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三街鎮的結果 展開
- 廣西桂林市靈川縣三街鎮
- 雲南省楚雄市下轄鎮
三街鎮
雲南省楚雄市下轄鎮
三街鎮隸屬雲南省楚雄市,位於雲南省楚雄市西部,距楚雄市府鹿城100千米東與楚雄市大過口鄉交界,西與楚雄市八角鎮、樹苴鄉相連,南與楚雄市中山鎮接壤,北與南華縣一街鄉毗鄰。總面積206平方千米。截至2017年9月,三街鎮共轄11個行政村,238個村民小組,306個自然村,2.4萬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三街鎮常住人口為17708人。
三街鎮政府所在地三街,為楚雄市內山區最大的農村集市,按陰曆逢三為街鎮,改革開放后,陰曆逢八也為街鎮,集市進一步繁華。三街盛產核桃、茶葉、烤煙。無煙煤儲量豐富。三街鎮有耕地面積2.11萬畝,其中:水田2200畝,旱地1.89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85萬畝,設施農業佔地面積25萬畝。林地21.73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6.51萬畝,省級公益林7.2萬畝。境內主要居住漢、彝、苗、回、白等14個民族。
2018年,三街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93億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萬元,同比增長12%。
明清為前河哨,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設八哨訊於此,並設三街塘。
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三街塘屬前安鎮,鎮公所設在三街。
1949年5月,中共滇西工委在哨區建立游擊區,三街是八哨區政府所在地。
1950年為八哨聯合政府駐地,稱前安鄉。
1951年4月,五區改為六區。
1956年4月,六區改為三街區。
1959年3月,三街區改為三街公社。
1961年9月,三街公社改為三街區。
1966年10月,三街區劃出西康朗等五個大隊屬大過口公社,其餘成立三街公社,並划屬南華縣轄。
1967年,三街公社划回楚雄縣轄。
1972年8月,三街公社又劃出樹苴等五個大隊屬樹苴公社。
1984年4月,三街公社改為三街區。
1992年,三街區改為三街鎮。
三街鎮
三街鎮
全鎮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切割較為嚴重,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645米,最低海拔1200米,相對高差1445米,鎮政府駐地海拔1780米。
三街河由北向南縱貫全鎮境內,流經八角鎮后注入禮社江。
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風災、冰雹、泥石流、滑坡等。
三街鎮有耕地面積2.11萬畝,其中:水田3200畝,佔耕地面積的15.2%;旱地1.79萬畝,佔耕地面積的84.8%,人均耕地0.87畝,林地21.73萬畝,其中:國家級公益林6.51萬畝,省級公益林7.2萬畝。
鎮境內自然資源豐富,農作物多為一年兩熟,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烤煙、蘿蔔、魔芋、小米辣等,主要農副產品為生豬、黑山羊、牛、魔芋、香菌等,主要經濟林果有核桃、茶葉主要野生動物有白鷳、猴子、麂子、野兔、豪豬、野雞、貓頭鷹、斑鳩、畫眉等。主要植物有雲南松、高山櫟、山茶花、馬纓花、楊梅、竹子等。野生食用菌有松茸、香菌、木耳、雞樅、牛肝菌等。
具有開採利用價值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無煙煤,初步探明儲量531萬噸,涵蓋全鎮8個村委會。
三街鎮,居住著漢、彝、苗、白、回等多個民族。全鎮有6923戶、2.4萬人,其中:彝族人口12159人,佔總人口的50.6%。全鎮有16個黨總支(支部)下設24個黨支部,有913名黨員;人口自然增長率6%,人口密度117人/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9月,三街鎮下轄三街、多衣樹、上新房、力戈、土牆、天生壩、螞蝗箐、背陰、普嘎、酒簸、黑泥11個行政村,238個村民小組,306個自然村。鎮人民政府駐三街村。
2006年末,全鎮總戶數5859戶,總人口2487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34人,佔總人口的3%;女性12275人,佔總人口的49?3%;漢族12900人,佔總人口的51?9%;少數民族11977人,佔總人口的48?1%。全鎮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21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共有居民6三街鎮一角838戶,比206年的6923戶減少85戶,減少1.23%;總人口2.39萬人,比2016年的2.4萬人減少15人,增長-0.06%。其中:男1.21萬人,女1.18萬人,農業人口2.23萬人,非農業人口1696人。18歲以下4983人,18—35歲5783人,35—60歲9568人,60歲以上3662人。出生人口366人,死亡310人,遷入148人,遷出66人。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有鄉村戶數5397戶,鄉村人口2.38萬人。有鄉村勞動力資源1.56萬個(其中勞動年齡內1.47萬),鄉村實際從業人員1.48萬人(其中男7577人,女7309人)。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全鎮有漢族(1.17萬人)、彝族(1.2萬人)、白族(15人)、壯族(4人)、傣族(4人)、苗族(124人)、傈僳族(7人)、回族(2人)、拉祜族(1人)、努族(1人)、滿族(1人)、布依族(1人)、朝鮮族(2人)、黎族(8人),共14個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三街鎮常住人口為17708人。
