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江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縣下轄鎮

斗江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東部,與桂林龍勝縣交界,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鎮土地總面積265.0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斗江鎮常住人口為15673人。徠轄1個社區和9個行政村。全鎮耕地總面積17182畝,水田面積11487畝,林地面積20572.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6.6%,民族文化濃厚,居住著侗、苗、瑤、壯、漢五個民族。209、321國道貫穿全境,東去龍勝、桂林,西去10公里為縣城古宜,下達融安、柳州等地;水路以潯江河為主,水陸交通十分便利。

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因鎮政府所在地斗江屯地處大小河交匯處,故稱斗江。
地理位置地處三江縣東部,東與桂林市龍勝縣接壤,東南與高基鄉毗鄰,南連和平鄉,西接古宜鎮,北與湖南省通道縣交界。人民政府駐斗江社區,電話區號0772,郵政編碼545504,距三江侗族自治縣縣城8千米。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境內屬山地中低山類型,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低,海拔一般在178-900米之間。各福山黃蓮山山脈在立於鎮境東部,由北向南延伸,為本縣與龍勝、融安兩縣分界嶺,主峰各福山海拔1052米。萊江嶺仙塘山山脈位於鎮境西南部,由北向南延伸,海拔均在1000米以下,為本鎮與丹洲、古宜兩鎮分界嶺。

自然資源


氣候資源

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18.2C,其特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期長、春夏雨量集中、秋季溫和涼爽、冬季乾冷少雪,極端最低氣溫-4.5C.極端最高氣溫39.1C,年平均日照時數1264.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684.9毫米

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資源主要為錳、釩、磷、鉀、鈾。斗江鎮是柳州市“奇石之鄉”。以其藏量大、品種多、質地佳,外形秀麗美觀而蜚聲天下,成為柳州、桂林奇石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洪澇、大風、冰雹。雷擊等。其中洪災年年都有發生,多發生在4-7月份,特別嚴重的是1954年夏,潯江河、斗江河同時發水,沿江兩岸多數村屯被淹,其中斗江寨水過坡頭坪,整個寨子淹沒在水中,3天後方退:又如1996年6月17-19日,沿江兩岸有126座房屋被水淹沒。再次是風災,最大風力可達8級,如最嚴重的有2003年,西北風向南灌進,遇到山體變成旋轉風,把整座木房子扭轉,刮離地面,致使斗江社區、牙林.扶平等村屯嚴重受災,共毀房屋2座,大樹數百株,森林160畝,其中倒房壓死1人,砸傷4人。又如冰雹,多發生在春夏之交,最嚴重的有1984年3月,冰雹襲擊達一個多小時,其中砸死學生1人,耕牛兩頭,砸毀房屋2座,全鎮有218座房屋蓋瓦被毀一半以上,造成許多農作物絕收、減產。再如雷擊,多發生在夏、秋兩季,嚴重時可擊毀電力設備和電器。整片樹木被電死。

行政區劃


政區沿革

1933年,設有高基、福安、龍勝等鄉,屬三江縣潯江區。1951年,屬三江縣第九區。1958年,屬東風公社。次年1月設斗江公社。1984年,斗江公社撒銷改為斗江鄉。1989年,斗江鄉設10個村公所、31個村民委員會。1997年11月,斗江鄉改為斗江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斗江1個居民委員會,沙宜、風凰、周牙、牙林、扶平、白言、灘底、東坪、思歐9個村民委員會。
名稱代碼城鄉分類
斗江社區~001鎮中心區
鳳凰村~201村莊
沙宜村~202村莊
周牙村~203村莊
牙林村~204村莊
扶平村~205村莊
白言村~206村莊
灘底村~207村莊
東坪村~208村莊
思歐村~209村莊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304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1607人。另有流動人口1536人。總人口中,男性12048人,佔52.28%;女性10998人,佔47.72%。總人口中漢族7571人,佔32.85%;有侗族7289人,佔31.63%;壯族7087人,佔30.9%;瑤族1049人,佔4.6%;苗族44人,佔0.19%。2011年,人口出生率12.18%0,人口死亡率7.22%0,人口自然增長率4.96%e。
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5千米,總面積265.2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2.76人。
2021年6月10日,根據三江縣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斗江鎮常住人口為15673人。

