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鎮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轄鎮

八尺鎮,隸屬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地處平遠縣西北部,東鄰仁居鎮、河頭鎮,南連中行鎮,西北分別與江西省尋烏縣留車鎮、南橋鎮接壤,國道206線、358線及濟廣高速公路貫穿其間,是平遠縣的北大門,界域面積108平方千米。

195徠6年,成立八尺鄉,1986年11月,設立八尺鎮。截至2018年末,八尺鎮戶籍人口為15037人。截至2020年6月,八尺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八尺村

2017年,八尺鎮實現生產總值2.87億元,同比增長5.2%;2018年,八尺鎮有工業企業21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歷史沿革


八尺原稱九鄉,圩鎮具有悠久歷史,始建於明代末期,是平遠、江西鄉鄰出入的咽喉駐足之地。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至明末清初,九鄉屬平遠縣義田都所轄。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廢都、堡建制,平遠縣設15個鄉,九鄉屬其中一個鄉,並一直保持到清末。
民國期間,九鄉先後被劃為平遠縣第二區、第一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因建八尺新圩而更名為八尺鄉,屬平遠縣第一區公所所轄。
1949年5月,平遠解放后,八尺屬第二區。
1952年,平遠、蕉嶺合縣時,八尺屬蕉嶺縣第六區。
1954年,蕉平兩縣分治后,八尺劃為平遠縣第二區。
1956年,撤區設立八尺鄉。
1958年9月,八尺鄉和河頭鄉合併,成立八尺人民公社。
1961年1月,八尺和河頭分為兩個公社。
1983年11月,撤銷公社,設立八尺區公所。
1986年11月,撤區設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八尺鎮地處平遠縣西北部,東鄰仁居、黃畲、河頭鎮,南連中行鎮,西北分別與江西省尋烏縣留車鎮、南橋鎮接壤,206國道貫穿其間。鎮政府駐地在八尺村,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千米。

自然災害

1986年7月6日至7日,八尺公社受7號颱風襲擊。據調查統計,全市沖毀橋樑19座,沖毀鄉村道路89處共9110米,沖毀河堤44處共6800米,沖毀圳道121處共4580米,沖毀陂頭44座,沖毀山塘5口、魚塘19口,颳倒高壓電桿22條、低壓電桿92條、廣播桿15條,倒塌房屋7問。早稻損失610畝(其中47畝完全失收),因受災無水灌溉235畝。
1990年8月2日,八尺鎮遭受特大暴雨襲擊,全鎮有10人死亡,4人受傷,18戶103人無家可歸,受災戶數3001戶14140人。據統計,“8·2”洪水造成民房受損的有1165間,其中倒塌房屋339間;橋樑被沖毀68座,河堤受損152處13080米;毀損的陂頭69座、圳道199處25.3千米,鄉道受損1.38千米;高低壓線桿毀壞130條;通訊線桿受損59條;農田受損1.26萬畝,其中當年晚造全失收面積3168畝,無法復耕的水田達733畝;經濟作物受損1518畝;魚塘受損529畝;耕牛、生豬壓死120頭。農戶的電視機、糧食、日用品損失嚴重,總計經濟損失1089.67萬元。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6年11月後,八尺鎮轄八尺、金溪、角坑、排下、肥田、石峰、風頭、笙竹、南塘、樓前、黃沙、稔田、樟田13個村委會和1個圩鎮居委會。全鎮共118個村民小組。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八尺鎮轄1個社區、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八尺村。
八尺鎮區劃詳情
八尺社區八尺村樟田村角坑村排下村肥田村
石峰村鳳頭村笙竹村南塘村樓前村黃沙村

人口


20徠00年底,八尺鎮全鎮有3619戶(其中農業戶3392戶,非農業戶227戶),總人口15223人(其中農業人口14284人,非農業人口939人),比1979年增加2225人。此外有華僑、港澳台胞100多人。
2017年年末,八尺鎮全鎮戶籍人口7210戶23913人。其中,農業人口20103人;非農人口3810人。
截至2018年末,八尺鎮戶籍人口為15037人。