2006年,三街鎮黨委、政府抓住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兩個重點,堅持實施科教興鎮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進一步夯實農業、交通、生態環境、小集鎮建設四個發展基礎,不斷鞏固和發展糧食、烤煙、畜牧業、建築業、煤炭產業、勞務輸出五個產業,全鎮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實現“十一五”的良好開局。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做好糧農補貼兌現工作,補貼種糧面積2?79萬畝,兌現資金13?04萬元,切實減輕農民負擔。2006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9931萬元,比上年增長885萬元,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1442元,比上年增長82元,增長6%;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2?1億元,增長17?7%;糧食總產量777?2萬千克,比上年增長33?5萬千克,增長4?5%;財政自收收入242萬元,比上年減42?9萬元,減少16?1%。
抓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鎮黨委、政府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認真實施背陰大平掌村民小組新農村試點建設項目:修建入村公路300米,硬化入戶道路1600米;改廁31個,改廄31個,建垃圾池2個;建沼氣池31口;新建文化室80平方米。整個建設項目總投資5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5萬元,群眾集資11?2萬元,以勞折資13?8萬元。
全年完成烤煙種植4110畝,其中漂浮育苗4100畝,烤煙收購總量69?62萬千克(含出口備貨),指令性計劃平均單價12?47元,實現煙葉收購總值769?96萬元。共完成糧食種植面積2?79萬畝,糧食總產量777?2萬千克,比上年增33?5萬千克,增長4?5%,全年糧經比例達77∶23。
2017年,三街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56億元,比2016年的4.22億元增長3380萬元,增長8%,農民人均所得1.02萬元,比2016年的9026元增1230元,增長12%。
2017年,三街鎮公共財政收入2818.12萬元,比2015年的2351萬元增加467.12萬元,增長20%,公共預算收入915萬元,比2016年的791萬元增加124萬元,增加15.7%。
2017年,三街鎮共實施投資規模在500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1個,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3.3億元,比2016年的2.55億元增長7442萬元,增長29.1%;引進招商項目7個,完成招商引資2.03億元,在2016年1.56億元的基礎上增長4718萬元,增長30.2%。
2018年,三街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億元,完成招商引資2.43億元,完成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65萬元,其中完成非稅收入37萬元;完成向上增資238萬元。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93億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萬元,同比增長12%。新增市場主體81戶,註銷33戶,凈增戶數45戶。
三街鎮農作物多為一年兩熟三街鎮農作物,主要經濟林果有核桃、茶葉。
2017年,三街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5.19萬畝,比2016年的5.11萬畝增加733畝,增加3.3%;糧食總產量1.22萬噸,比2016年的1.18萬噸增加426噸,增3.6%。人均產糧509.9公斤,比2016年的491.7公斤增18.2公斤,增長3.7%。其中:夏收糧食產量3433噸,比2016年的3335噸增加98噸,增長2.9%;秋收糧食產量8798噸,比上年的8470噸增加328噸,增長3.8%。種植經濟作物1.66萬畝,比2016年的1.7萬畝減少369畝,減少2.2%,其中:油料種植2900畝,比2016年的3320畝減少420畝,減少12.6%;煙葉種植5790畝,比2016年的5440畝增加350畝,增加6.4%;蔬菜種植7280畝,比2016年的7150畝增加130畝,增長1.8%,產量1.7萬噸,比2016年的1.67萬噸增加304噸,增長1.8%。