經濟


綜述

斗江鎮是三江縣重要的產糧區,地勢縣域內最為平整,有大量的河谷平地,是工農業發展的理想之地。2011年,斗江鎮全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686.7萬元,比上年增加3587.7萬元;財政收入約370萬元,比2010年增加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790元,比2010年增加505元。
2012年,斗江鎮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夯實基礎,壯大產業;彰顯特色,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富民強鎮;科學發展新斗江”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趕超跨域,切實推進“一中心,五基地”建設,兩茶產業、計生、教育、危改、扶貧、村村通等工作多次接受了縣、市、區、國家部委團體檢查,各項工作都取得較好成績。經濟總量持續擴大,發展勢頭又好又快。全鎮固定資產投資16830萬元,同比增長94%;農民人均純收入5846元,同比增長22%,超過預期目標;儲蓄總額1.1億元,同比增長10%,貸款總額1300多萬元,同比增長10%。特色產業鞏固提升,亮點紛呈。

第一產業

斗江鎮
斗江鎮
1、茶葉種植及加工。現全鎮有茶葉面積1.3萬畝,有“山寨皇”、侗鄉茗茶等茶葉品牌。主要分佈在無污染的東坪、思歐、灘底三個邊遠村,主要品種有“烏牛早”“福頂大毫”“福雲六號”等品種,年產量為1000噸。2011年,全鎮共完成茶葉種植620.7畝,新增茶葉面積以名優茶為主。
2、果蔬基地逐漸形成。鎮內有全縣最大的果場,佔地278畝的下余果場,主要種植沙田柚。羅漢果種植面積約2000畝,年產果3千萬個。現有水果種植面積1.2萬畝,以臍橙、沙田柚為主,沿321、209國道線分佈。斗江、周牙沿209、321國道線農戶開展蔬菜種植,補充縣城的“菜籃子”。2011年,周牙村村民通過訂單農業,承包30畝地開展科學種植,冬種兒菜,春夏種黃瓜,銷往廣東等地。積極推廣秋冬菜種植,今秋種植油菜2740畝,較上一年增加了1840畝。
4、隨著竹木生產加工基地的逐步發展,斗江鎮做好現有毛竹種植面積的低產改造,進一步加大竹子種植的力度,完成竹子種植500畝,完成任務數500畝的100%,全鎮毛竹面積已達3.3萬畝。
耕地面積16147畝,人均0.7畝。其中水田11315畝,早地4832畝,以種植水稻為主,冬春兩季多種植冬菜油菜等。2011年,農業總產值12712萬元。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5342.67噸。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水果為主,2011年,油菜種植690畝,共產菜油13.21噸;蔬菜種植有白菜,辣椒及蔥蒜等,產量達1406.3噸;水果類有西瓜、蜜瓜等,產量達132.03噸。
截至2011年末,林地面積231.60平方千米,其中用材林153.30平方千米,經濟林78.30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83%。經濟林中分別有油茶林35.434平方千米,年產茶油1594.53噸;茶葉7.408平方千米,年產鮮茶300.24噸;毛竹20平方千米,年產值900萬元;水果類15.458平方千米,主要品種為沙田柚,臍橙、柑橘、楊梅、桃李、板栗等,
2011年,產各類鮮果9274.8噸,全鎮林業人均年收人256元。

工業產業

斗江鎮
斗江鎮
1、竹木加工:斗江工業主要以竹木加工為主,2011年全鎮有上規模的竹木加工廠44家,主要製品有竹筷、竹飯勺、竹針等,大部分集中分佈在白言、扶平、斗江社區三個地方,年產竹筷約兩億雙,產值達1500萬元。
2、滑石加工:現有滑石粉加工廠1個,年加工滑石粉約1萬噸。3、電力:現有裝機容量為1000千瓦的電站2個。
以竹木加工為主,其他產業為輔。2011年,有廠、場84處,職工892人,竹木產品遠銷區內外。

