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田善次郎
安田善次郎
父親是富山藩的下級藩士。17歲時作為僕人到江戶(今東京),26歲時用25元的資金在日本橋交換商店開設"安田屋"。開始從事金錢更換業,不久成為東京屈指可數的金融業者。1876年參加創立第三國立銀行,1880年設立安田銀行(今富士銀行)。1882年就任日本銀行理事,同時進入保險業。晚年捐獻了東京大學安田講堂、日比谷公堂。1921年被國粹主義者朝日平吾暗殺。
穩健紮實經營,集團成員家家盈利,富士、日立、日產等稱雄世界,是日本經濟騰飛重要支柱。富士集團是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之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安田財閥而發展起來的。日本人稱富士山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集團又稱芙蓉集團。
在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中,安田財閥雖然居三菱、三井、住友之後,但在某些方面他又是日本現代經濟的領頭羊。安田銀行的發展一直相當順利,到 1954年,安田銀行存款額高達139億日元,居日本同行業之首。二戰結束解散財閥時其金融機構的實繳資本佔全國該類資本總額的17.2%,位居日本四大財閥之首。
安田財閥所屬工商企業中有相當多的巨型企業,其支柱企業是鯰川義介的日產康採恩,這是一度居日本工業集團霸主地位的大型康採恩,它包括日產汽車公司、日立製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業,是一個龐大的企業集團。因此,鯰川義介不僅在安田集團,在日本經濟社會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日本現代工業的起步階段,可以說,鯰川義介的日產康採恩在電子、通信、光學等儀器方面如日中天;在重型機械工業方面,三菱有強勁實力,但日產在汽車方面則大大超過三菱。
在商貿方面,富士集團所屬的丸紅公司也有很強實力,是世界最大的商貿企業之一,在日本經濟的國際化的進程中功不可沒。
以經營錢幣兌換起家
安田家族原是明治維新時代的特權商人,以經營錢幣兌換起家。1863年,安田善次郎以25萬兩黃金為資本,在東京開辦安田屋錢莊,發展順利。1879年,安田經政府批准后,以錢莊為基礎創辦私營安田銀行,並逐步向紡織、建築、鐵路交通等領域擴展,形成了包括一批企業的經營集團。1912年,安田又組建起安田保養公司的持股公司,從而初步形成了在日本經濟中有較大影響的安田財閥。
安田善次郎雄心勃勃。1923年,他一次吞併了十家銀行;至三十年代初,安田財閥已擁有包括14家銀行、12家工商企業以及六家保險公司的大型財團。
由於安田善次郎奉行穩健紮實的經營作風,避免了呆賬、滯賬所造成的大起大落,所以到1945年,安田銀行存款額高達139億日元,居日本同行業之首。二戰結束之時佔領軍解散日本財閥,安田金融機構的實繳資本佔全國該類資本總額的17.2%,位居日本四大財閥之首。在解散財閥時,安田銀行於1948年更名為富士銀行。1952年日美條約簽訂之後,三井、三菱等財團積極恢復,而安田集團恢復較晚。一直到1960年底,才以富士銀行(即安田銀行)為首,開始集合二戰前的安田集團所屬企業,組建起芙蓉開發;1966年正式成立芙蓉會集團的組織。芙蓉會以富士銀行為核心,共同投資先後創辦了中小企業研究中心、芙蓉航空服務、芙蓉綜合租賃、芙蓉海洋開發、芙蓉情報中心、芙蓉石油開發等企業,增強內部聯繫,表現出強有力的集團行為。
安田善次郎的穩健紮實經營的作風,對整個富士集團,起到了很好的影響和指導,推動了該集團眾多企業的迅速發展。
富士集團的核心企業是安田善次郎創辦的富士金融企業,包括富士銀行、安田信託銀行、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安田人壽保險。在第一銀行和日本勸業銀行於1971年10月合併為第一勸業銀行之前,富士銀行存款在日本全國商業銀行中居第一位,國內匯兌和國外業務也處於領先地位;加之分支機構多,營業面廣,與東京地方關係密切等,其經營條件要明顯優於其他財閥的銀行。富士集團所屬工商企業中有相當多的巨型企業,其支柱企業是鯰川義介的日產康採恩。在商貿方面,富士集團所屬的丸紅公司也有很強實力,是世界最大的商貿企業之一。鯰川義介的日產康採恩包括日產汽車公司、日立製作所、日本油脂等77家企業。