經濟


綜述

1990年,八尺鎮全鎮財政收入125.6萬元。
1995年,八尺鎮全鎮財政收入實現319.4萬元,比1990年增長2.5倍;1990年,八尺鎮全鎮各項稅收38.8萬元。
1995年,八尺鎮全鎮各項稅收實現74.9萬元,比1990年增長93%;2000年,八尺鎮全鎮完成各項稅收76.5萬元,比1990年增長97%。
2000年,八尺鎮全鎮實現財政收入416.8萬元,比1990年增長3.3倍。歷年財政收支實現基本平衡。
2000年,八尺鎮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206.1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3585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2805萬元,工業總產值780萬元。鎮級財政收入58.2萬元,比1979年增長11.4倍。農民人均純收入3303元,比1979年增長17.1倍。
2017年,八尺鎮實現生產總值3.57億元,同比增長5.4%;農業總產值1.97億元,同比增長1.4%;工業總產值3.22億元,同比增長4.3%;固定資產投資6757萬元,同比增長10.4%;

農業

1980年,八尺公社開始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糧食連年增產,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1985年,八尺區糧食種植面積27503畝,畝產309公斤,總產850.19噸,畝產、總產分別比1979年增長22.6%和13.5%。其中水稻面積26596畝,畝產314公斤,總產8363.7噸,畝產、總產分別比1979年增長25%和16.3%;人均口糧438公斤,比1979年增長1.9倍。農業總產值584.5萬元,比1979年增長25.2%;農村人均純收入296元,比1979年增長53.4%。
1985年,八尺區水果種植面積215畝,總產39.8噸。分別比1979年增長2.3倍和5倍。
1985年至1989年,全鎮建立種養結合的農村小莊園398個。水果種植面積3352畝,總產279噸,比1985年增長7倍,其中柑、橘類果作種植面積發展較快,達1047畝,總產64.4噸,比1985年增長8.6倍。西瓜、烤煙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4922畝,總產1305噸。

畜牧業

1985年,八尺區生豬飼養10848頭,出欄量4114頭,存欄量6734頭,分別比1979年增長1.6倍、2.5倍、1.3倍。“三鳥”飼養量有較大幅度增長。

林業

1985年,八尺區林業生產實行“封、管、造”並舉;抓好封山育林,1979年至1985年造林面積40495畝。

工業

1985年,八尺區工業總產值375.81萬元,比1979年增長22.7%。

文化


地方特產

米酒釀造
八尺鎮是平遠縣的主要產糧區。當地農民用盛產的糧食以家庭小作坊的形式釀造小鍋米酒已有幾十年歷史。小鍋米酒設備簡單,投人少、易操作。主要形式是自產自銷或作浸泡藥酒之用。至20世紀90年代末,釀酒業已得到較快發展,至2000年底,全鎮共有小鍋米酒生產戶28戶,年產各類米酒5000多噸。八尺米酒專賣店10多間,小鍋米酒釀酒業的發展普及,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八珍娘
八珍娘
臍橙
八尺鎮山地資源豐富,土壤、氣候均適宜種植臍橙。“九五”期間,八尺鎮政府發動群眾種植臍橙,首期開發面積500多畝。至2000年,全鎮臍橙面積達到1047畝,其中百畝以上的基地有4個,主要集中在黃沙、金溪兩個村。2000年末,全鎮臍橙總產250噸,產值75萬元。種植臍橙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主要門路之一。

交通


1979年,八尺各村村道較少,路況差。1994年,籌資60多萬元。開通南塘、角坑、排下、石峰等管理區總長為17.5千米的四級公路,發動幹部群眾捐資投勞,對鳳頭、篁竹、稔田、金溪的村道進行維修。同時籌資近10萬元,維修全鎮各管理區公路,並建立了養護隊伍。在2000年“兩大會戰”期間,投入60萬元,完成了黃沙、樓前、簦竹等村3條總長10.5千米的公路改造任務,實現全鎮“村村通公路”的目標。
八尺鎮衛星圖
八尺鎮衛星圖