第三產業

2011年末,企業570家,職工1520人:2011年,總產值1.038億元;
2011年。財政總收入333萬元,比上年增長9%,人均純收入4791元,比上年增長11.8%。
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9855萬元,比上年增長16.6%,各項貸款餘額1233萬元,比上年增長10%。 

交通


209因道、321國道在境內會合貫穿,過境長18.7千米,另有縣道斗江至高基公路總長11千米,斗江至和平鄉公路總長14千米,並連接融安縣道,直達209國道。水路可上通龍勝縣、下達縣城。
公共交通
2011年末,鎮區過境客運汽車日達28班次,日均客流量610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2個,各類文化隊伍15支;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5萬餘冊。美術。書法、攝影、文學及山歌業餘創作人員30人。

教育

斗江鎮
斗江鎮
2011年末,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585人,專任教師36人;小學14所,在校生110人,專任教師75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65人,專任教師75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53.20萬元,比上年增長11.06%。
科技北京林業大學、廣西林科院、廣西科技局、柳州市林業局、農業局、科技局、三江縣人民政府等7家單位在斗江社區與曾憲維共同創立油茶加工、茶葉加工及育苗基地。其中廠房佔地60畝,育苗基地150畝,目前有固定員工83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1個,其中鄉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村級衛生所10個;病床5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21.7張,固定資產總值2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4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5人。
2011年,全鎮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86.06%,

體育

2011年末,學校體育場15個,村級體育場8處,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員占常住人口的40%。

廣播電視

1994年建成有線電視站。2011年,有線電視用戶1100戶,人戶率達85%,另有室外收視器3200個,安裝率達98%。全鎮收視達100%。

社會保障

斗江鎮
斗江鎮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7戶,人數239人,支出443160元,比上年增長50.7%,月人均154元;醫療救助5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58人次,共支出15.29萬元。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775戶,人數2621人,支出1584936元,比上年增長1.18%,月人均50元。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7.7344萬元,比上年增長2.03%。敬老院1家,床位2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5人。2011年,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9910人次,參保率達85.1%。

開發項目

斗江鎮
斗江鎮
斗江鎮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樹立服務型政府,切實為投資商做好各項協調服務工作。亟待開發的項目有:1.投資約1100萬元的河東區小城鎮建設開發區。2.歸元、大坪、下塘彎、文武坡等地適合開發小水電項目。3.三鄉(鎮)林場,總面積6600多畝,非常適合農業開發。4.白言、扶平、灘底、思歐等地近3萬多畝的竹木、茶葉種植面積,是開發高檔次竹木產品、茶葉精加工的理想原材料。5、聞名全國的玩石之村--樂村,玩石市場亟待投資商開發。鄉鎮非公有企業情況。全鎮共有320家非公有鄉鎮企業,其中上規模的有36家,營業總收為8795萬元,安排就業人員960人,企業主要以竹木加工業為主,竹針、竹筷、竹飯勺、竹涼席、拼板等竹木製品遠銷廣州、武漢等地。企業規模以小企業規模經營為主,上規模的有投資100萬元,年產值800萬元的桂龍滑石粉加工廠和白言天勝竹木加工製品廠。
2012年,斗江鎮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及農民人均純收入均位於三江縣前列,而國家幹線高鐵工程(貴陽——廣州高速鐵路)以及連接珠三角和大西南腹地的桂三高速均穿過本鎮,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斗江鎮將成為柳州北部乃至廣西北部耀眼的鄉鎮之星!

