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

第三版

《分析化學(第三版)》是200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洪文。

基本信息


分析化學(第三版)
所屬類別
教材 >> 中職 >> 中職化學
作者:姜洪文 主編
出版日期:2009年7月 書號:978-7-122-05666-5
開本:32 裝幀:平 版次:3版1次 頁數:437頁

內容簡介


全書共十三章,內容包括緒論,定性分析概論,分析基本操作,實驗室管理、安全與標準化,定量分析概論,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沉澱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稱量分析法,定量化學分析中常用的分離方法,試樣分析的一般步驟和儀器分析基礎。
本書系中等專業學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教材,也可作為有關專業分析人員中級化學檢驗工職業資格考試及從事檢驗分析的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1
一、分析化學的任務1
二、分析化學的作用1
第二節分析方法的分類2
一、按分析對象的化學屬性分類2
二、按試樣用量分類2
三、按待測組分的質量分數分類2
四、按測定原理及操作方法分類3
第三節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3
第四節學習方法和要求4
思考題與習題5
第二章定性分析概論6
第一節定性分析的方法6
一、按分析時樣品狀態的不同分類6
二、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分類6
第二節鑒定反應的特徵和反應進行的條件7
一、鑒定反應的特徵7
二、鑒定反應進行的條件8
第三節反應的靈敏度和選擇性9
一、反應的靈敏度10
二、反應的選擇性11
第四節空白試驗和對照試驗12
一、空白試驗12
二、對照試驗12
第五節陽離子分析13
一、系統分析和分別分析13
二、陽離子分組方案14
三、陽離子分析16
第六節陰離子及一般物質分析49
一、陰離子分析49
二、一般物質的分析58
思考題與習題66
第三章分析基本操作71
第一節分析天平的使用71
一、天平的分類、性能和選用71
二、雙盤天平73
三、單盤精密天平81
四、電子天平85
五、試樣的稱量方法及稱量的準確度87
第二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90
一、滴定管90
二、移液管和吸量管96
三、容量瓶98
四、容量儀器的校正101
第三節稱量分析基本操作104
一、試樣的溶解104
二、沉澱104
三、過濾和洗滌104
四、乾燥和灼燒109
思考題與習題112
第四章實驗室管理、安全與標準化113
第一節實驗室管理113
一、實驗室的功能113
二、實驗室的分類114
三、實驗室管理115
第二節實驗室安全與防護118
一、實驗室潛藏的危險因素118
四、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127
五、實驗室常用電氣設備及安全用電129
六、氣瓶的安全使用134
七、實驗室外傷的救治140
第三節標準與標準化142
一、標準142
二、標準化145
思考題與習題148
第五章定量分析概論149
第一節滴定分析法概述149
一、滴定分析法的特點149
二、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150
三、滴定分析法的分類150
四、滴定的主要方式151
第二節誤差與偏差152
一、誤差的分類及產生原因152
二、誤差表示方法154
三、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158
第三節標準溶液159
一、標準溶液的配製159
二、標準溶液的濃度161
三、滴定分析的誤差162
第四節滴定分析中的計算164
一、計算原則164
二、計算示例164
第五節分析數據的處理170
一、有效數字和運算規則170
二、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173
三、計算示例176
思考題與習題178
第六章酸鹼滴定法183
第一節方法簡介183
第二節酸鹼緩衝溶液184
一、酸鹼緩衝溶液及其組成184
二、緩衝作用的原理及pH的計算184
三、緩衝容量和緩衝範圍187
四、緩衝溶液的選擇和配製188
第三節酸鹼指示劑190
一、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原理190
二、指示劑的變色範圍191
三、影響指示劑變色範圍的因素193
四、混合指示劑195
第四節酸鹼滴定曲線及指示劑的選擇196
一、強鹼滴定強酸197
二、強鹼滴定弱酸199
三、多元酸、混合酸和多元鹼的滴定203
第五節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206
一、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206
二、HCl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207
第六節酸鹼滴定法的應用及計算示例208
一、酸鹼滴定法的應用208
二、酸鹼滴定法計算示例209
第七節非水溶液中的酸鹼滴定211
一、溶劑的拉平效應和區分效應212
二、溶劑的種類及其選擇213
三、標準溶液和化學計量點的檢測215
四、非水溶液中酸鹼滴定的應用216
思考題與習題217
第七章配位滴定法219
第一節方法簡介219
第二節EDTA及其配合物221
一、EDTA的結構及性質221
