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鄉

黑龍江省密山市和平鄉

和平鄉為一地名,在我國黑龍江省、甘肅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青海省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鄉情概況


和平鄉隸屬密山市管轄。位於密山市東部2.5千米處,北與裴德鎮興凱鎮毗鄰,東與興凱農場12連相望,南與知一鎮相連,總面積為124平方公里,鄉政府設在幸福村,距市區1公里。該鄉總面積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8萬畝,水稻種植面積佔60%左右,是密山市主要水稻產區。鄉辦工業有化工、陶瓷、紙箱、制磚廠和煤礦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4382萬元。

區劃沿革


1947年秋,隸屬東安區管轄。1948年增設東興區,1950年9月改為第十三區。1956年3月,撤區劃鄉,分設和平、新農、新建、三人班、紅旗5個鄉。1957年8月,將三人班鄉改為東明鄉。翌年1月,將紅旗鄉併入東明鄉。1958年8月,成立和平人民公社。1961年9月,將永勝、和平等10個生產大隊劃歸新設立的雙勝公社管轄。1984年4月,改為和平鄉,同年11月改設和平朝鮮族鄉。

行政區劃


和平鄉共有12個行政村(幸福、東風、東升、三人班、農場、慶余、東興、新城、慶合、新建、新田、新立),其中4個朝鮮族村(東明、光明、興光、東鮮),全鄉共70個自然屯。全鄉總人口到2005年底為18696人(男9474人、女9222人),其中農業人口17921人,非農業人口775人。民族由漢族、朝鮮族、滿族、回族、蒙古族組成。朝鮮族人口4850人,是全市唯一的一個朝鮮族鄉鎮。

自然資源


和平鄉轄境地處穆棱河、裴德河二河之間的沖積平原,土壤肥沃,素稱“魚米之鄉”。和平鄉有二大資源,一是水資源,流經和平鄉的青年水庫二、三、四乾渠,總長36千米,灌溉面積2800公頃,穆棱河灌區總長26公里,形成了東鮮一、二乾渠排灌網,二大灌區灌溉了全鄉八萬畝水田。還有大小泡子360公頃,這些泡子發展了全鄉的養魚事業;二是草原資源,全鄉有草原面積153.3公頃,主要分佈在東明以東和穆棱河河套內,適用於養牛和畜牧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