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

周玉敏主編書籍

《分析化學(第二版)》是200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玉敏。

基本信息


分析化學(第二版)
所屬類別
教材 >> 中職 >> 中職環境
作者:周玉敏 主編 付雲紅 副主編
出版日期:2009年3月 書號:978-7-122-04060-2
開本: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240頁

內容簡介


本書由理論部分和實驗部分組成。理論部分以分析化學的基本原理為主,主要介紹了誤差及其處理方法、酸鹼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沉澱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物質的定量分析過程。實驗部分與理論部分相配套,側重實驗基本技能及實驗方法的訓練。
本書適合作為中等職業學校化學、化工、輕工、材料、冶金、醫藥、環保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化驗分析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基礎理論部分1緒論3
學習指南3
學習要求3
11分析化學概述3
111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3
112分析方法的分類4
113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5
12定量分析中的誤差5
121誤差的分類及產生的原因6
122誤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7
123提高分析結果準確度的方法9
13分析結果的數據處理和報告10
131有效數字及其運算規則10
132可疑數值的取捨13
133置信度和置信區間13
134分析結果的報告14
知識窗環境污染對人體的遠期危害作用15
本章小結16
思考與實踐17
2滴定分析概論19
學習指南19
學習要求19
21滴定分析簡介19
211基本概念19
212滴定分析對化學反應的要求20
213滴定分析方法的分類20
214滴定分析的方式20
22標準溶液21
221化學試劑一般知識21
222標準溶液濃度的表示方法24
223標準溶液的配製24
224分析用水要求及檢驗 26
23滴定分析計算29
231計算原則——等物質的量反應
規則29
232計算示例29
知識窗分析人員的環境意識33
本章小結33
思考與實踐34
3酸鹼滴定法37
學習指南37
學習要求37
31水溶液中的酸鹼電離平衡37
311酸鹼水溶液的電離平衡37
312分析濃度和平衡濃度38
313酸的濃度和酸度38
32酸鹼平衡中溶液pH的計算39
321強酸(鹼)溶液39
322一元弱酸(鹼)溶液40
323多元弱酸(鹼)溶液41
324水解鹽溶液42
325兩性物質的溶液44
知識窗pH的應用44
33緩衝溶液45
331緩衝溶液的作用原理45
332緩衝溶液pH的計算45
333緩衝溶液的選擇與配製47
知識窗人體血液中的緩衝溶液48
34酸鹼指示劑48
341酸鹼指示劑的作用原理48
342酸鹼指示劑的變色範圍48
343影響指示劑變色範圍的因素49
344常見指示劑49
知識窗自製指示劑植物指示劑50
35滴定曲線及指示劑的選擇50
351滴定曲線50
352指示劑的選擇52
353多元酸滴定條件和指示劑的
選擇53
354水解鹽的滴定條件和指示劑的
選擇54
36酸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54
361鹼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54
362酸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55
363注意事項56
知識窗酸鹼與水體污染57
37酸鹼滴定的應用57
371直接滴定法57
372返滴定法59
373置換滴定法60
374間接滴定法61
知識窗甲醛與疾病61
38計算示例61
本章小結63
思考與實踐65
4配位滴定法68
學習指南68
學習要求68
41配位滴定法概述68
411配合物知識簡介68
412用於配位滴定的配位反應
應具備的條件69
413氨羧配位劑69
42EDTA及其配合物69
421EDTA的結構及性質69
422EDTA與金屬離子的配位特點70
43配合物的穩定常數和條件穩定常數71
431配合物的穩定常數71
432酸效應及酸效應係數72
433條件穩定常數73
434配位滴定的最高允許酸度和酸效
應曲線74
44金屬指示劑75
441金屬指示劑的作用原理75
442金屬指示劑應具備的條件76
443指示劑的封閉、僵化現象及消除76
45提高配位滴定選擇性的方法77
451控制溶液的酸度78
452利用掩蔽方法78
453利用化學分離80
46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80
461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80
462EDTA標準溶液的標定80
47配位滴定方式及應用80
471直接滴定法80
知識窗水的硬度與人體健康82
472返滴定法82
473置換滴定法82
知識窗鋁製餐具對健康的潛在危害83
474間接滴定法83
48計算示例84
本章小結85
思考與實踐87
5氧化還原滴定法90
學習指南90
學習要求90
51概述90
511氧化還原反應及其特點90
512電極電位90
513條件電極電位92
52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和速率92
521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92