徠日產汽車公司是日本的第二大汽車企業。1998年度,該公司的銷售額達到514.78億美元,居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17位,居日本第五位;資產額584.05億美元。
日產汽車公司是由鯰川財閥於1933年12月將日產業股份公司和戶田鑄物汽車部合併而建立;1935年設立橫濱工廠,生產日本式的小型汽車。這種小型車後來成了日產車的主要車型。1936年日本政府頒布汽車製造事業法,意在限制日本福特、日本通用等外資汽車廠商的發展,同時提高外資企業的稅收,富加汽車零部件的進口關稅,支持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日產汽車獲得大好發展機遇。1937年,日產公司從美國引進技術,開始生產日產牌普通小汽車,很快便暢銷日本市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刺激了日產汽車的大發展。他們為適應軍國主義的戰時經濟體制,改產卡車和其他各種軍用車輛,生產規模空前擴大。1942年,他們又研製生產出教練機和滑翔機,並於翌年新建專門生產飛機引擎的吉原工廠。
日本戰敗投降后,由於經濟恢復的需要,經盟軍佔領軍最高統帥部批准,日產公司很快便恢復生產普通車輛,又從佔領軍那裡接受了修理軍用車輛的訂貨。因此,在日本經濟普遍遭受戰爭打擊的情況下,日產公司卻是有得有失。這為該公司五十年代的大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朝鮮戰爭給日產汽車公司帶來了新的機遇。他們利用侵朝美軍和日本警察預備隊大量訂貨的資金,大肆更新設備,建立新的生產體制。1952年,該公司引進英國奧斯汀牌汽車的生產技術;1956年,他們又大規模引進自動式連續加工工作機。日產公司的設備技術迅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競爭實力得到顯著增強。
經過五十年代的養精蓄稅,日產公司迎來了六十年代的大發展。在國內,日產公司適應小轎車市場需求量不斷增長的態勢,及時興建了幾座專業化小轎車工廠;1962年建立橫濱工廠,專門生產青鳥牌小轎車;1963年建立村山工廠,專門生產摩天牌、桂冠牌小轎車;1966年,建立工廠生產日光牌小轎車和卡車,又兼并了王子汽車公司;1969年建立櫪木工廠,生產賽克勒克牌、光榮牌和櫻牌小轎車。在國外,1960年9月,在美國開辦美國日產汽車銷售公司,專門進口和銷售小轎車、卡車及其零件;1965年1月,在加拿大開辦日產汽車公司,以銷售小轎車和卡車;1966年又分別在墨西哥、澳大利亞、秘魯等國開辦生產和銷售汽車、卡車的子公司。六十年代末,該公司汽車產量超過了一百萬輛的水平。
由於管理上的某些問題,七十年代是日產公司發展不順利的時期,雖然他們於1978年新建了專門生產發動機的九州工廠,但還是被豐田汽車公司甩到了後面。八十年代以來,該公司又恢復了發展勢頭,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提出了所謂三角計劃:1/3產品在國內銷售,1/3產品供出口,1/3產品轉移到國外生產。與此同時,他們還大力投資科技開發與研究工作,著力提高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1985年度,公司生產汽車250萬輛,低於通用、豐田、福特而居世界第四位,比居第五位的雷諾公司多出近一百萬輛。
拓展經營 確立技術市場優勢
在發展汽車生產的同時,日產公司又大力投資發展紡織機械、火箭發動機等產品的經營;接著又加強小型無人宇宙飛船和宇宙基地主體輔助系統的研究,全力提高日產產品的技術含量,進一步確立技術日產的市場優勢。
日立製作所早期一直是鯰川義介的日產康採恩所控制的企業。該企業長期居日本最大企業的第二位,七十年代以前居新日鐵之後,八十年代以來一直居豐田汽車公司之後。1998年度,該公司銷售額高達624.10億美元,居世界最大工業公司的第12位;資產額816.96億美元。
