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狗豆子的結果 展開

狗豆子

狗豆子

狗豆子,即:蜱(拼音:pí,音同“皮”),又名蜱蟲、壁虱、扁虱、草爬子,屬於寄蟎目、蜱總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80種,納蜱科1種。我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蜱是許多種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

特徵


蜱是野生或家養大動物的重要寄生蟲,也是人和動物一些重要疾病的傳播者。雖然不是主要人體寄生蟲,但有幾種偶爾可侵襲人類。
硬蜱(如美洲狗蜱〔Dermacentor variabilis〕)附在宿主身上連續取食數天。雌蜱飽食後從宿主身上掉下,尋找適當的地方棲息,產卵一團後死去。孵出的幼體有足3對,爬到草上,等候宿主(通常為哺乳類)。
Boophilus屬的牛蜱
哺乳類散發出的丁酸氣味刺激幼蟲吸附於宿主。但有少數種類(如褐狗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生活於人類居室。軟蜱與硬蜱的區別在於︰間歇取食,產幾窩卵。
蜱(ticks)屬於寄蟎目(Parasitiformes),蜱亞目(Ixodida),蜱總科(Ixodoidea),包括硬蜱科(Ixodidae)、軟蜱科(Argasidae)和納蜱科(Nuttalliellidae)科,世界已知約850餘種。我國已記錄硬蜱科有102種(亞種),軟蜱科10種。硬蜱科的蜱種通稱為硬蜱(hard ticks);軟蜱科的蜱種通稱為軟蜱(soft ticks)。

生活習性


蜱的一生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個階段,其中成蜱、若蜱有8條腿,而幼蜱只有6條腿。春秋季是蜱的活動高峰,夏天較活躍,冬天基本不活動。蜱一般寄生在動物的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遊離動物體后附著在草上,可叮人、吸血。雌蟲吸飽血膨脹后形狀如同蓖麻籽
蜱是野生或家養大動物的重要寄生蟲,也是人和動物一些重要疾病的傳播者。一開始牛的身上比較常見,後來慢慢發現狗的身上也開始出現,雖然不是主要人體寄生蟲,但有幾種偶爾可侵襲人類。
蜱蟲主要住在草地、樹林中,因此外出遊玩時最好在暴露的皮膚上噴塗防蚊液,盡量避免在野外長時間坐卧。注意做好個人防護,穿緊口、淺色、光滑的長袖衣服。蜱蟲常會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
硬蜱(如美洲狗蜱Dermacentor variabilis)附在宿主身上連續取食數天。雌蜱飽食後從宿主身上掉下,尋找適當的地方棲息,產卵一團后死去。孵出的幼體有足3對,爬到草上,等候宿主(通常為哺乳類)。
蜱通常寄生於動物身體,靠吸動物血液維持生活,生命力頑強,多寄生於狗類身上,單獨寄生,不選擇群居。蜱有好多種,主要分硬蜱與軟蜱兩種。硬蜱主要生活在山林或是雜草中,而軟蜱主要生活在動物的身上或是動物生活的地方。吸血的一般都是雌性蜱,因為它只有在吸足了血以後才會繁殖後代。而雄性的是不吸血的。被硬蜱叮咬后最容易傳染的就是森林腦病和萊姆病。而且危害極大。