二、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位特點222
第三節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離解平衡223
一、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23
二、影響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和條件穩定常數226
第四節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229
一、滴定曲線229
二、影響滴定突躍大小的主要因素231
三、配位滴定的最高允許酸度和酸效應曲線232
第五節金屬指示劑234
一、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234
二、金屬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235
三、金屬指示劑的理論變色點與使用中存在的問題235
四、常用金屬指示劑237
第六節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方法239
一、控制溶液的酸度239
二、使用掩蔽劑240
三、利用化學分離242
四、選用其他配位劑滴定243
第七節配位滴定的方式和計算示例243
一、配位滴定方式243
二、配位滴定法的計算246
思考題與習題248
第八章沉澱滴定法250
第一節方法簡介250
第二節莫爾法——鉻酸鉀指示劑法251
一、原理251
二、滴定條件及應用範圍251
第三節佛爾哈德法——鐵銨礬指示劑法253
一、原理253
二、反應條件及應用範圍254
第四節法揚司法——吸附指示劑法256
一、原理256
二、反應條件及應用範圍256
第五節沉澱滴定的應用及計算示例258
一、應用實例258
二、計算示例260
思考題與習題262
第九章氧化還原滴定法264
第一節方法簡介264
一、氧化還原滴定法的特點264
二、氧化還原滴定法的分類及應用範圍265
第二節氧化還原滴定曲線及指示劑265
一、氧化還原滴定曲線265
二、氧化還原滴定中的指示劑269
第三節高錳酸鉀法271
一、概述271
二、標準溶液271
三、高錳酸鉀法應用實例273
第四節重鉻酸鉀法275
一、概述275
二、標準溶液276
三、重鉻酸鉀法應用實例276
第五節碘量法278
一、概述278
二、反應及滴定條件280
三、標準溶液281
四、碘量法應用實例283
第六節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284
一、溴酸鉀法284
二、鈰量法286
第七節氧化還原滴定的計算287
思考題與習題290
第十章稱量分析法293
第一節方法簡介293
一、稱量分析法的特點及分類293
二、試樣稱取量的估算294
三、稱量分析對沉澱的要求295
第二節影響沉澱完全的因素296
一、同離子效應297
二、鹽效應297
三、酸效應298
四、配位效應299
五、其他影響因素300
第三節影響沉澱純度的因素300
一、沉澱類型301
二、沉澱的形成過程302
三、沉澱的純度304
第四節沉澱的條件307
一、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307
二、無定形沉澱的沉澱條件308
三、均勻沉澱法309
四、沉澱劑的選擇310
第五節稱量分析結果的計算311
一、換算因數311
二、計算示例312
思考題與習題314
第十一章定量化學分析中常用的分離方法316
第一節方法簡介316
一、定量分離的任務316
二、分離方法的分類316
三、回收率317
第二節沉澱分離法318
一、常量組分的分離318
二、微量組分的分離322
第三節溶劑萃取分離法324
一、溶劑萃取分離的基本原理324
二、萃取體系和萃取劑328
三、萃取溶劑的選擇和萃取分離的應用329
第四節離子交換分離法330
一、離子交換樹脂的種類331
二、離子交換樹脂的結構和性質332
三、離子交換分離操作和應用335
第五節色譜分離法337
一、柱色譜法337
二、紙色譜法339
三、薄層色譜法341
第六節蒸餾與揮發分離法345
思考題與習題346
第十二章試樣分析的一般步驟348
第一節試樣的採取與固體試樣的製備348
一、採樣原則348
二、液體試樣的採取349
三、氣體試樣的採取350
四、固體試樣的採取351
五、固體試樣的製備352
第二節分析方法的選擇355
一、分析方法選擇的必要性355
二、分析方法選擇的基本原則355
思考題與習題357
第十三章儀器分析基礎358
第一節電化學分析358
一、電化學分析法簡介358
二、電位分析法360
三、電導分析法368
第二節分光光度分析373
一、分光光度分析法簡介373
二、吸收曲線373
三、光吸收定律376
四、顯色與測量條件的選擇378
五、分光光度計382
六、定量方法386
第三節氣相色譜分析390
一、氣相色譜法簡介390
二、氣相色譜基本理論397
三、氣相色譜分析操作條件的選擇401
四、定性和定量方法406
思考題與習題412
附錄414
附錄一弱酸和弱鹼的離解常數(25℃)414
附錄二金屬離子與氨羧配位劑配合物的形成常數(18~25℃,I=01)416
附錄三常用的緩衝溶液417
附錄四常用酸鹼溶液的相對密度和濃度419
附錄五常用標準溶液保存期限419
附錄六在t℃時不同濃度溶液的體積校正值(1000mL溶液由t℃換算為20℃時的校正值/mL)420
附錄七氧化還原電對的標準電位及條件電位421
附錄八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18~25℃)424
附錄九常見化合物的摩爾質量426
附錄十相對原子質量表429
附錄十一物質在熱導檢測器上的相對響應值和相對校正因子431
附錄十二物質在氫火焰檢測器上的相對質量響應值和相對質量校正因子434
參考文獻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