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
南朝宋史學家
范曄(398年—445年),字蔚宗,順陽(今河南南陽淅川)人,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官至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后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孔熙先、彭城王劉義康的政變陰謀,事敗被處斬,死時年48歲。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398
出生
398年出生。
0420
應招出仕
420年劉裕代晉稱帝,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后遷為秘書丞,因父喪離職。
0430
任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司馬
430年服喪期滿,擔任征南大將軍檀道濟的司馬、兼新蔡太守。
0432
寫出歷史名作《後漢書》
432年因被貶職,鬱郁不得志,就在任內整理各家關於後漢的史籍,開始從事後漢史的編纂工作,企圖以此排解痛苦。通過研究史事,范曄打開了眼界,憑著個人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一腔熱情,終於寫出了他的歷史名作《後漢書》。《後漢書》為文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書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後漢史。
0440
投靠始興王劉浚
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徐州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0445
逝世
445年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南朝
雖出名門,但由於是妾生的庶子,地位並不高。據傳母親入廁時所生,因額頭被磚磕破,遂得小名“磚”。出生后,因伯父無子,就被過繼給范弘之,因而得襲爵位,封武興縣五等侯。
自幼酷愛讀書,幼年即博覽家中藏書,善文,能作隸書,並通曉音律。
義熙十年(414年)州郡徵召為主簿,被范曄拒絕。
元熙二年(420年)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劉義康門下冠軍將軍,后遷為秘書丞,因父喪離職。
元嘉九年(432年)冬彭城王劉義康母親王太妃去世。下葬當晚,劉義康召集同僚舊友料理喪事,聚會於東府。時弟弟范廣淵為司徒府祭酒,范曄就和王深、王廣於范廣淵處飲酒,開北窗欣賞輓歌為樂。劉義康大怒,降范曄為宣城太守。
因被貶職,鬱郁不得志,就在任內整理各家關於後漢的史籍,開始從事後漢史的編纂工作,企圖以此排解痛苦。通過研究史事,范曄打開了眼界,憑著個人對歷史問題的理解和一腔熱情,終於寫出了他的歷史名作《後漢書》。《後漢書》為文簡明周詳,敘事生動,書成后遂取代了以前各家的後漢史。
元嘉十五年(438年)任滿,調任長沙王劉義欣鎮軍長史,加封寧朔將軍。次年嫡母(父范泰正室)去世,按禮數范曄應立即赴喪,但范曄以患病為由,過了好久才動身,並攜帶妓妾同往。御史中丞劉損上表檢舉范曄一系列的違禮行為,宋文帝欣賞范曄的才華,並未將他治罪。
元嘉十七年(440年)服喪期滿,投靠興王劉浚,任后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劉浚任揚州刺史后,不問政事,一應事務全部委託范曄。因此范曄仕途暢達,不久升為左衛將軍、太子詹事。