社會


教育事業

八尺中學的前身是由八尺鎮石峰村晚清秀才韓祝三與笙竹村書畫名家韓實根於民國元年(1912年)創辦的九鄉學校,校址位於八尺老圩側。1958年,縣人民政府把九鄉學校改辦為八尺中學。1969年根據教育形勢的發展,增辦普通高中,招收高一新生2個班。1979年9月全部學生遷入新校就讀。1979年9月高中撤點停辦。1983年9月,開辦八尺林業技術中學(高中),歷時10年,於1994年停止招生。
八尺中學自創辦以來,曾先後有八尺、中行、河頭、大柘、仁居、黃畲、差干甚至鄰省江西的學子前來求學深造。學校從創辦至2000年,培養有38屆初中畢業生,11屆普通高中畢業生;10屆林業高中畢業生;累計畢(肄)業學生8000多人。學校66位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20人,初級職稱44人。教職工中有黨員34人,占教職工人數的51.5%,黨員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起到骨幹帶頭作用。1993年至2000年間,學校共青團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多次被團省委、團縣委評為先進組織。

文化事業

1984年10月1日,八尺鎮於建成總面積1618平方米、總投資50萬元、可容納1474名觀眾的影劇院1座;1998年建成面積520平方米、造價30萬元的文化活動中心和可容納5000名觀眾的露天舞台演出場地。改革開放后,八尺鎮成立了由10多人組成的民樂演奏隊和近10人組成的寫作班子,民樂演奏隊經常活躍在圩鎮及鄉村,寫作班子成員寫作曲藝、詩歌、故事、散文,還有書法作品等,作品經常在省、市、縣文藝刊物發表並獲得好評。20世紀80年代初,八尺鎮為梅州市山歌劇團培養輸送了1名演員,為平遠縣山歌劇團輸送了3名青年演員。

醫療衛生

1992年,八尺鎮籌集21萬元,新建一棟二層鋼筋水泥結構、佔地200多平方米的門診大樓。1994年,八尺鎮衛生院達到一級乙等醫院標準。1996年,通過省的審評驗收,八尺鎮成為“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達標鎮。1994年至1997年,鎮衛生院購進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在醫院設立門診部、住院部及防疫、婦幼、檢驗、藥房等科室,在八尺圩鎮分設2個門診部。至2000年,八尺鎮有衛生院1所,衛生站16個,醫務人員35人,病床20張。醫務人員達到中級職稱的2人,初級職稱的16人。

廣播電視

1979年至1987年,八尺公社廣播站架設了13條有線廣播線路,干、支線全長500千米,形成輻射狀的有線廣播網路,進入農戶家的小喇叭有3200隻,全鎮絕大多數的農戶都能聽到縣和公社的廣播節目。1979年梅縣地區召開宣傳廣播系統先進代表會,專題介紹了八尺公社有線廣播事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1986年冬,八尺鎮政府籌資5萬元,在八尺中學背大易頂興建發射功率為10瓦的電視差轉檯,轉播一套電視節目——廣東電視嶺南台。差轉檯電視信號覆蓋全鎮13個村。1995年夏,八尺鎮政府籌資20萬元辦起有線電視站,架設圩鎮至樟田村7千米的有線電視主幹線,1995年10月1日正式開播。八尺圩附近3個行政村400戶農戶可以收看到9套電視節目。至2000年,八尺鎮政府累計投入70多萬元,架設30千米的有線電視線路,除風頭、篁竹村和黃沙、白沙村民小組使用共用天線系統外,全鎮11個村、1250戶有線電視用戶可以收看到鎮廣播電視站輸送的12套有線電視節目,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

基礎設施

1994年,八尺鎮政府將鎮府大院(坐落在八尺圩口與八尺中學相鄰)與八尺中心小學校舍(坐落在原供銷社收購部坎下)調換。同時籌資40萬元新建一棟政府辦公大樓及八尺派出所。1998年,投資50多萬元,搞好鎮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和鎮機關的庭院綠化工程。
1996年,八尺鎮開始對老街有計劃地實施改造,完成了貫通206國道的第一條橫街改建工程。同時規劃好圩鎮住宅小區,改建了住宅、營業為一體的銀行、信社綜合大樓。1997年,籌資30萬元,搞好圩鎮道路和橫街水泥硬底化工程,並在街道安裝路燈。2000年,改建供銷社舊房,興建商住樓,新建圩鎮公廁。至2000年,城鎮建設用地達32.8公頃,比1996年前增加3.3公頃,圩鎮店鋪有200餘間,圩鎮圩期人流量高達1.2萬人。

獲得榮譽


2021年1月21日,八尺鎮被廣東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授予“廣東省衛生鎮”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