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書第徠1版1986年出版以來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榮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本書是參照高等學校工科類與理科類《分析化學》教學大綱編寫的,以定量分析為主要內容。

內容簡介


本書第2版在第1版的基礎上,根據多年來教學實踐中積累的經驗,適當精簡了化學分析的份量,增加了儀器分析和定量分析中分離方法的內容,並採用法定單位制。
全書共十三章,包括緒論、滴定分析法概述、酸鹼滴定法、定量分析中的誤差和數據處理、配位滴定法、沉澱測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電位分析法、光度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流動注射分析法、氣相色譜分析法以及分析化學中的分離方法。每章后附有思考題、習題和習題答案。書後有十個附錄,收集了分析化學中的常用數據。讀者對象:化學、化工、生物、材料和環境等專業的大專院校師生,工廠和科研單位從事分析工作的人員。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1
§2定量分析方法2
一、化學分析法2
二、儀器分析法2
§3化學分析過程3
一、取樣3
二、試樣的分解4
三、測定方法的選擇和干擾的消除5
四、測定7
五、計算及數據處理7
第二章滴定分析法概述
§1滴定分析法的分類8
§2滴定分析法對反應的要求9
§3基準物質和標準溶液10
一、基準物質10
二、標準溶液的配製10
三、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10
§4活度、活度係數和平衡常數11
一、離子的活度和活度係數11
二、活度常數、濃度常數和混合常數12
§5滴定方式和滴定分析中的計算13
思考題16
習題16
第三章酸鹼滴定法
§1酸鹼反應18
§2水溶液中酸、鹼的強度19
一、 pX值19
二、酸鹼反應的平衡常數20
三、共軛酸鹼對的Ka和Kb的關係20
四、酸和鹼的強度21
§3不同pH溶液中弱酸(鹼)各種型體的分佈22
一、分析濃度與平衡濃度22
二、不同pH溶液中酸(鹼)各種型體的分佈23
三、濃度對數圖*25
§4酸、鹼溶液中H+濃度的計算29
一、物料平衡、電荷平衡、質子平衡29
二、酸、鹼溶液[H+]的計算30
三、濃度對數圖解法求溶液的pH值*32
§5酸、鹼緩衝溶液34
一、緩衝溶液的pH值34
二、緩衝容量和緩衝範圍35
三、標準緩衝溶液36
§6酸鹼指示劑36
一、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原理36
二、指示劑的變色範圍37
三、影響指示劑變色範圍的因素39
四、混合指示劑39
§7滴定過程中溶液pH值的變化規律40
一、強鹼滴定強酸40
二、強鹼滴定一元弱酸42
三、強酸滴定弱鹼46
§8指示劑的選擇和終點誤差46
一、指示劑的選擇和終點誤差46
二、終點誤差的計算方法47
三、用濃度對數圖求終點誤差*49
四、酸鹼滴定可行性的判斷50
§9多元酸(或鹼)和混合酸的滴定51
一、強鹼滴定多元酸51
二、強鹼滴定混合酸54
§10酸鹼滴定法的應用55
一、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55
二、應用舉例58
§11非水溶液中的酸鹼滴定*61
一、溶劑的分類62
二、物質的酸鹼性62
三、非水滴定66
思考題70
習題71
第四章定量分析中的誤差和數據處理
§1誤差的分類、準確度與精密度73
一、誤差的分類73
二、準確度與精密度74
三、準確度和精密度的關係75
§2隨機誤差的正態分佈76
一、頻數分佈76
二、正態分佈77
三、標準正態分佈79
四、隨機誤差的區間概率79
§3有限次測量數據的統計處理80
一、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80
二、置信度和置信區間83
三、 t?分佈85
四、測定數據的評價86
§4提高分析準確度的方法90
一、分析化學中對準確度的要求90
二、分析準確度的檢驗91
三、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92
§5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93
一、有效數字93
二、有效數字的修約94
三、有效數字的運算規則94
思考題95
習題96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
§1概述98
§2配合物的穩定性101
一、配合物的穩定常數101
二、配合物的累積穩定常數102
三、副反應對EDTA與金屬離子配合物穩定性的影響102
§3配徠位滴定法原理109
一、滴定曲線109
二、配合物條件常數和金屬離子濃度對滴定突躍的影響110
三、金屬指示劑112
四、終點誤差115
五、配位滴定可行性的判斷119
六、配位滴定中酸度的控制120
§4混合離子的滴定121
一、控制溶液的pH值進行分別滴定122
二、利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124
三、選用其它配位劑作滴定劑128
§5配位滴定的方式和應用129
一、滴定方式130
二、 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132
三、應用舉例133
思考題133
習題134
第六章沉澱測定法
§1沉澱溶解度及其影響因素136
一、沉澱的活度積、溶度積和溶解度136
二、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137
§2沉澱的形成和沉澱的沾污141
一、沉澱的形成141
二、沉澱的沾污143
三、沉澱沾污對分析結果的影響145
§3沉澱條件的控制145
一、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45
二、無定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46
三、均勻沉澱法146
§4有機沉澱劑的應用146
§5重量分析法148
一、概述148
二、沉澱重量法的分析過程149
三、對沉澱形式的要求150
四、對稱量形式的要求150
五、沉澱重量法應用舉例150
