚴肅謹慎,如果不是公事,不與州郡官員通書信。他所辟舉任命的,都是海內德高望重的長者。
王龔深深痛恨宦官專權,有志挽救這種局勢。於是上書極言宦官的禍害,請順帝放逐他們。宦官們都感到害怕,指使門客上奏誣衊王龔有罪,順帝命王龔及早親自講明真實情況。王龔以前的掾屬李固當時任大將軍梁商的從事中郎,痛恨宦官專權,上書極力陳述他們的罪狀。李固向梁商上書說:“王公具有堅貞的節操,無端遭受奸佞的陷害,大家聽說這個消息,無不為之嘆息恐懼。以三公的尊嚴地位,沒有前往司法部門為自己申辯訴冤的道理。即令他對朝廷稍有不滿,往往讓他自殺,所以,按照慣例,沒有大逆不道之罪,不至於審問三公。假如王公突然發生其他意外,那朝廷就會蒙受謀害賢能的惡名,群臣就沒有營救和保護忠良的氣節了!俗話說:‘好人正處在患難之中,我們即使再餓,也顧不上吃飯。’這正是救人的時候。”梁商便立即向順帝進言,事情才告平息。
永和二年(137年),王龔因中常侍張昉等獨攬朝廷大權,打算提出彈劾,要求順帝誅殺他們。後由於宗族和親戚中有人用前朝太尉楊震的遭遇進行勸阻,王龔這才作罷。
王龔在職五年,於永和五年(140年)以因老且病為由辭職回家,最後在家中去世。
王暢,字叔茂,“八俊”之一,官至司空。
王謙,官至大將軍何進的長史。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以文才知名,官至侍中,封關內侯。
山陽郡太守薛勤在妻子去世時不哭,等到將要下葬時,他前往說道:“所幸不是夭折,還有什麼可以遺憾的呢?”等到王龔妻子去世時,王龔與幾個兒子一同拄杖服喪,時人把這兩件事放在一起來譏諷。
《三國志·卷二十一·魏書二十一·王衛二劉傅傳第二十一》
《後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第四十六》
《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一·漢紀四十三》
《資治通鑒·卷第五十二·漢紀四十四》
李固:王公束行厲節,敦樂藝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眾人聞知,莫不嘆栗……王公沈靜內明,不可加以非理。
曹植:自君二祖,為光為龍,僉日休哉,宜翼漢邦。或統太尉,或掌司空,百揆惟敘,五典克從,天靜人和,皇教遐通。
張璠:龔字伯宗,有高名於於天下。
范曄《後漢書》:①張晧、王龔,稱為推士,若其好通汲善,明發升薦,仁人之情也。夫士進則世收其器,賢用即人獻其能。能獻既已厚其功,器收亦理兼天下。其利甚博,而人莫之先,豈同折枝於長者,以不為為難乎?昔柳下惠見抑於臧文,淳于長受稱於方進。然則立德者以幽陋好遺,顯登者以貴塗易引。故晨門有抱關之夫,柱下無朱文之軫也。 ②安儲遭譖,張卿有請,龔糾便佞,以直為眚。 ③若李固、周舉之淵謨弘深,左雄、黃瓊之政事貞固,桓焉、楊厚以儒學進,崔瑗、馬融以文章顯,吳祐、蘇章、種暠、欒巴牧民之良干,龐參、虞詡將帥之宏規,王龔、張皓虛心以推士,張綱、杜喬直道以糾違,郎顗陰陽詳密,張衡機術特妙,東京之士,於茲盛焉。
沈欽韓:薛勤慕莊子之達,生判合之親,喪同行路,固可譏矣。若龔率由典禮、齊衰期杖,十五月而禫,期喪之重未有過於妻子者,於龔何所譏乎?
周壽昌:王龔諸子並杖,亦過矣,大約當時譏龔者譏其與諸子並杖行服,不能列在服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