鄉鎮建設

斗江鎮
斗江鎮
2011年,斗江鎮城鎮面貌有新變化。按照“打造三江縣宜居次中心鎮”的要求和“特色立鎮”的建設理念,加快集鎮建設步伐。實施鎮區亮化工程,投資50萬元完成斗江社區街道亮化工程,照亮了斗江街道的街頭巷尾。建設便民候車廳2個,逐步完善各項集鎮功能。新農村建設有亮點。投資74.7萬元完成同福山的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東坪、鳳凰等村的道路硬化,白言村戲台及球場,大辦屯公共服務中心,村容村貌得到改善。道路建設得到升級,通達工程不斷完善。投資385萬元建設斗江至灘底7公里水泥路;投資130萬元完成思歐至金城隘村級道路建設;投資160萬元建設屯級道路6條。投資55萬元新建3座橋樑。水利項目順利實施。投資140萬元完成了全鎮13000米水利和17個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完成了全鎮10個村(社區)共68處水利項目材料上報工作。
斗江鎮
斗江鎮
三江侗族自治縣斗江鎮以市委提出的“繼續解放思想,優化發展環境,紮實推進‘三個同步’,全面實施‘二次創業’”為指導,圍繞“經濟升級,生態優美新三江”的奮鬥目標,深入貫徹落實縣委“六個決定”,依託資源優勢,做強做大特色產業。
“柳州奇石看三江,三江奇石看斗江”。斗江鎮盛產奇石,其石以質優、色艷而馳名中外,且品種繁多。常見的有:彩卵石、黃臘石、紫卵石、沙卵石、鐵石、黑卵石、梨皮石、菊花石等,其中以雍容華貴、流金溢彩的黃臘石;色彩鮮紅、圖紋並茂的彩卵石;寶氣洋溢、古樸典雅的紫卵石三大奇石為主。它們經過千萬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吸日月之精華,聚山川之靈氣,形成可興、可賞、可品、可嘆的天然藝術品。斗江鎮奇石出產集銷地主要分佈在樂村、沙宜等地,兩地共有60﹪的村民從事這一產業,僅這項就給當地村民年人均創收達500元。經過多年的經營,大部份當地“玩”石者不滿足於如今的規模,紛紛擴大經營規模,分類分區展示別具特色的奇石種類,該地充分利用321、209國道橫穿境內的便利條件,加強宣傳力度,拉大小橫幅20餘條,還積極配合上級傳媒推介奇石資源。該鎮黨委政府根據市場發展的需求,積極引導當地從事“玩”石者成立奇石專業合作社,規範奇石市場,做強做大奇石產業。據不完全統計,奧運會期間,該鎮奇石交易額達100萬餘元。為當地新農村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奇石主要銷往港澳台及我國沿海地區。因石質佳、造型獨特,廣受遊客的青睞。
斗江河東
斗江河東
竹木又是斗江鎮另一優勢資源。全鎮有林面積19829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6.03﹪,是全縣竹木第一大鎮。豐富的竹木資源,為外商在當地興建竹木加工企業,提供理想原材料。該鎮充分發揮交通便利和林地面積寬廣的優勢,築巢引鳳,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破口,重點引進投資規模較大、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全鎮竹木加工廠40個,其中較大規模的有天勝竹器加工廠、后敏竹器加工廠、森泰木材加工廠、天仁木材加工廠、鴻發木材加工廠等。這些非公企業為該鎮年創稅135萬餘元,為510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嘉漢板業公司擬在斗江大蘭坪設加工廠,總投資500萬元。