元嘉十七年(440年)因彭城王劉義康長期執政,威權日重,宋文帝猜忌心起,遂以“合黨連群,陰謀潛計”的罪名解除了劉義康的宰輔職務,貶為江州刺史。孔熙先因劉義康有恩於其父,便聯絡朝臣,密謀反叛,更立劉義康為帝。掌握禁軍,有盛名,又多年在劉義康的部下為官,所以在網羅黨羽時候,成了孔熙先首先留意的對象。孔熙先首先結交范曄的外甥謝綜,謝綜為報答孔熙先,就把他引薦給了范曄。孔熙先認識范曄后,傾全力伺候,並拉攏賭博,故意輸錢。貪心錢財,又欣賞孔熙先的才幹,於是二人關係越來越好。孔熙先見時機成熟,就嘗試慫恿參與謀反,被范曄拒絕。孔熙先又用朝廷拒絕聯姻一事相激,劉義康也為宣城之貶向范曄頻致歉意,終於參加進來,決心反叛朝廷。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九月征北將軍衡陽王劉義季、右將軍南平王劉鑠外出邊鎮就任,便約定在這天舉事,但由於沒有約好,政變未能如期舉行。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十一月徐湛之上疏文帝,告密范曄是政變的主謀,並呈報參與政變的名單和相關書信證據,文帝隨即詔書“馬上逮捕,依法窮詰”。當夜,文帝遣人秘密收捕謝綜、孔熙先,又詔朝臣會聚東閣,質問范曄為何謀反。在倉猝之際非常恐懼,慌忙否認。文帝告知其謝綜、徐湛之、孔熙先等都已供認,又擺出書信證物,承認謀反事實,表示“有負於國、罪行深重,願被處死。”第二天,被送入獄,詢問徐湛之關押何處,才得知告密者正是徐湛之。於是,稱病請求更換獄所,得以和謝綜等人成為隔壁。告訴他們告密者是徐湛之,入獄后,以為自己會被即刻處死,不料因文帝追查案情,二十多天未見結果,以為尚有生存希望。孔熙先譏諷怕死。十二月被押赴刑場,時年四十八歲。其子范藹、范遙、范叔委等皆被株連,唯有孫子范魯連倖免於難。
《後漢書》記事上起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元年(25年),下訖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囊括東漢一代一百九十六年的歷史。范曄原計劃寫十紀、十志、八十列傳,十志,他委託謝儼代撰。謝儼捲入統治階級內部鬥爭,與范曄同以謀反罪名被殺,志稿與范曄所寫的序例隨之散佚。梁人劉昭注《後漢書》時,因范曄曾稱讚過西晉人司馬彪的《續漢書》,遂取其八志以補范書之缺。
創作主旨
在獄中,寫了一篇《獄中與諸甥侄書》,自述其編纂《後漢書》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內發論,以正一代得失”,這樣明確地提出寫史為政治服務,可以說是歷史上的第一人。因此,特別重視史論,他採用論贊的形式明文評論史事,把史論作為重心,成為《後漢書》的一個特點。
體例創新
《後漢書》大部分沿襲《史記》《漢書》的現成體例,但又有所創新。首先,他在帝紀之後添置了《皇后紀》。東漢從和帝開始,連續有六個太后臨朝,把她們的活動寫成紀的形式,既名正言順,又能準確地反映這一時期的政治特點。其次,《後漢書》新增加了《黨錮》《宦官》《文苑》《獨行》《方術》《逸民》《列女》七個類傳。是第一位在紀傳體史書中專為婦女作傳的史學家;首創的《文苑傳》更是把握了漢代的文學發展趨勢,將孔門四科中地位最低的文學擺到了應有的位置;此外,《黨錮傳》《宦官傳》都是為反映一代特點、概括一代大事而設立的。
此外還繼承了司馬遷“通古今之變”的編撰思想,在很多序、論中,打破朝代的斷限,盡量地把某一歷史現象的發生、發展及其結果描述清楚,力圖有所歸納。這種從歷史形勢發展上論述古今變異,總結歷史發展規律的史學研究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在《黨錮列傳》序中,詳細地論述了從春秋到漢末士風的變遷,認為“上好則下必甚,矯枉故直必過,其理然矣”,看到了某些歷史現象向矛盾的對立面發展,企圖用“理”來概括說明;在《黨錮列傳》序中,還用四組矛盾的事物來比喻黨錮問題所面臨的矛盾,闡述了作者的樸素辯證法思想,這在過去的史書上是極少見的。
藝術
《後漢書》結構嚴謹,編排有序。如八十列傳,大體是按照時代的先後進行排列:最初的三卷為兩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其後九卷是光武時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將領;卷十三至四十二,卷首人物則生活在明、章、和三帝時期,並以行止相近或依世系合傳。下面又有十一卷安、順帝時期的名人,再下是桓、靈、獻三朝人物;六十六至七十四卷為循吏等九個雜傳,最後六卷為邊族列傳。《後漢書》的嚴謹還表現在范曄能夠堅持一事不兩載的編撰原則,凡一事與數人相關的,則見於此必不見彼。全書經過范曄的悉心訂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