522氧化還原反應的次序93
523氧化還原反應的程度94
524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94
53氧化還原滴定指示劑95
531氧化還原指示劑95
532自身指示劑96
533專屬指示劑96
54高錳酸鉀法96
541概述96
542KMnO4標準溶液的配製97
543應用實例98
55重鉻酸鉀法100
551概述100
552K2Cr2O7標準溶液的配製100
553應用實例101
知識窗鉻對人體的危害103
56碘量法103
561概述103
562標準溶液的製備105
563應用實例106
57其他氧化還原滴定法108
571溴酸鉀法108
572鈰量法109
知識窗無汞測鐵110
58計算示例110
581高錳酸鉀法計算110
582重鉻酸鉀法計算112
583碘量法計算113
知識窗富營養化污染114
本章小結115
思考與實踐116
6沉澱滴定法119
學習指南119
學習要求119
61莫爾法119
611原理119
612滴定條件119
613應用範圍及實例120
614硝酸銀標準溶液的配製和
標定121
62福爾哈德法121
621原理121
622滴定條件121
623應用範圍及實例122
624硫氰化鉀標準溶液的配製和
標定122
63法揚司法123
631原理123
632滴定條件123
633應用範圍及實例124
64電位滴定法124
65計算示例125
知識窗一種全新的、有效的環境評
估法——LAC法126
本章小結126
思考與實踐127
7重量分析法130
學習指南130
學習要求130
71概述130
711重量分析法的分類和特點130
712重量分析法的主要操作過程130
713試樣稱取量的估算131
72重量分析對沉澱的要求131
721沉澱式和稱量式131
722影響沉澱溶解度的因素132
723影響沉澱純凈度的因素133
知識窗納米鼻——環保領域大顯神威134
73沉澱的條件134
731沉澱的形成過程134
732晶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34
733無定形沉澱的沉澱條件135
74重量分析計算及應用示例135
741換算因數135
742應用實例——水質中硫酸鹽的
測定136
知識窗廢水的化學沉澱處理法137
本章小結138
思考與實踐1388.物質的定量分析過程141
學習指南141
學習要求141
81試樣的採取與製備141
811組成比較均勻的試樣的採取和
製備142
812組成很不均勻的試樣的採取和
製備143
82試樣的分解144
821溶解法144
822熔融法146
823燒結法147
824試樣分解方法的選擇148
83干擾組分的分離*149
831沉澱分離法149
832萃取分離法152
833色譜分離法154
834離子交換分離法155
知識窗日常生活中的分離156
84分析結果準確度的保證和評價157
841概述157
842示例157
知識窗分離技術的發展趨勢158
本章小結158
思考與實踐159實驗操作部分寫在實驗前面的話163
第一部分化學分析實驗的基本操作
技術164
實驗指南164
實驗要求164
1分析天平和稱量方法164
11天平的靈敏度和感量164
12天平的構造165
13天平的使用169
14稱量試樣的方法171
2滴定分析儀器及操作技術172
21滴定管172
22容量瓶176
23移液管和吸量管177
24容量儀器的校正178
3重量分析操作179
31沉澱179
32過濾和洗滌180
33烘乾和灼燒183
第一部分小結185
思考與實踐186
第二部分定量分析實驗188
(一)基本實驗188
實驗一分析天平稱量練習188
實驗二滴定分析儀器操作練習189
實驗三NaOH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190
實驗四HCl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191
實驗五混合鹼中NaOH和Na2CO3含量
的測定193
實驗六EDTA標準溶液的配製和標定194
實驗七水的總硬度的測定196
實驗八鉛鉍混合物中Pb2+、Bi3+含量的
連續滴定197
實驗九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製和
標定198
實驗十水樣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
定(KMnO4法)200
實驗十一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製和
標定201
實驗十二水中溶解氧(DO)的測定203
實驗十三硝酸銀標準溶液的製備和水中
可溶性氯化物的測定204
實驗十四廢水中懸浮物的測定206
實驗十五水中SO42-的測定207
實驗十六污水中油的測定208
(二)選做實驗209
實驗一分析天平靈敏度的測定209
實驗二水中CO2-3含量的測定210
實驗三尿素中氮含量的測定210
實驗四雙氧水含量的測定212
實驗五鋁鹽中鋁含量的測定213
實驗六氯化鋇中結晶水的測定214
實驗七水中溶解性總固體(礦化度)的
測定214
實驗八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的測定
(重鉻酸鉀法)215
本書主要符號一覽表218
附錄219
附表1弱酸、弱鹼在水中的電離常數
(25℃)219
附表2常用的緩衝溶液221
附表3常用酸鹼溶液的密度和濃度222
附表4常用標準溶液的保存期限222
附表5金屬離子與氨羧配位劑配合物的形
成常數(18~25℃,I=01)222
附表6氧化還原電對的標準電極電位及條
件電極電位223
附表7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18~25℃,
I=0)225
附表8常見化合物的摩爾質量M(g/mol)226
附表9元素相對原子質量表(據2005年
IUPAC)228
參考文獻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