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鄉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

隴西縣轄鄉。1949年後設和平鄉,1958年併入文峰公社,1961年分設和平公社,1983年復設鄉。位於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92.8平方公里,人口1.3萬。有簡易公路接316國道。轄文鍾、閻家纁、丁家灣、潘家灣、永勝、車場、新康、雲川、黃寨、南岔、崖邊11個村委會。地處山區,大、小妙娥溝河橫貫中部。農業主產小麥、馬鈴薯,盛產胡麻、油菜、黨參等

簡介


和平鄉位於隴西縣東南部,地處大小妙娥溝兩側,地形呈“三溝五面坡”,東靠通渭縣,西連文峰鎮,南與永吉鄉毗鄰,北與渭陽鄉接壤。東西長約11公里,南北寬約10.5公里,總面積92.8平方公里,海拔1800—2200米,渭蒲公路橫貫其中,交通便捷。
該鄉轄8村56個村民小組,2987戶13619人,耕地面積42599畝,人均佔有耕3.1畝。農作物種植以冬小麥、馬鈴薯、玉米為主,經濟收入主要以馬鈴薯種植、勞務、畜牧收入為主。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289元。
和平鄉歷來屬隴西縣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保甲制度被摧毀,全縣劃為6個區公所,和平與翠屏(原三台鄉)、文峰鎮合建東三區,下轄8個鄉。1953年1月,全縣新設翠屏區,9月成立和平鄉人民政府、新民鄉人民政府(鄉址今和平鄉黃寨村吉灣社),歸屬翠屏區。1955年4月,鄉人民政府改為鄉人民委員會,9—10月,三區和十一區撤銷后,三區所轄和平、新民、永吉等8鄉劃歸文峰區,將新民鄉劃歸和平鄉。1958年3月,文峰區撤銷后,和平直屬縣人民委員會領導,同年9月,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將20個鄉縮編為5個人民公社,和平歸隴豐人民公社管轄。1959年5月,將隴豐人民公社劃分為城關、文峰2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文峰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轄三台、和平等6個管理區。1961年4月,文峰人民公社改文峰工作委員會,轄和平、永吉等6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6年5月,撤銷工作委員會。1968年4月,實行黨政不分的“一元化”領導,改為和平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1月1日,將革命委員會改為管理委員會,1983年7月,公社進行體制改革,和平人民公社黨委改建為和平鄉黨委、和平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建為和平鄉人民政府,下轄11個行政村。至此,全鄉轄11個村56個合作社。

行政區劃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文中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1]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潘家灣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2]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永勝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3]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車場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4]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新康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5]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雲川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6]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黃寨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7]
• 甘肅省隴西縣和平鄉南岔村民委員會[621122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