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麻鴨
分佈於湖南攸縣境內的鴨子品種
攸縣麻鴨產於湖南省攸縣境內的洣水和沙河流域一帶,以網嶺、鴨塘浦、坪陽廟鄉,丫江橋、大同橋、新市、高和、石羊塘等地為中心產區。攸縣麻鴨和鴨蛋遠銷廣東、貴州、湖北、江西,上海,香港,台灣等省市。攸縣鴨是國家級的著名蛋鴨型地方品種。
攸縣麻鴨具有體型小、生長快、成熟旱、產蛋多的優點,是一個適應於稻田放牧飼養的蛋鴨品種。湖南攸縣麻鴨被“國家水禽品種資源基因庫”引進並加以保護。
2020年5月29日,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
攸縣飼養麻鴨歷史悠久,經過長期實踐,攸縣人們在麻鴨選種、孵化和飼養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許多農戶以養鴨為生,或開鴨店,銷售雛鴨;或趕群鴨沿醴陵、株洲、湘潭、長沙一帶游,就地銷售;或到長沙、湘潭、漢壽、南縣等地開設鴨店並傳授技術。縣境鴨塘鋪、鴨店裡等地名,均因孵鴨、養鴨而得名。
攸縣麻鴨在國內享有盛譽。1981年7月,中央新聞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攸縣麻鴨》科教片。1984年2月,攸縣麻鴨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種,載入《湖南省家禽品種志和品種圖譜》。為了保護攸縣麻鴨這一地方良種資源,提高品種純度,攸縣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貿等部門,1981年將新市、大同橋劃為攸縣麻鴨保護區,開展原種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縣畜牧局共同開發攸縣麻鴨規模開發技術,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攸縣麻鴨是湖南省著名的蛋用型地方鴨種。全身羽毛黃褐色與黑色相間,形成麻色,故稱麻鴨,具有體型小、生長快、成熟早、產蛋多和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屬小型蛋用品種。攸縣麻鴨善行走、游水和爬坡,適宜放牧,特別適應稻田放牧。攸縣麻鴨體型狹長,呈船形,羽毛緊密。公鴨頭和頸的上半部為翠綠色,頸的中下部有白色羽頸環,前胸羽毛赤褐色,尾羽和性羽墨綠色。。母鴨全身羽毛呈黃褐色麻雀羽。脛、蹼橙黃色,爪黑色。產肉性能:攸縣麻鴨成年體重1.2~1.3千克,公母相似。在放牧和適當補料的飼養條件下,60日齡時每公斤增重耗料約2kg;每公斤蛋耗料2.3kg,每隻產蛋鴨全年需補料25kg左右。90日齡公鴨半凈膛為84.85%,全凈膛為70.66%;85日齡母鴨半凈膛為82.8%,全凈膛為71.6%。
產蛋性能:在大群放牧飼養的條件下,年產蛋最為200個左右,平均蛋重為62g,年產蛋重為10~12kg;在較好的飼養條件下,年產蛋量可達230~250個,總蛋重為14~15kg。每年3~5月份為產蛋盛期,佔全年產蛋量的51.5%;秋季為產蛋次盛期,佔全年產蛋量的22%。
繁殖性能:性成熟較早,母鴨開產日齡為100~110d,公鴨性成熟為100d左右。公母配種比例為1∶25。據新市鄉孵化坊於1974~1980年統計,種蛋受精率為94.8%,受精蛋的孵化率為82.66%。30日齡的育雛成活率在95%以上。
享受“國寶”待遇
2007年,攸縣麻鴨、酃縣白鵝日前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開始享受“國保”待遇。據稱,這2個良種家禽即日起將受到嚴格的掛牌保護。根據規劃,對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的地方良種,農業部將給予充足的保種專項資金支持;株洲市2個省級良種保種場將升格為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保種場,其出口將嚴格控制,以確保優勢基因不流失;2個品種的保護區不容外來品種“入侵”,嚴防純種血源混亂。
經農業部批准,株洲市2個地方良種已劃定保護區域。攸縣麻鴨保護區為網嶺、鴨塘鋪;酃縣白鵝保護區為炎陵縣十都鄉。言及該市兩個地方良種的優勢基因,株洲市畜牧專家陳向陽如數家珍:攸縣麻鴨成熟早、產蛋多;酃縣白鵝體型雖小,但生長速度快,早熟易肥。
歷經上千年的馴養和進化,本土家禽良種才擁有了獨特的優勢基因。但多年來,由於保種經費短缺、品改搞亂血緣等原因,純血緣種群下降,導致保種艱難,一些優勢基因面臨消失的危險。2004年,株洲市畜牧部門促成攸縣麻鴨、酃縣白鵝進入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去年,兩個品種被列為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此次正式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基因庫。
調料:啤酒、料酒
開油鍋,將油熟至70度時把鴨肉統統倒入鍋中,放姜、鹽、少量料酒、干辣椒,將鴨肉炒成金黃色;
放入高壓鍋內,倒入大概一瓶的啤酒,加入八角、桂皮;
燉上大概20分鐘左右,然後揭蓋,放入青蒜、味精,拌勻即可。
配料:姜、蒜、青紅辣椒、
調料:料酒
鴨砍成小塊;青紅椒去蒂切碎。
注意事項:
1麻鴨開膛去內臟后,不能用水沖洗,直接砍成小塊即可,因為這樣更能保證鴨肉鮮美。
2買鴨時,一定要多弄點鴨血,在攪拌鴨血時,多放點鹽,不然成不了形,影響最後的口感。
2020年5月29日,入選《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品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