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是由幾種鐮刀菌或腐黴菌單獨或複合侵染所引起的、發生在玉米的病害。該病在玉米灌漿期開始顯症,乳熟後期至蠟熟期為顯症高峰。癥狀表現為突然青枯萎蔫,整株葉片呈水燙狀乾枯褪色;果穗下垂,苞葉枯死;莖基部初為水浸狀,后逐漸變為淡褐色,手捏有空心感,常導致倒伏。

玉米青枯病在中國西南、華南、華東和西北地區發生,局部地方有發展的趨勢,個別田塊損失嚴重。一般年份發病率為5-20%,個別地區的個別年份可達60%以上。感病植株籽粒不飽滿、癟瘦,對玉米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玉米青枯病防治總的指導思想是採取綜合措施,三步並使:一是壓低菌源,二是提高玉米抗性,三是切斷病菌傳播途徑。要以防為主、防重於治,農業、物理、化學措施多管齊下。

病原特徵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的病原菌種很多,屬半知菌類,在中國主要為鐮刀菌和腐黴菌。包括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腫囊腐霉(Pythium infawm)及禾生腐黴菌(Pythium graminicola),屬鞭毛菌亞門真菌。禾穀鐮孢(Fuasarum graminearum)、串珠鐮刀菌(Fuasarum moniliforme),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禾穀鐮孢有性態為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串珠鐮孢有性態為藤倉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鐮刀菌病菌可產生大量小型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很少產生。小型分生孢子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無色,多為單細胞,少數為雙細胞,也有3個細胞的,鏈狀串生,或頭狀聚生。發育最適溫度為23℃。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選用抗性好的品種:選用抗病耐病的優良品種是一項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實踐證明,即使是病害發生嚴重的年份,抗性好的品種發病率也很低。在中國山西原平,M753、太育1號、京科968、先玉987等不但對青枯病的抗性強,而且植株生育性狀良好、豐產性好、抗逆性強。選種這些品種,在特殊災害年份就能表現出突出的抗災增產能力。
及時消除病殘體:及時消除病殘體並集中燒毀,收穫后深翻土地,也可減少和控制翌年初侵染菌源。
適期播種:選用晚熟或者中熟品種時要適當晚播。
品種間作:鑒於中國山西原平地區無法輪作換茬的實際,可推廣品種間作。比如抗性好的先玉987和豐產性好的先玉335隔兩行種植,使抗性和穩產的優勢互補,既保證產量,又有效預防青枯病。
增施肥料:底肥在使用農家肥35000-45000千克/公頃和美盛化肥(摻混肥氮26-磷15-鉀10)750千克/公頃的基礎上,再增施氯化鉀120-150千克/公頃,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減輕或推遲發病。
化學防治
種子處理:每10千克種子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0-20克,或20%福·克懸浮種衣劑22.2-400克,或3.5%咯菌·精甲霜懸浮種衣劑10-15克,進行種子包衣。
苗期噴霧處理:苗期可在8-10葉期用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或430克/升戊唑醇水懸浮劑3000倍液噴霧。重點是莖基部及周圍土壤,一定要噴勻噴透。
雄期至成熟期噴霧處理: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是防治該病的關鍵時期,病害發生初期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40%乙膦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淋根基,間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

癥狀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一般從灌漿至乳熟期開始發病,由下部葉片逐漸向上擴展,呈現青枯癥狀,最後全株顯症。從始見病葉到全株發病一般僅7天左右,短的只有2-3天,長的可達15天以上。葉片受害,呈灰綠色,水燙狀或霜打狀,迅速枯死。莖和莖基部發病通常是由根系發病,局部產生淺褐色水漬狀病斑,隨後逐漸擴展到整個根系,呈褐色腐爛狀,最後根變空心,根毛稀少,植株易被拔起;植株莖基部2-3節由青綠色逐漸變成黃褐色,節間中空,莖節變成淺褐色,病部易破裂;潮濕環境下可以看到白色菌絲和粉紅色霉層;植株較易倒伏。發病後期植株果穗栽頭下垂,穗柄柔韌,不易掰下;籽粒乾癟、無光澤,千粒重下降。

侵染循環


引起莖腐病的病原菌種很多,在中國主要為鐮刀菌和腐黴菌。鐮刀菌以分生孢子或菌絲體,腐黴菌以卵孢子在病殘
玉米青枯病
玉米青枯病
體內外及土壤內存活越冬,帶病種子是翌年的主要侵染源。病菌借風雨、灌溉、機械、昆蟲攜帶傳播,通過根部或根莖部的傷口侵入或直接侵入玉米根系或植株近地表組織並進入莖節

流行規律


不同品種對玉米青枯病的抗病能力有明顯差異:抗病較強的品種有M753、太育1號、隆平206、先玉987、京科968等;抗性一般的有龍生5號、大豐30、裕豐303、沃玉3號等;抗性較差的主要有先玉335及其仿335類型的品種。生育期長、脫水慢的品種發病輕於生育期短、脫水快的品種:M753、太育1號、隆平206、京科968等都是活稈成熟、生育期偏大的品種,在大發生年份不染病或發病輕,產量明顯不減。其原因是晚熟品種灌漿期、乳熟期推遲,避開了病害的侵染。
播種晚的地塊發病輕於播種早的地塊:在中國山西原平有村民5月3日下種,種植品種金蘋618,相較於同村4月20日前播種同品種的其他農戶,基本看不出災情,產量也不低於上年。其原因是播期推遲,避開了發病期。
施農家肥的地塊發病輕:凡是底肥有農家肥或高磷鉀化肥的地塊發病都較輕。因為農家肥是完全肥料,鉀元素肥有增強作物抗病抗寒能力的作用。施用這些肥料使玉米生長健壯,提高了自身抗性。而偏施氮肥以及磷鉀肥和有機肥不足的地塊,植株生長過旺、抗病能力下降,不可避免地受到玉米青枯病的侵擾。
留苗密度大的發病重於稀植地塊:從先玉335推廣單粒播種技術以來,播種量大都在6.6萬粒/公頃以上,部分品種不合理密植,導致田間鬱閉、通風透光不良,給病菌繁殖蔓延造就了便利。
玉米田連作相當普遍,導致玉米青枯病菌群在土壤中大量富集:玉米是原平的優勢作物、主要作物,除城郊個別地塊外,基本每塊地每年都種植玉米,客觀上給玉米青枯病菌的累積、重複侵染提供了菌源。
氣象條件是玉米青枯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天氣炎熱、陰雨連天、雨後暴晴時最易發生玉米青枯病。如2016年,中國原平市夏天先是伏旱,到8月20日連續幾天降大雨,8月27日雨停后太陽一出,驟然暴晒。適宜的溫度、濕度造就了病原菌孢子萌發及侵入的條件,此時正處於玉米灌漿、植株抗性下降期,一場發展迅速、來勢兇猛的玉米青枯病災害不可避免地泛濫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