危害


蜱蟲一般都寄生在一些動物表皮,比如牛、狗等,平常約有芝麻綠豆黃狗豆子豆大小,蟲體橢圓形,未吸血時腹背扁平,背面稍隆起,成蟲體長2~10mm;飽血后脹大如赤豆或蓖麻子狀,大者可長達30mm。表皮革質,背面或具殼質化盾板。蟲體分顎體和軀體兩部份。它本身並不具有很強的致病性,但因為它以吸取動物血液為生,所以體內經常會攜帶有來自動物的多種病毒,比如典型的“森林腦炎”就主要由蜱蟲作為媒介傳播的。如果攜帶有某些病菌的蜱叮咬了人,患者可能會感染上某些病毒,繼而引發重大疾病。
哺乳類散發出的丁酸氣味刺激幼蟲吸附於宿主。吸飽血後,幼蟲落地並蛻皮,成為8足的若蜱。若蟲也等待適當的宿主,吸飽血後又掉下來蛻皮變為成蟲。成蟲可耐飢3年之久。
多數硬蜱生活在田野和森林中,但有少數種類(如褐狗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生活於人類居室,對人危害極大,死亡率也比較高。主要是以破壞人體的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所以有的人就算是治好了,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癲癇、肢體癱瘓、精神障礙和痴獃等後遺症。
軟蜱與硬蜱的區別在於︰間歇取食、產幾窩卵,發育期在家中或宿主窩中度過而不是在田野里。硬蜱大量吸血,分泌神經毒(有時使宿主麻痹或死亡),並傳播德克薩斯牛熱、微粒孢子蟲病、落磯山斑疹熱、Q熱兔熱病(tularemia, 圖萊里熱)、出血熱和腦炎等疾病。軟蜱傳播回歸熱等疾病。

解決辦法


1、可用酒精塗在身上,使狗豆子頭部放鬆或死亡。幾分后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從口器旁鉗住蜱,急速一拉以把蜱取出。
2、可對感染的局部噴滅蚤噴霧劑,狗豆子就會死亡,第二天即可除去。在出沒區域定期應用滅蚤噴霧劑,保持該區域清潔。
3、對叮咬在皮膚上的“狗豆子”不宜強行拔除,可以向它身上滴一滴碘酊、酒精或乙醚等,或用香煙烘炙,使“狗豆子”自動脫掉,也可用針扎其腹部,使其自動脫落。
4.用肥皂水或重碳酸鈉塗搽傷處,有止痛、消腫的作用。

傳播


蜱蟲主要通過蜱叮咬傳播。蜱叮咬攜帶病原體的宿主動物后,再叮咬人時,病原體可隨之進入人體引起發病。

癥狀


蜱蟲叮咬人後會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細胞,發熱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多臟器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主要癥狀為發熱、伴全身不適、頭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噁心、嘔吐、腹瀉、厭食、精神萎靡等。

預防措施


1. 應盡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卧。
2. 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里;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爬上;針織衣物表面盡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遊活動結束后,旅遊者還要仔細檢查他們的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發現蜱后立即清除。
3. 裸露的皮膚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只推薦2歲以上年齡的人員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當使用遮光劑或防晒用品時,先塗抹遮光劑或防晒用品,然後再塗抹驅避劑,睡覺前應把驅避劑洗去。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用殺蟲劑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
4. 加強日常飼養衛生管理,定期定時清除犬舍內的垃圾。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對引進或銷售的犬都要進行犬體的檢查(被毛的刷拭等)和滅蜱工作,防止帶入或帶出蜱類。每年結合犬舍的檢修或每周定期消毒,進行犬體及場所的檢查。採用0.10%一0.15%的雙甲醚乳油進行霧化,可減少蜱及蟲卵的生存。在4—9月份蜱活動高峰季節,定期用0.04%~0.08%畏丙胺或1%敵百蟲,特別是應用0.15%一0.20%雙甲脒乳油進行葯浴,效果顯著。同時認真做好犬體檢查,主要是前後肢內側、頭部、耳廓和趾間等部位,採用人工摘除,或用乙醚使蜱麻醉后,用鑷子慢慢地撥下,將蜱用火焰燒焦深埋。防止散犬進入場內,場內清除雜草,對購入的墊草徹底的晾曬或用敵敵畏煙劑進行熏殺。
5. 從疫區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等癥狀,應對疫區的蜱傳疾病保持警惕。
6. 發現蜱時,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遊離在牆面、地面,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尤其是蜱擠破后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
7.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8. 家畜、家禽的處理:發現家畜、家禽攜帶蜱類,可及時檢視,用鑷子取下后焚燒。蜱類較多時,可噴灑殺蟲劑,或對家畜進行定期葯浴殺蜱。公眾使用殺蟲劑時要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