作史,十分講究文采,其《後漢書》文辭優美,簡潔流暢,不僅慣於大量使用對句、整句,而且在句式上出現了四六相間的標準駢體形式,造句明顯傾向於整齊化、駢儷化;還致力於追求語言的聲韻美,運用音韻的規律來潤色序論的創作,其序論贊,文辭精美、音節和諧、鏗鏘可誦,富有音律美。
同時使用的類敘法也很有特色。他把人品相同的人合為一傳,有時甚至打破時間界限,如王充、王符和仲長統皆因立論切中時弊,本人又淡泊榮辱,雖不同時代也合為一傳。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書的容量,給不少人品很好但事迹不多的人造成了立傳機會。
是一個無神論者,反對天命論、圖讖說。在《李通傳》論中,他對李通以“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的讖文鼓動劉秀起事評論說:“天道性命,聖人難言之,況乃臆測微隱,猖狂無妄之福,污滅宗親,以觖一切之功哉!”他還在《張衡傳》中收錄了張衡的反圖讖疏,表明了贊同的態度。他把吳雄、趙興和陳伯敬三人合載於《郭躬傳》后,吳雄、趙興兩人不信巫師,故犯妖禁,非但沒有族誅反而三世為官;陳伯敬矩步端膝,諱言死字,卻不免刀鋸,通過史實論證了陰陽禁忌的荒誕。
《後漢書》的進步性還體現在勇於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頌正義的行為方面。《後漢書》一方面揭露魚肉人民的權貴,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剛強正直、不畏強暴的中下層人士。在《黨錮傳》中,他為二十一人立傳,竭力歌頌他們的氣節,對張儉、范滂、李膺等人也寫得生動傳神。雖然同情人民的痛苦,但反對農民起義,他對黃巾起義基本上持否定態度,並未對起義領袖張角等立傳。
除《後漢書》外,尚有集十五卷,《和香方》一卷,《雜香膏方》一卷,《百官階次》一卷,《齊職儀》五十卷,皆佚。存世僅有《後漢書》《雙鶴詩序》《樂游應詔詩》。
輩分 | 關係 | 姓名 | 簡介 |
家世 | 曾祖 | 范汪 | 東晉安北將軍,歷任徐州、兗州刺史。 |
祖父 | 范寧 | 經學家,官至豫章太守。 | |
父親 | 范泰 | 字伯倫,歷任天門太守、中書侍郎、御史中丞,著有《古今善言》等。 | |
伯父 | 范弘之 | 襲爵,過繼范曄為子。 | |
平輩 | 長兄 | 范昂 | 嫡母所生,年輕時去世。 |
次兄 | 范皓 | 曾任宜都太守。 | |
三兄 | 范晏 | 為侍中、光祿大夫。 | |
弟弟 | 范廣淵 | 歷任撫軍咨議參軍、記室、司徒祭酒。 | |
子嗣 | 兒子 | 范藹 | 范曄被處決時,同時遇害。 |
范遙 | |||
范叔蔞 | |||
孫子 | 范魯連 | 范藹之子,因為吳興昭公主的外孫,被充軍,倖免於難。 | |
侄孫 | 范縝 | 字子真,仕齊梁兩朝,著名思想家、無神論者。 |
對《後漢書》的體裁問題是動過一番腦筋的。據《隋書·魏憺傳》記載,著書時曾對紀傳體和編年體進行過比較。他說:“《春秋》者,文既總略,好失事形,今人擬作,所以為短;紀傳體,史班之所變也,網羅一代,事義周悉,適之後學,此焉為優,故繼而作之。”這表明在他看來,採用紀傳體寫史比編年體更能全面地反映歷史的本來面目,能給後人提供更多的東西。
《宋書·卷六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南史·卷三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墓位於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老縣城(今老城鎮)南35公里埠口街的東側(已被丹江口水庫淹沒),共有9座墓冢,被稱為“范氏九冢”。
李延壽《南史》:“夫令問令望,詩人所以作詠,有禮有法,前哲由斯播美。觀夫范、荀二公,並以學業自著,而干時之譽,本期俱不為弘。雖纔則有餘而望乃不足。蔚宗藝用有過人之美,跡其行事,何利害之相傾。”
劉昭:范曄後漢,誠跨眾氏。
劉知幾:范曄博採眾書,裁成漢典,觀其所取,頗有奇工。
章太炎:史、漢之後,首推後漢書。
陳寅恪:蔚宗(范曄字)之為後漢書,體大思精,信稱良史。
邵晉涵:范氏所增《文苑》《列女》諸傳,諸史相沿,莫能刊削。
王先謙:范蔚宗氏後漢書拔起眾家之後,獨至今存。至於比類精審,屬詞麗密,極才人之能事。
程千帆:魏晉以降,駢儷大興。諸撰史者,多遵班軌。乎范氏,遂彌復究心於宮商清濁,贊論則綜緝辭采,序述則錯比文華,而文史凡於不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