招商引資

1、水電開發。斗江鎮水力蘊藏量為4萬千瓦,現僅利用2千千瓦,木洞水利樞紐位於斗江鎮斗江村上游1公里的潯江河段、209國道旁,距縣城10公里,交通極其方便,是培育三江縣電力企業骨幹、緩解三江縣電力不足壓力的重要項目,對三江電網建設意義重大。該工程總裝機容量約1.35萬千瓦,該項目在都柳江防洪規劃修編中,被列為都柳江防洪控制性庫容的預留,是結合發電、養殖、公路交通、航運、旅遊等綜合利用為一體的小型水利樞紐工程。木洞電站建成后將成為三江電網的骨幹電源點,有利於三江縣供電電源的穩定和電價的調節互補,對拉動經濟建設發展和保障鄉鎮企業電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牙林村文武坡、白言村江尾、東坪村大坪、灘底河等處可開發的小水電裝機容量均在1000千瓦以上,亟待有志之士來投資。
斗江鎮
斗江鎮
2、竹木加工。斗江鎮現有竹林2萬畝,有竹子加工廠20家,廠子規模較小,分佈散,產品較落後,利用率低,現相提高產品質量和利用率,提附加值高。
3、奇石開發。斗江石以藏量大、品種多、質地佳、外形秀麗美觀而蜚聲中外,但外人只知柳州石,不知三江石,其實柳州石主要以三江石撐起半壁江山,斗江奇石經營分散,以農戶為主,無法形成規模,現招有志之士打造斗江奇石招牌,將斗江奇石推世界。觀賞石基地獨具特色。通過拓展市場、加強宣傳,使斗江奇石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2011年,斗江共有35家奇石商店,從事奇石產業的農戶101家,分佈在古宜、321、209國道複線沿線的樂村、沙宜,逐步形成具有斗江特色的奇石市場。
4、小城鎮建設。斗江鎮西距縣城9公里,北通湖南、東接桂林、南下柳州,交通極為便利。由於歷史原因,斗江鎮街較為狹窄,可建設性不大,目前正在大力開發河東開發區。

郵政電信

2011年末,郵政所1處。電信企業1個;服務網點83個;固定電話用戶5894戶。電話普及率98%:行動電話用戶2937戶:網際網路用戶1541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73萬元。

能源

2011年末,用上沼氣能源2509戶,沼氣入戶率達49%。

給排水

1987年建成鎮自來水廠,年供水3.36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986米。供電1978年鎮供電站建成,1995年變電站建成。

旅遊


適宜的氣候、獨特的地形地貌加上濃厚、淳樸的侗族方化,造就了斗江鎮別具一格的旅遊資源。斗江鎮地處喀斯特地貌地區,溶洞、地下河、奇峰怪石比比皆是,由於地處南亞熱帶北緣,湘桂兩省邊界,並且作為廣西北部的生態水源林地區,山高林密,動植物資源尤其豐富,擁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以下是旅遊路線圖:
1、東部的洞口溝-東嶺-宇往茶場的生態休閑觀光游,以觀賞喀斯特地貌、原始森林風貌以及有機生態茶園為主,有小橋流水、斷崖飛瀑、雲海茶山、千年林莽等絕佳風景。
2、樂村-沙宜奇石游,順著國道由南往北走,領略大自然的巧奪天工、造化神秀賦予石頭的千姿百態,聞名全國的柳州奇石、三江奇石絕大多數來源於此;沿途皆為壯村侗寨風土人情,鳳凰村有兩座全木結構的風雨橋,歷經滄桑,佇立不倒;沙宜附近還有猴子岩、石門塘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石門塘河兩兩岸皆為崇山峻岭,河面則兩邊為斷崖,河谷之水深不可測,猴子岩為一喀斯特溶洞,當中尚有一寺廟。
3、潯江河畔的山水田園風光、休閑漁業游,斗江鎮區三面環水,四周皆山,沙洲眾多,江邊遍布木舟,不少居民划木船而生產生活,極其富有情調。
4、斗江河口——牙林——白口風情游,溯斗江河(四甲河)而上,經河口兩岸河柳樹林、楊樹林、大畔水壩、灘底河口沙洲、新村索橋、小龍勝河灘、馬鞍山、九江漂流、白口溶洞等景點,美不勝收,直教人流連忘返。
5、民族傳統節日游。如斗江的“二月十五”,沙宜“三月三”花炮節、甘洞的“六月六”等少數民族節體現出斗江人民的淳樸、熱情與好客,同時感覺壯、侗等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