2017年,三街鎮核桃產量1198.9噸,比2016年的1084.4噸,增108.5噸,增長10%;茶葉產量30.8噸,比2016年的29.1噸,增長1.7噸,增長5.5%;水果產量852噸,比2016年的804噸,增48噸,增6%。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大牲畜出欄4848頭,比2016年的4900頭減少52頭,增長-1.1%;豬出欄3.45萬頭,比2016年的3.5萬頭減少500頭,增長-1.4%;羊出欄2716隻,比2016年的2800隻減少84隻,增長-3%;家禽出欄21.01萬羽,比2016年的19.83萬隻增加1.18萬隻,增長5.6%。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大牲畜存欄9267頭,比2016年的9567頭減少300頭,增長-3.1%;豬存欄2.71萬頭,比2016年的2.73萬頭減少165頭,增長-0.6%;羊存欄6000隻,比2016年的5800隻增200隻,增長3.5%;家禽存欄9.9萬羽,比2016年的10.45萬羽減少5500羽,增長-5.3%。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有鄉鎮企業5個,從業人員2099人,完成鄉鎮企業總產值2.55億元,比2016年的2.58億元減少272萬元,增長-1.1%,利潤總額581萬元,比2016年的527萬元增長54萬元,增長10.2%,實交稅金477萬元。有個體工商戶903戶,比2016年898戶的基礎上增加5戶,增長0.6%,從業人員2292人,比2016年的2165人多127人,增長5.9%,實現總產值6.03億元,比2016年的5.59億元增加4360萬元,增長7.8%,利潤總額2230萬元,比2016年的2211萬元增加19萬元,增長0.86%,上交稅金348萬元,比2016年的127萬元增加221萬元,增加174%。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24億元,比2016年的2.29億元減少529萬元,增長-2.3%,各項貸款餘額9195.6萬元,比2016年的8016萬元增加1179.6萬元,增長14.7%。
三街是有名的革命老區,歷史文化厚重,代表性建築有三街烈士陵園、唐家大院(三街中學)、集鎮老街古建築等,可開發紅色旅遊、古鎮旅遊。三街鎮彝族人口佔總人口比重達49.5%,民族風情濃郁,是楚雄市彝族文化最為集中的鄉鎮之一。境內鎖水閣、石照壁、三尖山自然景觀獨特,歷史傳說動人,較適宜開發生態、探險、彝族文化旅遊。全鎮年均勞務輸出達6018人。
三街鎮代表唐家大院性建築有三街烈士陵園、唐家大院(三街中學)、集鎮老街古建築等。
唐家大院位於三街鎮三街中學內,原為唐立功的住所,建於民國年間(1912年—1949年),佔地1052.9平方米,坐西向東,一進兩院,其格局為“四合五天井”外套“三方一照壁”。現由正房、過廳樓、前後院南北廂房樓及四角耳樓等建築組成,為抬梁式硬山頂土木結構,均面闊三間,上下兩層。門、窗、檐口、柱頭都雕鑿有玲瓏精緻的木雕裝飾,照壁、外牆均有山水、花鳥等吉祥圖案。
南景線、南大線公路穿境而過,是楚雄市府鹿城通往樹苴、八角、中山、大過口、西舍路的主要通道。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有學校8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民族小學3所,小學4所),在校生1995人,其中初中生674人,小學生1321人;有教職工164人,其中中學59人,小學105人。
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義務教育宣傳力度及行政執法力度,鞏固“兩基”、“普實”成果,不斷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2006年,全鎮共有在校學生3142人,其中:初中1276人,小學186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鞏固率為99%。
加大農業科技培訓力度,積極做好新科技的引進、示範、推廣和普及,全年共開展科技培訓40場8450人次,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深入人心。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有衛生院1個,有醫務人員3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2人,核定病床34張;村級衛生所11個,村醫19人。
截至2017年末,三街鎮有文化站1個,站內有電子閱覽室1個,多功能培訓室1個,展廳1個,棋牌娛樂室1個,圖書室1個,乒乓球室1個。全鎮共有農家書屋圖書室5個。
搜集、挖掘、整理全鎮傳統民族民間文化。廣播電視推進“村村通”工程,電視收視率進一步提高,農村信息網路得到進一步完善。
2006年,全鎮門診1?26萬人次,總收入30?35萬元,減免金額6?19萬元;住院治療730人次,住院治療費167?58萬元,減免金額49?92萬元,2項共減免醫療費56?11萬元,有效地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2017年,三街鎮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21萬人,全年城鄉居民醫療門診減免3.12萬人次,減免金額164.53萬元,三街衛生院住院減免755人次,減免金額90.45萬元,州級以上醫院住院減免77人次,減免金額27.2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2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領取養老金人數3303人,發放養老金4.25萬人次,發放金額343.9萬元。領取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663人,發放資金321.63萬元;領取城鎮最低生活保障資金人數16人,發放資金5.02萬元;領取定期定量補助人數217人,發放資金106.38萬元;領取80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長壽補助人數346人,發放資金21.06萬元;領取五保供養資金人數177人,發放資金96.62萬元;發放臨時救助資金救助困難群眾160人,發放資金10.35萬元;發放城鄉醫療救助資金救助因病困難群眾311人,發放資金61.91萬元;發放義務兵家屬優待金18人,發放資金15.44萬元;發放教育精準扶貧資助76人,發放資助金7.6萬元;發放健康扶貧回補130人,發放資金24.51萬元;發放救災大米17噸,救災棉被250床,救災衣服200套。
