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膽戰心驚的結果 展開
膽戰心驚
漢語成語
膽戰心驚,漢語成語,拼音是dǎn zhàn xīn jīng。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出自《芻梅香》。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形容十分害怕。
戰:通“顫”,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后趨前。”
戰:通“顫”,發抖。形容害怕之極。《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聞說便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元.李文蔚《圯橋進履》一折:“唬的我膽戰心驚魂魄消。”《西遊記》一三回:“三藏見說,又膽戰心驚,不敢舉步。”亦作“膽顫心驚”。元.施惠《幽閨記.士女隨遷》:“生長昇平,誰曾慣遭離亂,苦怎言,膽顫心驚,如何可免!”巴金《發的故事》:“我膽顫心驚地忍受了一切,我只想同銘過些幸福的日子。”亦作“膽驚心顫”。金.王吉昌《永遇樂》詞:“知劍剛鋒,百魔剿退,膽驚心顫。”亦作“膽驚心戰”。明.陸采《懷香記.索香看牆》:“可憐平地風波變,天那好苦,霎時間膽驚心戰。”亦作“心驚膽戰”。金.馬鈺《望蓬萊》詞之五:“火院熬煎無限苦,心驚膽戰哭聲悲,悔恨出離遲。”郭沫若《北伐途次》一六:“開始走出四五十步的時候,是心驚膽戰的,保不定究竟是在那一步上便要和那些啾啾地叫著的神秘的東西相遇。”亦作“心驚膽顫”。金.馬鈺《滿庭芳.自詠》詞又一首:“因遇心方開悟,覺從前為作,儘是刀槍,唬得心驚膽顫,遠離家鄉。”《秦並六國平話》卷上:“王翦見李牧歸城不出,持兵克日攻城,城前發喊,驚得趙王心驚膽顫,文武諸將倉皇無計。”《說岳全傳》四三回:“兀朮三人,聽得戰鼓齊鳴,心驚膽顫。”
惶惶不安、提心弔膽、驚恐萬狀、怵目驚心、心驚肉跳、膽戰心搖、毛骨悚然、不寒而慄、心驚膽戰、人人自危、人心惶惶、膽顫心驚。
鎮定自若、滿不在乎、逍遙自在、滿不在乎。
作謂語、狀語;形容十分害怕。
但那仍然是很讓人膽戰心驚的一刻,跟爸爸生活在一起。
horribly frightened
拼音
膽戰心驚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歇後語
雞遇黃鼠狼——膽戰心驚
踩高蹺上高牆——膽戰心驚