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沅

曾任兵部尚書、陝西巡撫、陝甘總督

李星沅(1797(丁巳年)—1851),字子湘,號石梧。湖南湘陰(今為汨羅)人。清道光進士。曾任兵部尚書、陝西巡撫、陝甘總督、江蘇巡撫、雲貴總督、雲南巡撫、兩江總督等職,參與禁煙與鴉片戰爭抗英,並有文才,時號位湖南“以經濟而兼文章”三君子之一。有《芋香山館詩文集》、《李文恭公奏議》、《李文恭公全集》、《李星沅日記》等存世。

人物簡介


李星沅,字子湘,號石梧。清嘉慶二年(1797)生於湘陰縣高華沖(今汨羅)。清末總督、兵部尚書。5歲入 塾,12歲應童子試,人稱“神童”。嘉慶二十二年郡試第一。道光五年(1825)中舉,十二年中進士。次年授翰林院編修,賜文綺,委四川鄉試正考官。十五年督廣東學政,充會試同考官,道光十八年簡授陝西漢中知府,同年升河南糧儲鹽法道,授按察使。二十年授陝西、四川按察使與江西布政使,次年調江蘇布政使兼理臬篆。二十二年擢任陝西巡撫,署陝甘總督。時朝議下達陝西仿鑄回錢,李疏陳利弊,不如整頓官庫,朝廷准奏,收效顯著。二十五年調任江蘇巡撫,疏陳漕務積弊,嚴懲奸吏,根除陋習,不但利國而且利民。復調雲貴總督,並署雲南巡撫。他大力整頓邊防,嚴懲騰越鎮總兵的以權謀私,因功於道光二十七年 (1847)三月調任兩江總督。當時,第一次鴉片戰爭才結束,廣州人民為反英法正開展罷市鬥爭。江南半壁,人心惶惶,南京是不平等條約簽署地,引人注目。李到任后,整頓水師,建造船艦,肅清盜匪,拒絕帝俄商品駛進上海,大力護衛海疆。清廷倚重李星沅為江南屏障。同時命他兼署河道總督,敕封榮祿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使。道光二十八年江淮水災嚴重,李愛民如子,發賑收撫,穩定糧價,折銀完漕,大利民生。後來由於長子李杭病逝后他憂勞成疾,請假回家探親養病。當時湘陰縣知事劉松嶺特地在鎮朔門外二里墩建“接官亭”(現湘陰縣江東路有接官亭街),大小官員、紳耆近百人在亭前為李星沅接風洗塵,在縣署設宴款待。
道光三十年(1 850),太平軍在廣西金田村起義,林則徐督師往剿,卒於赴任途中,清廷復命李星沅揮師馳剿。由於將帥不和,屢戰皆敗,李舊疾複發,於翌年4月病逝于軍中,謚號文恭,葬於長沙縣魏家山。其遺著有《李文恭公全集》、《梧笙館聯吟初輯》。

成長為官


道光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五年,督廣東學政。粵士多健訟,檄通省籍諸生之干訟者,牒報詗治之,士風以肅。任滿,授陝西漢中知府,歷河南糧道,陝西、四川、江蘇按察使。在川、陝嚴治刀匪、啯匪,屢擒其魁置之法。遷江西布政使,調江蘇。二十二年,擢陝西巡撫,署陝甘總督。二十五年,調江蘇巡撫。
二十六年,擢雲貴總督,兼署雲南巡撫。先是,永昌回亂,迤西道羅天池濫殺,不分良莠,眾回益擾。總督賀長齡、提督張必祿急於主撫,降者輒復叛。至是,緬寧匪首馬國海被剿亡走,潛結雲州回馬登霄、海連升等復起事,迤西大震。星沅追論肇亂之由,長齡、天池並獲譴。二十七年,遣兵進剿,解散被脅回眾,首逆就殲,餘匪肅清。詔嘉其功,加太子太保銜,賜花翎