2017年,三街鎮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1個,有床位9張,收養孤寡五保老人9人。
建設不斷完善。一是抓住煙田建設和扶貧項目工程建設機遇,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全年共投入資金497萬元,建成各類水利工程1239件,其中:小水池1227件,人畜飲水工程4件,安裝管道2件,三面光排洪溝支砌6件。累計投入勞動工日27?5萬個,完成工程量22萬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積500畝,改善灌溉面積1650畝,解決了42戶168人和78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全鎮農田水利化程度提高,人畜飲水條件不斷改善。二是組織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工程。實施總投資96?6萬元的多衣樹村委會多衣樹大村、凹補村、范家村、大路下村4個村民小組整村推進工程,完成擴修公路8?4千米,村莊道路硬化3?8千米,新建100平方米停車場1個,打擋牆200立方米,人畜飲水工程4件23?5千米。新建10立方米蓄水池7個,新建土木結構住房560平方米,新建沼氣池104口,畜廄改造3戶。三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交通條件,全年新開挖村組公路10條25千米。四是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項目,不斷改善村級辦公條件。共投資52萬元完成力戈村委會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和上新房村委會辦公樓新建工程。五是加強教育、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65萬元完成多衣樹完小遷建工程,投資80萬元完成普嘎明德希望小學建設;投資35萬元的三街中學四合院復古工程即將投入使用;投資41?6萬元完成中心衛生院辦公樓建設工程。
繼續貫徹執行國家林業政策,嚴厲打擊和查處破壞林地及各類毀林案件;加強森林防火、天然林保護、封山育林及退耕還林工作;繼續加強能源保護開發利用,新建沼氣池170口,推廣商品節能灶61台。
畜牧業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依靠科技進步,發展適度規模養殖,主攻畜禽出欄率、商品率,加強動物疫病防治,提高畜牧業養殖效益。全年大牲畜存欄8330頭,出欄1950頭,比上年增146頭,增長8?1%;生豬存欄1.86萬頭,出欄1.29萬頭,比上年增405頭,增長16.1%;羊存欄2146隻,出欄876隻,比上年增173隻,增長24?6%;家禽出欄11萬隻,比上年同期增1.6萬隻,增長11%;禽蛋產量45噸,比上年增2噸,增長2?7%。肉類總產量1245噸,比上年增6噸,增長1%。
全年鄉鎮企業完成營業收入2?1億元,完成計劃的100?6%,同比增長17.7%;完成現價增加值3934萬元,占計劃數3912萬元的100?5%;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2600萬元,完成計劃數1797萬元的144?7%;完成工商稅收323萬元,完成計劃數的108?4%。從業人員3205人,占年初計劃的100?3%,鄉鎮企業運行態勢良好。全年共組織輸出務工人員4046人,其中:市內1410人,州內市外1951人,省外262人,國外423人,實現勞務經濟收入1238萬元。
加強產業結構調整。2006年,全鎮9個村委會種植蘿蔔,總種植面積達3500畝,總產量1200噸,總收入達360多萬元,蘿蔔產業已初具規模。全鎮現有核桃種植面積2.87萬畝,已掛果取得效益9889畝,核桃年產量達297噸,產值594萬元,核桃產業發展前景良好。2006年,在土牆村委會試種小米辣20畝,產量達29噸,實現產值9?6萬元。蘿蔔、核桃、小米辣成為繼烤煙之後比較穩定的農業增收項目,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
人口與計劃生育繼續鞏固“三為主”和“三結合”成果,加強流動人口管理,貫徹落實獨生子女家庭“獎優免補”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努力提高人口素質。
2006年發放貼息小額信貸扶貧貸款100萬元,抓好州級單位掛點扶貧工程和春耕生產期間單位掛鉤和黨員幹部結對扶貧工作,捐資7200元,購買化肥4?6噸,解決了部分群眾人畜飲水問題;幫助部分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民政工作以搞好睏難救助、敬老院管理和擁軍助殘為重點,發放救災款5?6萬元,救災糧27萬千克,發放定補14?5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