日立製作所從修理電機一生產電機起家,原來是1910年設立的久原礦業日立礦山的電機修理廠;1912年分離出來成立久原礦業日立製作所。在不久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由於日本電機產品的進口受阻,日立電機一下子紅火起來。他們在鯰川義介的經營指導與資金支持下,擴大生產規模,因而逐步發展成日本最大的電機廠家之一。在隨後發生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戰爭中,日立製作所增加了日本軍部對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機車等產品的訂貨,因而得到了更快的發展。1939年度,日本兼并了東京瓦斯電氣,設立了多賀工廠和日立研究所,1940年設立了水戶工廠,1942年設立了中央研究所,1943年又相繼合併了理研真空工業、日昭電線伸銅、戶田鑄物,設立了茂原工廠。至1944年,日立已擁有日立、龜戶、茂原等11家工廠。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侵略失敗,使日立製作所的各個工廠受到重大損失。1950年美國發動侵朝戰爭,日立製作所獲得大量軍需訂貨,因而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
五十年代中期,日本家電五大件(收音機、電風扇、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開始發展,日立製作所抓住機遇加大投資力度,1954年增設和擴建了橫濱的生產收音機、電視機的專門工廠;1956年,多賀工廠開始設立生產電風扇、洗衣機的分廠。從1955年到1961年,日立在家用電器部門的投資總額高達四十億日元。與此同時,他們在組織和銷售方面,也採取了積極的措施,如專設日立家用電器銷售公司、建立家用電器事業部等。
在五十年代資金投入和機構建設的基礎上,日立製作所迎來了六十年代的大發展時期,又籌建了十幾個工廠,其中包括生產鍺晶體管的小體工廠,生產硅晶體管的高崎工廠,生產集成電路的武藏工廠;為增產彩色電視機而擴大了橫濱廠的生產規模,新建了專門生產彩色顯像管的佐侖分廠,建立了專門生產收錄兩用機的東海工廠、專門生產立體收音機的川半工廠、專門生產電視機的歧阜工廠和專門生產照明設備的青梅工廠等。在電子計算機領域,新建了生產存儲和輸出裝置的小田原工廠、生產電子計算機整機的神奈川工廠、製作軟體的軟體加工廠等。此外,他們還新建了生產控制器和配電盤的大翁廠和生產汽車零件的佐和廠。
逐漸向海外擴張
在國內擴充實力的同時,日立製作所還大力向海外擴張。繼1959年底在美國設立美國日立銷售公司之後,六十年代先後在巴西、印度、聯邦德國以及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設立了12家子公司;七十年代又先後在泰國、菲律賓、委內瑞拉、墨西哥、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美國、聯邦德國、美國等十個國家和香港地區設立了21家子公司;八十年代又在香港、聯邦德國等地增設了五家子公司,並在我國合資設立福建日立電視機有限公司。
按照鯰川義介的穩健紮實經營的理念,日產康採恩是沿著技術日產的路子發展的。同樣,日立製作所也是延著技術日立的路子發展的。八十年代末,他們擁有八個實力雄厚的研究所,各工廠還設有研製部;在全體職工中,有1/10從事研製工作。1982年度投入的研究與開發費用高達1630億日元,占當年銷售額的6.9%,這一比例居世界大型公司的前列。
安田與鯰川的穩健紮實經營的要訣,不僅使得富士銀行、日產汽車、日立製作等大批企業穩步發展成為日本的重要支柱,技術公司也為世界企業興旺發達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模式。
資料來源:
來自"http://wiki.mbalib.com/wiki/%E5%AE%89%E7%94%B0%E5%96%84%E6%AC%A1%E9%83%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