§6沉澱滴定法151
一、摩爾(Mohr)法——鉻酸鉀作指示劑152
二、佛爾哈德(Volhard)法——鐵銨礬作指示劑153
三、法揚司(Fajans)法——吸附指示劑154
四、銀量法的應用155
思考題155
習題156
第七章氧化還原滴定法
§1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和程度158
一、條件電極電位158
二、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161
§2氧化還原反應的速度164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歷程164
二、影響氧化還原反應速度的因素165
§3氧化還原滴定167
一、氧化還原滴定曲線167
二、滴定突躍與兩個電對條件電位的關係170
三、氧化還原滴定中的指示劑171
§4氧化還原滴定的預先處理174
§5常用的氧化還原滴定法175
一、高錳酸鉀法175
二、重鉻酸鉀法177
三、碘量法179
思考題185
習題185
第八章電位分析法
§1電極電位與電池電動勢187
§2參比電極和指示電極189
一、參比電極189
二、指示電極191
§3離子選擇電極194
一、幾種常見的離子選擇電極194
二、離子選擇電極的主要性能200
§4直接電位法201
一、 pH的電位測定201
二、離子活度的測定202
§5電位滴定法205
思考題208
習題209
第九章光度分析
§1概述211
§2物質對光的選擇性吸收212
一、光的基本性質212
二、物質的顏色和對光的選擇性吸收212
三、吸收光譜的產生214
§3光吸收定律214
一、朗伯?比耳定律214
二、吸光係數、摩爾吸光係數215
三、 *朗伯?比耳定律的理論推導216
四、桑德爾(Sandell)靈敏度217
五、比耳定律的表觀偏離218
§4吸光度的測量220
一、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組成220
二、測量條件的選擇222
三、多組分的同時測定224
§5顯色反應及反應條件的選擇225
一、對顯色反應的要求225
二、反應條件的選擇225
三、分光光度法常用的顯色劑227
§6提高光度法靈敏度和選擇性的某些途徑231
一、三元配合物及其在光度法中的應用231
二、萃取光度、浮選光度和固相光度法233
三、差示分光光度法234
四、長光路毛細吸收管分光光度法簡介234
§7光度法的某些應用236
一、光度滴定236
二、弱酸、弱鹼離解常數的測定237
三、配合物組成的測定238
思考題239
習題239
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
§1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法原理242
一、原子發射光譜和原子吸收光譜242
二、原子吸收光譜的波長243
三、原子吸收光譜的輪廓243
四、火焰中基態原子和激發態原子的比例244
五、吸收係數244
六、原子吸收光譜法定量的基本關係式245
§2原子吸收光譜儀246
一、光源246
二、原子化系統247
三、分光系統250
四、檢測系統250
§3原子吸收光譜法中的干擾及其抑制250
一、光譜干擾250
二、化學干擾250
三、物理干擾251
四、電離干擾251
§4測量條件的選擇和定量方法251
一、測量條件的選擇251
二、定量方法253
§5原子吸收光譜法的靈敏度和檢出限254
一、靈敏度254
二、檢出限255
思考題255
習題255
第十一章流動注射分析法
§1FIA的基本原理258
一、 FIA的特點258
二、分散係數及其控制259
三、 FIA的若干要點260
§2FIA儀器的基本組成261
§3FIA中的某些技術263
一、合併帶技術263
二、停流技術264
三、 FIA溶劑萃取技術264
§4FIA法應用舉例265
一、 FIA分光光度法265
二、 FIA?ISE分析267
三、流動注射原子光譜法268
思考題269
第十二章氣相色譜分析法
§1概述270
一、色譜法分類270
二、氣相色譜與液相色譜271
§2氣相色譜分析流程及分離過程271
一、氣相色譜分析流程271
二、氣相色譜分離過程272
§3物質在氣相色譜中的保留作用274
一、氣相色譜流出曲線及有關術語274
二、物質在氣相色譜中的保留作用276
§4色譜峰的展寬及柱效277
一、塔板理論277
二、速率理論278
三、分離度279
四、柱效能、相對保留值和分離度之間的關係280
§5氣相色譜固定相281
一、氣固色譜固定相281
二、氣液色譜固定相283
§6氣相色譜操作條件的選擇286
§7氣相色譜檢測器287
一、檢測器的響應值288
二、檢測限288
三、熱導檢測器288
四、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289
§8氣相色譜定性與定量分析291
一、氣相色譜定性分析291
二、氣相色譜定量分析293
思考題295
習題296
第十三章分析化學中的分離方法
§1概述297
一、分離和預富集要達到的三個目的297
二、回收率和富集倍數297
§2沉澱與共沉澱分離法298
一、沉澱分離法298
二、共沉澱分離法304
§3溶劑萃取分離法305
一、分配係數、分配比和萃取率306
二、萃取過程309
三、萃取體系和萃取條件的選擇310
四、萃取分離技術314
§4離子交換分離法315
一、離子交換劑的類型、結構和性能315
二、離子交換平衡317
三、離子交換分離的操作方法321
四、離子交換分離法的應用323
§5吸附柱色譜法、紙色譜法和薄層色譜法326
一、吸附柱色譜法326
二、紙色譜法326
三、薄層色譜法330
思考題330
習題330
附錄331
一、弱酸和弱鹼在水中的離解常數331
1. 弱酸的離解常數331
2. 弱鹼的離解常數332
二、配合物的穩定常數332
三、 EDTA配合物的穩定常數(25℃,I=0.1)335
四、 EDTA的lgαY(H)值335
五、常見金屬離子的lgαM(OH)值335
六、標準電極電位(10—25℃)336
七、條件電極電位(18—25℃)338
八、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339
九、國際原子量表(1985年) 340
十、分析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及法定單位341
參考文獻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