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和平鄉

和平鄉地處桂北山區,三江侗族自治縣東南部,東鄰高基鄉,西接丹洲鎮,北連斗江鎮,南部和融安縣板欖鎮交界。

百科簡介


土地總面積108.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9251畝(其中水田3351畝),有林面積14萬畝。全鄉下轄5個村民委,44個自然屯,72個村民小組,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鄉2312戶,總人口7720人,常住人口5556人。居住著侗、漢、壯、瑤、苗等民族,其中侗族佔78.3%。和平鄉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鎮土地總面積278.6平方千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和平鄉戶籍總人口7720人,轄5個行政村。

鄉鎮概況


和平鄉民國屬丹陽區合水鄉,解放后並歸丹洲人民公社,改鄉建制後於1987年10月由丹洲鄉和斗江鄉劃分出來成立和平鄉。鄉政府駐地和平街,距縣城39公里,是全縣成立最晚的鄉鎮,全村轄和平、大寨、板六、青江、六溪等5個村民委。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少有平地,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林產品加工為輔。

經濟發展


十一五以來,和平鄉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各項事業齊頭並進,經濟、社會朝著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發展,全面超額完成了“十一五”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十二五”打下堅實基礎。特別是該鄉銳意進取,經濟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因地制宜,農業特色產業迅速發展;搶抓機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全力救災,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夯實基礎,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改善民生,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轉變作風,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據統計,2010年,和平鄉鄉鎮企業總產值由5年前的1150萬元提高到2719萬元,同比增長136.4%;農業生產總值由1289萬元提高到2947萬元,同比增長129%;糧食總產量由1800噸提高到2598噸,同比增長44%;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720元提高到3930元,同比增加128.5%;財政收入由45萬元提高到95萬元,同比增長111%;全鄉居民各項存款餘額達2198萬元,比2005年增長136%;2010年固定資產投入5580萬元,比2005年580萬元增長862%,年均增長172.4%。全鄉呈現出經濟繁榮、政治安定、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鄉鎮企業發展

全鄉現已建起有規模的竹木加工廠近20家,其他小廠100多家,年加工大量毛竹和杉木等農林產品,竹木加工廠年收入接近2000萬元,解決了大量就近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問題。近年和平鄉引進了平江電站、大明灘漂流、竹木和茶葉加工企業等項目900多萬元。

社會事業發展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人民群眾實惠增多。全鄉集中財力辦成了一批批民生項目,每年都基本落實為民辦實事好事目標。無償給農民提供茶葉、杉木種苗,及時兌現種糧、退耕等補貼;改造殘疾人、低保戶危房,基本完成貧困村整村推進工作。教育文化事業成效顯著,每個村都建有教學樓,全鄉中小學校都實施現代信息化遠程教育工程,落實“兩免一補”政策。2007年鄉中學被評為全市文明單位集體。衛生事業穩步發展,新建了醫務樓450平方米,添置了一批醫療設備,2008年全鄉共有農民6587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8%,基本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抓好城鄉環境的美化,繼續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69‰,較好地完成了縣裡下達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指標。城鄉低保做到應保盡保。

旅遊發展

旅遊業是和平鄉的新興產業,鄉境內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有大明灘生態漂流、三簾瀑布、大地岩洞、和平花街、上花仙女嶺、六溪釣魚山莊和萬畝竹林等風景點。大明灘生態漂流是其中的傑出代表,20公里的漂程,沿途水流湍急,驚險灘多,驚濤駭浪,兩岸郁竹蔥蔥,古樹藤纏,奇峰秀石,風景秀麗,青山與綠水相影成趣,輕筏漂過,美不勝收,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前來漂流。

交通建設


和平鄉位於三江縣東南部,距三江縣城39公里,森林覆蓋率達82%,是三江縣著名的竹木之鄉和土特產之鄉。1987年10月,和平從斗江、丹洲劃分出來成立新鄉的時候,只有一條簡易的機耕路往北接斗江鎮通往縣城。由於交通閉塞,缺乏與外地交流,使該鄉盛產的竹木及香菇、木耳、茶油、茶葉等土特產品無法變成“資產”,當地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當時該鄉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群眾生活十分艱苦和平鄉也因此被人們戲稱為“死角”。
為了解決群眾出行難、農產品運輸難等問題,1986年,三江縣投資修建了和平至斗江四級公路,由於當時的設備比較落後,全長28公里的和平至斗江四級公路到1989年才正式通車,但這條路卻改善和平鄉落後的交通狀況,眾多群眾因此走上致富之路。和平鄉大寨村最先搞個體運輸的覃敏,從農用車做到大客車,不但自己富了起來,還帶動了村上眾多人搞運輸富了起來。他由衷感嘆:公路對生活的改變實在太大了!
1998年,全長17公里的和平至六溪四級路修通,打通了和平鄉連接國道209線最便捷的通道。2003年,投資1200多萬元、全長31公里的和平至融安縣板攬鎮四級公路順利通車,成為209國道斗江鎮到融安段的附屬交通線,為湖南、貴州的物資出入廣西開闢另一條通道。自此,和平鄉往南至209國道、往東至融安縣、往北至三江縣城的通道已暢通無阻,原來的“死角”展現出無限生機,一躍成為三江融安兩縣交界交通樞紐。
解決了外部交通問題,和平鄉隨即著手解決鄉內交通問題。該鄉通過“村級公路建設大會戰”和“農村三項建設大會戰”,積極向上爭取項目,不斷加大資金投入,使農村公路建設進度突飛猛進:先後修通了六溪至上花、吊江至泗隴、吊江至拉乾、三湘至田邊、板妙至雨道、大地至平江、東嶺至六內、清江至大地八條村屯公路。2008年5月,和平鄉最後一條屯級路——寨旺至江腦公路順利通車,該鄉實現了屯屯通公路的目標,人們生活也因此而大大改善。
和平鄉和平村江腦屯村民覃祥雲說,還沒開公路前,江腦賣木頭到外面每方500元,因為靠人扛馬拉,運費就要250 元,現在車子可直接開到江腦拉木頭,每方木頭與以前對比凈增了250元的價值。
2009年,投資600多萬元的和平至六溪水泥公路和總投資5000多萬元,全長21公里和平至板欖柏油路工程完工,和平鄉實現村村通通水泥路、柏油路,屯屯通公路的目標。

十二五發展目標


和平鄉“十二五”奮鬥目標已確定: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3%以上。人口和計劃生育及安全生產工作各項指標控制在上級下達的指標範圍內,全鄉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