兩江總督


尋調兩江總督。星沅未第時,客陶澍幕中,為掌章奏。又歷官江南,習於鹽、漕、河諸利弊。時度支告匱,廷臣主南漕改徵折色解部,於北省採買。星沅謂折多徵收不易,折少採買不敷。谷賤銀貴,民間展轉虧折。且州縣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難。迭疏論列,議遂寢。淮鹽自陶澍整頓之後,歷年又多積欠。星沅疏陳引鹽壅積、課款支絀情形:“揆厥所由,官以畏難而因仍,商以畏難而取巧。成本增於雜費,行銷滯於售私,年復一年,幾同痼疾。先當以內清場私,外敵鄰私,為急則治標之計。本年回空糧私,奏請查禁。其川私、墾私、潞私、浙私,均咨行堵緝。又引船夾帶,為害最鉅,扼要搜查,於揚州仙女廟及江寧下關緝獲百餘萬斤,提省審辦。他如慎出納,提緩課,派懸引,刪繁文,配運殘引,提售新鹽,裁浮巡費,禁捏報淹銷,酌議章程八條,以圖整理。”疏入,下部議行。
舊制,總督兼管河務,自道光二十二年後停止,至是復命兼管。會兼署河督,疏請嚴禁廳員聚處清江,飭各歸工次。奏籌外海水師事宜,曰磨厲人才,曰變通營巡,曰覈實會哨,曰扼要堵緝,曰配兵足數;又請添造戰船,勸捐給獎:並允行。俄羅斯通商舊由陸路,忽有商船至上海,執約拒之。在任兩年,宣宗甚加倚任。因久病,請解職回籍,允之。

人物晚年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謁梓宮,復以母老陳請歸養。會廣西匪亂方熾,起林則徐督師,卒於途,命星沅代為欽差大臣。是年十二月,抵廣西,駐柳州。時左右江匪氛蔓延,諸賊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為最悍。巡撫鄭祖琛、提督閔正鳳皆以貽誤黜去,周天爵、向榮繼為巡撫、提督。二人者並有重名,負意氣,議輒相左,星沅調和之,仍不協,軍事多牽掣。
咸豐元年春,向榮進剿,賊由大黃江、牛排嶺竄新墟、紫荊山。星沅檄總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躡,賊復竄武宣。榮、天爵各進擊,賊踞東鄉,兩軍攻之不克。星沅以事權不一,奏請特簡總統將軍督剿,詔斥其推諉。尋命大學士賽尚阿率總兵達洪阿、都統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將以代之。賽尚阿至湖南,遂授欽差大臣,赴廣西督師,命星沅回湖南治防。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敵督戰,至則已憊甚,數日卒於軍。遺疏言:“賊不能平,不忠;養不能終,不孝。歿后斂以常服,用彰臣咎。”文宗覽而哀之,依總督例賜恤,賜金治喪,存問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闋引見,謚文恭。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雅好藏書


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道光十五年,督廣東學政。家藏書豐富,多藏內府刻本書及武英殿聚版書,刻寫、紙張、印刷、裝訂皆精美,其子李桓(1827~1891),字叔虎,號黻堂,官江西布政使,俸錢所入,全以購書,凡得10餘萬卷,藏於“海粟樓”中,編纂有《海粟樓書目》李氏藏書在清末至民國初期一直保存基本完好,流散不多,但在抗戰前,遷徙四處以躲戰亂,猶藏於長沙城東“芋香山館”還有不少古籍,直到抗戰中終於未能逃脫日軍戰火,大多為日寇所毀。

影響


對於一個跨越清中期與晚期(進入近代史)的李星沅,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對其家族亦然。因李星沅受學術界關注不大,李星沅的事功、文學才能、書法才能,與同時代人物的關係,對於研究晚清史將有重要價值。其有關史料是研究晚清政治歷史的重要史料。現有的史料不夠,可以深入挖掘與之有關的族譜、碑刻、書札、匾額、同時代人物的書札與詩文等。李星沅家族人才輩出,其家族源流與傳承及在文學上的成就都可以進行研究。其私宅芋園是長沙古城少有的幾大私家花園之一,對於研究長沙古代園林也有非常重要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